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如何做“孤獨症兒童”父母?合肥心理醫生支招

  • 由 北青網 發表于 棋牌
  • 2022-04-14
簡介”孩子出現以下情況,家長要多留心鍾慧表示,由於孤獨症患兒往往在社會交往、言語交流上有障礙,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去表達,所以很多人容易把它等同於心理疾病,認為孩子得病是受到某種外界刺激或與家庭教養環境有關,這種想法給很多患兒家長增加了心理負擔

孩子打父母怎麼辦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不聾不啞卻不愛說話,有情有心卻不知表達, “星星的孩子”可愛卻刻板。4月2日是“世界提高孤獨症意識日”。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安徽省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醫師鍾慧倡導,全社會都應該接納和尊重孤獨症人士,體諒和支援孤獨症患者家長,提供機會讓他們融入社會, “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

孩子出現以下情況,家長要多留心

鍾慧表示,由於孤獨症患兒往往在社會交往、言語交流上有障礙,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去表達,所以很多人容易把它等同於心理疾病,認為孩子得病是受到某種外界刺激或與家庭教養環境有關,這種想法給很多患兒家長增加了心理負擔。但研究資料顯示,孤獨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發展障礙,通常在3歲以前就可以被發現。孤獨症兒童一般在30個月以內發病,但也有個別在3歲以後發病。

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透過行為干預和特殊教育訓練,可以提高孤獨症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認知、社會交往及適應社會的能力。一般來說,如果孩子出現了以下這些情況,家長就應該要留心了。

社會交往:抱起孤獨症嬰兒時,他不像正常兒童那樣貼服大人,而是全身發軟或僵硬,甚至可能拒絕擁抱;缺乏情感反應,沒有高興或不舒服的表情,大人抱或逗弄時不會微笑,很少用笑容迴應別人的笑容;母親餵奶時不會望著母親,在適當的年齡還不會分辨親近的人和陌生人,總是迴避與他人的目光接觸;能走路時,對周圍人熟視無睹,旁若無人。喜獨處,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言語溝通:在嬰幼兒期就不會咿呀學語,言語發育明顯落後於其他同齡正常嬰幼兒;叫他的名字常常沒有反應,常常自言自語,重複一些單調的話。不會回答別人的問話,只會重複別人的問題;不會使用“你、我、他”等代詞,詞彙量少。很少用恰當的姿勢或做出手勢來表達自己的需要。

行為:孤獨症中的一部分嬰兒喜歡吵鬧,只有在童車中推著走、被拋著玩、聽音樂時才能安靜下來,有些則特別安靜,不吵不鬧;有獨立行走能力後,表現出刻板的或儀式性的活動,例如激動時拍手、旋轉、叫喊、繞圈跑、搖晃身體撞頭、扭動手指、玩弄頭髮或揪頭髮,數小時不停地玩水、開關燈的開關、滾動玩具汽車、將紙撕成碎片,專心致志地看字母、數字、電話號碼冊;對日常生活或環境的變化強烈拒絕。如有的孤獨症兒童天天要吃同樣的飯菜,出門走路要走相同的路線,如有變動則大哭大鬧,表現出明顯的焦慮反應。

如何做“孤獨症兒童”父母?

孩子被確診為“孤獨症”,對只有充分準備做父母而絕沒想到要做“孤獨症兒童”父母的人來說,這無疑是晴天霹靂。這就需要家長必須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和能力來面對現實、面對孩子。

對此,鍾慧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首先,家長要儘量調整心態,勇於接受、用心去愛,信心、耐心、恆心缺一不可。家長不要因為孩子過分的奇特行為而感到失望,在感情上疏遠孩子,忽視孩子的問題和特殊需求,這樣對孩子和自己都不利。

但家長也不要過分重視孩子的特殊需求。 “因為孩子的疾病,許多家長只注意孩子的特殊需求,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對孩子的照管和教育上,這樣容易導致孩子因過分依賴而缺乏自理能力。”鍾慧解釋說。

家長要為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既不能覺得孩子這也學不會、那也做不到,又不能盲目高估孩子的能力,更不能脫離實際盲目地與別的孩子攀比,從而制定出脫離實際的訓練計劃和今後的發展目標。

很多孤獨症兒童都有一種相對固定、刻板、不易改變的生活及活動模式,一點點環境或生活常規的細微變化都可能引起孩子極度的煩躁和不安,這就說明了孩子對生活規律性的高度渴望和需求,所以家長要在不被孩子的特殊生活規律需求牽制的情況下,合理安排家庭每天的活動、孩子的訓練內容,儘量為孩子創造一種寬鬆的家庭氛圍和有規律性的生活環境、生活秩序。

朱世玲 李皖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