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以“三穩”框架應對“三重壓力”——2022年宏觀調控與結構性改革|文稿

  • 由 宣講家網 發表于 棋牌
  • 2022-02-02
簡介有些時候,我們會把所謂的向消費者傳導,進而推動形成滯脹,從而解決企業盈利問題、流動性壓力問題、成本負擔問題,看成企業脫困的方向

三穩四以是什麼意思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國經濟執行中存在的矛盾風險進行了高度概括。

一、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三重壓力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充分肯定我國經濟發展成績的同時,還提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分析和探討三重壓力,就必須先分析滯脹問題。目前,我們在供給衝擊端壓力比較明顯,另外,在需求收縮端也有一定的矛盾和壓力。需求收縮與產出增長放緩有關聯,供給衝擊與產出增長放緩和成本推進通脹也有關聯。在此背景下,我們的市場就擔心形成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並存的局面。所以,市場擔心結合需求收縮和供給衝擊,就讓很多人認為出現了滯脹。

到底出沒出現滯脹我們還要透過具體分析來看。第一,供給衝擊是因為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的影響,從而導致了生產成本的快速上升。這種快速上升的確構成了成本推進通脹的供給衝擊。發生成本推進通脹,一般都會伴隨著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向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傳導。但從當前的情況看,特別是2021年10月,從同比看,PPI上漲13。5%,但是CPI上漲只有1。5%。這說明,當前PPI向CPI的總體傳導程序是比較弱的。為什麼?一是我們的市場競爭比較激烈,企業很難傳導價格;二是中國的產業結構不太合理,也就是說產品的同質化程度高;三是需求端活躍程度偏低。

那麼,如果中國經濟執行想向需求端進行傳導,面臨著現實的阻礙和障礙。所以,在此情況下,是沒有條件形成滯脹的。

但是,當前我們沒有滯脹問題,不代表中國的經濟執行輕鬆。因為大量的成本上漲、價格上漲傳導不出去,沒有辦法傳導給消費者,大量的成本負擔就滯留在我們的生產體系中。

產業鏈和供應鏈中,承擔成本壓力的企業有兩種:第一,消費品生產企業;第二,產業鏈、供應鏈裡的中小微企業。

當下,有很多人建議,推動消費品生產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脫困,要去消費者端尋找答案。而我認為,成本快速上漲壓力由消費者來分擔是良性經濟執行結構和經濟執行的表現,但不能將全部壓力都傳導給消費者,而是要讓社會、企業、消費者共同承擔。

有些時候,我們會把所謂的向消費者傳導,進而推動形成滯脹,從而解決企業盈利問題、流動性壓力問題、成本負擔問題,看成企業脫困的方向。其實這個方向是有問題的。因為,隨著把問題向消費者端傳導,就會使消費品價格大幅上漲,進而導致消費商品數量減少,消費者就會偏向於必需品的消費,非必需品的商品數量則會以更快的速度減少。這種情況下,那些享受性、改善性需求的產品消費就會受到很大抑制。所以,滯脹既不是當前面臨的現實壓力,也不是政策的選擇。

我們為什麼還要提滯脹?很簡單,它為我們理解問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角度。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第一是供給衝擊,也就是成本上行,企業利潤下行。第二是我們的價格無法向消費者端來進行傳導。

在此情況下,消費福利還是可以穩得住的,但是會導致我們的市場主體的盈利性與投資預期下滑,這種下滑又會導致居民收入預期下滑。供給衝擊帶來的成本上升,需求收縮帶來的市場競爭加劇,預期轉弱導致的市場投資預期轉弱、居民收入預期轉弱、企業盈利預期轉弱,這三者是一個整體,不是說我們現在面臨著三個壓力,而是三重壓力。

透過對滯脹的分析,一方面釐清了到底是三個壓力還是三重壓力;另一方面也找到了應對上述壓力的脫困之路。脫困之路是什麼?第一,我們不能依賴政策託底來實現有效脫困。也就是說,在面對三重壓力時,想透過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是不行的。美國的滯脹脫困經驗告訴我們,一定要進行結構改革。雖然當前滯脹問題不是我們的現實矛盾和壓力,但是現在確實表現出了帶有某種意義上的滯脹特徵。所以,我們要開展結構改革,並且要堅持不懈地推進結構改革。

第二,在消費者端,我們不好將傳導作為政策的突破口,但企業的成本又確實提高了,企業的盈利預期也確實轉弱了,在此情況下,我們要提高效率。效率的提高是多方面的,其中創新驅動是效率提高的重要載體,相關的產業形態重組也是效率提高的重要載體。不管哪個載體,只要我們能夠切實提高效率,就可以有效承擔和化解成本壓力和成本衝擊。這樣就可以讓產業在不轉嫁成本壓力的情況下,實現對成本壓力的有效承擔。

第三,市場端的總體需求在轉弱。這種情況與需求收縮有關係。剛才所說的結構改革和提高效率,都必須立足時間積累才可以實現。換句話說,它是中長期政策,而不是立竿見影的短期政策。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有效引入和借用外力,也就是充分有效利用外部資源的投資能力和全球市場潛力來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因為短期政策可以和剛才提到的兩項中長期政策有效的匹配、互補。所以,在我們整體的應對框架中,對於引進外資是有不少政策的。

二、中國經濟執行要穩字當頭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

第一,我國2022年的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

一般來講,我們強調四個穩:一是宏觀政策要穩;二是經濟執行要穩;三是動力轉換要穩;四是改革推進要穩。

該如何理解“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要想理解它,關鍵在“政策發力適當靠前”。也就是說,在統一的政策下,還要根據各方的實際情況來對政策進行落實。也就是要從力度、角度、進度、強度方面對政策進行落實。

第二,經濟執行要保持在合理區間。

如果經濟執行能保持在合理區間,我們最主要的精力還是調結構、促改革。還有,經濟執行能否保持在合理區間是啟不啟動大規模經濟刺激的重要判斷。

我國的經濟發展與調整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理解好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要從兩個方面看。第一,以系統化眼光,按協調統一的總體思路,運用好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第二,發展是我國經濟建設的第一要務。以前,當我國經濟發展有所波動時,往往會採取擴大總需求和擴大投資的方式來進行應對。現在看來,以前的應對之策不是以人為本的策略。此外,還會累積風險。

現在我們要遵循經濟的發展規律,按照提高經濟增長的潛在增長率的方式來有效制定政策。因為符合經濟規律執行的發展,其結果對社會的需求,對人民的生活需要都是有現實幫助的,並且還能在發展的過程中有效考慮勞動者切身利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