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從補鞋匠,到欽差大臣視察軍務,李蓮英的處世之道有多高明?

  • 由 談史青雲客 發表于 棋牌
  • 2022-02-12
簡介要想在宮中過得安穩,僅僅討好慈禧一人遠遠不夠,安德海仗著慈禧的權勢公然站在光緒帝的對立面,這樣的做法與李蓮英的處世之道是完全相反的

大李小子和趙三怎麼掰的

慈禧太后派安德海到廣東置辦皇帝的龍衣,他卻穿著一襲御賜衣裳,帶著官兵、妻妾、太監數十人,分乘掛著三足烏旗的兩條大船,大搖大擺的沿運河南下,最終等到了奉命前來的丁寶楨……

“二代大太監”

李蓮英在慈禧太后擬派醇親王奕澴簡約北洋海軍時,被任命為副使同去視察,他換下了慈禧太后曾破格賜予的二品頂戴,規矩的像個“奴才”一般,最終等來了慈禧太后的一句話……

從補鞋匠,到欽差大臣視察軍務,李蓮英的處世之道有多高明?

同樣是慈禧太后派出去辦事,兩人表現

截然不同,其人生結局也大相徑庭,山東巡撫丁葆楨在慈安太后和恭親王的授意下,在船靠泰安地界便將安德海處死,連京城都沒能回去。

李蓮英則在回京後被慈禧盛讚:

“總算我沒白疼他。”

在靠山慈禧去世後,仍能隱居報名,準其“原品休致”,每個月還領得到60兩“退休金”。

“抓不住”把柄的人

歷史上,宦官如趙高、魏忠賢以及安德海,下場都極為悲慘,哪怕安德海是“辛酉政變”的功臣,在安德海做下“太監娶妻”的荒唐事時,慈禧太后還曾特地賞賜白銀1000兩,綢緞100匹。

從補鞋匠,到欽差大臣視察軍務,李蓮英的處世之道有多高明?

得慈禧如此這般的寵愛,依舊不能成為“保命符”,自己把福氣“作沒了”,命也跟著沒了,可見其樹敵眾多,那麼,李蓮英就沒有“見他不順眼”,想要搞垮他的人嗎?也不見得如此。

在李蓮英被破格授予二品官銜時,不斷有人上奏彈劾他“干預朝政,廣植私黨”,對此,李蓮英既沒有使用權勢堵住悠悠眾口,也沒有過多的為此與那些外官通融“聯絡感情”。

李蓮英打心底裡是不怕這些的,

他怕的是那些“王法”管束不住的人。

作為皇家的“大管家”,李蓮英幾乎將心思都用在打點與慈禧太后、光緒皇帝、隆裕皇后這些皇家人的關係上。

從補鞋匠,到欽差大臣視察軍務,李蓮英的處世之道有多高明?

討好慈禧以“上位”

想在清朝皇室當中佔據有利位置,自當是要不遺餘力

“討好”當時最具權勢的慈禧太后,處理好與她的關係,可以說就有了像安德海在此前擁有的那些“特權”。

不過,李蓮英自然是聰明得多。

先說說李蓮英這個人的出身,他生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本是直隸河間府大城縣人(今河北省)。因慈禧太后名聲不好,她的“愛奴”李蓮英也成了後世人們口誅筆伐,甚至是造謠的物件。

有一說法稱:

李蓮英性本無賴,曾經私販硝磺,差點被抓下獄,後來僥倖逃脫改行補鞋,因而有個綽號叫皮硝李。

從補鞋匠,到欽差大臣視察軍務,李蓮英的處世之道有多高明?

據其墓誌銘和有關清宮檔案記載,可以確定的是李蓮英自9歲入宮,61歲離宮,說其“私販硝磺”或是“生性好賭”,未免難讓人信服,但“皮硝李”的稱號是確有其實的。

李蓮英的父親李玉,因養父去世,家族內部鬧起了財產糾紛,受到同室宗族的排擠,不得已投奔了妻子曹氏的哥哥,在北京開了個熟皮子的作坊。

熟皮子的製作是一件苦差事,皮子要用硝來

,硝有毒,操作過程中人的眼睛和手都會被辣

夠嗆,可想而知,這也是下等人才會幹的差事。

關於李蓮英入宮的傳聞,有一則是更具備可信度的,說是李蓮英7歲那年,左腿膝蓋受傷化膿,久治不愈,父親帶他到北京看病,在西直門外遇到一個騎著駱駝賣野藥的人。

從補鞋匠,到欽差大臣視察軍務,李蓮英的處世之道有多高明?

