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曾被評價“淫風甚盛”的古城龐貝,原來是一座多元文化的大熔爐

  • 由 彬炳社會 發表于 棋牌
  • 2022-02-15
簡介在新書《龐貝:一座羅馬城市的生與死》中,瑪麗·比爾德在對龐貝古城進行深入考察,並綜合學界諸多研究的基礎上,將目光轉向更久遠的歷史空間,探索被火山吞噬前200年,作為一座羅馬世界城市的龐貝,它的政治生活、商業貿易、娛樂競技、宗教信仰都有著怎樣

龐貝怎麼死的

一提到龐貝,人們通常想到的兩個關鍵詞是“末日悲劇”和“荒淫之城”。

2000年前,因為維蘇威火山的一次劇烈爆發,浮石雨、火焰將小城龐貝徹底吞噬,許多居民來不及逃離,和城市一起被掩埋在重重火山灰之下。直到18世紀中葉隨著考古發掘,才得以重見天日。今天的人們到龐貝參觀旅遊,依然會被罹難者在最後時刻拼命掙扎的姿態所震撼。龐貝古城所經歷的,無疑是一次觸目驚心的人間悲劇。

曾被評價“淫風甚盛”的古城龐貝,原來是一座多元文化的大熔爐

在末日之前的龐貝,卻是另一番景象,朱自清在散文《龐貝古城》中,曾說“龐貝似乎淫風甚盛”,許多現代人也持有類似的觀點。畢竟在龐貝這座約有2。5萬人口的富裕小城中,妓院就有35家之多,牆壁上繪製了大量色情主題畫作,龐貝人對於肉體歡娛的重視可見一斑。

然而,在英國史學家、著名古典學家瑪麗·比爾德看來,歷史上的龐貝古城是一個複雜的多面體,遠非以上兩個詞彙可以概括。

事實上,解讀龐貝有兩條不同的時間軸,分別以火山爆發的公元79年為界限,其中:其一向前追溯,瞭解古代龐貝居民的政治生活、商業貿易、社會風貌、宗教信仰,作為羅馬世界的微觀歷史樣本;其二則是在火山爆發之後,盜掘者、考古者、歷史學家等開始對龐貝進行的掠奪或研究,他們的舉動在有意無意間重新塑造了龐貝的模樣,影響了我們對龐貝的感知。

在新書《龐貝:一座羅馬城市的生與死》中,瑪麗·比爾德在對龐貝古城進行深入考察,並綜合學界諸多研究的基礎上,將目光轉向更久遠的歷史空間,探索被火山吞噬前200年,作為一座羅馬世界城市的龐貝,它的政治生活、商業貿易、娛樂競技、宗教信仰都有著怎樣的特色。這一視角下的龐貝,不僅更加豐富有趣,還為我們瞭解1世紀前後羅馬帝國提供了一個生動的微觀樣本。

曾被評價“淫風甚盛”的古城龐貝,原來是一座多元文化的大熔爐

01?葡萄酒、魚露和捲心菜:一座港口城市的濃郁商業氛圍

從地理位置來看,龐貝地處亞平寧半島維蘇威火山腳下,臨近那不勒斯灣,是一座背山面海的港口城市。一方面,龐貝城和周邊鄉村的居民可以依賴土地、牧業為生,另一方面,藉助羅馬帝國的龐大版圖以及港口優勢,為進出口商品提供了極大便利。

曾被評價“淫風甚盛”的古城龐貝,原來是一座多元文化的大熔爐

在龐貝城出產的產品中,有四類著名的“拳頭產品”,分別是:魚露、葡萄酒、洋蔥和捲心菜。其中,後兩者曾得到過同時代作家老普林尼、科路美拉等的熱情讚揚,有了“名人光環”的加持,從上流社會到普通平民都對其追捧有加,而魚露和葡萄酒則是當地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魚露,其實是魚蝦等海產品經過發酵之後形成的特殊調味品,魚露生意可以帶來不錯的利潤。為了增加銷量,商人們使出了渾身解數,他們在魚露瓶子上刻上銘文,用“極品”“最好”“一流”等形容詞,加上“鯖魚製成”、“來自斯考盧斯工坊”等標籤,著重強調產品的美味與優質。

