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戰爭後引發靈異事件,《聊齋志異·野狗》講的不是叛亂,而是人心

  • 由 隨手談詩 發表于 棋牌
  • 2022-09-22
簡介李化龍正在暗中觀察官兵的動向時,死屍從中那些缺胳膊少腦殼的“人”突然一個接一個站了起來,其中一個說說:“野狗子來,奈何

卷怪鳥是什麼意思

清朝初年,天下未定。有個叫李化龍的鄉民,正遇上了夜裡行軍的官兵,他心下害怕官兵濫殺無辜,於是便躺在死人堆裡裝死,等官兵遠去,他正要起身,卻目睹了不可思議的恐怖景象……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記述了這個故事,篇名叫《野狗》。

戰爭後引發靈異事件,《聊齋志異·野狗》講的不是叛亂,而是人心

於七之亂

“於七之亂,殺人如麻”。

《野狗》一篇,在創作手法上,是不同於其他故事的,翻看整部《聊齋志異》近500篇故事,幾乎所有故事開頭,蒲松齡都會先交代人物和地點,如某生,某地人。《野狗》則是以時代背景開頭,“於七之亂,殺人如麻”,僅8個字,就把那個黑暗的歷史時期呈現在讀者眼前。

據記載,順治年間,滿清出入關,時局未穩,還有許多明朝遺民懷揣著復國夢,位處山東半島的於七就是其中一個,他本是明崇禎年間的武舉人,辛苦幾十年好不容易博個功名,亡國了,這誰受得了啊,於是在順治五年,他拉起大旗,領導著農民兄弟在鋸齒山起義了。

於七這次起義可謂聲勢浩大,中途清廷招安一次,並授予於七棲霞總把一職,沒過幾天於七又一次起義,以鋸齒、昆嵛、鰲、招虎等山為根據地,隊伍比第一次壯大了數倍,可惜最終被清廷以禁軍和山東總督會兵合剿,於七潰逃。從起事到被剿,共歷時15年,此後,清廷對於七起義範圍內多地區進行了血腥報復,天地為之變色。

史書及地方誌均有這次起義的記載,稱為“於七之亂”。

戰爭後引發靈異事件,《聊齋志異·野狗》講的不是叛亂,而是人心

鄉民李化龍

“鄉民李化龍,自山中竄歸。值大兵宵進,恐罹炎昆之禍,急無所匿,僵臥於死人之叢,詐作屍。兵過既盡,未敢遽出。”

鄉民李化龍,為了避兵亂躲進了山中,到夜晚才敢回家,誰知道路上又遇到了官兵。他擔心被發現之後會被殺害,靈機一動,躺在亂屍從中裝死。直到官兵走遠了,還不敢站起來。

有了前面“於七之亂”的介紹,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李化龍要進山避難,為什麼隨處有死屍,為什麼直到官兵遠去了還不敢站起來——這批官兵,一定是朝廷派來無差別報復餘黨的。對於李化龍這樣的普通老百姓來說,無論是於七獲勝,還是清廷獲勝,最終倒黴的,還是他們。

戰爭後引發靈異事件,《聊齋志異·野狗》講的不是叛亂,而是人心

死裡逃生

接下來的故事,就令人毛骨悚然了。李化龍正在暗中觀察官兵的動向時,死屍從中那些缺胳膊少腦殼的“人”突然一個接一個站了起來,其中一個說說:“野狗子來,奈何?”其他“人”也紛紛表示怎麼辦!說完,他們又倒下了,四周寂靜無聲,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李化龍驚魂難定,正想站起來逃命,猛地看見一個怪物奔來,那怪物:

“獸首人身,伏齧人首,遍吸其腦。”

剛剛半站起來的李化龍,這回確實跑不掉了,不僅如此,他還把頭藏到死屍下面去,一來實在不敢看,二來這怪物以人腦為食,需要保護好自己的腦袋。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鴕鳥心態吧,只要看不見,就沒有危險。

戰爭後引發靈異事件,《聊齋志異·野狗》講的不是叛亂,而是人心

那怪物終於吃到李化龍了,它扒拉李的肩背,尋找腦袋,李化龍則一個勁拼命把頭往死人堆裡塞,怪物氣急敗壞,把周圍的死屍都推開,李化龍躲無可躲。正危急時刻,李化龍摸到了一塊碗大的石頭,趁怪物放鬆警惕,準備享用美食的剎那,李化龍暴起傷狗,一邊叫一邊用石頭朝著野狗腦袋上砸:

