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地下龍捲風說與觀測事實很好相符《解開地震成因的真相》連載23

  • 由 利益眾生886 發表于 棋牌
  • 2022-08-18
簡介6地下龍捲風說與觀測事實很好相符正是由於地震是地下電磁能量的積累和起電而導致的地下雷電或龍捲風,因此,地震前、震時、震後都會有大量的電磁現象出現

電龍捲風是怎麼形成的

——用中國智慧揭開地震成因之謎

作者:張寶盈

(本書已由華齡出版社於2020年10月出版發行,書名《探索自然之謎全三冊》下冊《地震成因》)此處是作者原稿,與正式出版的“潔本”文字略有差異。

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接上篇)

4。5雷電和龍捲風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在這裡,還需要補充一下有關等離子體的相關知識。這是本書中經常使用的一個重要概念。

“等離子體”分為若干種類,按物態分則有氣體等離子體、液體等離子體、固體等離子體;按溫度分則有高溫等離子(熱等離子)、低溫等離子(冷等離子);從來源上分則有人工等離子體、自然界的天然等離子體等等。

等離子體中也並非全是“離子”,實際上,只有0。1%氣體被電離的電離氣體就已具有明顯的等離子體性質,如果有1%氣體被電離,則已是電導率很大的等離子體。

另外就是“等離子體複合”這個概念,打個比方說,如果把一個物體作最徹底的分割、分離將會怎樣?就是將其“電離”,把它的原子拆解,使它們都變成了帶電的亞原子粒子。物質被徹底電離後就“消失”了,隱形了,看不到它的實體存在了。但它並沒有真正“消失”,仍以“等離子體”的形式存在著,只是不能被觀察到而已。一旦具備了一定條件,等離子體就會發生“複合”,重新組合為原子、分子。

物質被電離是一個吸收能量的過程,作為它的逆過程,等離子體複合則是放能反應。

雷電除了本身是一種熱核聚變過程外,同時還是一種“等離子體複合”過程。這是因為,熱核聚變將導致物質電離,共振效應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會導致物體電離。被電離的物質成為等離子體後必然發生等離子體複合。“等離子體複合”是一個重要概念,它有助於我們對許多自然現象包括地震現象的認識和理解。

我們可以把雷電現象解讀為一種放電,或一種擊穿、一種等離子體複合,都是對同一事物不同側面的描述。但“等離子體複合”才是對雷電現象的本質描述。

大氣中可以積累靜電形成帶電雲,地殼內同樣可以積累靜電形成帶電雲。天上的帶電雲會發生雷閃,地下的帶電雲同樣會發生雷閃。天上的帶電雲有時會形成龍捲風、颱風,地下的帶電雲同樣能形成龍捲風、颱風。它們遵循的是相同的物理規律。只是一個處於氣體介質中,一個處於固體介質中而已。

同理,天上的帶電雲可以降雨,地下的帶電雲同樣能降雨。其物理機制和遵循的物理規律也是相同的。但地下降小雨,地面看不到,只有地下發生暴雨,過多的水盛不下順著某些通道被擠出地面而造成水災時才會被人們發現,這就是所謂“發蛟”——天空沒有下雨地下卻突然有大量水湧出,歷史上有大量記載。

大氣中的雷電活動是常見的、多發的,龍捲風也是常見現象;地下雷電(小地震)也是多發的。地下龍捲風(大地震)也是比較常見的。

閃電、龍捲風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它們只是靜電能的不同釋放方式。由於地殼同樣可以積累靜電,因此地下雷電和地下龍捲風也必然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必須注意的是,由於介質的差異,發生在流動性很強的大氣層中的雷電或龍捲風與發生在穩定的固體的地殼內的雷電或龍捲風是存在巨大差異的。發生在大氣層——積雨雲中的雷電或龍捲風,由於空氣的流動性,導致電荷(電流)不可能長時間停留在某個位點,因而不可能獲得長時間積累,只能是一個快速形成的過程。所以大氣層中的雷電或龍捲風的特徵是:起電快速、頻發。而發生在由固體物質構成的地殼中的雷電,由於固體物質的穩定性,電荷(電流)容易在某個位點發生長時間(數月或數年)的積累和起電(孕震),故地殼中的雷電或龍捲風的特徵是:靜電積累和起電相對緩慢、少發。但常常可以積累和產生(共振起電)巨大的能量,如果形成地下龍捲風,就會導致大震級地震。

