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洞見:我們如何衝破大腦錯覺,發現真正的自我,從而體驗這世界

  • 由 楠悅讀 發表于 棋牌
  • 2022-02-07
簡介這就是說,當你能夠把“無我”的感受應用在生活當中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第一磨牙遠中角是點角嗎

本文字數4988,預計閱讀時間12分鐘。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洞見》。

作者羅伯特·賴特,普林斯頓大學進化心理學教授,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智囊,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思想家之一。

這是一本顛覆認知的洞見之書。作者將佛學中的哲學思想和現代心理學、進化心理學、現代腦科學等研究領域的前沿成果相互印證,幫助我們認清基因載體、進化心理和人類自我意識之間的因果關係,將我們從自然選擇的侷限視角中解放出來。

讓我們衝破大腦錯覺,發現更真實的自我;以超然的視角,抵達更廣義的同情;洞見事物的真相,真正體驗到世界的本

之美。

洞見:我們如何衝破大腦錯覺,發現真正的自我,從而體驗這世界

1、你如何選擇人生

作者在選擇紅色藥丸的這一章首先問了我們一個問題:“你看過電影《駭客帝國》嗎?”這部電影裡基努·裡維斯扮演的主人公尼奧,發現自己住在一個夢境裡。他的生活其實是精心打造的

境。他深陷幻境,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軀體被裝在一個黏糊糊的棺材大小的吊艙裡——很多吊艙中的一個,一排又一排的吊艙,每個艙內都是一個沉入夢境的人。這些人被機器大帝放入吊艙,在夢境中沉睡。

電影裡有一個關於“紅色藥丸”的片段,很好地闡釋了尼奧所面臨的選擇——要麼繼續生活在幻境中,要麼醒來,迴歸現實。吃藍色藥丸,你可以繼續保持現在的生活,吃紅色藥丸你可以看到真相。尼奧最後選擇吃紅色藥丸。

當藥吃下去後,他發現,原來他被束縛“母體”裡,“母體”把所有人全部掌控了。你現在只是一段程式,是幻象,所以,當他吃下了紅色藥丸以後,他看到了真相。自由的真相的人生是殘酷的,是被“母體”所控制的。作者說,你要不要選擇吃下紅色的藥丸, 佛陀早就告訴過你是一些幻象。如果你有勇氣的話,可以走上這個探索之旅。

作者為什麼會選擇《駭客帝國》這部被稱作“達摩電影”的電影呢?因為這部電影是引導人們走向開悟。那為什麼會選這部電影作為開場呢?

因為當年沃卓斯基導演送給基努·裡維斯三本書,其中有一本書叫《道德動物》。這本書是羅伯特·賴特的著作。我們知道,我們的大腦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欺騙我們。因為人的大腦能夠幫助我們活下來,它的首要目的是生存和繁衍,而不是真實。

我們的大腦經常騙我們,大腦靠哄騙我們的方法,讓我們找食物,讓我們感受到短暫的快樂。然後這個快樂很快地消失,你會再去追求,接著再感受到短暫的快樂,忍受著無窮的痛苦,就是為了能夠讓我們的基因得到不斷的延續。所以,我們長期生活在大腦給我們造成的幻

之中。

1、日常幻覺

我們舉一個簡單也很基本的例子:吃垃圾食品會使我們得到短暫的滿足感,但是幾分鐘之後,它就會使我們產生急切渴望更多垃圾食品的感覺。再比如,我們對於升職的追求。升職真的有那麼好嗎?很多人升了職以後,日子過得越來越痛苦,壓力越來越大。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為什麼人類所獲得的快感都會消失。吃甜甜圈的這種衝動,吃了第一口下去,好滿足,然後再往後吃,越吃越噁心,但是過上一個星期,又想吃了。這就是讓我們不斷奉獻我們的肉體,讓它變成基因的流傳。

如果你看清了這些真相以後,你會發現如果你有勇氣選擇紅色藥丸,你就能夠感受到我們生活當中充滿著大量的幻象。

作者說:“我越深入研究佛學,就越覺得它激進,但是當我越多地以現代心理學視角審視佛學,又越覺得它合情合理,現實生活中的‘母體’,也就是我們生活著的這個真實世界,看起來越發像電影裡的‘母體’——或許沒有電影中那麼離奇古怪,但也充滿誤導性。”

2、沒有痛感的痛

作者研究發現,正念可以帶來奇

性的變化。他說,“我的重大突破出現在進修的第五天早上,早餐之後,我喝了太多隨身帶來的速溶咖啡,冥想的時候,出現了典型的咖啡因攝入過量的症狀”。他的下巴肌肉緊繃,感覺好像在磨牙。

