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傳承:中國燈——紅木宮燈,快要被遺忘的傳奇燈飾

  • 由 琉璃侃文化 發表于 棋牌
  • 2022-06-28
簡介攜兩處老廠房幾位工人艱難前行將歷史文化元素融入新時代創作穿過江高鎮神山片區的蜿蜒小道,筆者找到位於兩下村的藝華美術工藝廠,這就是紅木宮燈框架的生產基地,一間設計陳列室,一個木雕區,一處框架製作區,一個做木區,幾位工人正在各自崗位上忙碌,一大

宮燈材料一般是什麼

在眾多傳統燈具發展迭代中,最有代表意義的還是

“廣式紅木宮燈”。

傳承:中國燈——紅木宮燈,快要被遺忘的傳奇燈飾

海外揚名“中國燈”

“廣式紅木宮燈”至今有600年曆史,因明朝廣州木雕藝人發明而得名,是繪畫、木雕和玻璃工藝的集合體。

它以珍貴的原料精雕細刻,曾是進貢皇宮的珍品,後大量出口,廣受外國人喜愛,

被稱為“中國燈”。

傳承:中國燈——紅木宮燈,快要被遺忘的傳奇燈飾

據記載,用紅木做宮燈為明朝廣州木雕藝人所發明,歷史已愈六百年。在歷史的長河裡,紅木宮燈的點點滴滴,締造了享譽世界的燈飾傳奇。然而,大浪淘沙,到如今,紅木宮燈正成為一種漸漸被遺忘遺失的藝術,提起它,很多人的記憶或許只停留在某一部古裝電視劇中。

傳承:中國燈——紅木宮燈,快要被遺忘的傳奇燈飾

關於紅木宮燈,它的種種訴說著不平凡……時至今日,隨著中式文化的復甦,中式裝修產業也越來越受大眾喜愛,紅木宮燈已飛入尋常百姓家。現代的紅木宮燈更多地融入了現代人的人文思想和審美需求,既保持了穩重古雅的風格,又富有時代感。為此,做中式裝修的設計師們也經常將紅木宮燈運用在室內設計中。

傳承:中國燈——紅木宮燈,快要被遺忘的傳奇燈飾

第一次接觸宮燈,估計大部分只知它是古代宮廷的照明用品,給人感覺,是那麼的“雍容華貴”,那麼的“豪華氣派”。歲月流轉,宮燈製作技術逐漸傳入民間,與地方文化特色相結合,於是,成就了輝煌一時的紅木宮燈。

廣州是傳統紅木宮燈的發源地之一,據記載,明朝鄭和下西洋回國後,帶回了泰國、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出產的紅木,當時的廣州木雕藝人就將這些珍貴的紅木進行雕琢,併發明瞭可拆卸的紅木宮燈。

明清兩代,是中國紅木傢俱發展的鼎盛時期。作為紅木傢俱的衍生品,紅木宮燈也在這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到了清朝,紅木宮燈的雕琢更為精細,此時除了向京城進貢,還遠銷海外,成為當時備受矚目的“明星”。

傳承:中國燈——紅木宮燈,快要被遺忘的傳奇燈飾

紅木宮燈屬於木雕的一種,對於木料的選擇,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紅木宮燈的製作都以泰國、越南出產的酸枝木、花梨木為主,因其木質厚重且木紋細膩,色澤光亮,做成宮燈不僅美觀,還很耐用。

傳承:中國燈——紅木宮燈,快要被遺忘的傳奇燈飾

作為進貢宮廷的珍品,紅木宮燈的製作工藝也是相當精湛的,紅木宮燈同樣採取了榫卯結構,而其雕刻工藝則以通雕為主,極力彰顯通透玲瓏的工藝效果。據說,一盞紅木宮燈從開料到成品,就要經過56道工藝,包括批鑿、雕刻、打磨、油色、裝嵌、繪畫、包裝,甚至有一些工藝流程還要反覆多次才能完成。可以說,紅木宮燈結合了紅木文化藝術和傳統燈具藝術的精髓,表現在用料考究、做工精細,裝飾華美,無論從工藝還是文化氣息上都能與紅木傢俱相媲美,散發著濃郁的東方魅力。