見了李蓮英的面,不僅賣藥,還給他相起了像,說他是“鐵掃帚命”,10歲以後克父傷兄,李蓮英本就不甘於做“皮硝李”,如今又只能 “不入空門入皇門”便毅然自願淨身,一輩子沒再碰過熟皮子這一行當。

從在鄭親王端華府中當太監,再由其推薦進入皇宮,李蓮英的名諱都是“李進喜”,“李蓮英”是慈禧太后親自幫著取的。

一個進宮僅僅被派在御花園欽安殿裡照應香火的人,縱使將佛前錦傘絳節,寶蓋珠幢,他總能收拾得一塵不染,後又被調到內功做伺候御前起居的太監,能被太后賜名,這些遠遠是不夠的。

巴結慈禧太后,不只是他一人的想法,位高權重的慈禧面對一個小太監的巴結,又怎麼會輕易地放在心上。

從補鞋匠,到欽差大臣視察軍務,李蓮英的處世之道有多高明?

李蓮英是一個“洞察人性”的老手,這是他在與慈禧周旋的過程中優於常人的地方,人人都知道他靠“梳頭”上位,卻不知這背後隱含著的深意。

以慈禧的身份地位,但凡開口能要到的東西都能輕易得到,但她想要梳“京市盛行一新式髻”,卻是妓女們研究出來的新發式,

“仿之,屢易人,不稱旨”

古代女子講究“德容言工”四行,其中《二十五史》中描寫了大量史實證明當時的價值取向是反對有身份地位的女人刻意用妝發來修飾自己的。

簡言之,時尚摩登為社會上流所恥,但愛美卻又是女人的天性,慈禧沒有辦法明面上派人去學,懂眼色的李蓮英便去青樓當中尋了這梳頭的辦法,討了太后的歡心。

要說拿捏住慈禧心裡的小九九,把“馬屁”拍到點子上,李蓮英總是一把好手。

從補鞋匠,到欽差大臣視察軍務,李蓮英的處世之道有多高明?

清宮習俗新春正月初二是祭財神的日子,這一天要吃餃子,滿洲人叫它“餑餑”,餑餑裡要包4個特質的比花生米還要小的金元寶,妃嬪們一起拌餡擀皮把這頓餑餑包好,做好標記,就為了讓慈禧4個全吃到,

四時吉祥,四季發財

,慈禧就願意自己把這吉祥話全攬著。

這一年,慈禧吃來吃去只吃出了三隻“財神餃”,還好是李蓮英從那吃到最後一個金元寶人那偷偷拿回來,重新煮了一鍋,讓慈禧“碰巧”吃到了第四隻,大喜,眾人自然也跟著鬆了一口氣。

對慈禧投其所好,李蓮英做的不錯,可安德海做的也是不錯,根據歷史記載,安德海這個“假太監”與慈禧私通時,撞見了前來照慈禧議事的光緒皇帝都無所顧忌,即便如此他最終還是落得被處死的下場。

從補鞋匠,到欽差大臣視察軍務,李蓮英的處世之道有多高明?

要想在宮中過得安穩,僅僅討好慈禧一人遠遠不夠,安德海仗著慈禧的權勢公然站在光緒帝的對立面,這樣的做法與李蓮英的處世之道是完全相反的。

不得罪“明日之君”

無論得勢與否,李蓮英對於皇家人都不會落井下石,反而是能交好絕對不得罪,即便得罪了,也要找時機把關係“圓回來”。

比如“金元寶”事件,李蓮英除了安撫了慈禧的情緒,也交下了隆裕皇后,財神餃子宴會的主持人是隆裕皇后,

當時不小心吃掉“金元寶”餃子的人也是隆裕皇后。

這事對別人來講可大可小,這責任更算不得李蓮英頭上,對於隆裕皇后來說可是“嚇破膽”的事,像光緒皇帝、隆裕皇后這樣的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不多,李蓮英就是能夠抓住這樣巧妙地時機。

從補鞋匠,到欽差大臣視察軍務,李蓮英的處世之道有多高明?

與懂得揣摩慈禧的小心思不同,李蓮英結交他們相比多“拍馬屁”,更多的是用一兩件展現自己的“忠心”,所謂“患難見真情”,作為太后的人,平時馬屁拍在別人身上,只會引得對方懷疑,不見得能記得他的好。

相比於交下隆裕皇后,李蓮英想要交下光緒帝實則更難,光緒是慈禧的傀儡皇帝,李蓮英又是慈禧的心腹,“母子”的利益陣營都是對立的,何況是他一個給慈禧跑腿辦事的。

光緒二十年甲午慈禧六十萬壽,光緒帝雖已在光緒十六年二十一歲時舉行大婚時“一國之主”的名聲在外,但真正認他這個皇帝的人卻不多,當日壽典由光緒帝操辦,督總管李蓮英則負責演習。

慈禧與光緒帝之間明裡暗裡的較勁,使得站在慈禧這方的李蓮英態度也變得值得玩味,他讓文武百官及光緒帝等到了午後己時才姍姍來遲,光緒帝為了挽回面子傳旨庭杖李蓮英四十大板。

從補鞋匠,到欽差大臣視察軍務,李蓮英的處世之道有多高明?