在考古發掘中,人們發現龐貝競技場附近的大片土地,曾經是一片葡萄園,可以製成質量優劣不等的葡萄酒,提供給當地的酒肆和餐廳,或者盛裝到陶製的儲物罐中運輸到其他地方銷售。居民家裡的花園往往兼具種植經濟作物的功能,人們種上橄欖樹、無花果樹、蔬菜等,為餐桌增添更加豐富的滋味。一戶人家的院子裡似乎還種植了大量花卉,用來製作售價不菲的香水。

作為一座商業氛圍濃郁的城市,龐貝的產業型別並不侷限於農業相關,城市中活躍著超過50種的職業型別,如建造師、畫工、麵包師、典當商人、街頭小販等。一位名叫尤昆圖斯的商人,擁有拍賣商、中間人和放債者等多重身份,在買賣雙方之間周旋,提供有息貸款。

曾被評價“淫風甚盛”的古城龐貝,原來是一座多元文化的大熔爐

02?安於享樂≠道德墮落:龐貝的娛樂生活面面觀

古語中說:“飽暖思淫慾”。在羅馬時代,人們最推崇的一句話是:“葡萄酒、性愛和洗浴毀了我們的身體,可它們構成了生命。”

在發達的商業貿易背景下,以及受到240公里以外羅馬奢靡之風的影響,龐貝城的娛樂活動十分豐富多彩,到處瀰漫著追求感官享受的氛圍。

當時的人們對宴飲十分重視,這一點從儲存至今的牆繪中就可以略窺一二。在“餐廳之家”的壁畫中,貴族們坐在躺椅之上,畫得身形矮小的奴隸正彎下腰幫尊貴的客人脫下鞋子,另一位客人已經喝得酩酊大醉,不得不讓人攙扶著。在“貞潔戀人之家”的壁畫上,兩對戀人(夫妻)依偎在臥榻上,桌子上放著大概是用來裝酒類飲料的器具,左側的一位女性已經顯露出明顯的醉態。

曾被評價“淫風甚盛”的古城龐貝,原來是一座多元文化的大熔爐

過度飲酒,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放縱的生活觀念。在數量眾多的妓院中,色情主題壁畫、陽具圖案更是屢見不鮮。熱氣蒸騰的公共浴室裡,提供了從汗蒸、日光浴到刮汗、擦洗等種類繁多的服務專案。

種種跡象的疊加,很容易讓人產生對龐貝的直觀印象:這是一座無限追求肉體歡娛的城市,人們的道德墮落已經到了不堪的境地。

但是瑪麗·比爾德經過深入研究後認為,龐貝人的娛樂活動雖然豐富,但並不能稱之為嚴重的道德敗壞,具體原因有三個方面。

首先,場面鋪張奢華的宴飲通常只屬於少數的精英階層,他們對飲食的新奇性、就餐的氛圍、宴飲中的娛樂活動有很高要求。但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他們的日常生活是平實而簡單的。

因為家中空間狹小,鮮有專門用於做飯和就餐的區域,他們會選擇到街上的小餐館或麵包坊中,吃些麵包、橄欖油等簡單食物果腹。至於那些掙扎在赤貧線上的人,可能連像樣的居所都沒有,只能露宿在廣場上,更遑論吃到可口的食物了。

曾被評價“淫風甚盛”的古城龐貝,原來是一座多元文化的大熔爐

其次,龐貝的妓院數量眾多,可能和當時人們的婚姻觀念有一定關係。在1世紀左右的龐貝,婚姻關係中的女性地位普遍不高,性忠誠尚未成為普遍的社會規範,龐貝男性外出尋歡作樂受到的道德譴責,要比今天輕得多。

再者,有人提出龐貝街道上的陽具圖案,往往就指向妓院的方向。不過瑪麗·比爾德並不認同這一觀點,因為在當時的龐貝人看來,陽具是樂觀和好運的象徵,因此他們喜歡把它刻在牆上、做成小型的護身符,或者做成類似形狀的燈具等,這和當今人們的主流觀念是有所差異的。