傳承:中國燈——紅木宮燈,快要被遺忘的傳奇燈飾

傳承:中國燈——紅木宮燈,快要被遺忘的傳奇燈飾

傳承:中國燈——紅木宮燈,快要被遺忘的傳奇燈飾

千百年來,

宮燈成為我國一種獨有的民族文化形式,

匠人們把它從宮廷帶入民間,

並深植於中國傳統藝術的土壤中。

紅木宮燈技藝曾瀕臨失傳,他們四代傳承,點亮這個“非遺夢”

紅木+宮燈=紅木宮燈,一個算式簡單地闡述了紅木宮燈的組成,然而說起先後由來又是另一段源遠的歷史。花梨、紫檀、酸枝此類紅木早在明朝引入,廣州作為重要的經商口岸,無疑得取材便利之先,廣作傢俱也就隨之興盛。此期間,木雕藝人又將紅木用於宮燈的製作,也就催生了後來的紅木宮燈。

在歷史的波輪中,紅木宮燈歷經興衰,說起當下仍在堅守這一傳統的手藝人,不得不提紅木宮燈製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羅昭亮。這位八旬老翁,從父叔輩手中接過木作衣缽,憑藉對繪畫的濃厚興致,將瀕臨失傳的紅木宮燈攥在手裡,也將技藝傳給兒孫,一家四代人,手牽手點亮紅木宮燈的“非遺夢”。

傳承:中國燈——紅木宮燈,快要被遺忘的傳奇燈飾

承木作“衣缽”添繪畫興致

自建工藝廠搶救瀕臨失傳宮燈

羅昭亮生於木雕世家,小時候由父親羅啟湘和叔父羅啟洲領入木作大門。羅啟湘、羅啟洲兄弟倆出生在江高鎮兩下村的一個貧農家庭,父親早逝,他們十歲左右就被迫到廣州尋生計。羅啟湘當建築學徒,羅啟洲當木雕學徒,十年光景,羅啟湘成了廣州有些名氣的“三行佬”(泥水、做木、油漆),用自己的名字開辦了建築裝修公司。而羅啟洲則成為了一名“花梨佬”,雕刻紅木傢俱。

“父親每天都在做木為生,我還在學走路的時候,天天把父親鋸下來的木頭當玩具。” 羅昭亮回想過往說,到他上小學了,父親教他做木,叔父教他雕刻,“我用木碎料自己設計做了一張通花雕刻的大床模型和一架木飛機,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搞木雕。”

父親和叔父每每合作做中式裝修工程時,羅昭亮總在旁邊,耳濡目染時間久了,木工和木雕也在他的腦海裡打下深深的烙印。而真正接觸紅木宮燈,還是羅昭亮上初中時。那時候他常常經過大南路的中華宮燈廠,透過寬大的櫥窗,看到裡面掛著各式紅木宮燈,羅昭亮覺得宮燈造型很有品味,上面的玻璃也很豔麗,走馬燈更有動感,從心底裡就喜歡上紅木宮燈。後來羅昭亮又跟叔父深入學習木雕,並且師從書畫家對國畫進行鑽研。

傳承:中國燈——紅木宮燈,快要被遺忘的傳奇燈飾

1996年,羅昭亮已經58歲了,在改革開放浪潮下曾下海經商做過摩托配件,賺了一些錢,但是卻覺得做紅木傢俱、宮燈才是他的本行。於是,他成立了藝華美術工藝廠,聘請已退休的老藝人做技術指導。當時紅木宮燈生意不景氣,中華宮燈廠關門停產,全廠職工遣散,羅昭亮不忍這一手藝消失,下了最大的決心將賺來的錢全部投入到紅木宮燈的搶救工程中。