地震的孕育可能是磁場約束帶電粒子使之大量聚集併產生共振起電的過程(見第七章),這將使帶電粒子聚集於球狀體或橢球體上。地震烈度圖表明,地震極震區常呈長條狀或橢球狀,表明靜電能通常是聚集於圓柱體或橢球體上的。當然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體積達數百萬乃至數千萬立方千米的圓柱體或橢球體。聚集於圓柱體或橢球體上的帶電粒子形成的電磁場經過長期演化,漸漸演化為穩態磁場,於是在洛倫茲力誘導下整個帶電粒子體系發生迴旋共振形成地下龍捲風,同時伴隨閃電-熱核聚變,引發地殼產生縱波共振、橫波共振、微波共振等。這就是大地震從孕育到爆發的全過程。

一些極震區成長條狀的大地震,也可能是地下龍捲風發生漂移導致的。因為帶電粒子在非均勻磁場中將做螺旋線運動與漂移運動的合運動。

帶電粒子受磁場約束在地殼內積累和起電時,會形成一個巨大的球狀等離子體團塊,這樣的等離子體團塊常常會在地面感生出類似的球狀等離子體團塊形成球狀閃電。所以地面上球狀閃電的出現往往與地震有密切關聯。覃子建1999年1月發表於《地球》雜誌上的《球雷與地震》一文中指出:1997年7月和8月在地勢較低的貴陽和桂林兩城市中心區,竟然也出現了球形閃電,且貴陽出現的持續時間達4小時之久,這是更加罕見的。尤其是在半年後的時間裡,兩火球點連線偏南約居中之處發生了中強地震,則更是罕見。

美國的地球物理學家約翰·德爾注意到本國新墨西哥州在1951年至1952年間曾多次出現球雷,在不足一年的時間裡,相距100餘千米處,連續數次發生4。0—5。0級地震。於是,他提出球雷與地震有關聯。

無論是大氣中的雷電、龍捲風還是地下的雷電、龍捲風,由於其電能積累、電場分佈的差異,而使每次雷電或龍捲風的能量大小、外部形態等等也都互有異同、千差萬別。因此地震表現出的現象也會互有異同、千差萬別。

導致地下雷電(小地震)或地下龍捲風(大地震)的統一基礎則是地下帶電粒子(等離子體)的積累和起電。地震的最終成因仍是電磁作用的結果,沒有電磁能量的積累就不會發生地震。宇宙線、太陽貫穿輻射——輻射帶、電離層——地殼之間的電磁能量傳遞就是地震的因果鏈。

地下龍捲風說與觀測事實很好相符《解開地震成因的真相》連載23

4。6地下龍捲風說與觀測事實很好相符

正是由於地震是地下電磁能量的積累和起電而導致的地下雷電或龍捲風,因此,地震前、震時、震後都會有大量的電磁現象出現。如電離層異常、電磁波異常、熱紅外異常、地電阻、地電流異常、氣象異常、動物異常等等。

既然地震是由地下雷電或伴有雷電的地下龍捲風導致的,那麼理所當然的是,地震與地下核爆炸必然存在極為相似的特徵。事實正是如此,已經發現,對地下核爆炸引起的地震與天然地震的識別研究表明,地下核爆炸與天然地震有很大相似性,以至於很難將它們嚴格區分、識別出來。19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量的研究結果使地震學家得出這樣的結論:對於天然地震和地下核爆炸,看來並不存在一個理想的、十全十美的鑑別判據。[16]特徵的相似性意味著作用機理的相似性,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地震就是地下雷電或伴有雷電的地下龍捲風導致的。

由此,對地震電磁共振成因說的驗證也有了可能的途徑。分析表明,驗證本學說的主要判據有4項:

⑴。由於熱核聚變的主要產物之一是中子,因此大地震時地下將有較強的中子輻射,儘管中子會被地下水、溼土層等吸收殆盡,但考慮到其輻射量會突然猛增,仍應能檢測到較強的中子輻射。這將是本假說的關鍵證據之一。筆者檢索了相關文獻,雖然這方面的觀測研究嚴重缺乏,仍有某些進展:

