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嗜糖之害,甚於吸菸

  •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棋牌
  • 2022-04-05
簡介研究人員透過產生與基因×環境相互作用(G×E)相關的精神病相關表型的小鼠來解決這個問題,以確定青春期過量的蔗糖消耗是否是SZ和BD的新型環境危險因素

嗜糖什麼感覺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 收錄於話題 #最新研究 773個

嗜糖之害,甚於吸菸

嗜糖之害,甚於吸菸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Daisy

導讀:早在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得出了“嗜糖之害,甚於吸菸”的結論!長期的高糖飲食,會讓壽命縮短10~20年!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表示:每人每日新增糖的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內。除了高糖攝入會增加許多慢性疾病的風險,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糖飲食還會誘發精神疾病,近日,研究人員在《Science Advances》上試圖闡明瞭這種關係。透過開發與基因×環境相互作用(G×E)相關的精神病相關表型的小鼠來解決這個問題,以確定青春期過量的蔗糖消耗是否是慢性精神疾病的新型環境危險因素。

在現代社會,飲料和飲食中單糖(蔗糖,異構化糖(玉米糖漿))的攝入量顯著增加。考慮到全球單糖消費量的增加,世界衛生組織於1995年釋出了關於體重增加和齲齒髮展的指導方針。僅高糖攝入會增加許多慢性疾病的風險,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和腎臟疾病。然而,關於青春期高糖攝入對未來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很少。青少年每日單糖攝入量高於其他年齡組(約佔每日總熱量攝入量的20%),他們經常出現精神障礙。此外,精神障礙患者消耗的糖大約是同齡健康人群的2倍,並且消耗更多蔗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現出更嚴重的症狀。儘管有越來越多的證據,但過量的糖攝入導致易感人群精神疾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得到證實。過量攝入單糖不會影響更高的腦功能嗎?研究人員試圖闡明這種因果關係。

近日,研究人員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

嗜糖之害,甚於吸菸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l6077

本研究中討論的大多數慢性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SZ)和雙相情感障礙(BD),都是在30歲之前透過多種遺傳和環境危險因素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而發展起來的。SZ和BD患者比年齡匹配的健康個體攝入的糖大約多兩倍,而SZ患者消耗更多的蔗糖表現出更嚴重的症狀。此外,精神痛苦,多動和行為障礙的佔比,在自我報告軟飲料消費量最高的青少年中最高。

研究人員透過產生與基因×環境相互作用(G×E)相關的精神病相關表型的小鼠來解決這個問題,以確定青春期過量的蔗糖消耗是否是SZ和BD的新型環境危險因素。此外,透過分析該模型小鼠,該團隊旨在確定發展為精神障礙的新表型和機制。他們發現了“大腦微血管病”。為了驗證這一發現的普遍性,研究人員進一步確定了高蔗糖攝入量和遺傳易感性小鼠的血管病變,並在隨機採集的BD和SZ患者腦樣本中證實了類似的血管損傷。他們還發現,在他們的小鼠模型中,血管病變伴隨著葡萄糖摻入腦實質的受損。這表明各種遺傳和環境因素都會對腦毛細血管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研究人員透過在疾病發作之前連續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可以預防精神疾病和血管損傷的核心表型,並且還抑制了一些精神病樣症狀。這表明血管病變可能對精神疾病的發展和/或狀況有重要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使用的患者不一定有過量蔗糖攝入的記錄。他們在各種壓力環境下患上了精神疾病,這表明精神疾病與各種環境壓力(包括代謝壓力)引起的大腦血管病變有關。

作為精神疾病的易感基因,研究人員選擇了乙二醛酶1(Glyoxylase-1)和精神分裂症斷裂基因 1(DISC1)。透過將雜合子小鼠與青春期過量糖攝入糖的環境因素相結合,他們成功地建立了這種新的小鼠模型,表現出各種精神障礙樣症狀,包括感覺運動門控功能下降,工作記憶下降,多動症,腦電圖中γ波段分量異常。換句話說,這表明青春期攝入過多的單糖可能是精神疾病的環境危險因素。

