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清代人寫春聯,為何不能寫“五福臨門”?學問大了

  • 由 老黃說事 發表于 棋牌
  • 2022-02-05
簡介但是,生活於清朝乾隆年間的先人們,在寫春聯時,就不能隨意任性地寫“五福臨門”這樣的吉祥話了,因為,乾隆帝發話了,這五個字不能連寫,否則就是犯上與大不敬

為難怎麼寫

清代人寫春聯,為何不能寫“五福臨門”?學問大了!東莞原名寶安,因何改名東莞?與安祿山有關!

清代人寫春聯,為何不能寫“五福臨門”?學問大了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辭舊迎新之際,為增添喜慶氣氛,家家戶戶貼春聯,已延習了近千年。春節貼春聯除了喜慶外,另一個就是討吉利,所以,春聯使用的都是趨利避害的好詞,比如中國最早的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即是。

另外,在民間的春聯表達中,“三陽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畜興旺”等等吉祥短語,更是萬家追捧的“網路紅語”。但是,生活於清朝乾隆年間的先人們,在寫春聯時,就不能隨意任性地寫“五福臨門”這樣的吉祥話了,因為,乾隆帝發話了,這五個字不能連寫,否則就是犯上與大不敬。

乾隆為什麼會下一道如此令人費解的聖旨呢?原來他這是在拿“避諱”做文章。所謂避諱,是封建時代為了維護等級制度的尊嚴而定下的規矩,主要內容是,說話寫文章遇到君主或尊親的名字時,不能直接說出或寫出,以避免冒犯君主或尊親超然的地位。

清代人寫春聯,為何不能寫“五福臨門”?學問大了

在說話與寫文章時,如果遇到有與上述人物名諱相同的字怎麼辦呢?這得要改用其他字或其他方法代替。

這種習俗起源很早,據《公羊傳》記載,孔子作《春秋》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後來,這種習俗經過長時間的應用,不僅需要避諱的地方越來越多,而且不少朝代的皇帝還規定了避諱的範圍和方法,讓人們必須遵照使用,否則就會被治罪甚至殺頭。由此,避諱變成了一種法律,讓人不得不極為重視。

比如,秦始皇名嬴政,將“正月”改叫“端月”;東漢光武帝名劉秀,“秀才”被改成了“茂才”;唐太宗名世民,“民部”改稱為“戶部”,就連“觀世音”被迫改稱為“觀音”。

漢文帝劉恆當上皇帝后,因避諱不僅把恆山改名為“常山”,改恆山郡為常山郡,還把“姮娥”改名為“嫦娥”。劉恆這一改,嫦娥這一稱呼一直延用至今,而“常山趙子龍”也非同凡響。

清代人寫春聯,為何不能寫“五福臨門”?學問大了

據說袁世凱篡權後,忌諱“元宵”二字,因“元”與“袁”同音,“宵”與“消”同音,“元宵”聽起來像是要消滅袁世凱。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袁世凱下令將元宵改稱“湯圓”。雖然這樣做並沒能挽救袁世凱,但“湯圓”這個名稱卻因此而流傳下來。

皇帝之外,普通人也是如此,比如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其父名“杜閒”,為了避“閒”字的諱,杜甫寫了一輩子的詩,卻沒在詩中用過“閒”字;他的母親名叫海棠,《杜集》中無海棠詩。

再如宋代文學家蘇軾,其祖父名“序”,所以,三蘇的文章從不寫“序”字。然而,因其名氣太大,東坡先生常常受邀替別人的文集作序,這可讓東坡先生犯難了,若是用“序”字便是對祖先的大不敬。好在蘇東坡足夠聰明,他將“序”改稱“引”或者“敘”,又間接給“序”這一文體創造了兩個新名字。

清代人寫春聯,為何不能寫“五福臨門”?學問大了

再如,我們非常熟悉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也是源於避諱一事的。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語云:‘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本此。”

