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幼兒吞掉魚鉤,名醫扯斷佛珠,巧做取鉤器

  • 由 小微找找 發表于 垂釣
  • 2022-10-20
簡介名醫葉天士急得冒汗,轉身看見一串佛珠,一把扯斷,一股腦塞進孩子嘴裡

自動取鉤器如何使用

乾隆年間,一幼兒吞掉魚鉤,母親一拽,勾得更緊了。名醫葉天士急得冒汗,轉身看見一串佛珠,一把扯斷,一股腦塞進孩子嘴裡。母親大哭,“你幹嘛?”

幼兒吞掉魚鉤,名醫扯斷佛珠,巧做取鉤器

葉天士,江蘇蘇州人,清代著名醫學家,“溫病四大家”之一。

葉家世代為醫,享譽蘇州,其父親葉朝採,更是醫術精湛,且喜歡飲酒賦詩,收藏文物,頗有學士風範。

葉天士12歲時,便隨父學醫,可天有不測風雲,2年後,不滿50的父親匆匆離世,留下14歲的葉天士,獨自闖蕩江湖。

葉天士不願半途而廢,他四處拜師,只要比自己高明的醫生,他都願行拜師之禮。從12歲到18歲,他先後拜過的名醫達17人,因此,後人都稱他“師門深廣”。

當時,蘇州百姓有了大病小災,擠破了頭也要請葉天士瞧一瞧,圖個心安。

因此,葉天士在短期內,接觸了五花八門的病症,而這些醫案,也為他積累下大量經驗。

幼兒吞掉魚鉤,名醫扯斷佛珠,巧做取鉤器

曾有一次,醫館來了位女子,懷抱一幼兒,眼腫得像核桃。

原來,女子的丈夫喜歡垂釣,平時用完魚竿,都要放到高處,以免3歲的兒子夠到。可這一次,他喝得酩酊大醉,一進門就一頭栽倒,哪顧得收拾釣具。

女子氣呼呼放下孩子,將丈夫拖到床上,正要端水擦洗,突然聽到一陣淒厲的哭喊,是兒子!

那孩子對鉤子愛不釋手,竟塞進嘴裡,模仿魚兒上鉤,不料,竟刺破了喉嚨。

婦道人家,愛子心切,本能地伸手去拽,可一拽,反而鉤得更緊了!

見兒子越哭聲音越小,丈夫又呼嚕震天,女子想死的心都有了,還是鄰家嬸子破門而入,拖著她母子拜求葉天士。

葉天士知道,這病非藥物能化解,必須用巧法子,可怎麼個巧法呢?

他想到,若沿著魚線,將喉嚨撐開,魚鉤便可自動脫落,又或者說,將魚線變粗,就可以施救。

葉天士來回觀望,不經意看到一串佛珠,立刻有了主意。

他揪住外露的一截兒魚線,將佛珠弄散,再一粒粒穿到線上,然後一點點提緊,珠子便劃入喉嚨。

最後,葉天士用力一推,鉤子便脫離咽喉,隨著魚線被拽出。

孩子得救了,女子泣不成聲,脫下陪嫁的玉鐲相贈,葉天士卻拒不接受: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幼兒吞掉魚鉤,名醫扯斷佛珠,巧做取鉤器

自此,葉天士神醫聖手、不分貧賤的美譽,傳便了全國。

葉天士求知若渴,又能融會貫通。他既精於家傳兒科,又在溫病一門獨具慧眼,可謂無所不通。

他補充了李東垣《脾胃論》的不足,主張養胃陰;他對中風一症有獨到的理論和治法;他精研古籍,還十分善於運用古方。

他是中國最早發現猩紅熱的人,更是溫病學的奠基人之一。

乾隆時期,葉天士牽頭,帶領大批江南名醫,總結前人經驗,突破舊槓槓,開創了治療溫病的新途徑。

他一邊行醫,一邊培養大批名醫,史稱“大江南北,言醫者轍以桂為宗,百餘年來,私淑者眾”。

同時,他身體力行,擺脫文人相輕的陋習,使自己的醫術,集百家之長。

那時候,學醫都要拜師傅,各自有各自的門派,對其他派系,都排斥打壓。葉天士就曾經歷過這樣的事。

有一年,大疫流行,朝廷設立醫局救濟窮人,當地名醫輪流坐診,分文不取。

一個更夫全身浮腫,遍體通黃,名醫薛生白揮手讓他走,“準備後事吧!”不料,3天后,更夫竟活蹦亂跳,繼續打更。

薛生白打聽後才知道,葉天士2副藥就將他治好了。為此,薛生白惱羞成怒,還將居處改名為“掃葉莊”。

葉天士家人得知,氣得暴跳如雷,揚言也要改名,叫“踏雪齋”,卻被葉天士攔住。

他特意登門,負荊請罪,並掏心掏肺,討教學問。薛白生羞愧不已,二人成了推心置腹的好友。

葉天士行醫一生,治癒者不計其數,堪稱“眾醫之冠”,而他,也實至名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