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譚澤鴻 對一支鋼筆的執著 這位90後已堅持了十年

  • 由 青瞳視角 發表于 棋牌
  • 2022-04-12
簡介譚澤鴻說,他的創作風格是大篇幅的鋼筆手繪,以大量的線條畫出密集緊湊的景物來凸顯作品的“磅礴”

廣州澤鴻怎麼樣

譚澤鴻 對一支鋼筆的執著 這位90後已堅持了十年

譚澤鴻繪上海陸家嘴全景

譚澤鴻 對一支鋼筆的執著 這位90後已堅持了十年

譚澤鴻 對一支鋼筆的執著 這位90後已堅持了十年

譚澤鴻 對一支鋼筆的執著 這位90後已堅持了十年

譚澤鴻在大學時期為奶奶畫的素描作品

譚澤鴻 對一支鋼筆的執著 這位90後已堅持了十年

譚澤鴻 對一支鋼筆的執著 這位90後已堅持了十年

面對故宮的恢弘莊嚴、壯麗震撼,一百個人中,九十九個人都會選擇用手機或者相機“咔嚓咔嚓”記錄下來。而畫家譚澤鴻,卻是那“另類”的一個。這位來自廣東英德的90後年輕人選擇花上半年的時間將故宮“傻傻”地畫出來。長達2。9米的鋼筆馬克筆手繪圖一亮相,便驚豔了網友,獲得了百萬級別的點贊。有人稱“密密麻麻簡直治好了我的強迫症”,還有細心的網友將畫作放大,發現畫中的宮殿大小比例、顏色等等細節,都與現實中的故宮相差無幾,可以算得上近乎百分百還原了。

這並不是譚澤鴻的手繪作品第一次引起轟動。2017年,他畫的一幅鋼筆手繪英德全景圖就曾引起手繪界的關注。用如此密集而細膩的線條來表現大場景的建築和風景,除了要考驗繪畫者的技術,更是對意志和耐性的不小挑戰。譚澤鴻說,他反而很享受這看似枯燥漫長的過程,線條對於他來說,有著別人理解不了的魅力。

對他的作品,很多人關注點在於“摳細節”,然而,譚澤鴻自己卻說,他從未刻意追求細節能多麼還原真實,他覺得,一幅鋼筆馬克筆繪畫真正應該注重的是線條、色彩和佈局,“如果講細節,直接去拍照就好了,在細節方面,繪畫是無論如何也超越不了攝影的”。對於未來,他堅持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我不知道一支鋼筆的力量能有多大,至少去嘗試過,無論走多遠,只要自己內心保持激情澎湃、熱血沸騰就好了。”

再多的細節都能磨出來,讓細節展現在合理的空間上才是難點

10月1日,譚澤鴻發了一條微博,是自己的故宮全景手繪圖,配文是:“以自己的方式表白祖國,我愛你,中國!”

時間回到2018年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譚澤鴻到北京出差。工作完成後,他就在北京到處遊玩,“一到故宮,就被這座皇城的莊嚴宏偉震撼到了,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當時中國皇權的威嚴和歷史的變遷。作為一個創作者,心裡當然第一感覺就想把這種震撼呈現在畫紙上。”譚澤鴻這樣回憶作品產生的初衷。對於一些小的街景,譚澤鴻會在現場作畫。而類似故宮這樣龐大的場景,是絕對無法在現場創作的,譚澤鴻一般都會先用單反相機把風景拍下來,然後回去對照著照片來畫。接下來,就要考慮從哪個角度來取景了。最後他的腳步停留在了景山,從這個視角看到的故宮跟他想要表達的故宮不謀而合。確定好角度,他就開始對取景、題材、畫面前中後景的推敲、表現手法等等做了一系列的整理。

等到真正開始動手,譚澤鴻發現,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故宮,總面積72萬多平方米,傳說中殿宇宮室9999間半,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0米、長3400米的宮牆。如何用手中的鋼筆來描繪出故宮的氣勢,並且還能體現出故宮的古典風格?“畫故宮耗時比較長,一部分原因在於我經常會空下來一兩天,去考慮接下來怎麼畫怎麼操作。”

