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臨沂沂水姚店子的石官坪山頂上藏著一座縣誌上沒有的老道觀

  • 由 沂水情長 發表于 棋牌
  • 2022-04-12
簡介臨沂沂水姚店子的石官坪山頂上藏著一座縣誌上沒有的老道觀進入到黃山鋪鎮的地界了,老遠就看見的那座豎著高高的電視轉播塔的山也越來越近了

什麼山沒有石正確答案

臨沂沂水姚店子的石官坪山頂上藏著一座縣誌上沒有的老道觀

進入到黃山鋪鎮的地界了,老遠就看見的那座豎著高高的電視轉播塔的山也越來越近了。這座山大致呈東西走向,山勢較高,山體大而綿長,頂部較為平緩,群山拱衛之下,顯示出它的與眾不同,問的劉家嶺村民,這山叫石官坪。

我是從“黃石山慘案”的有關資料裡知道石觀坪的,但它在什麼方位一直沒有找到答案。查閱了不少資料,只見石官坪而沒有找到石觀坪,《沂水縣地名志》在“石官坪”詞條之下也沒有“官”與“觀”是同一座山之解。這真是“資料翻遍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無意中的不期而遇,那還等什麼呢?還是趕緊上山吧,或許能尋覓到一些歷史的遺存呢。

臨沂沂水姚店子的石官坪山頂上藏著一座縣誌上沒有的老道觀

將車子停在劉家嶺村前,精神抖擻地向石官坪進發。淳樸熱情的老鄉,詳細地指點著上山的路線,耐心地解答著他所知道的沒一個問題,使我們的這次登山順利了許多。在村民的指點下,我們從東北麓上山。山不是很高,路也不是很難走,沒用多長時間就到達了山寨北門。

崮是沂蒙山區特有的地貌,坪在沂蒙山區也並不多見。沂水縣的坪有40多座,多數分佈在縣境西南部,而且大部分有村莊或住戶,並種植農作物、林果等。石官坪是被命名的27座坪中的一座。關於“坪”,百度百科解釋是:字從土,從平,平亦聲。“平”意為“壓扁的”、“扁形”。“土”與“平”聯合起來表示“扁形地面”,這是“坪的”本義,也泛指山區和丘陵地區區域性的平地。

臨沂沂水姚店子的石官坪山頂上藏著一座縣誌上沒有的老道觀

石官坪東西狹長,西高東低,山高路險,懸崖峭壁,易守難攻。當年山寨的高達兩米多的圩子牆大部分基本完好,四個山門雖然已經坍塌,但仍然比較清晰地顯現出了當年的模樣。北門是一座石拱門。

拱門全部用當地的石灰岩條石壘砌而成,牆體厚度超過兩米,拱門高度也在兩米左右米。北門是四座山門中建築規模最小,也是最為精緻的一座。我們就是透過這座早已坍塌而且拱門也已露天的石門進入山寨的。

臨沂沂水姚店子的石官坪山頂上藏著一座縣誌上沒有的老道觀

西門、西北門坍塌比較嚴重,很難辨別出當年建築的模樣,但是方形的門樓殘垣還有一兩米高,仍然讓人感受到當年的氣勢。東南方向地勢較低而平緩,是整個山寨最薄弱的地方,因此東南門是修築規模最大、最為堅固的一座。“凹”字形的山門正面是厚厚的石牆足足有三四米寬,左右耳房與正面牆體連成一體並向前凸出,內側牆上留有射擊孔。

山門只有東耳房的內側一個窄窄的通道,山寨的人們應該就是從這裡出入的。從遺存的現狀與規模推測,此門二層應該是“凹”字形的城垛,具有翁城的功能與作用。東南門兩側雖然是懸崖峭壁,但是為了防禦的需要,仍然用高高的圩子牆護衛著,到現在門北側的圩子牆還有兩米多高。除此之外,離東南門幾十米遠的地方,還有二道山門與圍牆。由此可見,山寨工程之巨大,設計之精心。

臨沂沂水姚店子的石官坪山頂上藏著一座縣誌上沒有的老道觀

山巔之上是一座道觀,門楣之上鐫刻著著“凌雲觀”三個大字。據說凌雲觀始建於清道光十七年。凌雲觀是一個方形院落,大門東側的三個碑座成一字形地排列在那裡,兩通石碑向北橫臥在地上,並且已經斷成了幾塊,另一通碑也不知了去向。院內東西兩間大殿應該有比較長的歷史了,相比之下,東大殿比西大殿更加完好。東大殿前豎立著的兩通石碑,由於時間已久,字跡漫渙,已很難辨認,其內容不得而知。

臨沂沂水姚店子的石官坪山頂上藏著一座縣誌上沒有的老道觀

細觀整個凌雲觀,雖然大殿屋頂披上了紅瓦,但大殿、大門、院牆等整個建築全部是用的青石,據說當年大殿屋頂也是用石板砌成。全部用石頭壘砌而成的凌雲觀,又是建在坪上,這會不會就是稱為“石觀坪”的緣由呢?

