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遺產視野丨歷史與現代之維:維羅納古城

  • 由 精彩內涵笑話 發表于 棋牌
  • 2022-07-15
簡介數世紀以來,文學與戲劇是這座城市的重要標誌,在一次次的文化變遷與融合中,尤其在中世紀斯卡里傑利家族(Scaligeri Family)的管理之下,維羅納的各項藝術發展達到了絕對的繁榮

現代戰爭還修築工事嗎

遺產視野丨歷史與現代之維:維羅納古城

圖01/維羅納古城

維羅納(Verona)是位於義大利北部的一座古城,距威尼斯114公里,是威尼托地區僅次於威尼斯的第二大城市,從米蘭到這裡也只需要不到2小時的車程。這座古老的城市兼具著歷史與現代並存的外貌和厚重的傳統核心,因古羅馬圓形露天劇場和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紀念性遺蹟聞名於世,更因文學經典中的“朱麗葉之家”為人熟知。起源於阿爾卑斯山脈的阿迪傑(Adige)河穿城而過,帶著這座城市獨有的藝術氣息,守候著維羅納的古典與現代。

2000年,維羅納列入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成為義大利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範例。

遺產視野丨歷史與現代之維:維羅納古城

文學與戲劇之都

和眾多義大利古城一樣,維羅納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古羅馬時代,但其最初建立者為埃烏加內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00年,維羅納先後被高盧人和羅馬人佔領,到公元前89年成為羅馬帝國的殖民地。在此後的時期,由於維羅納在貿易與戰爭中的核心地位,這座城市的統治權不斷易主。直到12世紀才加入倫巴第城市聯盟,獲得了城市自治權,並於16世紀初再次處於神聖羅馬帝國勢力之下。1797年,拿破崙大軍攻入維羅納,結束了威尼斯共和國的統治,在擊敗反法同盟後將維羅納歸於奧地利。在將近一個世紀後的普奧戰爭後,這座歷經了幾個世紀紛爭的古城最終迴歸義大利的懷抱。

數世紀以來,文學與戲劇是這座城市的重要標誌,在一次次的文化變遷與融合中,尤其在中世紀斯卡里傑利家族(Scaligeri Family)的管理之下,維羅納的各項藝術發展達到了絕對的繁榮。文藝復興時期詩人但丁在被逐出佛羅倫薩後首先來到這座城市,得到了斯卡拉親王(Bartolommeo della Scale)的支援,從而逐漸走上寫作之路,並於1319年向其呈上未完成的《神曲》天堂篇。但維羅納被後世所熟知更多是因為莎士比亞所譜寫的浪漫史詩,在市中心卡佩羅路至今仍然儲存著建於13世紀的朱麗葉故居(Casa di Giulietta)。一個故事改變一座城市,經典中的陽臺場景每年都吸引著百萬慕名而來的人,也使維羅納城成為一座愛情聖地。除了莎士比亞的浪漫文筆,這座城市還出現在歌德、司湯達等人的遊記之中,成為義大利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除文學外,成立於1999年的國際歌劇和詩歌研究所(I。I。O。P。)致力於促進和保護義大利和國際歌劇以及詩歌遺產,藉助維羅納在歐洲的重要地位和歷史魅力將藝術傳統帶往世界各地。

遺產視野丨歷史與現代之維:維羅納古城

圖02/阿雷納圓形競技場

位於市中心布拉廣場(Pza。Bra)附近的阿雷納圓形競技場(Anfiteatro Arena)是維羅納最重要的音樂與戲劇藝術殿堂。競技場建立於公元1世紀,長138米,寬109米,高30米,用獨有的淡粉色大理石建築而成,規模僅次於位於羅馬的鬥獸場,是義大利儲存最完整的古羅馬建築之一。12世紀的一場地震摧毀了最下面的一層建築,使現在的競技場內部分成上下兩層,各有72個巨石支撐的拱門。石砌的觀眾席逐級升高,高度達十層樓,可容納三萬多人。內部通道則利用穹拱分割而成,井然有序。阿雷納圓形競技場的建築語言表達了古羅馬人的實用主義結構力學與美學理想,成為當下維羅納人最引以為傲的遺蹟之一。

