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82年生的金智英》:心牆囚禁下的“她”,怎樣打破壓抑的桎梏?

  • 由 小籠包RR 發表于 棋牌
  • 2022-05-21
簡介03、【打破壓抑的“桎梏”】:清楚自己的人生目的、活著並接納全新的自己、 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82年生的金智英》雖是一部平平淡淡的影片,卻值得所有人前去觀看

心牆在心理學上什麼意思

《82年生的金智英》:心牆囚禁下的“她”,怎樣打破壓抑的桎梏?

前言:

《82年生的金智英》又名(82年生金智英)是由金度英執導,鄭有美、孔侑等主演的一部女性家庭劇情片,是根據韓國作家趙南柱同名小說改編而來,於2019年10月23日在韓國上映,2019年11月7日在中國香港上映。目前在豆瓣評分是8。7分,無數人觀看後,都稱這不僅是電影,更像是人生現場直播。

《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影片,情節並不獵奇,甚至有些平淡瑣碎,但它將普通女性的焦慮、絕望和迷茫,透過影片得到了完美的詮釋,透過金智英的人生,我們看到了自己曾經的遭遇,現在的焦慮,以及可想而知的未來。”只要你是女性,皆可以在影片中看到自己。“

該影片簡單來說:在外人看來,金智英有著令人羨慕的生活:丈夫溫柔體貼,女兒可愛乖巧,在波瀾不驚的日子裡享受著每一天的平淡和安穩。但即便如此,某些時間,金智英總覺得“自己像是被囚禁在什麼地方,以為繞過這座牆,就會看見出口,卻又是牆,換條路走也還是牆。”

那麼今天,我們就以“囚禁”的角度來解讀《82年生的金智英》背後:

心牆囚禁下的“她”,怎樣打破壓抑的桎梏?

《82年生的金智英》:心牆囚禁下的“她”,怎樣打破壓抑的桎梏?

01、【“心牆”囚禁下的金智英】:問題永遠存在,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影片中,當丈夫好心地對金智英說:“那就在家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帶帶孩子”時,金智英反問他:“帶孩子是休息嗎?”我們發現,丈夫幾乎理所當然地認為,家庭裡的所有勞動都是輕鬆、愉快的,所有的付出都是不值一提。男人帶孩子,那是幫忙,女人帶孩子,那是理所當然;男人出去工作,那時賺錢養家;女人出去工作,那是大逆不道。

一個女孩要經歷多少看不見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長大成人?

深以為然。結婚後的金智英,美滿的家庭,看似幸福,實則是牢籠,她揹負著沉重的枷鎖。在婆婆面前,她要扮演逆來順受的兒媳;丈夫面前,她要扮演好賢妻良母;女兒面前,她要做無所不能的超人媽媽。那麼,真正的金智英去哪兒了?

金智英感覺自己彷彿站在迷宮的中央,一直以來都在腳踏實地尋找出口。可她根本沒有想到,其實打一開始,這個迷宮就沒有出口

長久的壓抑下,金智英終於病了。

如果說《我不是藥神》或是《熔爐》這類電影,具有某些推動變革的力量,《82年生的金智英》更讓人感受到的是無奈,因為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更像是整個社會約定俗成的生活慣性。最悲哀的是,男女不平等的問題天下皆知,卻沒有一條法律或政策可以約束,換句話說,也沒有人知道該從何下手進行改變。

《82年生的金智英》:心牆囚禁下的“她”,怎樣打破壓抑的桎梏?

為何如今的離婚率越來越高?因為早已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了。現在的婚姻生活壓力增大,需要男女共同承擔,伴隨女性意識的覺醒以及對自我實現的追求,使得她們必然不會再願意扮演曾經只能屈於家庭和婚姻中的女性,而開始走向社會。

女人越往社會上走,男人如果不願迴歸家庭,社會也並沒有提供完善的保障機制,甚至不能肯定女性的生育權和勞動權,如此說來,社會家庭關係本身還是保守且畸形的。

簡單來說,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女人做的男人未必能做。都說結婚要圖點啥,女人嫁老公,如果單純地只是為了給這個男人分擔家務,生兒育女,我想很少有女人會選擇結婚。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句“很不正確”的話:2019年可能是過去十年裡最糟糕的一年。然而,如果你真的回頭看看,5年前,甚至是10年前,“糟糕”從未停止發生,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正如《原則》一書提到:“問題從未停止發生,它們只是變換著不同的情景和內容。”關鍵在於,如果變化不斷髮生,我們還繼續用舊的身份狀態應對,負面的感受和體驗,註定會不斷產生。

影片快結局時,金智英終於鼓足勇氣走進醫院,在心理醫生的開導下,她試著為自己的不公發言,跳出既定的牢籠枷鎖,依靠寫作來發洩自己的情緒,為自己找到了新的心靈家園。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聊聊,壓抑的“桎梏”。

《82年生的金智英》:心牆囚禁下的“她”,怎樣打破壓抑的桎梏?