臨沂沂水姚店子的石官坪山頂上藏著一座縣誌上沒有的老道觀

“石官坪,位於姚店子區駐地西北2公里,海拔346米,面積約0。5平方公里,石質為前震旦系麻巖。山的頂部平坦,相傳早年曾有石姓人家在其上墾種官田,故名石官坪。”這是一九八八年三月出版的《沂水縣地名志》對“石官坪”一名的全部解釋。這個解釋應該是最具權威性的解釋,但不知為何卻隻字未提至今儲存較為完好的凌雲觀呢?

石官坪俗稱寶泉山。在坪東端的懸崖峭壁之下,有一個山洞,冬暖夏涼,山泉水四季長流不斷。在山上常住的道士,以及到山上躲難的人用水,都取自於這個山泉。因此,泉稱寶泉,山就謂之寶泉山了。山洞口外,現在還有一堵高高的石牆。凌雲觀最後的一任道士,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還俗回原籍之前,是一直住在那裡的。

臨沂沂水姚店子的石官坪山頂上藏著一座縣誌上沒有的老道觀

山寨之上,過去民眾用以躲難的小屋有一二百間之多,幾乎遍及整個山頂。房子全部就地取材,用青石壘砌,依據地形而建,地上者居多,也有建成半地下的。小一點的面積有五六平方米,大的有十多平方米。由於已經廢棄多年,已經全部坍塌,但從殘存的情況看,這是我所見到沂水縣現存規模最大的舊山寨了。

整個石官坪山頂,除了凌雲觀前的幾株柏樹,幾乎見不到別的什麼樹木,漫山遍野都是都是荊棘與山草。殘垣斷壁,坍樓危牆,向人們顯示著歷史滄桑;大殿上的片片紅瓦,高高的電視轉播塔,給石官坪帶來了現代氣息;遙相呼應的黃石山,日夜不息的時密河,見證著石官坪的過去、今天和未來。

臨沂沂水姚店子的石官坪山頂上藏著一座縣誌上沒有的老道觀

離離山上草,一歲一枯榮。春風喚醒百草時,翠綠滿染石官坪。那時再到石官坪,想必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關注『沂水情長』,期待與你暢聊家鄉的山水人文,感恩推介“沂水情長” ,崇敬地域文明 牽動鄉土情懷,帶你領略家園風采。

申明:本故事為 王學富 原創民間故事,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喜歡請關注小編,謝謝。

其實寫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傳播沂水文化,傳播沂蒙山風風土土的最樸素的沂水文化。讓更多的人去了解,認識我們腳下這片土地背後暗含的那些故事,文化。如果你我不去傳播,這些山嶺永遠都沒有聲音。如果傳播出去,就會有更多的人會像你一樣,是不是想想應該邁開步子,回家,回沂水,來建設一個你理想中的沂水。因為你對沂水的土地愛得深沉。因為沂水的土地,沂水的世界等著你來建設。因為他有太多的歷史傳奇等待著你去傳承。沂水需要你。

臨沂沂水姚店子的石官坪山頂上藏著一座縣誌上沒有的老道觀

現在

有的時候看看這片土地,生我們養我們的這片沂水的土地。而我們很多人,特別是考出去的那些大學生啊,還有那些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們在外面混的都非常的不錯。

再看看現在沂水,那些老地方那些依然貧困的。依然老樣子的地方,其實我們這邊土地缺少的不是多少投資,也不是多少資產。而更需要那些有能力,有才華,有智慧的人,能夠重新回來開發我們這片土地。

讓這片土地,即使儲存著原有的狀況,保持著原有的那些記憶,但是卻充滿了新生的力量,創造更多的財富。

在不改變歷史淵源,在不汙染環境的條件下,請沂水的那些人才想想辦法讓我們沂水富甲一方。讓我們這片土地讓更多的沂水人回來。

沂水需要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