“物俯身。李驟起,大呼,擊其首,中嘴。物,掩口負痛而奔,吐血道上。”

蒲松齡真是惜字如金,短短20多個字,就把野狗想吃人,結果被人反殺,吃痛逃走寫出來了,而且寫得生動傳神。這要找個說書先生來說,這20個字能說上一天一夜,足見蒲松齡的筆力。

戰爭後引發靈異事件,《聊齋志異·野狗》講的不是叛亂,而是人心

野狗

再看這野狗,前面說了它的形象,是“獸首人身”,愛好是吸人腦,這就足夠駭人了,後面又說它的叫聲如(chī)。

鴟是一種古書上記載的鳥,最早見於《山海經·西山經》:

“三危山……有鳥焉,一首而三身,其狀如(樂鳥),其名曰。”

印度神話中也有,是一種長有美麗羽毛,聲音悲苦的神鳥,據考證,印度神話中的鴟鳥,應該是瀕臨滅絕的花冠皺盔犀鳥。

《野狗》中的鴟,既非《山海經》裡面一首三身的怪鳥,也非印度的神鳥,而是貓頭鷹的一種。我為什麼要在野狗的故事中,用不小的篇幅來講一隻貓頭鷹呢?

因為在古代,貓頭鷹又叫,也叫夜貓子,俗話說“夜貓子進屋,無事不來”,因為貓頭鷹是不祥之鳥,如果它飛進家中,就一定會帶來災難。而貓頭鷹之所以讓人討厭,它在夜間嚎叫是一大原因,貓頭鷹的叫聲,淒厲可怖,在夜間叫起來,不但讓人心煩,而且讓人害怕。

戰爭後引發靈異事件,《聊齋志異·野狗》講的不是叛亂,而是人心

《野狗》這篇故事,一開始就講了殺人如麻的黑暗背景,接著又有死屍復活的恐怖景象,然後是野狗吃人的駭人畫面,從頭至尾,都籠罩著恐怖和不祥的氣息,這時候,突然讓野狗發出貓頭鷹一樣的叫聲,結合民間對貓頭鷹不祥的認知,就更讓人感到害怕了。

野狗被李化龍砸得吐血逃走,你別說,老李還真是膽大,他還不趕緊逃跑,而是走上前去觀察野狗吐了什麼,只見:

“就視之,於血中得二齒,中曲而端銳,長四寸餘。懷歸以示人,皆不知其何物也。”

血中有兩顆牙齒,中間彎曲,兩頭尖銳,長四寸多,老李把牙齒撿起來,拿回鄉里給大家展示,沒有誰知道這是什麼玩意兒。

戰爭後引發靈異事件,《聊齋志異·野狗》講的不是叛亂,而是人心

野狗到底是什麼?

野狗到底是什麼?沒有人知道。它獸首人身,又有貓頭鷹一樣的叫聲,怎麼看都不像是狗啊,所以在文中,除了題目,以及死屍復生時提到“野狗”二字,其他地方都是用“物”(指怪物)來代指。

其實,我們仔細推敲這個故事就會明白,野狗,其實是一種暗喻。是在那個黑暗的時代背景之下,對老百姓進行報復的官兵的血淚控訴,於七的叛軍早已被清繳,朝廷也株連大獄,只因為一些存在的可能性極小的殘黨,官兵所到之處,屍橫遍野,寸草不生。

堆積如山的無辜老百姓,為什麼會死而復生,只為傳達“野狗子來,奈何”的資訊,活著時,要被官軍剿殺,死後還要被野狗子“齧人首,吸其腦”——無論於七黨,還是朝廷官軍,他們都不體恤老百姓,不就如怪物、如野狗一樣麼?

《聊齋志異》卷九還有一篇《公孫九娘》,也是講的於七之亂,如果把這兩篇故事對照著讀,你會更清晰地瞭解那個時代,更能理解蒲松齡把給老百姓帶來災難的人,比作“野狗”的用心了。

戰爭後引發靈異事件,《聊齋志異·野狗》講的不是叛亂,而是人心

戰爭後引發靈異事件,《聊齋志異·野狗》講的不是叛亂,而是人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