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讀書筆記

  • 由 讀史使人明智 發表于 棋牌
  • 2022-03-02
簡介讓時間顆粒度為1小時的人去評價一個時間顆粒度為15分鐘的人的行為方式,他可能會說:“至於嗎

怎麼看清底牌

【基本介紹】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作者劉潤,機械工業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13。3萬字。

作者劉潤,潤米諮詢創始人,微軟前戰略合作總監,《5分鐘商學院》主理人,著有暢銷書“每個人的商學院”系列、“5分鐘商學院”系列、《新零售》《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人生,就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旅行》《網際網路+:小米案例版》《趨勢紅利》《商業洞察力》《商業簡史》等。

作者認為,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底層邏輯”來源於不同中的相同、變化背後的不變。

在《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這本書中,作者把在《5分鐘商學院》中講述的底層邏輯的內容進行了總結,從是非對錯、思考問題、個體進化、理解他人、社會協作等五個方面做了底層邏輯分享,帶著我們去看清世界的底牌。

【擷取摘要】

1。

一個人心中,應該有三種“對錯觀”:①法學家的對錯觀,②經濟學家的對錯觀,③商人的對錯觀。

例如,壞人A誘騙好人B進入C的沒有鎖門的工地,B失足摔死了。法學家認為A錯,“誰證據確鑿誰的錯”;經濟學家,認為C錯,“誰社會總成本低誰的錯”;商人認為B錯,“誰損失大誰的錯”。

作者建議,評論家可選擇法學家的立場;政策制定者可選擇經濟學家的立場;如果將要失足摔死的就是你自己,應選擇商人的立場,果斷承認是自己的錯,堅決避免摔下去。

2。

人生有三層智慧:選擇、定力、博弈。先選擇做某件事情,再憑藉長期主義形成自己的定力,還要和這個世界重複博弈。

博弈,一靠心態:共贏和感激。“我一定要贏,你也一定要贏。如果一方的勝利要建立在另一方的失敗之上,那就不做了”,要麼共贏,要麼不幹。每到一個新階段,我們都要感激上一個階段幫助過我們的人,尤其是那些在最艱難的時候還願意信任我們的人。二靠策略:“一報還一報”“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博弈實驗表明,重複對方的動作,是最好的“生存策略”。

3。

如何學好經濟學?

一要兼聽。學李白,也要學杜甫。正如菲茲傑拉德所說,“同時持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

二要給每個模型找個反例。正如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裡所說,“如果我不能比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更能反駁這個觀點,我就不配擁有這個觀點。”在經濟學世界,沒有一個觀點具有普適的解釋力。所有的觀點,理論上都可以被駁倒,至少能舉出反例。

三是記住每個理論都有前提。比如,眾所皆知的“價格決定成本,而不是成本決定價格”,但這句話有個前提“當所有其他要素不變時”。很多人都把這個前提扔掉了。記住每個理論的前提,是學習經濟學的基本素養。

4。

“為什麼”,是“黃金三問”(Why、What、How)裡最有力量、最有可能觸及靈魂的問題,但也是最危險的問題。

“為什麼+觀點”,是一隻危險的“注射器”。”為什麼”這三個字的強大之處,就在於會強行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為這個觀點找原因上。

比如,“為什麼他故意針對你?”當你開始找原因的時候,“他故意針對你”這個觀點就已經悄悄地被“注射”進你的大腦了。

“為什麼+觀點”。狡猾的人,用這個句式注射別人;愚蠢的人,用這個句式注射自己。

5。

如何贏得一場辯論?

首先,明確辯論的目的:不是說服對方,而是說服觀眾。說服不了就去影響,哪怕是影響一部分。影響不了觀眾的觀點,就去影響觀眾對你的態度。

其次,把握辯論的關鍵:糾正對方的概念。辯論雙方几乎從不會真正地正面辯論,他們只是在不斷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此時要學會運用“重新定義概念”的技巧。

再次,掌握辯論的核心競爭力:瞬間反應的智慧。很多人慣於“表達”,可一旦辯論,卻顯笨拙,因為平日少與人“交鋒”,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語言衝突不夠,缺乏訓練。

6。

普通和優秀的差距,在於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普通人只能看到事物的現象,而優秀的人總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

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可以採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的方法。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得出結論,最後做出調整。

