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 由 第三瞳 發表于 棋牌
  • 2022-03-15
簡介我們需要注意,復卦復歸的天地之心,是很抽象化的,每個人復到的可能都不一樣

收的右邊念什麼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接著上一篇易經詳解第55篇—“反覆其道,七日來複”是一個核心的自然天則的內容,來看復卦的爻辭。

初九:不復遠,無祇[qí]悔,元吉。

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不遠復”,這是向內求。

陽明心學最重要的三個哲學觀點: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心即理就是天地之心,致良知就是反覆其道,知行合一就是天人合一。復卦初爻是天地之心所代表的良知良能,生來俱有,所以不必往外求,向內求,把它發現和挖掘出來就可以了。做為人來講,先得搞明白人“生來就有”的東西有哪些,再把它復歸出來,這個叫修德。

關於人“生來就有”的東西有哪些,《孟子》裡有講,來看下。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shuò]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或相倍蓰[xǐ]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這段話很好懂,只有兩個生僻字。“鑠”,是授予、贈予的意思。“蓰[xǐ]”,表示五倍。惻隱之心是同情心,羞惡之心是羞恥心。大致意思是: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屬於仁,羞恥心屬於義,恭敬心屬於禮,是非心屬於智。仁義禮智不是外面贈給我的,我本來就有,只不過平時沒往這方面想,不覺得罷了。不過這“四心”雖然人人都有,可也得求啊,求是恢復,不恢復出來,有等於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一倍、五倍甚至無數倍的,差距的原因就在於有沒有恢復仁義禮智的本性。孟子的這段話跟《禮運大同篇》裡孔子講大同社會、小康社會一樣,非常具體了。

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在生命誕生之初就存在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看著像沒有這“四心”?不是真的沒有,是受到後天的習染,被矇住了,

復卦的任務是把它恢復,恢復的方式是向內求、往內修。佛講:“修得慈悲心,福報自然來”,是同樣的道理。眾生皆有佛性,一般人只知道往外求,卻不知道,自己才是佛。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自己靜下心來用心體察,是能感受到初九爻象徵的那個內在動能的,感受到之後,向內求不是往外求,就叫“不遠復”。還有一種說法,跟坤卦的“西南得朋,東北喪朋”意思差不多。

人一定會犯錯,走的路也有會有所偏離,犯錯也好偏離也罷,沒關係,發現之後趕快調整回來就好

,這也叫

“不遠復”,就是迷失得不遠並能夠及時回頭。

“不遠復”,就“無祗悔”,“祗”是“大”,也有“至”的意思,無大悔、不至於悔。“不復遠,無祇悔,元吉”,元就出來了,結論是吉。

復卦的元跟乾卦的元有點差別,乾卦的元,是創始、創世的核心動能。復卦的元,是用“天地之心”,也就是剝卦存下來的那顆碩果復歸本來面目之後恢復的元。一個是創造,一個是恢復,也叫重生。

彖傳提出的“復其見天地之心乎”的思考,在初九爻有了答案,顯然復歸其道,並見天地之心了。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小象說:“不遠之復,以修身也。”“不遠復”是修身的具體辦法。關於修身,《大學》裡講得比較透,也很具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是什麼?是正心、誠意、致知、格物。“修齊治平”是結果,“正誠致格”是辦法。這個辦法,也是向內求的,就叫“不遠之復”。

心、意、知、物,與他人無關,只跟自己相關,並且每個人都不一樣。

《繫辭傳》裡,孔子有單獨談初九爻,來看下。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jī]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顏氏之子”指顏回,顏回和他的父親顏淵都是孔子的學生。“殆”,大概;“庶”,眾多;“幾”,通“

”,

機微的意思,表示事物變化的最初征兆

。孔子感慨說,顏回這個人哪,大概知曉(眾多、全部)事物的

機微吧。

不好的東西他沒有不知道的,知道這個東西不好,沒有再往上靠的。“不復遠,無祇悔,元吉。“講的就是顏回吧。這句話的大致意思就是這樣。顏回被後世尊為“復聖”,陪祭孔廟,他的過人之處從孔子這段話裡能看出來個梗概。

