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拘連”是什麼感覺?你把泥鰍抓在手裡就知道了

  • 由 黃縣話 發表于 棋牌
  • 2022-08-19
簡介“拘留”即拘禁留置,逮捕或拘留用黃縣話說就是“讓公安把你拘兒去”

縛指什麼動物

“拘”的本義就是制止,《說文·句部》:“拘,止也。從句,從手,句亦聲。”段玉裁注:“手句者,以手止之也。”《管子·君臣下》:“此止詐、拘奸、厚國、存身之道也。”用的就是本義。又引申為扣押使不自由,《廣韻·虞韻》:“拘,執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武伕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

司馬遷《報任安書》:“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用的都是拘禁義。“拘留”即拘禁留置,逮捕或拘留用黃縣話說就是“讓公安把你拘兒去”。又引申出約制、拘縛之義,《玉篇·句部》:“拘,拘檢也。”《孫子·九地》:“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曹操注:“拘,縛也。”就是縛手縛腳的意思。好男兒志在四方,所以黃縣人常說:“小廝家別成天把他拘兒跟前,得讓他出去闖蕩闖蕩。”“拘束”就是過分束縛自己,顯得不自然,比如:上兒這就和到兒家一樣,別拘束。“拘謹”就是言語、行動過分謹慎、拘束。“拘管”指約束、照管,比如:他父母出去打工嘍,全靠姐姐拘管兒他;人就得有個怕家兒,有個拘管兒。這裡“管”輕聲減音,“uan”讀作“un”,“經管”“叫喚”都這樣讀。“拘攏”是使聚集的意思,與召集不太一樣,拘攏帶有一點強迫的意思,比如:把他們幾個拘攏過來,別讓他們痴跑野拉嘞。衣服太小,或洗後縮水,穿在身上束手束腳,黃縣話稱為“拘兒身上嘍”。

“拘攣”指肌肉收縮,不能伸展自如,如手腳拘攣就是指四肢拘急攣縮,伸展困難的症狀。

《素問·生氣通天論》:“緛(ruǎn)短為拘,弛長為痿。”短縮的造成拘攣,弛縱的造成痿弱。也作“拘拘”,

指由寒冷、恐懼、病痛等引起的肌肉收縮,

《莊子·大宗師》:“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成玄英疏:“拘拘,攣縮不申之貌也。”陸德明釋文:“拘拘,郭音駒,司馬雲‘體拘攣也’;王雲‘不申也’。”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把不定心中拘拘地跳,眼睜得七角八角,兩個將軍近不得其腳。”“拘拘”一詞

黃縣話現在仍然在用,比如:她嘞手凍嘞拘拘一塊嘍;他嗚兒嗷兒一張嘍,她嘞心就拘拘兒一塊嘍。海螺等單殼類動物肌肉收縮時才吸附在礁石上,肌肉放鬆就掉下來了,所以可以說“礁礁兒(紅螺)拘拘在礁石上”。小孩子像小猴子一樣整天吊在媽媽身上,用黃縣話說就是“成天拘拘兒他媽媽身上”。“二十八,把面發”,

臘月二十八慣例要蒸過年的大餑餑,這在過去是一件非常鄭重的事,正月裡例不發麵,過年的餑餑要一直吃到二月二,而且招待客的時候,過年餑餑蒸的好壞也事關顏面,所以要慎重為之,每盆面使好鹼後,都要揪下一小塊兒,放鍋臺裡燒一下,看鹼大鹼小,這叫“燒塊面試試鹼”。這天蒸餑餑是要燒劈柴的,需要硬火,面在炭火上烤熟後有一股誘人的面的焦香,還有一絲木頭的香味,大人擘開看看鹼的大小,最多嘗一小塊,剩下的會給燒火的孩子吃(這也是我一直堅持二十八這天燒火的原動力)。可能是受此啟發,平日裡孩子餓了,大人將面搓成兩頭略尖中間略粗蒲棒一樣的長條,用木棍穿了,然後放到鍋底火上燒熟給小孩吃,既可頂飢也可哄孩子,這叫“燒面拘拘吃”,稱為“面拘拘”,可能是受熱不均勻會產生拘縮。亦可捏成片狀的長條,纏在木棍上放鍋底,一把火就燒熟了,更簡便快捷,這也是一種“面拘拘”。過年蒸餑餑燒的是發麵,而面拘拘不是發麵的,這是二者的區別。

黃縣有吳家窯、罐兒姚家、罐兒劉家、碓兒徐家等村,過去都以燒製陶器出名,大的像盛水的水缸,和麵的面盆,醃鹹菜的鹹菜甕(也叫麩醬缸),推粉的芡盆,種花的花盆,小的像燒餅磕兒、箸籠、泥盤兒、得羅碗,都是窯裡燒出來的。

“拘連”是什麼感覺?你把泥鰍抓在手裡就知道了

燒餅磕兒

“拘連”是什麼感覺?你把泥鰍抓在手裡就知道了

箸籠

做陶器要用到一種叫“金豆泥”的黏土,挖回來曬乾、粉碎、過羅,用時要和水

手工揉泥,要像溲麵一樣使勁溲,反覆溲,目的是將泥料中殘餘的氣泡擠壓排出,並使泥料更緻密,裡面的水分分佈更均勻,防止燒成過程中鼓泡、變形或開裂,這稱為“煉泥”。

“拘連”是什麼感覺?你把泥鰍抓在手裡就知道了

轔兒

接下來是“拉坯兒”,先在輪車(黃縣話稱為“轔兒”,《儀禮·既夕禮》:

“遷於祖用軸。

”鄭玄注:

