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讀《極簡歐洲史》,看看歐洲為什麼能成為各個文明賽跑中的領跑者

  • 由 劉芳學歷史 發表于 棋牌
  • 2022-02-21
簡介可以說,正是各個社會階級之間的權力邊界,教權與政權的彼此制衡,造就了歐洲這種多極化的社會結構與權力結構

輪耕法是什麼意思

繼續這本《極簡歐洲史》,今天要說的是,歐洲歷史的權力結構。

我們前面說了,雅典和羅馬早期,都是公民社會,而不是臣民社會,國家有難了,需要公民履行義務去服兵役,那相應的,也就要給他們以回報,這個回報,不是“當兵吃糧”那麼簡單,而是一種政治地位的認可,和政治表達的權利,這就是公民權。公民和國家,不是單向的義務,也不是僱傭關係,而是一種雙方面的權利和義務,我給你當兵打仗賣命,那你國家在決策一些事務的時候,就要考慮我所屬的社群、經濟階層的訴求,儘可能地兼顧各種利益。這樣,就讓政權的運作,始終是處在一個受到各種制約的框架下。

讀《極簡歐洲史》,看看歐洲為什麼能成為各個文明賽跑中的領跑者

因為有這樣的底子,所以後來羅馬帝國時期的皇帝,還有羅馬帝國滅亡後建立起來的那些王國的君主們,雖然也有很大的權力,但不是無限的,他支配他手下的各級貴族做事,也得給他們相應的回報。這裡舉了一個例子,就是中世紀國王冊封貴族的禮儀,被冊封的貴族,跪下向國王宣誓效忠,這時候國王要過去拉住他的手,聽他宣誓,然後貴族起身,跟國王擁抱,互相親吻面頰,然後並肩而立。這種儀式,雖然也是象徵著貴族對國王的臣服,但可以看出,也有平等的味道,作者解釋,這就象徵著雙方關係的本質:臣屬提供的是效忠,而君主提供的是保護。而不光是國王和貴族,貴族和他手下的家臣,家臣再和他的手下,互相之間也都是這種關係,作者說,西歐的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一直是有這麼一種不成文的契約關係。

讀《極簡歐洲史》,看看歐洲為什麼能成為各個文明賽跑中的領跑者

所以,雖然中世紀的歐洲,也是等級社會,不同階級之間壁壘森嚴,社會地位和財富,差異也很大,但是,他們也都有比較明確的權力邊界。

除了社會結構,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權力的制衡。具體說,就是政權和教權。基督教有一條重要的理念,記載在《聖經》裡,據說是耶穌說的,這句話很有名可能大家都聽說過,那就是,“愷撒的歸愷撒,上帝的歸上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世俗政治,這是你們君主的事兒,而人的信仰、精神世界,這是歸我們宗教界來管的。後來基督教成了歐洲最大、甚至唯一的信仰,從國王到平民都信它,而且教會有自己的組織,所以世俗政權,也需要得到教會的合作,這樣,也就不得不讓渡一部分權力給教會。所以你看,在中世紀的時候,羅馬教皇是很有分量的,一旦他宣佈,把某個國王開除出教會,那絕對夠這個國王喝一壺。

讀《極簡歐洲史》,看看歐洲為什麼能成為各個文明賽跑中的領跑者

教皇和國王這種權力鬥爭,有時候會發展成真刀真槍的戰爭,給歐洲人造成很大的傷害,而且教廷也沒少幹各種腐敗奢靡、荒唐愚昧的事。但是,教權的存在,它始終充當著歐洲權力格局當中的一極,對政權構成一種制衡,所以我們看,歐洲歷史上雖然也出現過那麼多各種所謂“大帝”,但他們誰也沒有過中國皇帝那種,無上的權威。

讀《極簡歐洲史》,看看歐洲為什麼能成為各個文明賽跑中的領跑者

可以說,正是各個社會階級之間的權力邊界,教權與政權的彼此制衡,造就了歐洲這種多極化的社會結構與權力結構。各方之間,一旦誰試圖打破平衡,就會引起其他方面的反彈,最典型的幾次例子,英國革命、法國大革命,還有宗教改革,這都是王權或者教會試圖擴大權力踩過界,引發強烈反彈。

讀《極簡歐洲史》,看看歐洲為什麼能成為各個文明賽跑中的領跑者

在這些不斷的鬥爭中,權力結構也不斷最佳化,國家成為能兼顧越來越多階級利益的一個共同體,這樣,才發展出了各個階級或地區,選派各自理想的專業人才來作為代表,大家一起商量國家大事的,這種現代民主制度:代議制。

讀《極簡歐洲史》,看看歐洲為什麼能成為各個文明賽跑中的領跑者

再來說說歐洲的語言。歐洲絕大多數的語言(除了芬蘭語和匈牙利語),從大的分類上說,都被歸納入印歐語族,使用印歐語族的民族,在距今五六千年之前,生活在今天黑海一帶,後來他們開始向四面八方遷徙,往東的,進入今天伊朗和印度北部,往西的,就進入歐洲。所以印度的梵語、伊朗的波斯語,跟歐洲語言從根源上說,有共同的起源,這個情況是在近代才被語言學家發現的,因為印度人和歐洲人的祖先都說這種語言,所以把它命名為印歐語族。