02、【壓抑的“桎梏”】:壓抑的定義、壓抑的特點、壓抑的文化

壓抑,按《辭海》解釋,“壓”為積壓,應該送出去的東西擱置不發。“抑”為抑制、控制約束,使不能為所欲為;還有一義指“抑抑”,即鬱鬱不樂。陳良《寄題陳同甫抱膝亭》詩曰:“此意太勞勞,此身長抑抑。”壓抑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病態社會心理。心理學上專指個人受挫後,不是將變化的思想、情感釋放出來,轉出去,而是將其壓抑在心頭,不願承認煩惱的存在。

壓抑能起到減輕暫時焦慮的作用,但在潛意識中這些內容並未消失,仍然存在著,並且會無意識地影響人類的行為,以至於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做出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事情。心理壓抑有如下特點:

① 內向型:當個體與外界現實發生矛盾時,個體不是積極地調整與外界的關係,而是退縮、迴避矛盾,退回到個人的主觀世界,自我剋制、自我約束、寧事息中,以求得心靈上的安靜。

② 消沉性:迴避矛盾不等於解決矛盾,只要矛盾存在,就不可避免地使個體體驗到不愉快的情感。這種感情與日俱增,逐漸使整個心理消沉下去,心理壓抑者自我感覺往往是不好的。

③ 潛意識性:受挫的思想與情感壓抑在心頭,久而久之,就會轉化為潛意識。

壓抑的本質是一種自我保護,但過多的自我保護也是一種自我束縛。當一個人一直壓抑情緒,不滿、怒氣發洩不出來就會攻擊自己,因此也很容易得心理疾病。

《82年生的金智英》:心牆囚禁下的“她”,怎樣打破壓抑的桎梏?

中國有些文化就是典型的壓抑自我,也可以稱之為壓抑情緒的文化。比如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膝下有黃金,逢人只說三分話,面對任何事情都要學會忍耐。因此無數男生壓抑了自己大部分的情感,要麼不會發怒,要麼不會笑,更別提去表達愛或者關心。文化壓抑了男生傷心情緒的表達、對脆弱需要的表達、對柔情需要的表達,這些統統被文化否定。

比如70年代、80年代的父輩們,他們就不善表達愛,不是說他們沒有情感,而是受文化的洗禮,他們把自己的感情深深埋在心裡。在孩子眼裡,爸爸每天早出晚歸,只知道工作。正因如此,《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才會這麼火爆,這是社會和文化共同對男人和家庭的摧殘。

文化對女性的壓抑主要是性和感情,條條框框告訴女性性是不道德的,同時也規定女性一定要忠貞,蕩婦是要被千夫所指的。當然社會最多的還是對女性自我價值的打擊和壓抑。告訴女性本身是不行的,是不如男性的,是必須要依靠男人的。

因此,“剩女”一詞在國人眼裡,是貶義詞。剩女都以把自己嫁出去為榮,實在不行,就會讓別的東西來填滿內心的恐懼,工作或者金錢,其實這都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罷了,說到底,誰都渴望被愛。

我們確實活得很難,一要承受種種外部的壓力,更要面對自己內心的困惑。在苦苦掙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會感到一種生命的暖意,或許僅有短暫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奮不已。

既然壓抑這麼不好,那我們該如何打破壓抑的“桎梏”呢?

《82年生的金智英》:心牆囚禁下的“她”,怎樣打破壓抑的桎梏?

03、【打破壓抑的“桎梏”】:

清楚自己的人生目的、活著並接納全新的自己、 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82年生的金智英》雖是一部平平淡淡的影片,卻值得所有人前去觀看。整體來說,這部電影寫的就是金智英打破壓抑的桎梏,跟自己和解,尋找新的生命價值。那現實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尋找人生的出口,來打破壓抑的“桎梏”?

①清楚自己的人生目的

人生為何?人為什麼活著?何為人生?人生的目的是什麼?人生的形態林林總總,人生的目的五光十色,有美麗善良的,有醜陋惡毒的;人生有以服務為人生目的,以享樂為人生目的,以追求真善美為人目的。而南懷瑾則說“人生以人生為目的,沒有另外的答案。”這是充滿哲學的回答。他從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上探析了人生。

如果人生的一切追求都只是為了功利,那未免就誤解了人生。然而,如今的社會很可怕,你只要對你身邊的人觀其言,察其行,就會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大多數是有目的的。這直接促使了獎賞機制的盛行。