俄羅斯物理學家聲稱地球表面中子的爆發預示著地震的來臨……

科學家測量了塔吉克的帕米爾山的中子放射程度,此處……地震活動頻繁。結果發現中子放射程度每間隔12小時便達到頂峰。……研究顯示中子閃光與地震活動的增多緊密聯絡。[17]

莫斯科大學的物理學家還研究了1964年至1992年之間發生的大地震,結果發現……(發生地震時)這時在地震帶內能觀察到中子射線的爆發現象,它將高出背景強度幾十倍。[18]

上述觀測結果可以說是對本假說的一個有力證據。檢測到中子輻射,就表明地下發生了閃電-熱核聚變。地震學界應加強對地表中子輻射強度的監測。中子監測也將成為地震預測預報的有效手段之一。

⑵。由於熱核聚變也會輻射γ射線,監測震前、震時、震後地表γ射線輻射強度,也將是驗證本假說的有效途徑。由於γ射線穿透能力遠大於中子,應能較容易地檢測到。

⑶。由於核聚變必伴隨電磁脈衝輻射,故可對震時地下電磁脈衝進行監測。目前也已有少量觀測結果——1972—1974年,烏茲別克科學院地震研究所和託木斯克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恰爾瓦克水平坑道中偶爾進行了地球脈衝電磁場變化的觀測,證明地殼發射電磁脈衝,而且在地震事件之前,發射強度急劇上升(沃羅勃耶夫等,1976;馬弗梁諾夫,烏洛莫夫,1976)。[19]

在地震前幾十個小時或幾天,電磁脈衝強度異常地變大。地震是在異常變化下降時發生的。[19](這次偶爾進行的觀測得到的結果也是對本假說的有力印證)

⑷。檢測震區震前、震時、震後3He、3H(氚)等核聚變產物的變化情況。

上述4種檢測手段不僅僅可以對本假說進行驗證,而且都可以作為地震預測預報的有效手段。

電磁共振成因說的證據遠不止這些,以下各章中例舉了大量的相關證據。另外,事實上,人們早已注意到,“電擊穿假說”有以下幾個方面作為證據:其一,每次地震都有震中,地震波都從震中出發,並沿球面均勻地向四周傳播;其二,構造板塊的平移斷層和斷口是不會發生強烈電磁振盪的,而在地震之前,這種電磁振盪經常被記錄到;其三,每次地震的震中恰好都處在山地或丘陵地帶,海洋中地震的震中也通常分佈在水下山脊和山峰位置上,主要是因為在這些地帶內電荷的數量多,而且電場強度較高。[20]

研究表明,“最近使用強地面運動記錄反演滑動分佈證實,sanAndreas斷層系的中等地震往往是複雜的,具有多個高頻輻射中心(Heaton,1990,Menoza和Hartzeu,1985,1959,Doser,1990,HartZeu和Heaton,1986;Hartzelz,1989)”。[21]

為什麼“具有多個高頻輻射中心”?因為有多個閃電或龍捲風同時爆發。

這些觀測證據就是電磁共振成因說的科學依據。而且,它有一個合理可信且可驗證的能量機制——等離子體迴旋共振機制,這個機制在自然界可以廣泛觀測到——龍捲風、颱風。其次,人們在大地震時可以聽到地下有機器轟鳴般的龍捲風聲,可以看到、觀測到地面強烈旋轉,也有大量實物照片作證;可以看到、觀測到地面波浪式起伏,也有大量照片、影片等資料為證。此外,地光、地聲、地面物體彈跳、噴水冒沙、噴火、地面和地下水發熱等各種現象,無不與“地下龍捲風”特徵相符(詳見下文),這些都是“電磁共振成因說”的科學依據。

因此說,電磁共振成因說不是“空口無憑”的臆說,它是以一系列事實、一系列真實的地震現象為可靠依據、為堅實基礎的。它是經得起檢驗、經得起推敲的。在這個學說中,圍繞地震的一系列困難問題都已迎刃而解,不復存在。

(未完待續,接下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