讀《極簡歐洲史》,看看歐洲為什麼能成為各個文明賽跑中的領跑者

而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古代的歐洲人並不知道這些,他們因為《聖經》的記載,認為所有人類都是亞當夏娃的後代,那他們說的語言,肯定也是古代猶太人說的希伯來語演變來的。而事實上,希伯來語屬於另一個大語系:閃米特語族,包括今天的希伯來語、阿拉伯語,還有一些中東地區的其他語種。印歐語族跟閃米特語族,其實關係離得就比較遠了。

讀《極簡歐洲史》,看看歐洲為什麼能成為各個文明賽跑中的領跑者

印歐語族在歐洲發展了幾千年,又分化出三大語系,分別是拉丁語系、日耳曼語系、斯拉夫語系。其中拉丁語是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在當時就相當於我們的文言文,日耳曼語呢,就是日耳曼蠻族的語言,那就相當於大白話,隨著雙方的交流,互相都有很多的單詞進入對方的語言,所以這兩種語言彼此影響比較深。斯拉夫語,距離他們要遠一點,今天的俄語,還有烏克蘭語、塞爾維亞語、克羅埃西亞語這些,都屬於斯拉夫語系,主要在東歐。

讀《極簡歐洲史》,看看歐洲為什麼能成為各個文明賽跑中的領跑者

今天世界上通行範圍最廣的英語,屬於日耳曼語系。在中世紀的時候,只懂日耳曼語而不懂拉丁語的人,被視為沒文化的,但隨著宗教改革,馬丁路德提倡各民族用自己的語言翻譯《聖經》,打破使用拉丁語的教廷對《聖經》的壟斷,加上當時印刷術的普及,英國德國北歐這些地方的文化也迅速發展起來,有了能跟拉丁語世界相抗衡的,自己的地標性的文化人,比如英國的莎士比亞,據考證,莎士比亞不懂拉丁語,在當時以拉丁語為正統的所謂傳統文化人眼裡,基本就是文盲一個。

讀《極簡歐洲史》,看看歐洲為什麼能成為各個文明賽跑中的領跑者

下面再來看歐洲獨特的生活方式。

在這個問題上,作者講的就更簡略,就只提了兩條線:工業化、城市化。這個過程,作者重點對比了18-19世紀的法國和英國。我們知道在當時,歐洲已經處在技術革命的前夜,本來法國和英國的基礎是差不多的,但是法國的農民在革新方面,太保守了,不願意承受哪怕一點變革的代價,而英國,先是在農業上採用四田輪耕制,就是把土地分成四塊,不同季節種不同的作物,透過這個辦法實現了農業增產,也就是說,用更少的地養活更多的人,這樣為工業革命和城市化,鋪平了道路,所以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躍居世界頭號強國。而英國為代表的西方生活方式,影響力範圍,在今天世界上也是最廣的。

讀《極簡歐洲史》,看看歐洲為什麼能成為各個文明賽跑中的領跑者

作者在後記中探討的一個問題,更值得我們思考,那就是,歐洲為什麼能成為各個文明賽跑中的領跑者。

在這作者特意把歐洲文明和中國文明做了一個比較,他認為,中國文明在歷史上曾經長期領先於歐洲文明,也對歐洲有過很大很深遠的影響,比如四大發明,還有運河的水閘、騎兵的馬鐙,這些技術都是中國傳入歐洲的。還有中國是一個大一統國家,綜合國力,那不是歐洲任何一國能比的。那麼歐洲完成對中國的反超,靠的是什麼呢?作者認為,這就是因為在歐洲,“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國王的”。注意,這就是關鍵,也就是我們前面用那麼多篇幅講過的,社會結構和權力結構的多元化。這種社會結構下,各種權力互相制約,國王要給手下的封建貴族們幾分面子,貴族在自己的領地上,徵稅也不能徵得太狠,必須細水長流,不能殺雞取卵。

讀《極簡歐洲史》,看看歐洲為什麼能成為各個文明賽跑中的領跑者

這樣,社會才有彈性和活力,一些新興階層,能從各種權力的縫隙間,獲得自己的生長空間,比如城市的中產階級。同樣,思想、文化、科學、藝術,也都是如此,沒有一個絕對的權威來限制,可以自由發展。而反觀中國,皇權一個命令,就能決定一個影響未來幾百年的國策,比如明朝皇帝下一個禁海令,中國曾經那麼輝煌領先歐洲將近一個世紀的航海事業,說廢就廢了,而儒家學說,從學術到人的為人處世,都規定得死死的,這就壓制了文化和思想的生長,所以歐洲的自由、多元、活躍,還有進取精神,這是歐洲能獲得優勢地位的基礎。

讀《極簡歐洲史》,看看歐洲為什麼能成為各個文明賽跑中的領跑者

感謝你能看完我的這篇文字,你就是我在找的有識之士,點下關注對你來說是件小事,慶祝我們的緣分始於今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