比如,“二戰飛機”的案例,按“假設-驗證-結論-調整”法分析該給哪個部位增加鋼甲以避免被擊落。一是假設:應該給機翼加鋼甲。二是驗證:看被擊落的飛機是否機翼上彈痕多。三是得出結論:頭部和尾部中彈多,給機翼加鋼甲作用不大。四是根據結論做出調整:應該給頭部和尾部加鋼甲。

7。

系統=要素×連線關係。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都藏在要素和這些“連線關係”裡。

系統有五種模組:變數、因果鏈、增強迴路、調節迴路和滯後效應,它們是搭建所有複雜系統的基礎。其中,變數是要素;因果鏈、增強迴路、調節迴路和滯後效應,是四種“連線關係”。

8。

形成邏輯思維與邏輯閉環來刨根問底:what(事情表象)——why(找根本解)——how(追根溯源)——what(舉一反三)

用四句話建立基本的邏輯素養:證有不證無,以偏不概全;證有靠舉例,概全靠推理。第1和3句用以證明事實;第2和4句用來表達觀點。

不僅思維要有閉環,而且要能在更高層次形成邏輯閉環,並且始終保持不斷打碎自己的開放心態,不斷迭代。

9。

機率思維,是這個時代成功者所秉持的底層思維。

時代、戰略、治理、管理是增大成功機率的加持項,且排位越靠前越重要。比如,當今網際網路行業成功機率可能只有5%;可以透過把握時代的脈搏把成功的機率提高12%,透過選對戰略再提高5%,透過做好公司治理又提高2%,透過做好管理再提高1%。這樣成功機率就變成了25%。

如果你曾連續創業四次,每次成功的機率是25%,那麼四次中有一次成功就是比較大機率事件了。

10。

數學思維1: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源於機率論。

假如一件事情成功的機率是20%,是不是就意味著,重複做5次,就一定能成功呢?不是!

假設成功的機率要達到95%、做1次失敗的機率為1-20%=0。8,則重複做n次都不成功的機率是80%n=1-95%=0。05,即每一次都不成功的機率是5%。n=log0。8^0。05=13。42。所以,成功的機率要達到95%,要重複做14次。

所謂“正確的事情,要重複做”,其實就是機率論的通俗表述。

11。

數學思維2-用動態的眼光看問題,源於微積分。

宏觀上我們看到的位移,微觀上其實是每一個瞬間速度的累積。加速度累積,變成速度;速度累積,變成位移。從微觀到宏觀,從加速度看到位移,這就是積分;而位移的導數,就是從宏觀回到微觀,去觀察它“瞬間”的速度。這就是微分。

同樣,我們的努力,得累積一段時間,才會變成能力。而能力,得累積一段時間,才會變成成績。從努力到能力,到成績,到賞識,是有一個過程、一個積分效應的。

不要在乎你的第一份薪水。這其實也體現了微積分的思維方式。一開始拿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增速(導數)。

微積分的思維方式,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用動態的眼光看問題。一件事情的結果,並不是瞬間產生的,而是長期以來的積累效應造成的。出了問題,不要只看當時那個瞬間,只有從宏觀一直追溯(求導)到微觀,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

12。

數學思維3:公理體系,源於幾何學。

在幾何學中,一旦制定了不同的公理,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知識體系。這就是“公理體系”思維。比如,歐幾里得幾何,它有五條最基本的公理。從這五條公理出發,可以推匯出無數條定理,進而構成了歐氏幾何龐大的公理體系。

一家公司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就相當於這家公司的公理。公理直接決定了這家公司的各種行為往哪個方向發展。所有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決策行為,都是在願景、使命、價值觀這些公理上生長出來的定理。它們構成了這家公司的公理體系。

公理沒有對錯,不需要被證明。公理是一種選擇,是一種共識,是一種基準原則。制定不同的公理,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公理體系,也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

13。

數學思維4:數字的方向性,源於代數。

數,除了大小,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屬性:方向。在數學上,把有方向的數叫作向量。

