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4億年曆史的藍血生物,竟是醫院感染控制的“大功臣”

  • 由 瀟湘名醫 發表于 棋牌
  • 2021-06-07
簡介有一定醫學檢驗常識的人也許瞭解,活著的細菌,可以透過染色、鏡檢、培養等各種檢測方法檢出,但死了細菌往往沒有有效的檢測方法因此易被漏檢,但輸液用水或是醫院血透室所需的透析用水混入了死去細菌的內毒素,輸入人體後大約一小時左右則可能引起熱原反應,

馬蹄蟹學名怎麼讀

醫院內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前無感染,且不在傳染病潛伏期的,入院後在醫院內受到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而出院後發病的感染。

醫院感染可以導致病人病情雪上加霜,嚴重者會危及生命,因而

做好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是醫務人員的一項重要職責。

而做好醫院感染因素的監測,是預防控制醫院感染髮生的主要手段。

今天就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感染控制部門的好幫手,它

其貌不揚但在醫院感染控制領域作出了巨大貢獻,它就是古老而神秘的生物——鱟(hou)讀四聲。

4億年曆史的藍血生物,竟是醫院感染控制的“大功臣”

威脅人類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體就是細菌和病毒,儘管我們有各類抗菌藥物以及各種消毒和滅菌的方法可以將這些病原體殺死,但人類與這些微生物的鬥爭卻一直膠著,始終不能大獲全勝。原因之一就是有一大類的細菌,我們稱作革蘭染色陰性的病原細菌,即便你把它們都殺死了,卻也依然有禍亂人間的本事,比如說來自於革蘭陰性菌的“內毒素”。通俗點來說,內毒素就是該類細菌的細胞壁成分(是一種脂多糖和蛋白的複合物),細菌活著時不打緊,但你把細菌殺死或者是細菌自溶以後,反而就被釋放出來了,而內毒素之所以稱之為毒素,是會對人體有毒性反應的,一旦大量入血就會引起發熱反應—“

熱原反應

”。有一定醫學檢驗常識的人也許瞭解,活著的細菌,可以透過染色、鏡檢、培養等各種檢測方法檢出,但死了細菌往往沒有有效的檢測方法因此易被漏檢,但輸液用水或是醫院血透室所需的透析用水混入了死去細菌的內毒素,輸入人體後大約一小時左右則可能引起熱原反應,令病人發生惡寒、寒顫、噁心、嘔吐、高熱、暈厥、休克甚至死亡。

4億年曆史的藍血生物,竟是醫院感染控制的“大功臣”

怎麼樣檢測細菌內毒素呢?那就先跟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種生物吧。在我國西南沿海,稱它為兩公婆,又名馬蹄蟹,它的學名是“鱟”,別看它長得可不怎麼可愛,但來歷可不小,它的先祖出現在天地混沌初生的古生代泥盆紀,是一種節肢動物,那時恐龍都還沒有出現,原始魚類剛剛誕生,它們便保持著四億年前的模樣,一直繁衍到了今天。

4億年曆史的藍血生物,竟是醫院感染控制的“大功臣”

鱟最珍貴的地方就是它的血液,其主要成分是血藍蛋白,因而呈藍色,從它藍色的血液中提取的血細胞溶解物做成鱟試劑,就可以用來檢驗內毒素了。像是要進入病人體內的輸液用水、藥品以及血液透析用水等,一旦鱟試劑與反應物發生了凝固或變色反應,就說明該物可能含有致命的內毒素。這一方法不僅快速而且準確,是國際上供認的迄今為止檢測內毒素最好的方法,因此被我國藥典、歐美藥典、以及現行的醫藥行標“血液透析及治療相關用水的質量標準”等明確規定用該鱟試驗來檢驗內毒素。鱟按所在地的不同分別被稱為美洲鱟和東方鱟。目前能生產鱟試劑的主要有美國、日本、中國等國家。

4億年曆史的藍血生物,竟是醫院感染控制的“大功臣”

4億年曆史的藍血生物,竟是醫院感染控制的“大功臣”

讓我們再來從專業的角度來總結一下鱟試驗的用途吧。已知的人體體內內毒素的來源主要有:菌體死亡或人工裂解、革蘭陰性菌的釋放、腸道內毒素的吸收、敗血症時血中細菌的釋放以及輸液等引起的外源性的輸入。內毒素可引起發熱、白細胞反應、內毒素血癥、休克甚至DIC。目前檢測內毒素的方法有ELISA、化學發光、光纖維生物感測法以及被寫入標準規範最多的經典的“鱟試驗”。利用鱟試驗可以檢測:血液透析液、透析用水、血液、尿液、腦脊液、胸積液、腹水等是否還有內毒素。檢測的意義在於:快速診斷革蘭陰性敗血症、呼吸道感染、肝臟感染以及肝硬化、膽道疾病、急性胰腺炎、潰瘍性結腸炎、細菌性感染的輔助性診斷、治療和預後判斷、原因不明的發熱以及外源性輸注的內毒素血癥的診斷。所以說,鱟曾經拯救了成千上萬生命、更是醫院感染控制的大功臣這種說法毫不為過吧。

4億年曆史的藍血生物,竟是醫院感染控制的“大功臣”

鱟的作用如此之大吧,而鱟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更應受到政府和民間對於該“活化石”生物的保護。民間不應隨意捕食售賣,而醫療用鱟血也在應規範監管下獲取,對鱟的活體採血每次不超過80-100ml,採血後給予良好的人工護養與養殖,鱟便可以在2-3個月內恢復原始血量被放生。當我們在醫院享受過現代醫療便捷的同時,也讓我們默默的感謝一下這位幕後功臣吧!

作者:夏昕

【來源:湖南疾控】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