知道某個東西、某種行為不好,這個不難,難的是知道之後不犯。

我們都知道抽菸喝酒不好,可就是做不到不沾。都知道熬夜不好,可也避免不掉。

知道不等於做到

,顏回做到了,孔子很欣賞,他認為

向內求,也就是“不遠復”,是復歸生命本來面目的鑰匙。

六二:休復,吉。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休”有兩個含義,第一是“息止”。復卦不是要“復見天地之心”嗎,怎麼會“休復”,停下來了呢?停下來還“吉”,道理在哪?小象給了答案:“休復之吉,以下仁也。”六二爻又中又正,像坤卦六二爻一樣不會被不好的東西習染(坤卦六二:“不習,無不利”)。正常來看,六二跟初九的關係是不太好的,他在陽爻上面,陰乘陽、柔乘剛了,很容易出現相斥、相爭的現象。實際上並沒有,六二親比初九去了。

復卦爻辭講“朋來無咎”,六二就是初九爻的第一個“朋”。

“以下仁”,“以”是以什麼為主,“下”指初九,“仁”是核心的創造力。

“休復,吉。”原因是六二爻以初九爻那個全卦的核心陽能為主了,是坤以乾為主、陰以陽為主、是“利牝馬之貞”的表現。做法符合當前規律,就叫吉。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休”的第二個含義,表示歡喜。

六二爻明白,他跟初九爻是憂喜禍福一體的,休慼與共,他能夠很心安理得、很高興的以上順下,沒有任何牴觸,這種覺悟產生的結果是“吉”。

動能只有一個啊,不以初九為主以誰為主呢、不順他順誰呢?六二爻他很明白這一點。易經裡一共有三個地方出現了“休”,前面兩個地方也學過了,否卦九五爻:“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大有卦大象傳:“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否卦九五爻,“休”的主要含義是“息止”,大有卦和復卦六二爻的“休”,“息止”和“歡喜”的含義都有。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仁”,還得講一講,這個概念是儒家學說的基石。“仁義禮智信”,“仁”排第一。“仁”字,左邊一個單人旁,也就是人,右邊是二,表示這個字,跟“人、二”都有關係。

在易經的哲學理論框架裡,一表示宇宙、二表示天地兩儀,三表示人,合起來叫天地人三才。

《道德經》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表達,跟易經是高度一致的。

“仁”的本義是說,人要復歸“二”,也就是天地的那個最純正的、最根本的、最核心的“天地之心”,復歸到位了,就叫“仁”。

“惻隱之心,仁也”、“克己復禮曰仁”、“仁者,愛人”、“愛人利物之謂仁”、“

少欲寬惠行德謂之仁

”,這些都是“仁”。我們需要注意,

復卦復歸的天地之心,是很抽象化的,每個人復到的可能都不一樣。

前輩智者,只是把他們復歸的東西擺出來了,後人應該辨別、辨析,區分不同的情況,然後自求。比如你去跟一個馬上就要餓死的人講,叫他克己復禮,有刀的話,可能人家一刀子就過來了,沒用。對他們來說,

一頓飽飯就是仁、就是“天地之心”。

六三:頻復,厲,無咎。

象曰:頻復之厲,義無咎也。

“頻”,是個形容詞,表示屢次的、接連的、經常的,頻繁的。六三爻陰居陽位,志剛而質柔,犯錯的頻率很高。

“頻復”,是屢復屢失,屢失屢復的意思

,會犯錯就叫“厲”,“厲”表示有危險,但只要改了,還是“無咎”。這一爻跟乾卦九三爻“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很像。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小象說:“頻復之厲,義無咎也。”

義者宜也,人之所當為,就叫“義”。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乎預料,“復”,也包含了意外情況下的及時調整。

第三爻位置和性質都不太好,不中不正,還處在“三多兇”的人位,“義無咎”,是寫小象的人對改過遷善這種行為的不吝讚賞。

六四:中行獨復。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六四爻辭的大致意思是,居中、持中而行,獨復正道。“獨”指自己,“復”是復歸初九,支援初九的生長。“中行”,“中”有中間和持中的雙重含義。六四爻處在群陰之間,以五個陰爻來說,他是陰爻這個集體的中心,在這樣一個位置,既要獨善其身還得持中守節,是很難的。

六四跟初九陰陽相應,這是心知好善、依附仁人的表現,可是實際操作起來,怕沒有那麼容易

,中間還隔著六二和六三呢,他們會阻礙、

六四跟初九相應的過程,估計會充滿蹇難。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爻辭四個字就沒了,不講吉凶,也不講有咎還是無咎,這又是一個“不言之象”。“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誼”就是“義”。

