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邯鄲肥鄉五人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 由 中原新聞網 發表于 棋牌
  • 2022-01-23
簡介近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公佈的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肥鄉五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名列其中,代表性傳承人崔建軍-落花堂木刻(傳統美術類)、代表性傳承人李學民-木鏇技藝(傳統技藝類)、代表性傳承人李春鳳-冀南四

五人保皇藝人多少張

近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公佈的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肥鄉五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名列其中,代表性傳承人崔建軍-落花堂木刻(傳統美術類)、代表性傳承人李學民-木鏇技藝(傳統技藝類)、代表性傳承人李春鳳-冀南四股弦(傳統戲劇類)、代表性傳承人劉運娥-織字土布技藝(傳統技藝類)、代表性傳承人張迎風-冀南皮影戲(傳統戲劇類)。

邯鄲肥鄉五人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落花堂木刻

邯鄲肥鄉五人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落花堂木刻”是由嫁妝鋪花欞雕刻傳承而來的一項傳統技藝,其木刻作品主要以表現書法、花鳥、人物、動物等傳統文化圖騰為主,容高浮雕、淺浮雕、蟬翼雕、陰刻、陽刻、線刻等多種刻制技法於一身,可以在一幅作品同時匯入多種傳統文化元素使用多個傳統刻制技法。

邯鄲肥鄉五人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崔建軍,先後應邀參加了由文化部、河北文旅廳在山海關聯合舉辦的“長城腳下話非遺”非遺聯展。由京、津、冀三省市文旅廳局聯合在滄州市舉辦的“流動的文化”非遺聯展和中原文化節、園博會非遺展等多個專業展出。2021年6月,被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授予“最美鄉村工匠”稱號。

邯鄲肥鄉五人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崔建軍還帶著弟子,積極參與社會層面的非遺進校園等活動。把肥鄉區毛演堡中心校等學校,作為木刻技藝的“傳習基地”。

木鏇技藝

邯鄲肥鄉五人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李學民自幼跟隨爺爺練習木鏇技藝。爺爺去世後師承本村老藝人程金慶,繼續在沙窩傳統木鏇領域深耕。從業至今已有30多年,2017年8月被邯鄲市人民政府、邯鄲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命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肥鄉區木鏇技藝邯鄲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邯鄲肥鄉五人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李學民木鏇用的車床完全以人力做動力,原汁原味地傳承了古人木鏇技藝的工具、手法和特色。腳踏式大鏇床和手拉式小鏇床他都能運用得得心應手,這在全國是非常罕見的。李學民所掌握的木碗套鏇技藝可節約木料三分之一左右,重新整理了世界對中國傳統木鏇文化的認知。

邯鄲肥鄉五人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除了木鏇技藝之外,李學民對大小鏇床木鏇技藝的價值點和價值量都熟稔於胸。傳統木鏇技藝是我國的根源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之一,以前主要用來鏇制生活用品和玩具。李學民在保留了古人木鏇製作種類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在保持了使用老鏇床老手法的前提下創作出了符合現代人審美情趣的作品。

為更好地傳播木旋技藝,李學民多次受邀參加中原文化藝術節、河北省旅發大會、世界木材日、中國東盟博覽會、世界傳承人大會等重大活動。

南四股弦

邯鄲肥鄉五人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2009年12月,李春鳳被認定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她出生戲曲世家,父親李天敬是四股弦劇團老藝人,哥哥李同彬是拉四股弦高手,姐姐李秋鳳四股弦劇團主要演員。李春鳳自幼學戲,8歲登臺,在父親、姐姐指導下進步很快,16歲就成了本村四股弦劇團臺柱演員,她一邊學戲,一邊上學,上初中時因唱歌、唱戲嗓音宏亮,表演出色,多次受獎。