03?多元文化融合之下的龐貝:政治生活與宗教信仰

龐貝真正成為一座羅馬城市,僅僅是在火山爆發前200年,經歷了同盟戰爭之後,龐貝居民被正式授予了羅馬公民的身份。在這短短的兩百年間,羅馬元素與原有的龐貝特色相互融合,不僅將羅馬的洗浴文化引入龐貝,還對當地的政治生活和宗教信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政治上,龐貝此前的說奧斯坎語的執政官被經由公民選出的雙執法官、營造官所取代。雖然是投票選舉,但由於龐貝城本身的人口規模不大(按2。5萬人口估算,除去奴隸、女性和兒童,真正有投票權的男性公民只有幾千人),而且參與選舉的候選人大都需要雄厚的財力支撐,所以選舉過程更多是熟人社會和固定圈子的一種延伸。不過即便如此,候選人也會透過張貼宣傳標語、許諾更好的施惠條件來爭取儘可能多的選票。

曾被評價“淫風甚盛”的古城龐貝,原來是一座多元文化的大熔爐

在羅馬帝國的法規體系中,也有對執法官的相關約定。他們在當選之後,必須向當地民眾提供角鬥比賽、戲劇表演等形式的施惠,費用必須自行承擔大部分。因此,那些能夠提供更好施惠條件的候選人,也會更受公民的青睞。

通常來說,奴隸作為社會最底層的一員,並沒有參與選舉的權利。但在龐貝城中,奴隸在被主人解除奴隸身份之後,可以參加投票,到了他們的兒子一輩,就可以作為候選人參與執法官和營造官的角逐。自由民和奴隸身份之間的流動性,也體現出一個多元文化城市具有的包容性。

在宗教上,龐貝是一個“到處都是神明”的城市。他們的信仰體系中,既有來自古希臘羅馬神話的諸神,如商人保護神墨丘利、愛神維納斯、小愛神朱庇特、女戰神密涅瓦,以及英雄赫拉克勒斯等,也有出自古埃及的女神伊西斯,因為她曾經幫助被兄弟殘殺至死的丈夫復活,而被人奉為神明,她的身份跨度從航員的保護神到眾神之母,不一一而足。

曾被評價“淫風甚盛”的古城龐貝,原來是一座多元文化的大熔爐

龐貝人與神明之間的關係,更傾向於“給予-回報”式的。人們建造廊柱環繞的神廟,將神明的塑像擺放其中,用各種宗教儀式和節日向神明祈求庇佑,願望實現以後,也會同樣向神明回報以祭品。

在瑪麗·比爾德看來,龐貝人的政治和宗教生活之間,存在著內隱的聯絡。龐貝人對不同國度和文化中“神”都予以接納,奴隸們也可以從低微的身份擢升為公民,都是開放性的體現。執法官對民眾的“施惠”,與神明給予人們庇護具有一定的相似度。

跟隨“資深龐貝嚮導”瑪麗·比爾德,我們看到了更為鮮活的龐貝城,它不光有香豔奢華、紙醉金迷的一面,也有繽紛多彩的商業和政治生活,但這些只是龐貝歷史的冰山一角。

瑪麗·比爾德曾提出過“龐貝悖論”的概念,她說“我們對龐貝知之甚多,但又一無所知。”

相較於同時期其他歷史遺蹟,因為火山灰的作用,龐貝古城的生活痕跡得以最大程度地保留,似乎提供了大量的歷史線索,但同時也留下了無數謎團。事實上,在探討“真實龐貝”的過程中,由於資料的匱乏,大量內容都只能以推測和假設的形式進行分析,衍生出更多的新疑問。

豐富與匱乏,構成了龐貝這個矛盾體的一個側面。它曾被覆蓋在火山灰之下,遮蔽以層層疊疊的時光,留給人們無數待解開的謎團,等待在未來的時間裡找到更多解答的線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