雖然大家的方向不同,彼此會互相牽制,力的大小也會有損耗,但是最終事情的走向,會是那個相對正確的方向。

14。

數學思維5:全域性最優和達成共贏,源於博弈論。

比如,下圍棋就是博弈,而且是典型的零和博弈。在零和博弈中,要一直保持清醒:我們要的是全域性的最優解,而不是區域性的最優解。

還有一種非零和博弈,它講究共贏。而共贏的前提是建立信任。

15。

人生商業模式=能力×效率×槓桿

最可怕的能力是獲得能力的能力,最可怕的效率是伸縮時間的效率,最可怕的槓桿是撬動人心的槓桿。

作者介紹了團隊槓桿、產品槓桿、資本槓桿、影響力槓桿。影響力槓桿最需要的是三種能力:演講、寫作、建立人脈的能力。

16。

時間顆粒度,就是一個人管理時間的基本單位。時間顆粒度因人而異。如,退休老人的是半天;比爾·蓋茨的是5分鐘。

一要理解並尊重別人的時間顆粒度。讓時間顆粒度為1小時的人去評價一個時間顆粒度為15分鐘的人的行為方式,他可能會說:“至於嗎?耍什麼大牌啊?

二要細化自己的時間顆粒度。在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更具職業素養的商業人士,會懂得至少以30分鐘為單位安排時間,以1分鐘為單位信守時間。這就是職業化。

17。

一個在繪畫和彈鋼琴上都有天賦的少年,該如何選擇未來發展之路?作者引入“邊際交付時間”(每多提供一項服務或一個產品所增加的交付時間)這一概念予以分析,彈鋼琴可以通過錄播廣泛發行音樂作品,而繪畫不行。彈鋼琴的邊際交付時間,明顯比繪畫少,進而得出結論:選彈鋼琴。

正態分佈和冪律分佈是主宰商業世界的兩個數學模型,它們的核心區別在於邊際交付時間是否為零。只有邊際交付時間為零,或者抽離出邊際交付時間為零的部分,企業才有機會獲得指數級增長。

我們還可以用邊際交付時間是否為零來區分“產品”和“服務”。邊際交付時間為零的叫產品;邊際交付時間不為零的,邊際交付時間越高的,越是服務。

除了在冪律分佈市場中險中求勝,創業者和求職者也可以考慮進入正態分佈的服務業。對求職者來說,服務業是“就業池”,每個人必須花時間提供服務,不會輕易被機器和演算法替代。對創業者來說,服務業是“避風港”,符合正態分佈,中間可以容納很多中小企業。但把企業做得超大的可能性也很小。

18。

一個人的財富基本盤,由兩部分組成:你自己的本事、你和其他人聯結的本事。

真正的人脈,本質是給予價值、平等交換。你能給予什麼樣的價值,就會認識什麼樣的人。你能為別人創造多大價值,你就有多大價值。

人脈,不是那些能夠幫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幫到的人。健康的人脈,是雙方的共贏,而不是單方的消耗。

19。

技能只有靠練習才能變成條件反射,儲存在你的“反射腦”中。如,演講。

用腦學習知識,用手學習技能,用心學習態度。把知識學以致用,把技能練成藝術,用心相信的東西就一定會實現。

20。

理解What、Why、How,才能知行合一。

在理解What和解決How之前,要先理解Why,這樣才能找到真正問題。如,“訂千朵玫瑰”,為什麼訂?要贏得女孩歡心。

透過追問Why重新定義真正的問題之後,再去找到What和How,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如,女孩愛戶外運動,改陪她去爬山而不是訂玫瑰。

在描述事情時,要懂得把What、Why、How區分清楚。特別是溝通時,一定要搞清楚對方想聽的是What、Why還是How,而你自己所表達的是What、Why還是How。如,媽媽怒斥“你怎麼這麼不成器?”,而她可能想表達的是“我很累,有人來幫幫我嗎?”