這幅故宮全景圖全長2。9米,一張桌子都擺不開,以至於上色時,譚澤鴻經常要把畫紙鋪在地上蹲著畫。由起稿到線稿到馬克筆,用了斷斷續續大半年時間,最終在2018年的最後一天完成了。作品一發出,很多網友就表示“跪了”,“大神,請收下我的膝蓋”“仔細看,真的很多細節”“哪怕放大n倍,都能清晰地看到每座宮殿”……人們的關注點大部分都在於他怎樣用鋼筆刻畫出如此真實的畫面,細節細到讓人驚歎。

對此,譚澤鴻說,他的作品在2016年後慢慢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是密集的細節,但跟細節相比,他覺得,更重要的是線條、色彩、佈局,“在大場景裡面,要表現空間,需要考慮很多因素,而不是單單細節。再多的細節只要你肯花時間去磨,都能磨出來,但怎麼處理這些細節,讓這些細節在合理的空間上才是難點”。

譚澤鴻說,在這幅畫裡面,他著力表現的東西並沒有具體到每個門上面有多少個窗戶、屋頂上有多少磚瓦、屋脊上有什麼小動物。在創作一開始,譚澤鴻就一直考慮怎樣處理細節的問題,怎樣處理空間才能不破壞主體建築的視覺效果。在畫的過程中,他整理出來一個大的框架,在大的框架下,再去畫細節。畫的過程中也會去不斷微調,比如疏密關係,空間關係等。譚澤鴻說,他作品裡的那些花啊草啊,都只是用一個線條歸納出來,建築物也是如此,並沒有真正盯著某個細節去刻畫。“如果要真實還原出來,拿單反一拍就可以了,不用那麼辛苦去畫了。繪畫和攝影的區別就是,繪畫能夠透過主觀去處理畫面的效果。”

譚澤鴻畫鋼筆線稿用了大概三個月的時間,黑白的線條下,自然流露出故宮的古樸與肅穆,之後再用馬克筆上色。“我在網上釋出過線稿的故宮,很多網友表示也很喜歡那種黑白線稿的感覺,和最終的作品各有各的特色,上了色的更能吸引人的眼球。”

鋼筆手繪不同於一般的鉛筆素描,一旦畫錯一處就無法修改,很影響創作靈感。有時候畫了一個小時,也只是巴掌不到的一個小角落。很多人問譚澤鴻這半年是怎麼堅持過來的,“有人認為這是耐心問題,但我看來還是意志力和創造力的問題。我畫的過程,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從無到有,我享受這個過程。不斷去琢磨,意志力就不斷強大起來,你就會忽略很多外在的因素,做什麼事都會水到渠成。”他說之前會有感覺畫不下去的時候,到最後也堅持下來併成功了,“所以畫故宮的時候,我從沒有猶豫過,我就知道我一定能畫下去。”

為了從事鋼筆手繪,乾脆辭職回了老家

譚澤鴻是廣東英德人,1990年出生的他是第一批即將邁入而立之年的90後。他說,自有記憶以來就喜歡塗塗畫畫了。上小學的時候,每個新學期開學時,最期待的就是發美術書和圖畫本,“那時候在我們山區小學,根本不知道畫畫是有專用的畫紙的,所以每次拿到圖畫本都視如珍寶,而上面的每一頁每一張塗鴉都看作是自己的‘作品集’。”

除了自己本身對美術的熱愛,家人的支援也讓譚澤鴻在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譚澤鴻說,他們家對孩子採用“放養式”,當他越來越沉迷於畫畫,很多親戚都認為他“不務正業”。況且學畫畫需要花很多錢,“他們常常勸我爸爸要我認真讀書,學好語文數學才有前途,但我爸爸每次總是一句:他喜歡就行,他要學,我砸鍋賣鐵也會供他學!”

