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民生漸入佳境,國力逐漸恢復:漢武帝走馬上任,如何統治大漢王朝

  • 由 珂夢歷史人文 發表于 棋牌
  • 2022-01-11
簡介透過對民間財力的限制,漢武帝可以說,在極大程度上保證了國家發展的安定,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歷史社會一直都是重農抑商的,很多人對於這種主流意識的認知在於,華夏文明地廣人多,又處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這樣土壤肥沃的地帶

漢武帝統治了多少年

民生漸入佳境,國力逐漸恢復:漢武帝走馬上任,如何統治大漢王朝

漢朝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極盡輝煌的朝代,它為歷史和文化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正是因為這個朝代的存在,讓中華文化有了雄厚的發展底蘊,也讓華夏文明能夠在世界文明之列長久地擁有一席之地,直到現在,人們也並不吝惜對這個朝代的讚美。

民生漸入佳境,國力逐漸恢復:漢武帝走馬上任,如何統治大漢王朝

確實,縱觀整個古代王朝的發展歷史,漢朝的鼎盛的確是排在前列的,它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之強盛的發展程度,與統治這個王朝的君主是分不開的,畢竟在古代的政治體制之下,君主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核心,一個國家是興盛,還是衰落與君主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

在漢朝的發展歷史中,有那麼幾位皇帝的功績,是註定不可磨滅的,比如說漢高祖劉邦,他為漢朝的發展定力了框架,也確定了發展的方向,再比如漢文帝和漢景帝,兩位君主創造的文景之治,讓漢朝積累了雄厚的發展財富,也穩定了漢朝的社會環境,他們都是為漢朝的發展歷史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人。

當然,如果要說真正將漢朝推向發展頂峰的君主的話,那也不得不提漢武帝,上面幾位皇帝為漢武帝的大展身手提供了一個平臺,在武帝上馬之後,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成功地把漢朝的發展推向了鼎盛階段。

在此其中,他進行了削藩,改良了錢幣,推行土地私有,推行鹽鐵專賣,也進行獨尊儒術,可以說,圍繞著中央集權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從政治經濟到思想文化,甚至一直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漢武帝可以說讓整個漢朝的發展改頭換面。

民生漸入佳境,國力逐漸恢復:漢武帝走馬上任,如何統治大漢王朝

本篇文章,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漢武帝是如何實施統治的。

首先,漢武帝要做的是限制民間的財力,也就是,在他政治改良中最為關鍵的鹽鐵專賣和官方鑄錢。

我們知道冶煉、製鹽和鑄錢是當時社會三大暴利行業,畢竟,當時的科技水平和創新實力都不高,人們大多數是透過簡單的工商業和普通的農業來創造財富,那時候,來錢最快的方式就是透過對自然資源的包攬。

因此,冶煉、製鹽這幾種行業就成為了創造豪紳的主要方式。

這種現象由來已久,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把控三大行業的豪紳橫徵暴斂,將社會財富的差距拉得非常之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總體調配,所以,當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便將這三種行業的經營權利全部收歸國有。

只不過,在西漢初年,因為此前的連年戰亂,社會生產力已經急劇下降,人口驟減,社會動盪不安,這個時候國家就需要創造大量的總體財富,來逐步的穩定朝堂的局面,進而帶動整個社會環境的恢復,從而保證整體局面的穩定。

所以,漢高祖劉邦不得不向豪強讓步,允許這三種行業在民間私營,但卻給帝國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民生漸入佳境,國力逐漸恢復:漢武帝走馬上任,如何統治大漢王朝

比如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領頭造反,其之所以擁有這樣的膽量,就是因為當時吳王劉濞的封地處在長江中下游,開採銅礦,煮水為鹽。

因此,吳王劉濞比其他的諸侯更能夠積攢財力,而雄厚的財力就成為了他謀反的後盾,諸如此類的情況在漢朝並不唯一,由此可見,對於財富的壟斷,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漢朝皇室與諸侯之間的局面。

要知道,在漢朝初期推行的是一種郡國並行制,諸侯依舊存在,這就意味著諸侯謀反推翻皇室政權的可能性依舊存在,如果漢朝不能夠壓制諸侯的實力,那麼,他們就有可能重蹈西周的覆轍。

因此到了漢武帝的時候,他軟硬兼施,希望透過把最容易創造財力的行業,收歸國有控制,降低諸侯創造財富的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壓制諸侯實力的提升,保證朝廷的權力,也保證國家的安定。

