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黃巢起義的前奏:一次兵亂和民亂的結合

  • 由 年叔讀史 發表于 棋牌
  • 2022-01-18
簡介黃巢起義龐勳起義:民亂和兵亂合一的起義龐勳本來是唐王朝派往徐州戍守邊關的戍卒,根據《資治通鑑》的說法,原本南詔進犯,朝廷募兵兩千分屬武寧軍,又分出八百兵馬進駐桂林

裘甫起義為什麼是唐朝轉折點

黃巢起義是大唐王朝的終曲,在黃巢起義奏響的那一刻,就註定了大唐的結局。黃巢起義歷時近十年,幾乎遍及大唐全境,大唐王朝諾達的江山,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叛亂呢?造成全國性黃巢起義的原因無外乎是政治的昏暗、經濟的蕭弊、天災和人禍。

在政治方面

,唐朝中期以來藩鎮逐漸強大,成為超越州的一級行政。唐朝後期朝廷中,先是經歷了牛李黨爭,後來又由於唐僖宗年幼繼位,宦官的勢力極度膨脹,皇權、相權、宦官制約的形勢被打破,《新唐書》中有說“唐自穆宗以來八世,而為宦官所立者七君”。唐朝末年的政治亂局是黃巢起義的根本原因。

在經濟方面

,由於土地兼併的嚴重,唐朝賴以生存的均田制被破壞了之後,貧富分化更為嚴重,大量的農民失去了土地,成為了流民,這些流民也成為了黃巢起義的基礎。再有就是由於朝廷財政赤字,就不得不加徵賦稅,而且其中以鹽稅等等最重,於是鹽價飛漲,私鹽的買賣,更加興盛。唐末農民起義中黃巢和王仙芝就是販賣私鹽出身。

天災人禍說

的是,在黃巢起義之時,水旱災害不斷,農民本就無路可走,唐王朝卻又加重賦稅,這就導致了人們的生活難以為繼。人禍在這裡指的就是各地的兵災、民亂,也就是本篇文章要論述的內容。

黃巢起義的前奏:一次兵亂和民亂的結合

影視劇中戰爭場面

唐末民亂

唐末黃巢起義之前的農民起義非常多,影響最大的就是裘甫起義。

裘甫之亂髮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到唐懿宗鹹通元年(860),裘甫起義雖然只有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其範圍也擴大到了江南東道的五州之地。裘甫之亂在《舊唐書》中“浙東觀察使王式斬草賊仇甫,浙東郡邑皆平"的記載,《新唐書》中的記載雖然也比較簡略但是給了一個具體時間,那就是王式在任浙東觀察使的八個月內疚將裘甫之亂平定。

關於裘甫之亂的詳細過程,可以在《資治通鑑》中找到,據載:

在宣宗大中十三年的十二月,裘甫攻陷了象山,向著其他的縣城進發,唐朝的守軍莫能抵其鋒芒。裘甫軍和唐軍最著名的戰爭就是“三溪之戰”,裘甫軍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戰法,利用河水決堤而突然進攻,據《資治通鑑》記載“水大至,官軍大敗,三將皆死,官軍幾盡”。此戰之後,裘甫聲名大噪,四處流民都雲集於此,彙集在裘甫的麾下。

由於當地的守軍軍事行動的不利,於是朝廷將王式調任到浙東觀察使來討伐裘甫。起初,王式雖然兵少,但卻在與裘甫義軍激戰十九次,均取得了勝利。在裘甫起兵的第二年六月,唐軍攻打裘甫據守的縣城,三天內雙方激戰八十三次,這一戰中,裘甫等敵酋授首。八月,整個叛亂都被平定。

裘甫以百餘人開始起義,只經過了短短月餘,他們便發展到了三萬,可見當時大唐的民心已經喪失了。

裘甫之亂只是唐朝末年眾多民亂中的影響力比較大的一個,裘甫的起義是晚唐以來第一次短暫的將各種流民、盜賊聚集到一起融合成一個統一的軍事力量。

也有學者稱,浙東裘甫之亂開啟了唐末五代的亂局。

黃巢起義的前奏:一次兵亂和民亂的結合

唐末戰亂

唐末兵亂

除了民亂,兵亂是造成晚唐亂局最主要的一部分原因。

在安史之亂之後,黃巢之亂之前,不到60年的時間內,僅僅是河北一帶,就出現了七次大規模的兵亂,田承嗣之亂、李惟嶽之亂、田悅王武俊朱滔之亂、王承宗之亂、王庭湊史憲誠朱克融之亂、李同捷之亂等等。

這些兵亂的原因大概可以分為四種:

第一種是和唐朝的驕兵悍將有關。

有些是因為將帥抗拒朝廷的命令,有些是因為士兵抗拒將領等等。在整個唐末五代,因驕兵悍將反抗軍令的兵亂就

有75餘次

。當士兵不滿於朝廷對將領降罪的時候,會出現兵亂;在士兵不願意隨軍遷徙的時候,也會出現士兵的叛亂;兵亂甚至還會出現在戰場上,因為不滿將領的安排而發生兵亂。

第二種是因為主帥對士兵的殘暴而導致士兵的反抗。

這種事情在史書中

大概有50餘次

。在大中十三年四月,在裘甫起義發生前的八個月,武寧節度使就因為不體恤士卒,被拉下馬。在這裡面還有一些是軍將因受到主帥的輕辱而鼓動士卒發動兵亂,比如河東節度使經常用酷刑懲罰軍中的牙將,所以牙將就鼓動麾下計程車兵發動叛亂。

第三種是因為謀求權利

,手下的牙將為了謀取將帥的權勢而發動的叛亂。這種情況僅僅是有載的就

有81次之多

,這也是晚唐兵亂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種是為了利益,這種軍亂有載的就有86次之多。

有的是因為軍士為了提升自己的待遇而發動叛亂,還有因為節帥為了擴大地盤,獲取經濟和政治資本而引發的兵亂。

在這上百次的兵亂中,尤其以龐勳的影響最大,其他的一些兵亂只是區域性的,沒有對唐王朝造成實質性的損傷。但是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一兩次的軍亂不會影響大局,但是成百上千次的兵亂,會對唐王朝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尤其以廣西桂林的戍卒起義對唐王朝的影響最深,《新唐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這裡說的“桂林”,指的就是發生在廣西桂林的戍卒起義,起義的首領叫龐勳,所以又稱之為龐勳起義。

黃巢起義的前奏:一次兵亂和民亂的結合

黃巢起義

龐勳起義:民亂和兵亂合一的起義

龐勳本來是唐王朝派往徐州戍守邊關的戍卒,根據《資治通鑑》的說法,原本南詔進犯,朝廷募兵兩千分屬武寧軍,又分出八百兵馬進駐桂林。本來約定是三年一期,但是這八百兵馬在桂林戍守了六年,仍然回家無望。到了第七年,武寧軍的將領依舊食言,並未讓這八百戍卒迴歸原籍,於是思念家鄉的八百戍卒推龐勳為首領,進軍徐州。

在龐勳起兵之後,戍卒們經過湖南,沿著長江東下,龐勳的兵馬直至徐州,在這路上他一路上招納各種流民、逃兵、盜匪等等,當攻克徐州之後,龐勳的隊伍已經增加到一二十萬人。可見其兵峰之甚!

本來,在龐勳之亂初期,朝廷宣佈了赦免他們戍卒兵變的罪責,並且將之送回徐州。但是朝廷的姑息之策,給了龐勳一個僥倖之心。龐勳曾經在給皇帝的上書中提到了,想要獲得合法節度使的地位,龐勳還透過向唐王朝炫耀自己的武力,以此來要挾朝廷能夠給予其封賞。透過對龐勳向皇帝的上書可以看出龐勳的本義並不是推翻唐王朝,而是獲得一定的政治資源。

也就是說,龐勳之亂起初是一次兵變而不是起義。但是在集聚了各種散兵遊勇、亡命之徒、還有許多流民,這樣兵變的性質就變了,隨著更多人的加入,兵變就成了起義。

黃巢起義的前奏:一次兵亂和民亂的結合

古代異族戰士

結語:龐勳起義的影響

有學者認為龐勳之亂在唐朝歷史上有這樣兩個重要的影響,第一個是因為,龐勳之亂開啟了全國性的亂事,第二個是因為在晚唐兵亂也有,民亂也有,軍民同叛的情況,龐勳起義是第一次。龐勳之亂更是點燃了大唐王朝毀滅的導火索。

正如上面所說的,

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

。龐勳起義對黃巢起義的影響非常大,龐勳雖然戰死,但是他的部下都散居在各地,這些人成為了黃巢起義的發端。因此許多人都說,龐勳起義是黃巢起義的序幕。

還有一點需要提一下,由於唐王朝在平叛過程中用沙陀兵來作為先鋒,在這個過程中,沙陀人目睹了唐王朝的衰弱和對地方控制的無力,沙陀勢力也在此次平叛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偌大的唐王朝空養了百萬雄兵,卻無一人可用,以至於在之後沙陀人開始明目張膽的和唐王廷對抗。

龐勳兵變對唐王朝最大的影響還在於揭示了唐王朝對各地的控制已經力不從心了,或者可以說是唐王朝已經無力控制各個地方了。龐勳的叛軍在行軍過程中,透過大片區域,卻如入無人之境。這是為何呢?這其實是因為節度使們在參與領地外的征戰時,為了避免損失,就會有意的避開戰爭。

正是這次戰亂將晚唐的所有問題都暴露出來了,黃巢起義給了唐王朝最後一擊,龐勳之戰卻是將唐王朝最後的遮羞布扯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