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師兄林海峰:不要怕輸棋,只要懂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 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棋牌
  • 2022-07-08
簡介林海峰初嘗名人痛擊,覺得坂田比賽前預測還要厲害

圍棋對局暫停封棋什麼意思

原創 文_江鑄久 書都

進入第二天深夜,雙方耗盡限時,進入200手後,都在最後一分鐘讀秒。名人坂田煙不離口,左手夾著燃著的菸捲兒,猛抽猛吸的卻是一支未點燃的菸捲。林海峰跪坐俯視棋盤,手中渾然不覺地揮舞著在開闔中已然折斷的摺扇。

師兄林海峰:不要怕輸棋,只要懂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林海峰(左)與加藤正夫(右)九段對局。

七番棋決賽賽前預測會,記者問“七冠王”坂田榮男九段,名人頭銜是否會由此換代。

“你們可曾見過不到40歲拿名人的?!”坂田老師的回答是他一貫的標誌性風格。

有人解讀成傲慢,我覺得有失公允。大棋士都自信。從棋藝來說,那是坂田的全盛時期,全年只在頭銜戰裡輸兩盤無關大局的棋。從經驗來說,這樣想合乎常情,坂田一直在備戰用功,從無懈怠。

他常常感慨:可惜吳先生出了車禍。

那是苦於沒有對手的豪氣。

林海峰一路殺來雖是兇狠異常,但對壘他人尚且跌撞,何況終極對手是大坂田,他自己都不看好。

唯一的例外是師父吳清源。

仔細觀看徒弟每盤每手的師父,想到了很多的教授方法,但他卻選擇靜觀。有時候,棋手靠自己就闖過去了,但更多的時候會摔跤犯錯,走彎路。師父要看徒弟怎麼做。

名人七番棋大戰,是長時間的比賽。

第一局是1965年7月28日,在東京福田家,一家經常舉辦重大比賽的日式旅館。

坐在棋盤前,消瘦的坂田燃燒自己,主動出擊,不放過對手任何一手的疏忽。為人的豪放與棋盤上的嚴謹一點都不矛盾,這是大棋士的風範。全程下來,每方十小時的用時,名人坂田用時不到一半,就已經優勢在握。第二天的對局,坂田也毫不放鬆,對150手就開始讀秒的挑戰者步步緊逼。從首局棋來看,雙方完全不在一個級別,是棋界意料之中的勝利。

第二局的日程在八天之後。

林海峰初嘗名人痛擊,覺得坂田比賽前預測還要厲害。苦思不得要領,覺得坂田是座翻不過去的大山。不甘心的海峰想到了師父,由此成就了師徒之間的一段佳話。

名人戰兩年後,海峰曾發表過一篇短文記述這段往事。

我見了吳老師,說明來意後,吳老師微笑著對我說:我已想到你會來看我,此番迎戰坂田,教你三個字。

接著,吳老師慢條斯理,用日語念出三個字:平常心。

這是日語中很淺顯的一個詞,意思一聽就懂,但我卻想不明白這三個字和棋道有何關聯。

你今年不過二十二三歲,有了這樣的成就,老天對你已經很厚很厚了,你還急什麼呢?不要怕輸棋,只要懂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那麼,輸棋對你也是有好處的。今天失敗一次,明天就多一分取勝把握,何必怕失敗呢?和坂田九段這樣的高手對弈,贏棋輸棋對你都有好處,只看你是否懂得珍惜這份機緣。目前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把勝負置之度外。最近這一陣子患得患失,把你的頭都搞昏了!

