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讀《江南》感悟——秀米的一生折射出時代的悲劇

  • 由 兔兔知心話 發表于 棋牌
  • 2022-06-06
簡介這一點,在她透過讀日記愛上已經死去的張季元和她散盡家財幹革命,以及她在災荒年間為大家施粥救活全村人都可以看出來

秀米點開佈局怎麼退出

一口氣讀完格非先生的《江南》,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它不愧是一部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大家之作,既洋洋灑灑又細膩委婉,人面桃花、山河入夢、春盡江南這厚重大氣的三部曲,敘述了一家三代人的人生悲歡,並透過主人公的遭遇反映出晚清、民國、文革與九十年代改革開放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堪稱中國南部鄉村與小城的“清明上河圖”。

無論是宏觀論述其篇章佈局還是微觀細談其描摹亮點,都難以透過一篇文章來寫盡對於這部作品的思考與評價。因此,我只談第一部中的秀米這個人物,並試圖透過這一人物的命運探尋作者對於晚清到民國這一時期社會與時代的寫照與隱喻。

讀《江南》感悟——秀米的一生折射出時代的悲劇

秀米,是一個江南水鄉村莊大戶人家的女兒,父親是晚清舉人,雖已從揚州府學任上罷官回籍,但家中擁有300多畝田地,日子殷實富足。她原本可以做一個衣食無憂、一生順遂的大小姐,可是奈何命運多舛,發生的一連串看似意外實在必然的事件改變了她命運的走向。先是父親突然離家出走,一家人遍尋無果,母親梅芸便請來木匠、泥瓦匠來整修父親走之前所住的閣樓。她們沒想到的是這些匠人本是土匪,利用做工的機會踩點,尋找打劫目標。隨後母親的忘年情人——革命黨人張季元來到家中,住在閣樓上,白天四處活動,聯絡起兵事宜。在短暫的相處中,秀米與張季元之間彼此深深吸引。直到起兵事敗,張季元被殺,秀米讀到了他留下的那本日記。張季元的文字猶如一扇窗戶,在她面前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她有了最初的性萌動,也有了想改變這個死氣沉沉的世界的念頭。下面是張季元的日記片段,其中記錄了他們的革命之路,也抒發了對秀米的渴望與愛慕:

光緒二十七年六月初三。仍晴。薛言由德人代購七十八支毛瑟槍已在途中矣……秀米冷不防見我,心中駭怕,臉色蒼白,囁嚅不能言。她兀自站在簷下,捏著衣角,牙齒咯咯打戰……

讀《江南》感悟——秀米的一生折射出時代的悲劇

在她出嫁之時,土匪們伺機而動,劫了她的花轎,因為她“平生僅見”的美貌,土匪們並沒有索要贖金,而是將她囚禁起來作為性奴。她失去了自由,卻對這個叫做花家舍的桃源仙境生出了眷戀之情,她隱約感覺到父親的後半生其實一直在尋找或者想要創造這樣一個地方。作者是這樣描述的:

差不多一個月前,秀米第一次踏上這座小島的時候,看見拿出荒僻的院落,那些花草和樹木,看到雲彩舒捲沒有遮攔的填空,就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她感覺自己曾經來過這兒,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就連房梁中的燕子窩,也都與她的記憶絲毫不差。

由此,張季元的日記與花家舍世外桃源般的安寧交織在一起形成了秀米懵懂的革命動機。當然,這種安寧只是表面現象,土匪之間為了爭奪權力也為了爭奪她產生了激烈的內鬥。最終,一個名叫小驢子的革命黨人介入,幫助土匪馬弁消滅了其他頭目,條件是加入革命黨,一起攻下梅城。馬弁理所當然地得到了秀米,而秀米也理所當然地成了一名革命黨人。