邯鄲肥鄉五人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1977年初中畢業,就開始跟團演出,學會了幾十出傳統劇目,如《忠保國》《斬姚奇》《天子路》《清查府》《打金枝》《賀后罵殿》《西岐州》《李廣保皇娘》《楊金花奪印》《劉金定殺四門》《洪風口》《王三秀掉印》《王三秀合印》《吳新鬧樓》等,均可在劇目中擔任主演。

邯鄲肥鄉五人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2012年以來,李春鳳在以劇團演出的同時,又致力於戲曲傳承工作,多次在學校為學生上戲曲表演課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學生,有的還跟著劇團演出。李春鳳的徒弟中,有三名已成為劇團主要演員。2018年李春鳳在石家莊參加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計劃2018傳統戲劇非遺傳承人群研培班(第二期)”培訓,受到過左麗萍、王傑等眾多名家的精心指點,李春鳳的表演技藝也得到更大提高。現在李春鳳對戲曲傳承事業更加痴迷,惟願把這項傳統技藝一代一代傳下去。

織字土布技藝

邯鄲肥鄉五人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劉運娥從小開始跟祖母和母親學習紡花織布。她對紡花、打線、印線、掏繒、綁機、搓花節、漿線、絡線、經線、闖抒、過交、織布等幾套主要工序都樣樣精通。特別是紡花,她不但技術熟練,而且花樣推陳出新別出心裁,經常受到村民交口稱讚。2019年12月被確定為邯鄲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邯鄲肥鄉五人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以布織畫需要有很深的織功基礎和繪畫功底,在織布方面劉運娥能用兩頁繒織出白布、各種波浪紋、各種方格、涼蓆、席片紋等布,用四項繒織出斗紋、水紋、斜紋、魚眼、竹竿節、升子底、井字格等,又發展創新了梅花點四頁繒、桃花四頁繒、胡椒眼、斜紋、魚眼、許狀元拜塔等一千多種絢麗多彩的圖案。在此基礎上,劉運娥經過多年實踐創新,把傳統的東西賦予新的文化內涵,用織布機織出人物、名人字畫、花、鳥獸等各種圖案,富有文化氣息,具有極高的儲存、收藏價值。2006年帶領村民成立了肥鄉張莊傳統棉紡合作社,組織200多名“織女”常年從事土布製作,註冊“璞瑞祥”商標,併成功引入市場,開發出成衣、床上用品、土布字畫等系列200多種產品。運用傳統的紡織技藝,巧打文化牌,用文化促經濟,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邯鄲肥鄉五人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劉運娥本人因在“非遺”傳承中業績突出,在2011年被評為肥鄉縣十佳女能手,2011年授予邯鄲市“巾幗先鋒”榮譽稱號,獲第六屆邯鄲市“三八”紅旗獎章,2012年被授予邯鄲市城鄉婦女崗位建功“巾幗行業明星”榮譽稱號,2014年3月授予邯鄲市 “雙學雙比”女能手榮譽稱號。

冀南皮影戲

邯鄲肥鄉五人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張迎風從小就熱愛皮影戲,老爺爺張志丕,二爺張希堂,父親張新國都唱皮影戲。1993年張迎風拜韓克禮為老師,學習皮影戲,韓克禮是東馬寨皮影團裡技術水平最高的老師。僅十幾年時間,他學會了皮影戲全部表演技能和製作皮影的技術,在演出時得到廣大群眾的好評。

邯鄲肥鄉五人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打鐵首先本身硬,為了當好一名團長,張迎風充分利用一切剩餘時間,自己在排練屋背臺詞、唱曲調,有時為了一個影人的表演動作,不知排練多少次才能完成,嗓子喊啞了,手磨破了,但他從來沒有叫一聲苦,目前學會了皮影戲全部表演技能和製作皮影技術,學會了不同人物的各個唱腔。

邯鄲肥鄉五人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今後為了使東馬寨皮影戲很好地傳承下去,張迎風表示:“要更加虛心學習,使得自己的技術能夠精益求精,當一個好團長,帶好一團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