時至今日,這裡仍然是世界上最恢宏的歌劇場所之一。自1913年8月第一屆歌劇節在圓形競技場開幕,每年的維羅納歌劇節都因浩大的舞臺效果和著名獻唱者而享有居高不下的聲望,令全球的音樂愛好者趨之若鶩,更成為20世紀歌劇舞臺的國際象徵。每逢夏日時分,《卡門》《梅菲斯特》《圖蘭多特》等著名的歌劇都在這座具有2000年曆史的競技場上演。昔日的鬥獸場成為今日的歌劇院,不一樣的演員與觀眾,卻同樣感受著這座城市的溫暖與榮光。

遺產視野丨歷史與現代之維:維羅納古城

家族的文化藝術中心

12世紀初,維羅納捲入義大利半島的紛爭之中,斯卡里傑利家族的坎格蘭德一世(Cangrande I)成為維羅納的統治公爵。在其管理下,斯卡里傑利家族達到了權力和財富的頂峰,統治地區幾乎覆蓋整個威尼托地區,坎格蘭德一世更以帝國代理人的身份使維羅納成為羅馬帝國的重要營地。在斯卡里傑利家族統治的125年中,維羅納逐漸成為家族的文化與藝術中心,家族成員不僅對文學與藝術家的活動提供支援,而且諸多家族性建築工事都達到了極高水平,為文化與藝術發展提供了便利,更對現今維羅納城市的建築風格與藝術形態產生了重要影響。

Tips

斯卡里傑利家族(Scaligeri Family)

斯卡里傑利家族(Scaligeri)為中世紀維羅納的管理者,因殘暴統治和對藝術的熱衷而聞名。1387年因城市紛爭斯卡里傑利家族逃離維羅納。如今在維羅納城內儲存有斯卡里傑利家族墓地及紳士廣場附近的斯卡里傑利拱門(Arche Scaligere)。

在坎格蘭德一世執政時期,斯卡里傑利家族對維羅納地區藝術的推動作用達到頂峰,成為但丁、彼得拉克和文藝復興初期重要畫家喬託(Giotto)創作的重要贊助人。據瓦薩里記載,喬託曾於完成在帕多瓦的工作之後迅速返回維羅納,接受斯卡里傑利家族的訂件,於坎格蘭德宮(Palazzo di Cangrande )進行壁畫繪製工作,成為其藝術創作的重要代表。

遺產視野丨歷史與現代之維:維羅納古城

圖03/古城堡

位於阿迪傑河沿岸、競技場西部的古城堡(Castelvecchio)是斯卡里傑利家族統治期間建立的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軍事建築,係為防禦曼圖瓦的貢扎加家族(House of Gonzaga)和米蘭的斯福爾扎家族(House of Sforza)的軍事進攻而建。城堡在後來拿破崙軍隊的進攻下遭到重創,二戰後得到修葺。從形制和風格上看,城堡體量巨大,兼有羅馬式與哥特式建築風格。在歷經數代統治者之後,這座防禦性城堡現作為一座歷史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內部收藏了維羅納從14世紀到18世紀的藝術品以及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委羅內塞(P。Veronese)、莫切託(Girolamo Mocetto)等人的作品,同時策劃了專題展覽。

遺產視野丨歷史與現代之維:維羅納古城

建築與藝術

站在城堡頂部可以俯瞰整座維羅納古城。在這座面積為206平方公里的城市中,有50多座不同時代與風格的教堂、24座貴族宮殿和3座哥特式巨大鐘樓,其中以聖費爾莫教堂、維羅納主教座堂、聖亞納大教堂和聖柴諾聖殿最具影響力。