“軸,狀如轉轔。

”賈公彥疏:

“轔,輪也。

”將輪車稱為轔兒,是古漢語的遺存)上做好底座,然後借旋轉之力,用雙手將泥拉成器坯,凡圓器俱用拉坯方法成型。

“拘連”是什麼感覺?你把泥鰍抓在手裡就知道了

拉坯

為了方便操作,要把溲好的泥搓成餃子績兒一樣的長條形,稱為“泥拘拘兒”,似因形似面拘拘兒而得名。

把泥拘拘兒搭在胳膊肩膀上,像耍把戲兒玩蛇的一樣,一手捏著泥拘拘兒的頭在外,一手與之相對在內,腳下轉動轔兒,兩手互相配合塑形,器坯就一圈圈不斷拔高,直到完成規定器形,再做好沿口,經過拍打、整形、打磨,晾乾後就可以入窯燒了。

一般做大缸大甕等大的陶器才用到泥拘拘兒,小形陶器直接拔高泥柱,中心開孔,拉高拉薄拉出需要器形,將坯割下即可。

蟲、蛇、魚類扭來扭去蠕蠕而動的樣子叫“拘連”,比如:

那條長蟲一拘連一拘連嘞往前爬。如果你還不理解“拘連”這個詞的含義,那麼捉一條泥鰍放手裡就可以頓悟了。

“拘連”是什麼感覺?你把泥鰍抓在手裡就知道了

拘連攢兒

泥鰍因其善於“拘連”,所以土名叫作“拘連攢(zǎn)兒”(“攢”亦有收聚之義)。

又因其滑不溜手,一拘連鑽入淤泥中就看不到了,黃縣話又稱其為“千里拘”。

“拘連”是個挺古老的詞,可以追溯到唐代任華的《懷素上人草書歌》:

“翕若長鯨潑剌動海島,欻若長蛇戎律透深草。

迴環繚繞相拘連,千變萬化在眼前。

”“拘連”原本是形容懷素上人的草書字字勾連在一起,後來詞義引申,用來形容蛇、曲蟮、泥鰍、鱔魚之類扭動身體的樣子,特別生動傳神。

“拘連”也用來形容由於突然受到刺激而全身扭動的樣子,比如:

他一鍁拍在長蟲頭上,那長蟲拘連兒幾下,就不動彈嘍;

門一響嚇嘞她身兒一拘連。

“嘰溜拘連”和“拘連”意思差不多,顯得更加動感一點,比如:

麵條嘰溜拘連嘞箝不起來;

他嘞手指頭讓錘砸兒一下,嘰溜拘連嘞疼;

她看到人家在殺雞,心裡嘰溜拘連嘞不好受;

他躺兒炕上嘰溜拘連嘞半天睡不著。

有時也用來形容小孩子在懷裡擰扎來擰扎去不安穩的樣子,比如:

小孩兒在懷裡

嘰溜拘連

嘞,一刻閒工夫也沒有。

在黃縣話裡,這幾處“連”輕聲減韻,“ian”讀作“in”,“熨憐”“豆麵”“今年”都是這樣讀的。

捆柴草或莊稼時,為了易於捆緊,並便於結釦和解釦,往往要在繩子一端繫上一種用樹杈做的工具。

“拘連”是什麼感覺?你把泥鰍抓在手裡就知道了

這個拘牙兒有點寒磣,好的拘牙兒差不多都要帶上包漿了

製作這種工具要選取“丫”字形的枝杈,透過火烤,使其叉開的兩根枝杈“拘”到一起,用鐵絲擰緊再固定於繩之一端,因其兩端呈尖角形,故叫“角拘”,黃縣話叫“拘牙兒”。

使用時繩子捆住柴草,繩子一端從拘牙兒中間穿過,膝蓋頂著柴草捆兒用力煞緊,然後把繩子打個扣兒系在拘牙兒頭上,就可以挑或者揹回家了。

要解開時把扣兒從拘牙兒上抹下,柴草捆兒就砉然而解了,非常便利。

拘牙兒要用刺槐或棗木等硬木做,不僅結實耐用,且木質硬則表面光滑,煞繩子不費勁,木質軟了表面巴澀,煞繩子吃力。

人坐著犯困的時候,會直磕達頭兒,黃縣話也叫作“直跌拘”,頭向前僕叫“跌”,受驚而猛然收回叫“拘”,實在是簡潔形象。夏天的晚上,屋裡溽熱,大家都在街頭上鋪著草簾子燃著艾草繩聊閒天,謅南山扯北海,老頭兒的菸袋鍋兒一明一暗,艾草和菸草的氣味混合在一起,恍惚而又濃烈,街燈昏昏欲睡,燈蛾兒繞圈飛旋,小孩子喜歡這樣熱鬧的氛圍,坐在草簾子(躺著就睡過去了)上“直跌拘”也不肯回家睡覺,這是很多人兒時的美好回憶吧。

面板沒擱實,溲麵時按到虛懸處,會把面板“壓跌拘嘍”;石桌面兒大,下面支撐的石柱要細得多,如果不用水泥固定好了,按壓石桌的邊緣,就會把石桌“壓跌拘嘍”。

弄一塊石頭做支點,架上粗木棍或木板,兩個小孩一頭坐一個,就可以你上我下一起一落地玩起來,這種土法上馬的

蹺蹺

板遊戲黃縣話叫作“跌勾壓勾”,也叫“跌拘壓拘”,亦是透過描摹動作來命名的。“句”“勾”原是一字,越王勾踐原來寫作“句踐”,後來字義分化才造出一“勾”字,凡從“句”取義的字皆與勾曲等義有關。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