當她輾轉逃難從日本回來,回到家鄉普濟時,馬弁已經死亡,只有兒子小東西與她一同回鄉。她懷抱著一腔熱血興建學堂、醫院,努力想改變村莊的現狀。然而,村民們都叫她瘋子,說她和他爹一樣,完全瘋掉了。她的追隨者,除了地痞流氓就是無業遊民,他們只想從她這裡討到一點好處,分得一杯羹。母親梅芸去世,秀米將家中的全部土地變賣一空,一心一意想要幹革命。當官府清繳的訊息傳來時,她的追隨者早就將財物席捲一空四散逃命,唯有心中欽慕她的船伕兒子譚四仍留在祠堂中,最終被刺身亡。平時不受她待見的五歲的兒子小東西跌跌撞撞一路奔跑,想給她通風報信。結果,小東西被亂槍打死,她被抓進大牢。

在獄中,她才發現,一直指揮他開展行動的上司搖身一變成了清廷官員,之所以等到此時才抓她入獄,是因為垂涎她家中的那三百多畝水田,騙賣得手之後才緩緩將她捉拿歸案。

秀米在獄中生下了她與譚四的兒子譚功達,被獄卒送去給別人撫養。漫長的牢獄之災後,晚清覆滅民國成立,昔日的清廷官員再一次偷天換日成了黨國要員。出獄後,秀米萬念俱灰,青春易逝熱情消散,滿目瘡痍無處話淒涼。

讀《江南》感悟——秀米的一生折射出時代的悲劇

想起自己的父母雙親和為了救他而死去的兒子,她覺得罪孽深重無可赦免,便扮作啞巴來懲罰自己。後半生回到普濟老家,住在父親所住的閣樓中,與從前的僕人喜鵲養花作詩,平淡終老。第一部的結尾,作者將秀米的一生比作了冰花——

這溫暖的陽光下,冰花正在融化,它一點一點地,卻是無可奈何地在融化。

這幅正在融化的冰花,就是秀米的過去和未來。

冰花是脆弱的,人亦如此。秀米覺得心口一陣絞痛,就想靠在廊柱上歇一會兒,喘口氣。於是,她就靠在那兒靜靜地死去了。

縱觀秀米的一生可謂是驚心動魄,又可謂是可悲可嘆。縱然有滿腹桃源夢想,滿腔的普濟天下眾生的熱情,也終落得個心如死灰孤獨終老的下場。她的悲劇,其實折射出了整個時代的悲劇。一個小群體的思想覺醒並不能喚醒普羅大眾的昏昏欲睡,一個革命志士的傾盡全力不幸淪為了陰謀者們奪權斂財的工具或祭品。她和她的父親,其實都是偉大而不幸的白日夢想家。父親的離家出走,一半是因為發現了母親的出軌,一半是因為尋找心中的桃花源。他想要修一條長廊,想要引一條水渠,想要種上滿院的荷花,亭亭玉立香遠益清。

讀《江南》感悟——秀米的一生折射出時代的悲劇

其實,他是想用這種形式來完成對已經病入膏肓的大清國的思想救贖。雖然這種救贖是這樣蒼白無力、毫無益處。

第一部的名字是“人面桃花“”,讓人想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詩句,不僅點出了秀米那驚人的美貌和她與生俱來的熱烈坦蕩、不顧一切的張揚。這一點,在她透過讀日記愛上已經死去的張季元和她散盡家財幹革命,以及她在災荒年間為大家施粥救活全村人都可以看出來。然而,天妒紅顏,她終究敵不過命運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生命的最後幾年,她與喜鵲相依為命,教喜鵲寫詩,後者竟然真成了一位詩人,出版了一本轟動一時的詩集。因而對於秀米來說,只有一個角色她扮演的很成功,那就是喜鵲的老師。

讀《江南》感悟——秀米的一生折射出時代的悲劇

作者筆下的秀米,其實是一個唐吉坷德式的人物,生活在自己的假想世界中無比昂揚又無比窘迫。生命之河緩緩流淌,她的悲劇氣質也深深烙印在了她的後代身上,她的次子譚功達與孫子譚端午也同樣用自身的悲劇印證了整個時代的悲欣交集。一家三代起伏跌宕的命運也表達出作者格非對於跨越近百年的時代再現與反思,充滿著巨大的隱喻與諷刺,以及深刻的探尋與悲憫。

6月20日-6月27日百度一下【好學知識節】來活動頁面搶購知識購物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