遺產視野丨歷史與現代之維:維羅納古城

圖04/聖費爾莫教堂

聖費爾莫教堂(Basilica di San Fermo Maggiore)是一座帶有羅馬式風格的羅馬天主教教堂,位於阿迪傑河岸、獅子門(Porta Leoni)附近,曾為聖費爾莫和聖魯斯提科的殉教地。5世紀到6世紀,人們為了紀念這兩位聖徒修建了聖費爾莫教堂。1065-1143年,本篤會修士們將其改建為由上堂和下堂兩部分組成的羅馬式教堂,上堂用來進行宗教活動,下堂則用來儲存遺蹟。13世紀時鐘樓增建完成,內部包括六口鐘,用來演奏帶有維羅納地區風格的音樂。

聖費爾莫教堂內部具有羅馬式教堂的典型風格,空間劃分規整有序,並儲存有大量壁畫遺存。值得一提的是,教堂內部穹頂描繪了416位聖人,每位人物均帶有不同的形象特徵,堪稱城中“最為豐富的14世紀博物館”。在教堂內的聖伯納爾多禮拜堂(St。 Bernardo Chapel)拱頂,描繪有“聖方濟各的生命之樹”主題壁畫,以植物紋樣勾連起一個個影象空間,表現這位聖徒與修會創立者一生所經歷的種種神蹟與佈道活動。上堂左邊安置著斯卡里傑利家族的軍事領導者阿文蒂諾·弗拉卡斯多羅(Aventino Fracastoro)的陵墓。順著一邊的階梯而下,可以進入教堂的下堂,參觀者們可以在這裡欣賞到12-14世紀的繪畫作品,在高壇還儲存有14世紀的木質十字架。

維羅納主教座堂(Verona Cathedral)與聖費爾莫教堂隔河相對,興建在毀於1117年地震的舊堂原址上,同樣為羅馬式風格。在羅馬帝國時期,這裡曾經是帶有溫泉的私人宅邸及小型宗教性建築群,後來建立起一座早期基督教教堂。在之後的時期內,這座主教堂歷經了戰亂、地震與大火,不斷擴建直至今日的規模。

遺產視野丨歷史與現代之維:維羅納古城

圖05/提香《聖母昇天》,卡托拉裡·尼開索拉禮拜堂,維羅納主教座堂

維羅納主教座堂帶有哥特式窗戶的立面盡顯莊嚴與肅穆,由紅白大理石構建的條帶狀牆體使這座教堂極具辨識性。西面門廊矗立著查理曼大帝的騎士羅蘭德(Roland)雕像,由中世紀雕塑大師尼古洛(Nicholaus)創作,門廊的精美浮雕同樣出自尼古洛之手,表現了福音約翰和施洗約翰的形象。教堂的內部面貌源自15世紀的裝飾工作,紅色的大理石柱分割出不同空間。祭壇穹頂描繪有“聖母與聖徒昇天”“天使報喜”及“聖母誕生”主題,下方祭壇所在的早期地面還儲存有17世紀的墓石。兩側的禮拜堂繪有16-17世紀的藝術作品,其中以文藝復興大師提香(Titian)在卡托拉裡·尼開索拉禮拜堂(Cartolari Nichesola Chapel)中創作的《聖母昇天》最為著名。

維羅納主教座堂的內部空間結構佈局與壁畫裝飾極為細緻縝密,顯示出地區主教堂的地位與宗教意義。教堂一邊的洗禮堂重建於1123年,內部的八角形洗禮池堪稱羅馬式雕塑的一大傑作,外部浮雕表現了從“天使報喜”到“耶穌受洗”的聖經事件。教堂的西邊還建有牧師會圖書館和博物館,向公眾展示教堂內部遺蹟。

遺產視野丨歷史與現代之維:維羅納古城

圖06/聖亞納大教堂

聖亞納大教堂(Chiesa di Sant‘ Anastasia)高聳於主教座堂東部,是維羅納地區最大的宗教建築,被稱為義大利哥特式建築的典範。它的歷史可追溯至13-15世紀,修建工事歷經數百年,直到今日教堂的立面仍未完工。在教堂內部一座祭壇的畫中描繪有它的建築模型,使我們得以想見聖亞納大教堂在建立之初的設計理念。

