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學會控制自己不開心的情緒,從而順利完成需要達到的目標或任務

  • 由 十八點心理 發表于 垂釣
  • 2022-10-24
簡介雖然不喜歡,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認知模式,我要達成這件事的目標,控制自己不開心的情緒,而表現出熱情的行為,從而讓自己能夠順利完成任務

怎麼改變自己的認知模式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運用心理學在生活著,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比如說,一件事需要同事的幫忙,但是這個同事自己不喜歡,那怎麼辦呢?雖然不喜歡,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認知模式,我要達成這件事的目標,控制自己不開心的情緒,而表現出熱情的行為,從而讓自己能夠順利完成任務。

馬上高考了,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讓自己很不開心,就不想去參加考試了,但是不得不控制此時此刻的情緒體驗,先放在一邊,等考完了再來想這件事。先專心把高考這件事給完成了。

以上的兩個例子,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例子。還有就是自己升遷了,心裡面是非常高興的,但是怕別人妒忌,就表現得很低調,而且還不太高興的樣子呢,表裡不一。其實我們的情緒症狀是一直存在的,每一件事的出現都會帶給自己很直接的感受。開心就是開心,痛苦就是痛苦,悲傷就是悲傷,無法消除的。但是為了遵從社會的道德規則,我們往往會選擇反向操作。

學會控制自己不開心的情緒,從而順利完成需要達到的目標或任務

所以很多人看到我們情緒失控了,就說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做一個會情緒管理的人。那麼我們每天的情緒是怎麼來的呢?從哪裡冒出來的呢?為什麼不是每天都嘻嘻哈哈、開開心心的呢?

我們的情緒症狀是一種自我認知模式的改變。同樣一件事的出現,兩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在單位被領導罵了,有些同事這一天都是悶悶不樂的,感覺自己做錯了事,很內疚,也很自責,就算下班了,也開心不起來。但是有些同事會在那一刻比較難受,但是很快就立馬調整過來,這個事情對自己來說是一次寶貴的經驗教訓,從而得到一種思考維度的昇華。

學會控制自己不開心的情緒,從而順利完成需要達到的目標或任務

兩種型別的同事,遇到同一件事,當時的情緒症狀是一樣的:不開心、內心痛苦。但是兩個人的後期行為表現不一樣了,一類終日愁眉苦臉,一類很快喜笑顏開。所以情緒都是同一個情緒,但是行為卻不一樣了。由此可見:控制我們的行為比控制情緒更可貴。

認知、情緒情感、行為表現,這三者就像是一個三角形。對事物的看法和了解,就會導致自己出現一種情緒體驗,從而做出不同的行為表現。有了這樣的行為表現,反過來又會改變我們的認知模式了,從而新一輪的情緒體驗又出來了,彼此反覆。在一天的時光中,這種反覆出現的頻率是非常高的。

我們的情緒狀態基本分為喜怒哀樂驚恐悲。每一件事或者人的出現,我們都會產生一種情緒體驗,這種情緒是天生自帶的,開心就是開心,煩惱就是煩吶。也就是說情緒是每個人天生共同的特徵。但是情緒之後就會出現我們的行為模式,有些人行為很衝動,有些人行為很平靜,有些人行為是在積極思考應對的方式方法。

學會控制自己不開心的情緒,從而順利完成需要達到的目標或任務

控制我們的情緒,其實是一種自我的安慰;而控制我們的行為,才是情緒管理的最高境界。學會控制行為偏激,就是在給我們的人生。

路漫漫,其修遠兮。歷史的車輪一直在變動就沒有停下來。在當下的時光就是最美麗的,用力抓住它,幹一番事業,從而不枉此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