不問結果,只問應不應該。

《漢書 董仲舒傳》裡的這句話,是六四爻最好的註解。六四爻超脫了吉凶的概念,或者說,寫爻辭的人對六四爻的期望,是他能夠超脫吉凶的束縛、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小象說:“中行獨復,以從道也。”“以”是以什麼為主,“從”是跟隨,“道”是初九爻代表的“天地之心”。六四遵從的是初九的道。初九的道是什麼?是陽長陰消。從一陽復始開始,到二陽來臨、三陽開泰、四陽大壯、五陽夬一、六陽成乾。一直到乾卦,都是初九的道。乾卦之後,十二闢卦進入陰長陽消,最終又會回到復卦,就是這麼一個迴圈。復卦初九爻的這個“天地之心”,是十二闢卦得以運轉的關鍵。難道不應該從這個超越吉凶的大道嗎?

六五:敦復,無悔。

象曰:敦復無悔,中以自考也。

“敦”是厚道、誠懇,大德敦化。這一爻看著簡單,不同看法還挺多的,都有一定道理,我摘幾種出來。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第一種,六五在上卦坤的中間,坤為厚、厚為敦,就叫“敦復”。五是陽位,六五陰居陽位,失位了,同時下面沒有跟他相應的爻,失位又失應,本來應該至少是有“悔”的,可是他知道自省,又守中道,把“悔”就給抵消了,變成了“無悔”。小象說“敦復無悔,中以自考。”

“自考”就是自省

,“中”是指六五在上卦中間,表示守中。這是《周易集解》裡面,一個叫侯果的人的說法。原文是:“坤為厚戴。故曰‘敦復’。體柔居剛,無應失位,所以有悔。能自考省,動不失中,故曰:‘無悔’矣。”我查了一下,侯果又叫侯行果,是唐朝中期的“開元十八學士”之一,其他資訊就很有限了。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第二種,“居厚而履中。居厚則無怨,履中則可以自考。雖不足以及體復之吉,守厚以復,悔可免也。”這是王弼的解釋。他認為六五在厚德載物的坤卦中間,厚可以消除怨尤,在中位可以自省,儘管還沒有達到“休復”那樣的吉,但以坤(厚)德行復道,基本也可以免悔了,所以無悔。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朱熹也有解釋:“以中順居尊,而當復之時。敦復之象,無悔之道也。”

坤為順、柔為順、陰為順。朱熹這個有點耍流氓,大致意思是,六五居中居尊得順,在這種時位下,敦復,就是無悔之道。他沒講易理,直接說結論,跟沒說一樣。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三種解釋有一個相同點,都是從坤卦來切入的。所以這個結論可以下:

“敦復”,就是像坤卦一樣來複。坤卦復的方式是:包容、敦厚。

“無悔”跟“有悔”放在一起看,會更好理解。六十四卦最著名的“有悔”,恐怕要屬乾卦上九爻的“亢龍有悔”了。在前面的內容裡,我反覆提到過一個概念,

陰柔過度叫“吝”;陽剛過度叫“悔”。

“亢龍有悔”就是陽剛過度了。六五明明是陰爻,應該用“吝”來表達的,怎麼用了“悔”呢?別忘了,第五爻是陽位,六五又在君位,一個看起來柔溫的君主也是有“陽剛”一面的,像宋高宗趙構就是這樣。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趙構面對金國人的時候軟蛋得不行,岳飛揍得金人丟盔卸甲,馬上要收復收地了,被他用十二道金牌緊急召回,殺了。為什麼殺?秦儈固然是大奸臣,在中間使了壞,可是趙構如果不點頭,誰也動不了岳飛。真實原因是岳飛打出了一個威脅他地位的旗號,叫“迎二聖”。二聖指宋徽宗趙佶和宋欽宗趙桓,這倆一個是他爹一個是他哥,在“靖康之變”的時候,被金國人虜到北邊走了,岳飛要把他們迎回來,這對宋高宗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把他們迎回來了,自己的地位怎麼擺呢?收復失地沒有保住地位重要。