在我們的生活中,獎賞機制無處不在:為了讓小孩考個好分數,父母往往許諾獎賞;長大成人了在各個部門工作;部門會設立各種獎勵、獎金來誘惑你。然而,一個成熟的人是不需要外在的獎賞的,獎賞是一種愚弄。成熟的人的獎賞只可能來自他的內在,他的付出之中,他不可能盯著那個外在的獎賞而努力奮鬥。

薩特,法國偉大的小說家、哲學家之一,一生中拒絕接受任何獎項,包括196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他在內心深處認為任何的獎項都是對他的侮辱。薩特看透了獎賞機制背後的負擔,一旦他接受獎項,他將不再是以往那個自由的薩特。

有了獎賞便有了主僕關係的存在,就加深了奴性。這就是功利最大的目的和危害。那該如何解脫呢?重視過程,享受過程。人生本來就是用來享受的,無論是愛情的美滿、事業的成功,都是指一個過程,而並非一個結果,因為人生的結果早已註定——死亡。人生 的目的就是人生 的本身,就是那一個過程。

《82年生的金智英》:心牆囚禁下的“她”,怎樣打破壓抑的桎梏?

② 活著並接納全新的自己

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成就的大小,而在於你是否努力地去實現自我,喊出屬於自己的聲音,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這是但丁的名言。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要這樣做需要很大的勇氣,有時還需付出代價。

俄國作家契袔夫說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該因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亂。所有的狗都應當叫,就讓它們各自用自己的聲音叫就好了。“

如果這些人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不可能成功,還會陷入喪失自己的危險之中。人的唯一明智的生活方式就是”棄彼任我“,一味地模仿別人,永遠只能做模仿者的影子。

生活中,有很多人的心情都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更有甚者,將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都建立在他人的態度之上,簡直本末倒置。為什麼人最難認清自己?主要是因為真心蒙塵。真心不顯,妄心就會影響人心,時時刻刻攀緣外境,心猿意馬,不肯休息。

邯鄲學步和東施效顰,這兩個膾炙人口的故事,講述的便是刻意模仿的危險:一個忘記了應該如何走路,而另一個則淪為別人的笑柄。他們忘記了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忘記了自己的特點,只是一味地在模仿別人。殊不知,這是在用別人的優勢懲罰自己,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永遠成不了期望中的那個人,同時也忘了自己是誰。

其實,每個人自身都有無窮的寶藏,只需放下對別人的羨慕與模仿,將自己身上最獨特的寶藏挖掘出來,就能使自己的人生散發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82年生的金智英》:心牆囚禁下的“她”,怎樣打破壓抑的桎梏?

③ 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人生是要有所追求的,失去追求,我們的思想將褪出絢麗的色彩,在庸庸碌碌中,在隨波逐流中漸漸變得蒼白;失去追求,我們的人生將變得毫無意義,我們的生命將在世俗的洪流中被白白耗盡。

人的一生,成功與否最根本的差別,並不在於天賦,而在於有沒有志向和目標。沒有志向和目標的人生,就沒有方向,猶如大海中沒有舵的帆船或是看不到燈塔的航船,總是會迷失方向,會讓人意志消沉,從而碌碌而為地度過一生。即便是竭盡全力地想要做出點成績,也會因沒有目標而迷失。

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惲說:“成事自來輸有志,不教勳業鏡中看。”宋代名儒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斷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禪宗六祖慧能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上誓願成。”這些名言,是這些名人做人的志向和抱負,也是這名人做人的理想和目標。這些名言,折射出不可一世的氣概,表現出純真高尚的境界。

有人說:“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氣’,兩者結合起來就是志氣。一切事業的成敗都取決於此。”小時候,長輩們就要求我們做人要有志氣,做事要有志向。做人要有志氣,是因為立志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力量;做事要有志向,是因為志向是做事對我目標,也是做事的道理。

托爾斯泰曾說:“人生目標是指明路燈。沒有人生目標,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唯有樹立自己人生的志向,才能在茫然的人生中點燃不滅的燈塔,照亮前進的方向;也只有確立了人生的目標,才能使平淡的日子射出燦爛的光芒,生活才會充滿愉悅和幸福。

《82年生的金智英》:心牆囚禁下的“她”,怎樣打破壓抑的桎梏?

結尾:

《82年生的金智英》是部描述女權的電影,以女主的記憶為主線,採用插敘手法,透過細節緊密相扣,將女主的人生刻畫得真實、普遍,恰恰在這平凡如紀錄片的人生中,蘊藏著令人心驚的現實批判。無數女性在她身上彷彿看到自己的影子,“她”是金智英,也是很多人。

我們會因為社會上無所不在的偏見而受傷,會因為女性的天職而被他人蔑視,儘管信心會無數次死去,但平凡如我們,也依然會在一次次跌倒後,尋找希望繼續前行。《82年生的金智英》告訴我們:心牆囚禁下的“她”,只要改變,就能打破壓抑的桎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