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武漢釋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今後五年,武漢城市圈更添生態“底色”

  • 由 長江日報 發表于 棋牌
  • 2022-05-04
簡介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13日訊  著眼於2035年武漢建成“美麗中國”典範城市的總要求,減汙降碳、綠色發展,首次從區域生態安全的大格局,將經濟協同發展的武漢城市圈,擴充套件為生態協同發展的“綠色城市圈”,為武漢城市圈增添更多的綠色“底色”

什麼是環境保護

武漢釋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今後五年,武漢城市圈更添生態“底色”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13日訊  

著眼於2035年武漢建成“美麗中國”典範城市的總要求,減汙降碳、綠色發展,首次從區域生態安全的大格局,將經濟協同發展的武漢城市圈,擴充套件為生態協同發展的“綠色城市圈”,為武漢城市圈增添更多的綠色“底色”,讓各城市和居民共享綠意、“自由森呼吸”。這是日前市人民政府釋出的《武漢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的要求。

精準發力: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規劃》展望,到2025年,武漢的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取得明顯進展,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全面消除劣Ⅴ類湖泊,“北峰南澤、河湖密佈”的自然生態格局更加穩定。

武漢將全面精準治汙,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從實施路徑來看,武漢將堅持創新驅動,促進城市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綠色技術創新,加強先進適用綠色技術和裝備研發製造、產業化及示範應用;加強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煤炭消費總量和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嚴格抑制高碳投資。

具體的舉措包括:嚴格落實“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准入清單)管控要求;大力發展綠色環保支柱產業;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推動水生態恢復,持續建設海綿城市;強化多汙染物協同控制;強化土壤和地下水汙染源頭管控;推進土壤安全利用;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等。

我市將全力打造長江大保護典範城市,完善沿江流域空間體系,高水平規劃建設“兩江四岸”,推進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建設。抓好長江岸線“留白”“留綠”和功能恢復;深入推進長江武漢段綜合治理,推進河湖排汙口溯源整治,加強河湖生態保護修復,推進“長江江豚重返武漢城區江段”工作,推動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推動流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

武漢釋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今後五年,武漢城市圈更添生態“底色”

“雙碳”探索:全面推進低碳城市建設

武漢將制訂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深入開展多個領域的“雙碳”探索工作。

鼓勵電力、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企業制訂碳減排行動方案。支援煤電、鋼鐵、石化、水泥等行業企業開展碳減排重大專案和技術創新。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建築應用以及既有建築綠色改造,開展“被動式”超低能耗或者近零能耗建築建設試點。

推動武昌區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創新碳金融產品,完善碳金融體系建設,努力將武漢打造成為全國碳金融中心。

同時,提升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加強氣象、地質、防洪排澇等災害提前預警防控,建立極端天氣應急聯動機制。

拓展“綠圈”:“武漢城市圈”更添綠意

從廣度上看,《規劃》跳出武漢的本位,站在更宏觀的視域,聯手武漢城市圈各城市,共同打造“無廢城市圈”“綠色城市圈”。建立生態環境協同共治機制,“綠色美麗城市圈”的提法,因而首次進入武漢的市級生態環境規劃中。

從深度上看,《規劃》支援武漢城市圈重點行業共建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重點企業開展碳達峰示範建立;協同推進廢棄物資源迴圈利用和園區迴圈化改造,實現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共用互補,提高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

深入推進汙染聯防聯治,積極推動長江、漢江、通順河、舉水河、道觀河、梁子湖、斧頭湖等跨區域河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深入開展通順河等跨界水體生態補償。

編制武漢城市圈大氣汙染防治規劃,建立統一協調、聯合執法、資訊共享、區域預警的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機制。建立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警聯動工作機制,加強聯合監測、聯合執法。

《規劃》提出,推動武漢城市圈生態建設聯動,加快構建木蘭山山地生態綠楔、武仙洪湖溼地生態綠楔、幕阜山樑子湖生態綠楔等武漢城市圈生態屏障,讓更多居民享受高品質宜居“綠色城市圈”。

(長江日報記者金文兵 通訊員孫豔 孫辰 胡喜珍 攝影記者劉斌)

【編輯:鄭曉曉】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