“這種感覺不停地打斷我的注意力,我嘗試抵抗這種干擾,但過了一段時間還是屈服了,然後把注意力轉移到下巴緊繃的肌肉上。或許當時不是注意力的轉移,而是注意力的擴張——繼續專注於呼吸,但呼吸逐漸模糊成背景,惱人的下巴緊繃感來到了感知的舞臺中央。”“將部分注意力轉移到下巴因咖啡因攝入過量而帶來的感覺之後,我突然發現了,一種審視內

生活的新角度,而那是之前從未有過的體驗。”

“我記得當時正在想這樣一些事情,比如:‘是的,磨牙的感覺還在,它通常被我歸為討厭的感覺,但是這種感覺在我的下巴上並非我所有。我在自己的頭腦裡,我已經不再等同於這種感覺,可以說,我是在客觀地觀察它。在那一刻,這種感覺已經不再能控制我。令人厭煩的感覺並沒有消失,卻已不再令人厭煩,這種情況真是奇怪。”

就是當你遇到煩惱,你要做的不是排斥它,而是要體會它,與煩惱和諧相處。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雖然煩惱還在,但你的心已經安定了,這就是靜坐禪修的感覺。作者說,這種靜坐禪修的感覺,讓我明白原來我之

被幻覺控制了。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能面對這些真相,我們就會被咖啡因攝入過量的感覺所控制,就會心煩意亂。

3、感覺何時為幻覺

那感覺何時成為幻覺?在這裡我們到底要談些什麼?你可能會認為,我們的這些感覺只是把它看淡了,但它並不是假的,並不是幻覺。那到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呢?作者說,我們界定真假,可以選擇一個條件:它是否對你真的有利。

比如,

怒症。你開車和別人刮蹭了,你很生氣下車跟對方打一架,或者吵一架。這麼做對你有好處嗎?並沒有。沒有人覺得

怒症,是對自己有好處的一件事。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做呢?這種被操控的感覺是哪兒來的呢?你如果不能理解的話,你就會永遠被這個幻象操控。

佛陀說,這是假的。為什麼?這是進化過程當中給我們帶來的痕跡,也就是說,假如你生活在原始社會,被別人欺負了,別人搶了你的食物,你絕對不能忍氣吞聲。因為你忍氣吞聲的後果可能就是別人看見你

欺負,下次還會欺負你,甚至會丟了命。所以,你必須展示出你是一個願意捍衛自己的人,你才能夠受到部落的重視,才有利於你的生存。

但換

車被刮蹭這件事就不一樣了,不管你是打一架還是吵一架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把對方打傷了,那你不僅要進派出所還要賠償醫藥費,得不償失。這種零容忍的態度到了今天,已經成為了幻覺。但是這種幻覺依然控制著我們,讓我們覺得我必須這樣做。所以,只有打破這個枷鎖,你才能不會

怒症控制。

2、什麼控制著我們

一個人為什麼要坐在那兒靜坐,進入正念的狀態,或者是保持正定的狀態?其實它是為了關閉我們頭腦當中的預設模式。什麼叫預設模式呢?就是我們沒有什麼專注的事情可以思考,但是大腦會不受控制的胡思亂想,這個叫預設模式。這個預設模式網路,會消耗我們人體大量的能量。

其中一條路徑是持續專注於呼吸:你最好一開始就專注於呼吸,然後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嘗試強化和深化這種專注,使自己越來越沉浸到呼吸中,然後這樣堅持下去,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感覺越來越好。這就是所謂的“正定冥想”,專注的物件不一定是呼吸。

根據冥想傳統的不同,專注的物件可以是咒語、想象中的視覺形象、反覆出現的聲音,或者其他任何東西。作者說,他就曾經有很多次長時間

靜坐之後,得到了這樣的感覺,那種充滿快樂的感覺。

1、開悟

什麼是開悟呢?佛教中的開悟就是擺脫使人受苦的兩種幻覺。一種是外在的幻覺,一種是內在的幻覺。就是我們從受苦的感覺當中解脫了,也就是尼奧從“母體”中解放的道路。所以,所謂的追求開悟,其實就是你能夠看破那些煩惱、那些痛苦、那些感覺是你大腦的誤報,你沒必要對此做出那麼強烈的反應,這就是人們追求開悟的過程。

當人們在做內觀向內看的時候,要解決的就是你是否接受三法印。三法印就是無常、苦和無我。作者直接跳過了無常和苦。為什麼?他說,這不用論證,所有人都能接受。

什麼是無常?無常就是變化。有很多人提到無常這個詞,就會覺得恐怖和緊張,認為無常大概就是發生車禍這種叫無常。不是,變化就是無常。

什麼是苦?苦就是不滿足。比如,你想買輛車,覺得買完以後就足夠了,不會有太多的慾望了。但是當你買完以後,你就會覺得這車不好,我想要更好的,想買跑車等等。這就叫做不滿足,叫苦。所以,作者說,這兩個不用論證,任何人都能夠接受無常和苦。

