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 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垂釣
  • 2022-10-22
簡介有了篆隸書深厚之基礎,在行草書中,線條之張力,各種各樣變化就體現出來,即興書寫之過程,對線超強之把控能力,筆底要有一定功夫,需要時間之磨礪,就像一塊石頭,天天不懈地磨練,手上之功夫就有了,要保持平常心、永恆之心態去做

湧字草書怎麼寫

SHU FA

藝術簡歷

張勇濤,字湧濤,號青山主人,1984年生,陝西旬陽縣人,中共黨員,2009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專業。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安佐佑書畫院藝術顧問,其書畫作品及多篇學術論文發表於《書法導報》《書法報》《名家名作》《河北當代書畫》《河北書畫研究》《參花》《星詩界》《新國風》《中國詩詞》《中國詩》《太極城》《當代校園文藝》《貴州文學》《陝西詩歌》《文化藝術報》等。

作品欣賞

以古為法 其新自在

書法,是以文字來書寫的,嚴格遵循原本之規律,以心書也。元朝郝經雲:“書法即心法也。”確立書法一個最本質的,還是要回歸到它之主體上,書法即寫人、寫心矣!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一定要選擇經典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學習,才是最關鍵的。思想和方法是具備前提條件,在常態下博習專研、新理異態,反覆迴圈之過程,那是不一樣的。把一種碑學或者帖學吃透,精細地參照、加以對比研究等,制定相關科學之安排,要達到有效之程度,否則花去很多時間,達不到預期之效果。書法歷史漫長,必須熟悉各個時期之風貌。任何學習沒有合理之方法都會使一個人走許多彎路。我自己一直都在反思自己,這些年學習中,存在很多不足。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的,而漢字經歷近四千年之發展,逐漸演變成楷、隸、篆、行、草五種書體,一般地說,楷書是學習書法之基礎,這是對不同之人和年齡而言。文字承載之情感,它是視覺藝術形式,而一件作品之優劣就能反映一個人之修養。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項穆在《書法雅言》中雲:“書之為散言也,舒也,意也,如也。欲書必舒散懷抱,至於如意所願,斯可稱神。書不變化,匪足語神也。所謂神化者,豈復有外於規矩哉?規矩入巧,乃名神化,固不滯不執,有圓通之妙焉。”其語意頗為精微,僅僅只寫某種書體是不行的,篆隸書是核心,當自己對其他書體寫一段時間後,也要加強篆隸書之學習,篆隸書《大盂鼎》和《嶧山碑》最具有代表性,以它們為基石,強化自己對線條之掌控。線條是指線本身延伸感和線之空間感,它是隨著人的情感產生行為,線之表現都是以人之意識進行的,就會有豐富之變化。而沒有篆隸書之研究學習,書法之靈魂就沒有了,這樣說有它原本之道理。對平常書體都是建立在篆隸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在學習行草書之過程中,還要深入研究篆隸書,二者之間關係極為密切,也是對書法創作來說至關重要的。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早期之文字,是符號化之演變,篆隸書之韻致、韻味、古拙等,是書法精神之元素,書法之五體,需要打通來寫,而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之原理,也是音樂中早期之五音節調式,這個聯絡起來更是加強了書法發展空間。其實,唐張懷瓘在《書斷》中:“亦五常之與五行,雖相剋而相生,亦相反而相成。豈物類之能象賢,實則微妙而難名。”這種磨礪就是尋找一種規律,有了特定軸線,就能充分地理解與把握,提升一個臺階。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十來年時間,在書法領域裡,我個人存在諸多問題,就是對傳統碑帖臨寫力度不夠,從而對很多別緻結體吸收不到位。某一種字在某種碑帖裡,必須搞得滾瓜爛熟,書寫時一定要知道出處,再加上其他形式融合,達到整體協調,才是核心的。對當今書法形式跟得太緊,反而對自己不利,要從一些根源出發,找出原本的東西,就像是一道佳餚,選擇它原汁原味的,這是真正的營養補給。我隨性地以章草形式,皮紙拼接效果寫六百餘字之內容,尋找出那種感覺,忘我之心境,一氣呵成,整體一看略有妙意,盡興之中,如細細品味,當然也有個別地方節奏、疏密、整體格調等有瑕疵,只能是慢慢體悟!