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豐子愷:萬般滋味,都是生活

  • 由 易家說說 發表于 棋牌
  • 2022-10-18
簡介在豐子愷的記憶裡,母親總是坐在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那張椅子做起來很不舒服,但那裡是家中最為衝要

三三兩兩可以用來形容物嗎

有人說,年少不讀豐子愷,讀懂人已是中年。

他筆下幽默風趣的漫畫,少年時讀來,會心一笑,感嘆他的機敏,中年時讀來卻更迷戀其中濃烈的生活氣息。

豐子愷出生於清朝末年,生逢鉅變的年代,一生顛沛流離,歷經戰火硝煙,卻始終保持一種“寵辱不驚”的平和心態,度過了近一個世紀的光陰。

《萬般滋味,都是生活》

是豐子愷的一部散文集,在書裡,他寫人生之味、時間之味、孤獨之味、生活之味,其中最動人,是他回憶自己生命裡那些重要的人。

一生,遇到兩位“良師”,讓自己成為孩子的良師,足矣。

豐子愷:萬般滋味,都是生活

豐子愷|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豐子愷:萬般滋味,都是生活

豐子愷的第一位良師是母親。

豐子愷的父親鬱郁不得志,剛剛中了舉人,祖母就過世了,父親按照清朝的規矩要在家丁憂,不能走馬上任。

在家,他鬱鬱不樂,以詩酒自娛,不管家事,等到丁憂結束的時候時代已經大變,科舉制度被廢,他也只好從此隱遁。

豐子愷9歲時,父親就因為肺病去世了,留下7個子女和薄田數畝、一家染坊店,此後家裡家外一切責任全部歸母親負擔。

在豐子愷的記憶裡,母親總是坐在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那張椅子做起來很不舒服,但那裡是家中最為衝要。

坐在那兒,既可以顧到灶上,又可以顧到店裡。

母親為了兼顧內外,就顧不得座位安穩不安穩,舒服不舒服。

豐子愷:萬般滋味,都是生活

豐子愷回憶:

工人們常來坐在裡面的凳子上,同母親談家事;店夥們常來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親談店事;父親的朋友和親戚鄰人常來坐在對面的椅子上,同母親交涉或應酬。我從學堂裡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里的椅子邊,同母親討個銅板。

有時這四班人同時來到,使得母親招架不住,於是她用了眼睛的嚴肅的光輝來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時又用了口角上的慈愛的笑容來勸勉,撫愛,或應酬。

17歲時,豐子愷到杭州求學,臨行的時候,

母親眼睛裡發出嚴肅的光輝,誡告他待人接物、求學立身的大道;口角上卻是慈愛的笑容,關照他起居飲食一切的細事。

她給豐子愷準備學費、置備行李,把一罐豬油炒米粉放在隨身的網籃裡。

放假歸來的時候,豐子愷一進店門,就望見母親還是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

畢業之後,他到上海工作,只有假期會回到浙江老家。

“每次歸家,依然看見母親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裡發出嚴肅的光輝,口角上表現出慈愛的笑容。”

豐子愷:萬般滋味,都是生活

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讀書時,豐子愷的音樂老師是李叔同先生,也就是後來的弘一法師。

當時學校上課會響兩次鈴,一是預備鈴,提醒大家準備回教室上課,之後才是上課鈴,正式開始上課。

大多數老師是在上課鈴響後進教室,有的還會遲到,但是李叔同先生總是一早就到音樂教室,黑板上早已清楚地寫好本課內所應寫的東西,鋼琴琴蓋開啟,琴譜擺好,講桌上放著點名簿、講義,以及他的教課筆記簿、粉筆。

等到學生們三三兩兩進教室的時候,李先生已經端坐在講臺上。

有人上音樂課時不唱歌而看別的書,有人上課吐痰在地板上,以為李先生看不見,其實他都知道。

但他不立刻責備,而是等到下課後,用很輕、很嚴肅的聲音鄭重地說:“某某等一等出去。”

等到別的同學都出去了,他又用輕、很嚴肅的聲音向這位同學和氣地說:

“下次上課時不要看別的書。”

說過之後,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罷”。出來的人大都臉上發紅。

豐子愷:萬般滋味,都是生活

那時的學校,最重視的課程是英文、國文和數學,這三門課的老師也最有權威,但是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最有權威的就是音樂教師李叔同先生。

一是因為他學問好,二是因為他認真,他做一件事,要麼不做,做就要做得徹底。

李叔同出家前把照片贈予了豐子愷,其中一張他辦話劇社時的照片,他扮茶花女:捲髮,白上衣,白長裙拖著地面,腰身小到一把,兩手舉起託著後頭,頭向右歪側,眉峰緊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傷命薄的神情。

回到杭州當教師,他一改之前留學時的西洋打扮,換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馬褂、布底鞋子,金絲邊眼鏡也換了黑的鋼絲邊眼鏡。

再後來他入佛教,便徹底出家為僧,修佛教中戒律最為嚴格的律宗。

對豐子愷來說,他從李叔同先生身上學到最寶貴的兩個字就是“認真”。

無論是從翩翩公子變為留學生,還是從粗衣教師,變成道人、和尚,每做一種人,都做得十分像樣,都是認真的緣故。

豐子愷:萬般滋味,都是生活

生命是一場輪迴,我們遇到嚴慈相濟的父母、遇到良師,最有幸,莫過於有一天成為別人的“良師”。

豐子愷的漫畫裡,孩子總是最生動可愛的描繪物件,其中《瞻瞻的車》畫的是他的長子豐華瞻,《阿寶赤膊》描的是長女豐陳寶。

相比於大多數父親,他對孩子更為親近,也更懂得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他在《給我的孩子們》中評價,瞻瞻是身心全部公開的真人,什麼事都想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對付。

他細心的記錄著孩子的種種趣事:

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頭了,小貓不肯吃糕了,瞻瞻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兩分鐘;

外婆去普陀燒香買回來的泥人,孩子們鞠躬盡瘁地抱它,餵它;

孩子們每天做火車,做汽車,辦酒,請菩薩,堆六面畫,唱歌,就是大人們所呼號的“歸自然”、“生活的藝術化”、“勞動的藝術化”……

豐子愷:萬般滋味,都是生活

一次,豐子愷買了幾本新出版的毛邊書,他用小刀把書頁一張一張地裁開來,孩子在旁邊默默看著。

後來他從學校回家,發現家裡一本連史紙印的中國裝的《楚辭》,被裁破了十幾頁。

孩子得意地說:“爸爸!我也會裁了!”

豐子愷雖然生氣的“哼”了一聲,把孩子嚇哭了,但他還是站在欣賞孩子的角度:

“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歡喜,何等得意的作品,你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吧。”

從小與書為伴,孩子們也都做了和書有關的工作,瞻瞻喜歡詩學,後任復旦大學教授,幾位子女都在出版社就任。

豐子愷:萬般滋味,都是生活

俞平伯先生曾評價豐子愷的漫畫: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以一顆童心過生活,認真扮演好生命裡每一個角色。

萬般滋味,都是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