肖知興教授說,知和行之間隔著兩個太平洋。而在劉潤看來,這兩個“太平洋”,一個是Why,另一個是How。如果我們只知道道理本身(What),而不知道為什麼(Why)和怎麼辦(How),再多道理也只是體現在紙面上,確實過不好這一生。

21。

幽默主流理論有三種:①優越感理論。就是我透過創造一個失敗者,讓你感覺自己就是成功者,從而產生心滿意足的優越感。②錯愕感理論。就是在兩條邏輯線交叉的地方突然來一個“腦筋急轉彎”。③釋放感理論。就是用“危險”給你製造緊張感,再用“安全”釋放掉它。

22。

邊界感的本質,是對所有權的認知,包括實物所有權、時間等隱形權利。

擁有邊界感的核心要求,首先是要識別什麼是邊界,其次是懂得“要在邊界內做事,越界需要先徵得對方同意”這個基本禮儀。

23。

讓大腦感到快樂的化學物質有三種:血清素、內啡肽、多巴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獲得。分別有例:吃點甜品、長時間持續鍛鍊、完成艱難任務。

24。

世界三大法則:①個體和個體之間的對抗遵循自然法則,比誰更有力量、更兇猛。②個體和組織之間的溝通遵循族群法則,遵守和利用規矩。③組織和組織之間的協作遵循普遍法則,要找到彼此的共同點。

25。

從商業洞察的角度來說,產品價格是由消費者能感知到的價值決定的,具體是由功能價值、體驗價值、個性化價值決定的。

比如,消費者希望買到的西瓜更甜,小販就打出廣告“甜得捨不得賣”,這叫滿足功能價值。

消費者想要隨時都能吃到西瓜,小販就把西瓜切成兩半,再配個勺子,這叫滿足體驗價值。

消費者想在七夕情人節買西瓜送女朋友,小販就把西瓜拼成了“心形”,這叫滿足個性化價值。

比功能更稀缺的,是體驗;比體驗更稀缺的,是個性化。所以,產品的定價,取決於你能提供給消費者什麼價值。價值越稀缺,價格就越高。

26。

員工和企業的關係可分為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最大差別在“願望”“風險”“利益”三者之間的排序。

如果給員工漲薪50%,他願意去做一件事,那麼你們是利益共同體。

如果給員工降薪50%,做成可以享受500%的收益,他願意接受,那麼你們是事業共同體。

如果給員工降薪50%,另外讓他再投入500萬元,做成可以享受5000%的收益,他願意接受,那麼你們是命運共同體。

27。

勤勞就能致富嗎?不一定。原因有二:

①勞動創造財富天花板很明顯。財富=勞動×生產率×效用。對應到當今時代的基本資源,勞動代表人口資源,生產率代表科技資源,效用代表商業價值。

②勞動本身並不分配財富。致富的本質,並不是創造財富,而是分配財富。創造財富靠能力,而分配財富靠稀缺。誰掌握稀缺資源,誰就擁有財富分配權。如,機場連鎖餐廳的一碗麵賣99元,價格是誰定的?不是客戶,也不是餐廳,而是機場店鋪出租商。

一切的分錢方式,無外乎優先和劣後。崗位越有核心競爭力,就更應該拿劣後。

一切的分配方式,都是固定、剩餘、分成的萬千組合。①當合作雙方都有競爭優勢的時候,應採用分成。②當一方競爭優勢大、一方小,則應大的一方拿剩餘,小的一方拿固定。③在交易成本高的情況下,競爭優勢大的一方應該拿低固定+高分成,而競爭優勢小的一方則拿高固定+低分成。

28。

公平的核心,不是用“哪一把”尺子,而是用“同一把”尺子。

公正,可以理解成選“哪一把”尺子來丈量。公正的本質不是“你對我錯”的問題,而是“誰有權做選擇”的問題。

公開,可以理解成把丈量的過程展示給公眾,讓同意公正者監督公平。

29。

勸酒的本質是服從性測試。只有透過服從性測試,你的領導才會相信你能做到: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實在不理解,就在無條件服從中加深理解。

服從性測試很普遍。如,強盜用“留個把柄”的方式,對小弟做服從性測試;甲方用“改來改去”的方式,對乙方做服從性測試;女生用“無理取鬧”的方式,對男友做服從性測試。

但無論是測試者,還是被測試者,都應該懂得:真正的領導力,來自內心的追隨,而不是行為的服從。

【寫在最後】

現在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強調底層邏輯思維。

所謂底層邏輯思維就是我們在思考問題時的那個核心切入點,更確切地說,就是每一件事情或每一個問題最原始的出發點與最人性的真實反饋。圍繞著底層邏輯展開思考,能讓我們的目標與初心的匹配度更加一致,以此為基礎,我們確定方向、做出選擇、尋找解決方案和路徑,才能直達本質。

若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學習目的,那就是: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