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生老病死誰也逃不過,如何避開“病”,不入這個坑

  • 由 碩爍有聲 發表于 棋牌
  • 2022-05-27
簡介這如書中作者推動的身心靈整體醫學—“真原醫”,倡導三體(身體、情緒體、心思體)都要和諧,這三體都要下決心療愈,患病的人才能真正開啟體內凝結的“能量結”

堡壘覺醒什麼樣

曾有人問:什麼床是世界上最貴的床?答案無比扎心—病床。鳳凰衛視《領航者》欄目曾爆出過這樣一組資料:來自於衛生部門的調查顯示,在中國,60%的人在生命的最後28天,花掉了一輩子60%的儲蓄。

現實中的我們,忙忙碌碌,忙工作,忙家庭,忙一切要忙的事,煩這兒,愁那兒,操一切要操的心。平常往往不太關注身體,也很少有空和自己的身體來一場對話。

現實中的我們,也往往是得病了,才會想到去醫院醫治。所謂頭痛醫痛,腳痛醫腳,都是在得病後的見病拆招。

面對如今患病是常態,特別是遭遇過自己或親友身體出現狀況,我們會陷入不安,對生病的困惑,對生病治療的無奈,還有對生病的恐懼,更痛心的是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

你或許會說平時多注意保健,多注意鍛鍊,多注意休息,或許就可避開病,話是沒錯,但是面對琳琅滿目的保健品,面對紛擾的健身達人,面對做不完的事。我們如何做到選對東西,跟對人,怎麼才是科學養生呢?

想要科學養生,我們要徹底參透人體健康的核心奧秘,走近楊定一博士的《真原醫》這本書,書中強大的醫學成果和生命智慧,讓我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迴歸內心,為自己和家人構起健康的堡壘。

楊定一博士美籍華人,醫學博士,紐約洛克菲勒大學—康奈爾醫學院生化、醫學雙博士,除了科學上的成就,他很早就開始了對生命的探索,親身實踐驗證,著有《真原醫》及全部生命系列幾十本身心靈書籍,鼓勵幫助人們探索生命實相和覺醒。

生老病死誰也逃不過,如何避開“病”,不入這個坑

健康的身體從均衡的飲食開始

地球人都知道,飯前要洗手,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防止手上有細茵,吃飯時把不乾淨的東西帶入身體中。首先是身體的把關,正所謂“病從口入”,怎麼吃才能吃得有營養?這正是楊定一博士追求的身、心、靈完整的第一步。

在飲食方面,人們往往也有很多誤區,比如我們總是讓孩子儘量多吃,覺得多吃才能長得既高又壯,其實是需要均衡而非過食,尤其是晚上本來身體各個系統都是停下來休息的時間,過於豐盛還會導致興奮,不僅容易睡不好,還會給身體造成負擔。

再比如我們也會對素食有偏見,總想著吃素的話,身體會輕飄飄起來,好像會沒有力氣一樣,我們一直以為的蛋白質來源於動物,其實並不然,書中作者給我們比對了草食動物、肉食動物和人類的消化系統構造及生理功能,也例舉了當代偉大的運動員,好多都是素食者。

現代社會為什麼銀髮族和慢性病越來越多,曾有報告指出是營養不良造成,作者提到儘量從天然素材攝取維生素和礦物質,天然食物的自然機制才不會讓身體偏向極端,《黃帝內經》中說“藥食同源”,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也是身體所需的藥。

對於食物,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重口味,蔬果喜歡打汁;生活方式上越來越宅家,到底哪些做法是對的呢?對於食物作者提到身體中活性酶的重要性,酶要參與身體的代謝。

原來泡菜、醃蘿蔔、傳統的平常吃的發酵大豆製品,也是食物酶的絕佳來源,這還是有點意外;書中還指出對食材各種折騰的,會讓天然酶喪失,重口味肯定會對食材反覆加工的,就不好了。蔬菜打汁,水果生吃是能提供人體清理廢物所需的膳食纖維,是對了。

書中有詳實的科學資料,我們可以參考,不管是素食還是葷食,是多吃還是少吃,從飲食均衡開始,同時還可借鑑理想的飲食指南金字塔。

健康的身體重要的是平衡的內心

有人說“我飲食已經做到正確了,為什麼還會生病?”導致身體失衡,還有負面、壓抑、以自我為中心的內心。內心的徹底轉變,也是“真原醫”最根本的核心。

疾病的根源是什麼?時刻覺知的自己的內心。病由心生,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被活活氣死,故事雖說是虛構,但是周瑜為何會被氣死,分析起來也是有理,心胸太過狹隘,才過不去這個坎。