陸游的這段話講的是,北宋時,有個常州太守名叫田登,為人專制蠻橫,因為他的名字裡有個“登”字,所以不許州內的百姓在談話時說到任何一個與“登”字同音的字。

於是,只要是與“登”字同音,都要其它字來代替。誰要是觸犯了他這個忌諱,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長官”的罪名,重則判刑,輕則挨板子。不少吏卒因為說到與“登”同音的字,都遭到鞭打。

清代人寫春聯,為何不能寫“五福臨門”?學問大了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即將到來。依慣例,州城裡都要放三天焰火,點三天花燈表示慶祝。州府衙門要提前貼出告示,讓老百姓到時候前來觀燈。

但是,這卻讓出告示的官員感到左右為難。怎麼寫呢?用上“燈”字,要觸犯太守;不用“燈”字,意思又表達不明白。

想了好久,寫告示的小官員只能把“燈”字改成“火”字。這樣,告示上就寫成了“

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告示貼出後,老百姓都氣憤萬分,忿忿地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民諺的由來。

清代人寫春聯,為何不能寫“五福臨門”?學問大了

其實,古人的這種思想也很好理解,因為,在先民的心目中,一個人的名字是非常神聖的,不唯君主,就是普通人家的長輩姓名,外人也是不可以隨便喊的,否則,在當事人看來,也是對自己與家人的大不敬。

記得中小學時代,如果有同學直呼自己祖、父輩的名諱,那是會激人奮起反擊,與之幹上一仗的。

古時不但要避皇上和名人的諱,還避惡人的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憎諱”。

比如,唐肅宗最看不起安祿山,以其為國仇惡聞其姓,把當時有“安”字的城市名一律改掉,一口氣就改了幾十個城名。比如,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寶安縣被改稱為東莞縣,東莞縣得名至今,已有1263年的歷史了。

清代人寫春聯,為何不能寫“五福臨門”?學問大了

那麼,不讓世人寫“五福臨門”的乾隆,這是誰避誰的“諱”呢?他這是在避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順治帝的“諱”。清世祖順治帝就是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五福臨門”中間的兩個字就是“福臨”,正好是順治帝的名字,所以,作為玄孫的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才下詔全民迴避“五福臨門”的。

其實,“避諱”之舉,也是勞民傷財的陋習,一字之改,影響的可是全天下,比如地名之改,所有的公文件案都得隨之更改,那可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啊。

當局者也知道此舉的不當,所以,有些皇帝即位後,主動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生僻字,以減少與民間常用字的衝突。

清世祖福臨入關後,為了緩和民族矛盾,曾下詔布恩,特許臣民可不避諱福字,詔曰:“

不可為朕一人,致使天下之人無福。

清代人寫春聯,為何不能寫“五福臨門”?學問大了

但是,順治這樣的“初心”並沒能保持下去。到了乾隆朝,政局已穩,滿清統治者再無顧忌,於是,“五福臨門”這種常用的吉祥語終遭禁止。

不僅如此,有清一代駭人聽聞的文字獄,其中就有許多是涉及避諱內容的。

比如,康熙年間,因明大學士朱國禎生前在經清人莊廷鑨冒名出版的《明書》中曾直書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名,輾轉株連冒名的出版者以及修訂、校閱、寫序、署名、刻字、印刷、賣書、藏書、官員等達數百人,處死刑者七十餘人。

再如,雍正年間,主考官查嗣庭摘用《詩經》中的“維民所止”作為試題,經人告發說題中“維止”二字是暗示將“雍正”砍頭示眾,查嗣庭被拿問,病死獄中慘遭戮屍梟首,兒子處斬,兄侄流放。

清代人寫春聯,為何不能寫“五福臨門”?學問大了

避諱本是源於古老的語言禁忌,但最終演化為維護封建政治架構的工具。它不僅體現了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霸道,而且給人的思想造成了極大的戕害。

隨著封建社會的滅亡,避諱制度也理所當然地成了歷史的陳跡,但它所體現的封建等級觀念至今仍有一定的影響,它所代表的“人名合一”的迷信思想也仍有一定的市場,這與現代文明是格格不入的。

(圖片來自網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