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有了篆隸書深厚之基礎,在行草書中,線條之張力,各種各樣變化就體現出來,即興書寫之過程,對線超強之把控能力,筆底要有一定功夫,需要時間之磨礪,就像一塊石頭,天天不懈地磨練,手上之功夫就有了,要保持平常心、永恆之心態去做。不同碑體,要有篆隸書筆法之積累,否則寫漢碑就是描摹,不是寫出來之一種狀態。我思考一是面對經典之態度,二是解讀經典之途徑,三是創作經典之途徑,這三個方面極為重要,對於經典永遠都要靠近,就像人之生存,飲食始終離不開主食的,這和書法一樣,經典之東西永遠都不會沉淪。一個認真之態度,解讀要有深度,始終靠近經典,在創作中精神境界才有高度,這是一個龐大之體系,不是短時間就能有效的。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具備獨立創作能力,建立在長久之積累上,審美提高是在經典當中汲取的。為什麼書法有著幾千年歷史,那些被後人追捧的經典一直在傳承,要崇敬經典,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力。沒有解讀經典之高度,創作一定是不行的,追求格調高古,也是在創作經典之途徑中折射出來的。書寫技法高超,從心所欲,無所逾矩、爐火純青,世間萬物均在變化,書亦必善於變化乃能盡萬有之妙象。每臨大事有靜氣,要具備靜氣、靜穆,若沒有這些存在,它是沒有生命力的,不可能生生不息。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必須澄心定志,深悟流峙之奇,通靈感悟物,變化從心,自然迭出。書寫之際,蓄養氣勢以充實心靈,不忘卻,不依傍,勉力而為到和順而成,對書法而言,謂本真。用筆借文字磨礪自己,其一豐富閱歷,就是不斷積累之過程,不斷地轉變和書寫一些不同之東西,在整個生命符號中演繹,生命裡感悟、體驗等。閱歷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經歷磨礪越多,思考問題就越多。其二,深厚之文化積澱,生命之意義上升到文化層面。文化意識,這是多方面需要養成,平日用文字記錄一些東西,再進行消化,在藝術當中,這是重要的,從而形成自己之世界觀、人生觀。其三,方法積累,有深厚之學問,寬闊之胸懷,方法也可以說某種技法是很多的,書寫都要有技法支撐,沒有法之原則,任何藝術不構成審美。例如古代碑石,摩崖石刻,都是經過漫長時間脫化、變化導致它殘缺不齊,很多字模糊,這些形成特質之線條美,透過自己感性強化,不斷提升。對不同內容就要靈活地變法,技術性之東西也是方法性的。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一味書寫,沒有在傳統碑帖裡吸收,獲益不大。書法,是向古人學習的,留下那麼多經典資源是學習之瑰寶,更是一件幸福事情,在書寫過程中,神融筆暢,妙逸忘情。王羲之寫《蘭亭序》時,春日融和,雅客鹹集,心手雙暢,物我無間,逸興於筆下。正可謂一時之快哉!沈尹默雲:“心手一致,筆書相應,這是有關寫字人的思想通塞問題,心胸豁然,略無疑滯,才能達到入妙的通靈境界。能這樣,自然人書會通,奕奕有圓融神理。”則道出書人之心聲。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詩文和書法皆以學問人品為根底,所謂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書法下苦功法古,其審美亦在於合古而不在新。古之內容尤為廣泛,皆在於發現也。

以古為法,其新自在。所謂主張在繼承古人之法之基礎上,有所創新,於無法中見法,亦是精神境界至高之外,其審美追求更難也。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唯我正言以感,早期之磚瓦之行,化野取文,去俗得樸;或以金石刀法之趣融入篆隸,得挺勁峻拔之氣;或以篆隸之法融入行書,求渾穆古樸之趣。餘學書無定法,既明用筆規律,古今碑版法帖察於眼而發乎手,求清求厚、求精求當而已。清者,心也;厚者,跡也。鄭板橋雲:當則粗者皆精,不當則精者皆粗。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從而加以深思,方可行之遠矣!回想,精深之論書法,觀物,觀我,更需要不斷地加以實踐和領會,以性情為本,長樂焉!更需要不斷地加以實踐和領會!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以此表現渾穆之氣質,中和之氣象,心靜則以沉雄,善書善鑑,俱得之矣,方能在書法路途中砥礪前行焉!

本文選自2021年4月26日《文化藝術報》A06、A07版 詳情請點選左下方閱讀原文查閱

掃碼立即下載文化頭條APP

責 編 | 高思佳

審 核 | 梁飛燕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原標題:《【書法藝術】張勇濤書法作品賞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