現實中也經常有說“人多做事是不會累死,但是要是受氣,會活活氣死的”,可見這氣,從心底發出,會傷到身。

同樣的伍子胥一夜白髮,當時伍子胥逃難,面對後有追兵前有關卡,發愁如何矇混出關?一夜之後急出一頭白髮,這也是人在應對巨大壓力下,身體出現的應激反應,科學有過證實。

可見內心對萬事萬物的篤定,身體是會時時有所感應的,只有做到身心清淨,我們人體的這臺機械,才會平衡。

現實社會,壓力無處不在,那麼如何抗壓?書中給出的建議:克服壓力最主要的方法不是去減少造成壓力的事務,而是如何改變對事情的認知。解決壓力唯一的長期有效的辦法,是徹底改變心念,從一個更寬闊的角度去看待生命。

當面對壓力和情緒圍繞時,有個暫時抽離情境的練習,我們不妨試試:1。凍結或為自己爭取一些時間,把雜念降到心底深處。2。想象自己到一個喜歡的情境,例如自己徜徉在藍天白雲下的海灘或回想自己特別開心的事。3。問心的回答。

用心傾聽心的聲音,開啟心結,試著說聲謝謝,抽離負面的情境,讓心迴歸到平靜。這是不是通常說的心要大了,萬事萬物就小了,放下了,想開了,人就放輕鬆了,內心自然也就平衡了。

健康的身體如何持衡要有靈氣的加持

古人曾說:“夫人壽之短長,元氣之所稟也。元氣有厚薄,不善育生者,雖稟氣厚,濫用而戕賊之,亦足以促壽。”意思是人的壽命長短決定於元氣的厚薄,不善育生者,雖稟氣厚,濫用而戕賊之,亦足以促壽。”意思是人的壽命長短決定於元氣的厚薄,但就算元氣厚,如果濫用無度,也會折壽。

這如書中作者推動的身心靈整體醫學—“真原醫”,倡導三體(身體、情緒體、心思體)都要和諧,這三體都要下決心療愈,患病的人才能真正開啟體內凝結的“能量結”。

最子諧振和意識轉換都說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人的身、心、靈是一串密不可分的的能量流,在諧振狀態時,與天、地、萬物是和諧的,是合而為一的,有人說人生是一場修行,也可以想不僅修的是身、心,還有一個場。

這些事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確實是有的。比如同一寢室的女生,每月必來的“朋友”總是會出現不約而同來報道的巧事,總是會互相靠近。這是不是因為常在一起的人之間也會有一股無形中的磁場效應。

一個人也是有個生命場,開啟心靈,中和生命中的種種負面心思、情緒和身體失衡,才能得到中和,回到萬物原來的統一。作者提到用正面工具來療愈心的能量,每日的淨化儀式“四個心的功課”—感恩、懺悔、希望、回饋。

身為人,還要懂得快樂、追求快樂、維持快樂,這樣疾病會遠離,情緒也是影響生命能量的自由流動,如果恐懼,體內的細胞也會有所感應,擺脫恐懼,可以是慈悲。

宇宙是一個大的磁場,人和人也是有磁場的,大自然的陽光、雨露、土地都會給予人類所需的能量,而我們也要對一切給予充滿感激。天地萬物合而為一,人回到本真。

寫在最後:

明白“病”這個坑,是由於身體內在體質和外在因素的影響,長期各方面不平衡慢慢累積下來,空氣、水、電磁波的汙染,營養不均衡的食品,現代人生活節奏過快,遠離陽光和大自然,以及貧乏的土壤種植出不健康的蔬果且波及禽畜,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造成各種慢性病。

作者提出真正的疾病背後的原因,用“真原醫”大健康理念,告訴我們預防和處理疾病,如何迴歸人的本質,讓身心處於和諧和平衡的狀態。要從日常生活的飲食、運動、習慣、身心的平衡整體入手。

讓我們都遠離“下醫醫已病”,不入“病”這個坑,讓我們都在日常生活中重視預防,做自己的“上醫醫未病”。“真原醫”是古老又先進的身心靈醫學,最關鍵的是心念的轉變,帶來生理上的轉變,是身心療愈的最重要的功課。

如何避開“病”這個坑,書中還有很多其他非常不錯的借鑑方法:比如如何靜坐、如何改變習慣,我們可以多方嘗試。

書的最後附有基礎螺旋拉伸,感覺和上學時做的廣播體操差不多,簡單易學,可以試試,邊做邊試想回到上學的時光,讓自己身心放鬆、愉悅,要想遠離疾病,還是要從行動上開始。唯有行動,心念的轉變,才能避開“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