岳飛是那個“天地之心”的陽能,趙構殺岳飛,就是“陽剛過度”,就叫“有悔”。

“敦復,無悔。”是告誡六五要以大地的包容,厚重,保護好這顆天地之心。

不要擅用君位的權勢,做“陽剛過度”的事情,這樣才能“無悔”。小象“敦復無悔,中以自考也。”跟前面第一、第二種解讀的意思差不多。“中”是持中,“以”是能夠,“自考”是自省。守中道,多自省,才“無悔”。六五爻是另外一個角度,

看不同的爻要站在他的位置來看,才能洞察真相,這是易經總論。

上六:迷復,兇,有災眚[shěng]。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於十年,不克徵。

象曰:迷復之兇,反君道也。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上六爻問題很嚴重。坤卦也“迷”,“先迷後得主”,他雖然迷,後面找回去了,所以坤卦是沒問題的。上六“迷復”,直接就“兇”了。結合前面六五爻的分析來看,這是沒做到“持中自省”,“有悔”了,從“有悔”發展到了“兇”。上六是退下來的六五、是六五沒處理好,發展到的下一階段,他退下來之後還是執迷不悟。“有災眚”,“災”,一般指天災;“眚”是眼睛長白膜(白內障),看不清楚,代表理智被矇蔽。

“有災眚”,就是天災人禍並至,天災會產生人禍,人禍會引起天災

,這個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用行師,終有大敗”,“用”是整合力量,上六在六五這個位置的時候,不保“天地之心”,搞得天災人禍並至。退下來之後不但不思悔改,還整合僅有的一點力量,發起直接的軍事衝突,結果是“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連累新上任的六五,也遭了難。“至於十年,不克徵”,君死國破,一蹶不振,十年都恢復不了元氣,沒有能力再發動攻勢。需要注意,十並不是真的十年,十,表示“數之終”,上六爻搞出來的天災人禍,只能到無妄卦接著處理。對普通民眾來說,真的很慘。

上六爻有兩個兇,在這爻辭裡很少見。怎麼避免呢?答案在小象裡,“象曰:迷復之兇,反君道也。”“反君道也”,“反”是雙關語,“兇”是因為違反了君道,趨吉避凶的辦法是“返”到君道、也就是正道的基本面去,沒有別的。

解決上六危機的辦法有兩個。第一個:回到六五的位置,在六五的時候自省守中, 不做“有悔”的事,就不會走到上六爻,自然沒有“兇”。

易經詳解第56篇—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向內求的功夫

第二個辦法,我本來是計劃六十四卦全部講完,有個全域性基礎之後再單獨談的,沒辦法,這個爻的影響實在是太壞了,就先稍微說一下。已經走到上六爻,迷住了,怎麼辦?

解決思路在上六爻的變卦裡。所謂變卦,是把當前爻陰變陽、陽變陰。

上六爻陰變陽,就成了上九爻,整個卦就是頤卦。頤卦卦辭的前兩個字是“貞吉”,頤卦還沒講到,簡單理解:守正則吉就好了。變卦之後的上九爻爻辭是:“由頤,厲吉。利涉大川。”“由”指順應自然,“厲”是惕厲,時刻嚴厲警惕自己遵守“由頤”的原則,就“吉”,就“利涉大川”。看,這不就轉兇為吉了麼,不僅“吉”,還“利涉大川”。

核心在自己願不願意改變,能不能從“迷復”的那個“迷”裡走出來。

復卦上六所有後面的爻辭,都是跟在“迷”後面的,心態一轉,不迷,後面就不會“有災眚”、不會“用師”、不會“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於十年,不克徵”,統統都不會發生。

變卦的現實意義是指明當前階段做出相應的改變之後事物發展的最終結果,可以正著用,也可以反著用。

比如對頤卦上九爻來講,它一定得守住“由頤”這個原則不能變,一變就變成復卦上六爻了,那他會很慘。對復卦上六爻來說,變卦頤卦是他的生機。當然,變卦沒有這麼簡單,這還只是單爻變,兩爻、三爻、四爻、五爻一起變呢?組合太多了。

所謂占卜,是搞不清當前處於什麼階段、有哪些可變引數,借問一下而已,一點都不神秘。

上六爻小象“反君道”的總結非常精準。據說小象是孔子寫的,孔子是真正研究透了易經。復卦先分析到這,下一篇講無妄卦。

往期內容,歡迎點選頭像,到個人主頁檢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