聖亞納大教堂內部的壁畫令人歎為觀止,其中一幅佔據著重要地位——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皮薩內洛(Pisanello)的《聖喬治與公主》。這幅畫位於佩勒格里尼禮拜堂(Pellegrini Chapel)外部上方,再現了13世紀《金色傳奇》(Golden Legend)中的事件:聖喬治從巨龍爪下解救公主。畫面如戲劇般生動,彷彿定格在某個特定時刻。畫中人物形象與面容也顯示出不同的性格特徵,在左上方的人群中描繪有蒙古人的形象,公主與騎士等人華麗的衣著則顯示出自身的高貴地位。後方眾多城市場景刻畫得精緻而壯觀——畫家用極富代表性的表現手法展現出一個絕妙的騎士時代。

聖亞納大教堂的中殿內部儲存有委羅內塞(Veronese)的父親加布裡埃爾·卡里艾利(Gabriele Caliari)雕刻的聖水器,下部的駝揹人形象以極為生動的雕刻手法吸引著觀者的目光。駝揹人形象來自於一種古老的迷信觀念:觸控駝揹人背部能夠帶來好運。

遺產視野丨歷史與現代之維:維羅納古城

圖07/聖柴諾聖殿(內部)

另一座風格極富個性特徵的羅馬式教堂為聖柴諾聖殿(Basilica di San Zeno Maggiore),為紀念城市的守護者聖柴諾而建,是義大利北部儲存最為完整的羅馬式教堂之一。凝灰岩和磚的結合為其正立面帶來溫暖的色調,上部的玫瑰花窗代表著當時流行的“幸運輪”理念。聖柴諾聖殿的青銅大門是一件真正的傑作,由眾多本土與境外藝術家合作完成,右邊表現《舊約》場景,左邊表現《新約》場景。此外,聖柴諾聖殿還因其地下室傳為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結婚地而聞名。

聖柴諾(Saint Zeno)為維羅納的第8任主教,因給整座城市帶來了基督教信仰而享有重要地位。在維羅納,至今仍然保留著聖柴諾的92條佈道,在歷史與現代並存的當下給予這座城市以信仰與智慧。

穿過綠意盎然的內部迴廊,便進入繪有12-15世紀壁畫的寬敞中殿。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北方畫派的代表畫家曼坦尼亞(Mantegna)創作於14世紀中期的祭壇畫在修復後逐漸煥發光彩,喬託(Giotto)畫派的《白衣聖母》莊嚴而神聖。中部林立的柱子共同營造出帶有飛昇動勢的縱向空間。中部彌撒座位後方矗立著一排聖徒雕像,凸顯出整個宗教空間的儀式性與秩序感,他們宛如教堂的守護者,在幾個世紀中注視著每一位虔誠的信徒。

除了宗教性建築外,位於城市北部的香草廣場(Piazza delle Erbe)在古羅馬時期曾為政治集會的公共場所,如今成為蔬果、花卉等各類商鋪的集中地,宛如帶有古典氣息的大集市。廣場中央建有名為“維羅納的愛人”的噴泉,四周建築均建於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位於歷史中心附近的朱斯蒂花園(Giardino Giusti)則被譽為文藝復興的景觀傑作,自1591年向公眾開放以來始終保持著原有面貌,體現出義大利花園的獨特風情。

在維羅納,古老的教義迴響於每一條街道與每一幢建築間,更隱沒於每一位維羅納人習以為常的日升日落之中,幾個世紀的時間凝固為歲月的刻刀,在古城中切割出不可改變的歷史痕跡,呈現出令人驚歎的古今融合奇蹟。

在14世紀,義大利的每座城市都有著獨立的勢力和影響力,在百年的文化變遷中,維羅納見證著文明之光不斷燃起與熄滅,終在歷史與現代相交融的當下顯示出這座城市對傳統的精神忠誠。它向我們昭示著:文化遺產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古蹟本身,而且在於用古典精神指導現代文明。

發表於《世界遺產》2017年第4期,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劉爽,女,1992年出生,河南鄭州人,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西方美術史研究。

201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獲2016年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獎學金、第六屆“昌新藝術獎學金”及2017年“王式廓獎學金”,曾赴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藝術系交流、訪問。

美術遺產

美術 | 考古 | 建築 | 文物保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