人們最難接受的是“無我”這個概念。泰國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僧人,叫阿姜查。阿姜查曾經講過一句話:如果你單純透過“理性”來理解“無我”,“你的腦袋會爆炸”。但作者說,希望我們能夠透過理性來理解什麼是“無我”。

2、無我

首先,追溯到“無我”的根源,佛陀最早講“無我”的時候,在《無我相經》裡邊曾經做過開示,他說,我們人由什麼組成的?由五蘊。五蘊皆空。

哪五蘊呢?色、受、想、行、識五蘊。然後佛陀開始論證,為什麼五蘊都是空的。聽聽他是怎麼講“色蘊”即“色身”的:“假若色身是我,這個色身不會讓它自己有不適。對於“色身”,可以說:‘讓這色身這樣。讓這色身不這樣。’”然而,他指出,我們的“色身”確實會帶來苦難,而我們也不能發號施令說“讓這色身這樣”就能神奇地如願。所以,色(人類色身的組成)並不在我們的控制之下。佛陀說,因此一定是“色身是非我”。我們並非自己的“色身”。

我們的“感受”是我嗎?我們的“感受”如果是我的話,“感受”不會做對我們不利的事,“感受”不會讓我們煩惱,但是我們大量的煩惱都來自於“感受”。佛陀用這樣的方式將色、受、想、行、識這五個組成我們人的五個部分給你論證都不是你,你都沒法掌控。你會發現,這些東西不是你。

所以,作者說,這太難理解了。那怎麼辦呢?他給出一個調和性的意見。他說,什麼叫“無我”呢?就是“我”在終極意義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在傳統意義上是存在的。佛陀雖然總說“無我”,但是他也經常會說你會受益,他會受益,眾生會受益。那既然“無我”,哪兒來的你呢,哪兒來的物件呢?所以,這個物件是傳統意義上的,而”無我”是一個終極意義上的。

比如:你有牙齒,牙痛才會傷害你,當你把牙齒視為自己的一部分的時候,這個牙痛才會傷害你。這就是說,當你能夠把“無我”的感受應用在生活當中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做自我欺騙?為什麼我們要說服自己有一個“我”存在?我們可以用進化論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幻覺問題的,作者把它叫作“達爾文之光”。我們用“達爾文之光”來照亮我們過去不能理解的這些概念。

為什麼自然選擇會設計出這樣的大腦,使人自我欺騙?“有一種答案是這樣的:如果我們相信自己,就有助於說服別人相信我們,向他人證明我們是始終如一、理性、有掌控力的行動者,當然是對我們有利的。

所以,我們在進化的過程當中,發展出了“我”的概念以後,我們獨立於其他人,我們才可以佔有物資,我們才可以組建家庭,我們才可以保護自己。這

“我”的概念,有助於我們活下來,但它相應地要付出代價。我們要承受過多的痛苦。

我們的大腦普遍會產生兩種幻覺,一種是我們認為自己的掌控力比實際的情況強。我們覺得人生盡在掌握,我們有自己的規劃。但實際上,我們經常會被命運擺來擺去。另一種,是我們自以為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也是幻覺。你以為你是一個高尚的人,你以為你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你以為你是一個有毅力的人,你以為你是一個有道德操守的人,其實未必,這就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定義。

3、大腦模組

實際上,我們的大腦是由意識的很多個小模組組成。包括自我保護的模組、吸引配偶的模組、保住配偶的模組、建立友好關係的模組、關愛親屬的模組、保持社會地位的模組和預防疾病的模組。這七個模組是我們頭腦當中最底層的維護我們生存的模組。

這些模組並不是七個分別獨立的區域,而是它們用各種奇怪的方式組合起來,一會兒這個模組佔上風,一會兒那個模組佔上風,有時候好幾個模組一塊兒共同作用。

比如,有一個詞叫貼

率。貼現率就是比如你有一份定額的錢,你願意過多久才拿到它,假如你晚點拿,我多給你點錢。這個考驗一個人的耐心,延

滿足感。人們就發現,在經濟學的課上,讓這些學生選擇貼

率的時候,只需要給其中一部分學生看一張美女的照片,這些人的耐心都會大大降低。他就會選擇這個錢我早點得到,那個未來給我,我不要,我就要現在的。現在的雖然少,我也要現在的。

為什麼呢?如果沒有看這個美女的照片時,你可能會更有耐心地等著它兌現更多的那一天。一看到美女照片,你的耐心就降低了,因為你的求偶模組出現了,你的求偶模組開始掌控你。

所以,要理解我們的大腦是被這些模組所掌控的,而不是有一個固定的執行長。

洞見:我們如何衝破大腦錯覺,發現真正的自我,從而體驗這世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