老師的話,真像給我當頭潑下一盆冷水,我的神志陡然清醒,自己也覺得腦中靈光閃閃,智慮澄澈。從小田原吳老師家告辭出來,我輕輕鬆鬆坐上火車回東京,又輕輕鬆鬆坐飛機飛往那霸,心不煩,意也不亂了。

對於師父吳清源來說,這番話是他在棋道上的總結,是在千百次的實戰中血的教訓錘鍊,是師父觀察徒兒到達一層境界之後的一次棒喝!對於陷在大戰中苦思不得解的徒兒來說,有如醍醐灌頂,是棋道追求上的頓悟。

此後在各類大戰中,林海峰再無精神上的困擾。

師徒二人這段悟道對後輩的影響深遠。每當我比賽受到其他事情影響時,重溫這段佳話都會讓人心裡靜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依然覺得很溫暖。後來,在培養後輩的路上我也發現,沒有經過大勝負的外界影響,沒有經歷過對藝術、棋道苦思的掙扎,即使講起“平常心”,很多人常常也是似懂非懂。所以良師悟道固然重要,不會反省自己的實戰心得也是枉然。

第二局,林海峰執黑。專注於技術上的發揮之後,他放開了下,下出自己喜歡實地的風格,把白棋逼向名人坂田並不擅長的圍大模樣。

第一天打掛封棋,黑棋佔優勢。

第二天坂田拼命反擊。棋局幾度反覆,雙方挑燈夜戰,讀秒至午夜,年輕的挑戰者林海峰首次在正式棋戰中掀翻名人坂田。坂田發現眼前的年輕人似乎變了一種氣場,哪裡改變了,還說不準。

第三盤移師北海道。

比賽前晚,吃壞了肚子的林海峰腹瀉高燒,緊急打針吃藥,折騰了大半夜,第二天抱病上陣。幸虧年輕身體底子好,熬到第一天結束時,身體已無大礙。棋局異常難解,雙方寸土必爭,難分勝負,被師父稱為“悲壯慘烈”。進入第二天深夜,雙方耗盡限時,進入200手後,都在最後一分鐘讀秒。名人坂田煙不離口,左手夾著燃著的菸捲兒,猛抽猛吸的卻是一支未點燃的菸捲。林海峰跪坐俯視棋盤,手中渾然不覺地揮舞著在開闔中已然折斷的摺扇。

凌晨2點,303手終局。細數之下,執黑的名人坂田盤面多五目,按規則是和棋,而名人戰的規則是和棋白勝。

初出茅廬的挑戰者領先。名人坂田喃喃自語:頑強,太頑強了。

第四局比賽在九州福岡。坂田特別早到一天,充足備戰。纏鬥直到第二天深夜,雙方進入讀秒最後一分鐘,局面依然搖擺不定。評論認為名人佔優的時間多些,笑到最後的是挑戰者。因為此局,評論給了林海峰“二枚腰”的綽號,意指像頑強的相撲選手,似乎有兩個腰支撐著,推不倒。

至此,輿論開始出現了改朝換代的說法。原本以為一邊倒的比賽,變成了跌宕起伏的一部大戲,沒有比主辦方讀賣新聞更為開心的了。

第五局戰場在關西大阪,鏖戰至凌晨1點多,名人坂田扳回一城。

第六局按預定時間,9月18日、19日在北陸石川縣舉行。隨著懸念的跌宕,比賽的吸引力大幅提升。從第一天開始,坂田就竭其所能,與林海峰展開一城一巷的纏鬥。就算獲得暫時的優勢,也不敢有絲毫鬆懈,他深知對面的年輕人是一座山。心無旁騖的林海峰山一樣的韌勁爆發出來,一波接一波的反攻綿綿不絕。反觀一直用時少於挑戰者的坂田,開始步步長考。到164手時,坂田用光剩下的80多分鐘都苦無出路,而林海峰僅用3個多小時就拿下本局。

總分4比2,一舉拿下名人!

當夜,正值颱風過境,一夜狂風暴雨,海上巨浪滔天。20日的早間新聞標題紛紛用“海峰”隱喻名人挑戰賽帶給日本全島的震撼。大海另一邊的臺灣更是歡天喜地,發掘海峰的一眾大佬可都是臺灣的名流啊,他們想不到的事,被一位23歲的年輕人實現了。

超級大新聞的主角自然是高興的。

藉著高額的獎金,林海峰改善了住房。在尊尚歷史傳統典章的日本棋界,排名貴位第一的人尊享著一切禮遇。一切活動以名人為首,包括給業餘棋手簽名段位證書、出席儀式時的排序、講座講話報酬的多少等,就連對局時的坐席都以名人為上手席。