攜兩處老廠房幾位工人艱難前行

將歷史文化元素融入新時代創作

穿過江高鎮神山片區的蜿蜒小道,筆者找到位於兩下村的藝華美術工藝廠,這就是紅木宮燈框架的生產基地,一間設計陳列室,一個木雕區,一處框架製作區,一個做木區,幾位工人正在各自崗位上忙碌,一大批木料佔據了大部分的位置。

羅昭亮還有另一個廠房,即距離工藝廠一兩百米的家,宮燈分木雕框架和玻璃畫兩部分,玻璃畫部分大多都是他在家中執筆完成。筆者在羅昭亮的家中看到,這裡陳列著多個大型的紅木宮燈,其中包括他90年代製作的鎮廠之寶——華夏之年,有366個燈之多。

“現在撐起紅木宮燈不容易。”羅昭亮向筆者道出心聲,製作宮燈的週期長,收到一批貨款項後又得投入到材料購買中,拆東牆補西牆,工人工資也發不起,自己和愛人的退休金也都全數放了進去。

儘管維持下去這般拮据,但20多年來,羅昭亮還是沒有放棄紅木宮燈,“要不就不做,要做就做地球上沒有的東西。”在這一理念的支撐下,也就有了如此多又不同樣的紅木宮燈。

昏黃燈光下的木雕區,木雕師傅正在雕刻著宮燈的落地架,這是羅昭亮近期最為不一樣的創作。羅昭亮介紹說,這是迎合黨的十九大主題的紅木宮燈,運用了鰲魚、水浪花、龍、祥雲等象徵,寓意鰲魚順著水浪花衝上天,變身龍的傳人,這一宮燈將在今年6月到北京參賽。

傳承:中國燈——紅木宮燈,快要被遺忘的傳奇燈飾

羅昭亮說,有80年的人生閱歷,傳統歷史文化深深紮根在他心中,創作的源泉也來自其中。這些年他都在做一些具有時代意義的宮燈,譬如工匠精神、“一帶一路”等主題,將傳統歷史文化賦予其中,同時也在對中式水晶燈、琺琅新臺燈等進行研發創作。

入選省市級非遺專案引關注

如今三代傳承人始終在路上

是金子總會發光。2009年紅木宮燈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2010年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這一傳統工藝也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關注,紅木宮燈也走出了國門,銷往東南亞等地。

如今羅昭亮成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令他欣慰的是,女兒羅敏欣得其真傳,也已成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並自己開辦了工作室,而兒子羅國鍵則更多在運營上幫忙,正在上大學的外孫女也已開始畫玻璃畫,並且開始授課,才6歲的孫子一有空就纏著爺爺學畫畫。

在工藝廠,羅昭亮向筆者演示了玻璃畫上色,短短10分鐘不到,他已為玻璃添上五顏六色。他說,這是一門獨門絕技,技藝和紙上書畫大不同,玻璃上作畫顏色不能太厚,最終要透光,而且正反兩面看均是畫,且不能復筆,一筆下去就得成功,多年來的摸索,他總結出勾、皴、點、擦、染的技法。

傳承:中國燈——紅木宮燈,快要被遺忘的傳奇燈飾

現在,羅昭亮大多的心思都放在玻璃畫上,一天下來畫十多幅,夜裡睡著了突然有思路也會爬起來,畫完再睡。羅昭亮說,目前他也在收徒弟教授他們畫玻璃畫,紅木框架設計還是主要由他負責,兒子也會參與到運用電腦創作那一塊。而說起木雕,如今大部分依賴神山本土的老師傅,他感嘆當下年輕人都不願意做“手作”,這一塊也面臨著失傳的風險。

羅國鍵則認為,雖然紅木宮燈在社會上影響力有所增強,但是如何發展成為文化產業是他這一代人必須思考的,只有文化價值提高,紅木宮燈生存發展空間才會變大,也才能一直流傳下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