在父母一路保駕護航下,譚澤鴻的美術天分得到發揮。初中時,他毅然選擇了做美術特長生,那時一個美院的師兄在鎮上開了一個暑假美術培訓班,譚澤鴻報了名。當時他家到鎮上要經過一段很崎嶇的山路,當別的同學都在家避暑玩耍時,譚澤鴻每天踩十多公里的腳踏車翻過兩座大山才能到畫室,“整個暑假每天來回跑,不管太陽有多大,山路多難走,我從來都不覺得累不覺得辛苦。”

高中畢業後,譚澤鴻去了韶關學院讀美術專業。在大學裡的一個課程上,譚澤鴻第一次接觸到了鋼筆手繪,雖然只學了短短的一個月,但他已經被鋼筆手繪深深吸引。“我挺喜歡畫線的感覺,覺得線條的魅力特別大。”他說,自己大部分的大學時光都在鑽研學鋼筆手繪技巧,除了課程和自學,他還四處拜訪韶關的美術大師,學習手繪的構圖、色彩和技巧。付出終會有回報,畢業前,他在學校裡舉辦了一次個人畫展,得到了學校老師和美術大師的認可。

畢業之後,譚澤鴻去了一家大公司擔任設計師,繁忙緊張的工作使得他無法再繼續從事鋼筆手繪,他乾脆辭職回了老家英德。放棄體面又穩定的設計師工作,從光鮮亮麗的城市白領,一轉眼成了宅在家裡、沒名沒分的“家裡蹲”,譚澤鴻這一步走得很決絕。他默默承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他一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為了節省開支,譚澤鴻選擇在家裡辦公,客廳、書房甚至陽臺都被他改造成了“工作室”,甚至地上、餐桌上也不放過,家裡到處都是他的馬克筆和畫紙。

譚澤鴻無論去哪裡,鋼筆幾乎都是隨身攜帶。網路上有一段他在KFC裡用紙巾作畫的影片,“那是因為家裡停電,夏天很熱,我就去KFC吃東西,看到有紙巾,我就拿起來開始畫,被朋友拍下來了,挺有意思的。”

怎樣才能一筆到位,沒有訣竅

在開始畫大幅手繪圖之前,譚澤鴻畫的A3、A4大小的街景作品不計其數。再往以前,還沒有開始畫作品的時候,他僅練習畫直線就消耗掉了超過五十支簽字筆。哪怕是現在,他的技巧已經足夠熟練,每次畫作品之前,依然要練線,“鋼筆馬克筆繪畫對線條非常講究,線的輕重、力度不同,表現出來的感覺就差很多。怎樣才能一筆到位,沒有訣竅,也要靠練。”

用鋼筆、馬克筆手繪的人很多,但像譚澤鴻用繁多的線條,在大幅畫紙上繪製城市圖景的寥寥無幾,屈指可數。譚澤鴻說,他的創作風格是大篇幅的鋼筆手繪,以大量的線條畫出密集緊湊的景物來凸顯作品的“磅礴”。

他創作的第一幅大篇幅鋼筆手繪作品是威尼斯水城,長2。4米,耗時一個月。說到創作這幅畫的契機,譚澤鴻歸之於“偶然”,“我從來沒去過威尼斯,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張表現威尼斯水城的照片,裡面的建築很密集,很有感覺。我之前沒畫過這麼大篇幅的,想著如果能用鋼筆把這個場景創作出來,豈不是很有意思?於是我就去嘗試了。”創作一開始,譚澤鴻並沒有抱著多大的期望,但是效果出來連他自己也挺滿意的。曾經有收藏愛好者想出價1萬元購買這幅作品,但被譚澤鴻拒絕了,至今仍珍藏在自家客廳裡。“現在回過頭去看,第一幅作品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它對我意義非凡。”譚澤鴻如此說。