研究者給小鼠餵食兩種飲食之一,它們含有相同的總熱量和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熱量比例,但以澱粉或蔗糖作為主要碳水化合物(圖A)。研究了四組小鼠在斷奶後立即餵食這些飲食50天(從出生後第21天開始,對應於青少年階段):澱粉餵養的野生型小鼠[對照(CTL)],蔗糖餵養的野生型小鼠[環境應激源(Env)],澱粉餵養的Glo1雜合敲除(Glo1/+)小鼠[遺傳因子(Gen)],和蔗糖餵養的Glo1/+小鼠(G×E)(圖A)。這些小鼠的體重軌跡在至少11周齡時與對照組小鼠相似,表明正常的結構發育,消除肥胖作為觀察組差異的一個可能原因。研究人員測試了小鼠的八種不同行為,包括野外運動活動(OF)(圖B),聽覺驚嚇反應(圖C),前脈衝抑制(PPI)(圖D),物體位置效能(用作工作記憶測試)(圖E),自我梳理(圖F),工作(圖G),迷宮活動和社互動動。

在OF試驗中(圖B),與澱粉餵養的WT小鼠相比,澱粉餵養的Glo1/+小鼠和蔗糖餵養的WT小鼠都沒有顯示出行進距離的顯著差異,而蔗糖餵養的Glo1/+小鼠的行走距離顯著增加。類似地,與澱粉餵養的WT小鼠相比,澱粉餵養的Glo1/+小鼠和蔗糖餵養的WT小鼠具有相似的PPI,而蔗糖餵養的Glo1/+小鼠則顯著降低(圖D)。蔗糖餵養的小鼠在工作記憶和迷宮行為等方面也有顯著降低。總之,研究結果表明,蔗糖餵養和Glo1/+突變的組合可以誘導小鼠產生精神疾病表型。

嗜糖之害,甚於吸菸

G×E模型小鼠的建立及精神病相關表型分析

為了進一步支援本研究的觀點,即協同G×E相互作用可能誘發或增強精神病樣症狀的嚴重程度,研究人員還研究了高糖飲食對精神分裂症斷裂基因 1(DISC1)基因座中另一個主要精神病相關突變的影響。DISC1在神經發育和突觸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僅DISC1基因的功能缺失突變不足以引起精神疾病。與Glo1/+小鼠的結果類似,餵食高糖飲食的Disc1/+小鼠(G×E小鼠)表現出嚴重的物體定位能力(工作記憶)和PPI受損,而餵食高糖飲食的WT小鼠或餵食對照飲食的Disc1/+小鼠則沒有,再次表明遺傳和環境影響的結合可以誘發類似精神病的行為。

輔助非甾體抗炎藥(NSAID)治療可以改善精神障礙評分。阿司匹林是一種非甾體抗炎藥,通常用於預防和緩解與高血壓、缺血和心血管疾病相關的血管相關不良事件。在這裡,研究人員檢測了阿司匹林治療是否可以預防G×E小鼠的精神表型發展。低劑量阿司匹林(1 mg/kg/天)可完全防止過度運動活動、PPI缺陷、工作記憶,但沒有改善聲音驚嚇反應和異常星形膠質細胞活化等。這些改善伴隨著內皮纖維蛋白積累的減少和大腦實質葡萄糖攝入的部分恢復。總的來說,這些結果表明阿司匹林治療G×E小鼠可顯著改善血管病變和腦葡萄糖利用率,有助於預防一些行為異常。

嗜糖之害,甚於吸菸

低劑量阿司匹林在G×E小鼠中的保護作用

甜甜圈,珍珠奶茶,可樂……這些都是頗受青少年青睞的食品。但是高糖飲食除了可能會導致長胖、齲齒、糖尿病,高血壓和腎臟疾病,還會誘發精神疾病。適量的阿司匹林可顯著改善血管病變,增強腦葡萄糖攝取並預防一些行為異常。

參考資料: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12-doesnt-excessive-intake-simple-sugar。html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學研究進展,不能作為治療方案參考。如需獲得健康指導,請至正規醫院就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