輿論歡迎新人,輿論也在觀察著新人。

為榮譽所累,甚至棋力下行的棋手各個時期都有。兩星期之後,10月7日的本因坊戰預選賽,林海峰對陣元老級棋手島村俊廣九段。老先生原定的日程是名古屋對局次日給愛女完婚。可如今林海峰成為名人,按照規定,島村九段要赴東京對局。先不說老先生是有名的求道棋士,如此舟車勞頓對局一晚,婚禮肯定也來不及參加了。林海峰聽說之後,親自致電說他想去婚禮上當面道賀,懇請棋戰依然在名古屋舉行。

新名人破例移駕外地,贏得屆內一片贊聲。

1966年4月13日,十傑賽決勝戰在東京本院舉行。名人林海峰對九段高川格。按照典章,名人為上,坐在背靠神龕的上座。林海峰特地早早趕到對局場,搶先坐在下手位,靜候著高川格九段前來。高川格九段此前為本因坊九連霸,是棋界最講究禮數的前輩棋手。看林海峰搶坐在下手位,還以下手的禮儀擦拭棋盤,連連道歉,想攙起跪坐的新名人。林海峰塊頭大,不動如山地行著下手的禮儀,由此,這局棋就破例以名人坐在下手的位置進行了。

一時間,棋界對這位新名人的行為大加讚譽。

棋院發行的《棋道》評論說:敗而不餒,是我們大和民族具有的傳統精神。但勝而不驕,恐怕只有在中國文化的陶冶下才能養成。

半個世紀後,同林海峰老師聊起這段往事,林老師說,他們都是了不起的前輩,坐在他們的上手位下棋會心有不安。對棋道和前輩都心懷敬畏和謙卑,林海峰時代的序幕剛剛開始。

1966年1月底,整個臺灣都在歡迎奮戰在日本的圍棋孤旅英雄“吳、林師徒”。蔣介石先生聽了師徒二人在日本棋界比賽的生活,特別詢問了林海峰名人戰的情形。圍棋協會決定頒贈林海峰“國手”匾額,由政界名流陳雪屏先生親自書小楷撰寫證書,圍棋協會主席、空軍司令周至柔將軍主持儀式。“國手”稱號是繼師父吳清源“大國手”稱號之後的殊榮。林海峰非常高興,“國手”匾額此後一直在他家客廳中高掛。

此後的林海峰八次榮膺“名人”,五勝本因坊戰。在強手圍攻的日本棋界,開創了“林海峰時代”。一位棋手在某次比賽中突破自我不算最難,能在此基礎上不斷突破,並以此作為一生的事業,那就是偉大了。臺灣的圍棋青少年們以吳清源、林海峰師徒為榜樣,王立誠、王銘琬、張栩等一批又一批有如接力般,前後往日本發展,成為不同時期的日本圍棋第一人。

師兄林海峰:不要怕輸棋,只要懂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林海峰與王來弟訂婚。

很快,林海峰升到了九段。到了蔣夫人說的成家的年紀,身邊卻未傳出可喜的訊息。臺灣的大佬們派了林海峰父親生前的好友、臺灣圍棋協會秘書長袁惕素專程前往東京,帶著海峰去大阪相親。女方的父親是大阪華僑總會會長王雙領,兼任大阪中華學校董事長。王雙領的三千金中最小的女兒名王來弟,雙方一見之下很聊得來,王來弟的姐姐還曾經是林海峰在大阪中華學校時的同班同學。

交往兩年之後,兩人就準備簡簡單單地成家了。

這可是忙翻了一眾長輩,辦訂婚典禮,辦婚禮,辦大婚禮,辦兩地婚禮。喜慶故事的結局像極了傳統才子佳人的戲碼,兩人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了一起。林海峰現在已經是四位孩子媽媽的女兒林芳美說,從來沒有聽過父母吵架哦。

/End/

原文摘自《書都》2019年11月 總第26期

閱讀原文

原標題:《師兄林海峰(三)》

閱讀原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