但當改立大阿哥,珍妃沉井事件發生後,光緒帝越來越像個“掉線木偶”不值一提,李蓮英卻在這時忌憚起了此前與光緒帝之間的恩怨。

在新城王樹楠《德宗遺事》中曾記述,李蓮英曾在西關外的普濟寺中求過一簽:

“勸君行善莫行兇,萬頃心田常自摩,欺善怕惡傷陰騭,天理昭然禍自多。”

一向謹言慎行的李蓮英心裡開始打鼓,當時甲午戰爭已以戰敗結束,禍亂當前,局勢如何發展尚不得知。

珍妃沉井與他脫不了干係,太后春秋已高,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權力交給光緒帝,恐怕他只能成為待宰的羔羊。

不過,想要緩和與光緒帝之間的恩怨,讓光緒帝領情,同樣需要的是時機,這亂世之中,事件頻發,要想找“時機”也不見得是難事,更何況此時的光緒帝也是“虎落平陽被犬欺負”。

從補鞋匠,到欽差大臣視察軍務,李蓮英的處世之道有多高明?

他們一行三人及侍從到達保定後,官員倉促接駕,也是看人下菜碟,給太后安排好寢所,給李蓮英收拾出一套被褥後,其他人並沒有管。

光緒躺在冰冷的土炕上心都是涼的,受盡了人情冷暖,沒想到這時卻看到了宿怨已深的李蓮英一臉驚詫

看著他,立馬朝他跪了下來:

“讓皇上這樣吃苦,都是奴才疏忽,伺候不周,只是現已夜深,無法籌辦了,請皇上遷就委屈,暫用奴才的鋪蓋吧!”

本來就對“厚待”不抱什麼希望的光緒,這時卻受到了臣子的尊敬和關懷自當是“一笑泯恩仇”。

如果要說用處,日後光緒常常提及此事,總會念到“若無李俺達(滿語師傅之意),我活不到今天。”,後他死前留有密旨兩道:

一是殺袁世凱,二是要皇后特殊恩遇李蓮英。

此種轉變便是用處。

從補鞋匠,到欽差大臣視察軍務,李蓮英的處世之道有多高明?

慈禧駕崩,曾經被嚇得只能求助李蓮英的隆裕太后上任,開始垂簾聽政後,也願意放過李蓮英,讓他隱息田園。這等寬容便是用處。

在不得罪人,不給自己未來“挖坑”這方面,李蓮英是“專業的”,他連平時一些不受寵的妃嬪宮娥、女官命婦都能好生對待,一旦她們犯錯惹得太后不快,

他都會美言勸說,曲意迴護,這樣一個人,又能結多少仇家?

實力為騰飛“保駕護航”

然而,回到最初的問題,李蓮英如此會做人,但從補鞋匠做到欽差大臣視察軍務,還是有官員對他騰飛的事業不悅,對他“宦官”的身份心存芥蒂。眾人向上進諫,他卻能夠安然無恙,靠的是什麼?

最為核心的一點,

在於他高超的“業務能力”。

就像老闆手下的“紅人”,要是交到手中的工作事事都辦砸,除非有另外的“能人”頂著,不然被撤換是必然的事。

從補鞋匠,到欽差大臣視察軍務,李蓮英的處世之道有多高明?

李蓮英最懂的就是從清皇室最為關注的國法禮儀上下功夫,對於典章禮儀制度,從皇帝飲膳到除夕、元旦、端午等眾多筵宴舉行的禮儀,他都學習的極為細緻,每次慈禧交代下來的事,統籌協調,安排調撥,他都能完成的很出色。

接任主管後,

同治帝婚事的籌辦成功,就是他的“代表作”。

不僅如此,外界抨擊的再厲害,“會做人”,不給自己挖坑的李蓮英,辦事一向滴水不漏,貪的有名頭,借給太后“用電”的說辭,為自己爭取到撥款,讓人抓不到把柄,為人低調,自然也不必畏懼悠悠眾口了。

和權勢有限的人“講理”,又懂得忌諱並拉攏權勢遠遠高於自己的人,提前預防他們對自己“下黑手”,此等便是李蓮英的處世之道,為官之道。

從補鞋匠,到欽差大臣視察軍務,李蓮英的處世之道有多高明?

最後李蓮英能順利離開,除了靠光緒和裕隆的“良心”以外,他也將自己退隱的態度表達

極為誠懇。

官員說他“貪”需要證據,可這兩個人卻是不用的,想要盆滿缽滿

離開?任是聰明人都知道不大可能。

李蓮英便在北平東皇城根接近帝闕處,購置了一套宅院後,面見了隆裕太后,將歷年太后所賞的珍寶七大捧盒,全部獻了出來。

以寶物求脫身,足以看出其精明。

會做人,懂分寸,會“討好”,知進退

,李蓮英靠著這一切,成為了眾“名宦官”中鮮

有的

“贏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