在故宮手繪圖受到廣泛關注之前,2017年,譚澤鴻的一幅英德全景圖就讓他小範圍地體驗了一把“網紅”的感覺。那是一幅長2。4米的畫作,黑白的線條構造出英德市區的大部分建築和樹木,依山傍水的城市高樓林立、栩栩如生。英德是譚澤鴻的家鄉,他對家鄉有很深的感情,對於自己熟悉的城市,除了用相機去記錄它的面貌,他執著於用手中的筆來描繪。每當譚澤鴻覺得靈感枯竭時,他就會跑到市區逛一逛,又或者走上南山俯瞰英德的全景,一有靈感就回去繼續“埋頭苦幹”。最終,他用了20天完成了這幅作品,用黑白的線條構造出另類的英德全景,幾乎每棟建築,每棵樹都在畫裡。

譚澤鴻說,選擇鋼筆手繪作為主要的創作方式源於他對線條的喜歡,喜歡線條在紙上留下的痕跡,每次完成一張作品都很有成就感。“鋼筆手繪在國內還是屬於小眾畫種,但我覺得任何藝術都需要有人去推動它。我希望我是其中的一分子,希望將來可以在這個領域出一些好的作品,算是為手繪藝術做一點點貢獻。”

畫畫不一定要畫得怎樣、得什麼大獎、成為什麼藝術家

近些年,譚澤鴻天南海北地跑了不少城市,去感受不同城市的特色,無論是旅遊還是出差,他都會隨身帶著速寫本,邊走邊畫。他曾經露營寫生,也在景區給老人畫過像,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畫畫經歷是在火車上給小朋友畫畫。

那是在從北京回英德的一趟高鐵上,譚澤鴻偶遇了一群可愛的孩子,從帶隊老師口中得知,他們是從廣州來北京參加小學生歌唱比賽的。“剛開始我沒在意車上的小朋友,我放好行李,像往常一樣整理自己的速寫本。我一邊整理一邊用鋼筆調整自己的畫面,一個可能是去上廁所的小朋友路過看到,突然大聲說:‘哇,你們快過來看,這個哥哥畫畫好漂亮!’這時小朋友都圍過來了,他們都很活躍,不斷地問我問題,我也跟他們閒聊起來了。”

譚澤鴻現場為每一個小朋友畫了一個速寫人像,這過程中,“他們臉上的童真至今我也無法形容!他們有的趴在我身上,有的搭著我的肩膀,那種感覺很親切。看著他們拿到自己的畫像時哈哈大笑的樣子,我感覺到畫畫也能像演員一樣,站在臺上帶給他們歡樂。”分別的時候,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集體唱起了他們參加比賽的歌曲《明天會更好》,當作回送給他的禮物。

譚澤鴻說,直到現在每每聽到這首《明天會更好》,他都會想起列車上的經歷,“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覺得畫畫不一定要畫得怎樣、得什麼大獎、成為什麼藝術家。能做點自己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簡簡單單、真真切切就很好!”

外界對譚澤鴻有不少標籤,比如網紅、90後青年手繪畫家、站酷百萬人氣插畫師、推薦設計師、新浪認證人文藝術博主……他說自己根本不算是網紅,反倒感覺自己是個長不大的孩子。

從2009年開始畫鋼筆手繪,十年過去了,譚澤鴻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方法,在畫畫的過程中他就會做很多筆記,將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記錄下來。2018年,他出了一本《鋼筆·馬克筆風景手繪表現技法》,裡面對取景、構圖、刻畫、深入刻畫技巧以及全景類作品區分前中後景的空間關係、線稿的疏密處理等都有詳細的介紹。譚澤鴻近期的小目標是做一個自己的工作室,一邊創作一邊教學生,“現在很多網友找到我,問我有沒有教程、能不能授課,其實很多人喜歡這項藝術,他們覺得是挺新奇的一個領域,我想讓零基礎的愛好者也能拿起筆去畫。”

譚澤鴻說,他近期的創作方向還是城市建築,目前最想畫的是廣州和深圳,接下來會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城市的歷史文化、城市的演變,包括現在的發展與經濟地位等等,收集更多的素材,為下一次創作做好準備。“夢想和身體,總要一個在路上。我肯定還會繼續畫,堅持到下一個十年,再下一個。”

文/本報記者 陳品

供圖/譚澤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