所以,一方面漢武帝設立法令,嚴禁鹽鐵私營,一方面有招募歇業的鹽商和鐵商為鹽鐵官員,將冶煉和製鹽這兩大行業控制在國家手中,同時,因為國家與工商業之間的這種官方聯絡,漢武帝的這一做法也開啟了官營工商業的先河。

民生漸入佳境,國力逐漸恢復:漢武帝走馬上任,如何統治大漢王朝

有了國家的強力管控以及大力的干預,民營工商業受到了帝國的遏制和壓榨,他們只能夠在夾縫中艱難的生存,畢竟胳膊擰不過大腿,民營工商業如果想要與有帝國支援的官營工商業進行碰撞,那麼結局必然可想而知。

最終,最能夠創造財富的幾個行業,就被國家牢牢地掌控在了手中,如此國家也就掌握了社會財力的大部分,與諸侯之間的實力差距進一步拉大。

透過對民間財力的限制,漢武帝可以說,在極大程度上保證了國家發展的安定,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歷史社會一直都是重農抑商的,很多人對於這種主流意識的認知在於,華夏文明地廣人多,又處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這樣土壤肥沃的地帶。

因此,依靠農業經濟來支撐整個國家發展的形式必然是主流,這當然是其中之一的原因,可實際上卻並不是最為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古代的歷史社會是一個集權的社會,既然是集權社會,

那麼,最終都會發展成專制,而既然是專制,

就不會允許民間資本形成規模,或者說,不會允許任何形式的民間勢力存在。

民生漸入佳境,國力逐漸恢復:漢武帝走馬上任,如何統治大漢王朝

如果不重農抑商,如果不將冶煉等行業的權力收歸國有,那麼,把握這些行業命脈的人和家族,必定會成為一個小型的財力群體,而小型的財力群體如果不斷地發展,那麼,很可能會造就一個足以與帝國相抗衡的財力社會,到那個時候,帝國必然岌岌可危。

畢竟,在古代王朝中並不缺少富可敵國的商業大亨,靠這些富豪發展起來的國家實力,尤其是處在漢朝前面的秦,秦的崛起和強大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那些鉅商大賈,比如說巴清,比如說呂不韋……

在那個時代裡,商人勢力之大是可以擁立國君的,也是可以左右朝局的,因此,作為國家統治核心的君主,他們對財力大族必須要防範,因為他們可以把君主扶持上位,同時也可以把君主拉下馬。

再說了,那些征戰沙場的開國元勳,都免不了兔死狗烹的局面,更何況是一些商人呢?是一些憑藉的財力威脅到了君主權力的商人呢?所以說,

古代社會必然重農抑商。

因為農業民族更多的是依靠個體,而農業的發展比較平穩和緩慢,個體小戶是沒有力量動搖一個國家,他們只有在王朝腐敗到極致的時候,才可能團結起來擁護起義軍。所以,維護農業民族的安定比維護士商人團體的安定更能獲得收益。

因此,重農抑商成為了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主流意識,而這一點在漢武帝統治時期也被表現得淋漓盡致,他一改之前漢高祖等人對民間資本群體的妥協,透過強硬的手段設立法律來保證國家對壟斷行業的把控,壓住了民間財力的發展,進一步維護了君主手中的權利。

民生漸入佳境,國力逐漸恢復:漢武帝走馬上任,如何統治大漢王朝

打壓了民間的財力之後,漢武帝同時也在著手解決民間的武裝,這一點就更不難以理解了,作為一位君主是必然明白武裝部隊的恐怖的。

漢武帝所在的劉氏家族,就是憑藉著軍隊才從草根成為了皇室

,他對於軍權自然是更加看重,在這樣的基礎上,漢武帝必然不可能允許民間武裝的存在,想來也是,民間的財力群體都被國家大力打壓,更不用提民間的武裝群體了。

實際上,不僅是漢武帝在位時期想要解決民間武裝問題,在漢文帝、漢景帝的時候對於民間武裝的防備和打壓也比比皆是,比如說,當時的山東豪俠周庸就是被漢景帝剿滅的,後來,漢武帝繼位後,則陸續剿滅了中原的諸多豪俠。

沒有了民間武裝群體的存在,王朝的政治安全就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得以保證,這樣的行為其實並不難以理解。

事實上,帝國作為典型的權力社會,其手中所掌握的權力,必然是透過武力過渡過來的,比如說,秦朝透過滅國之戰消滅了山東六國,最終一統天下;漢朝則是夥同其他諸侯消滅了秦,又轉而消滅了其他諸侯成立的王朝。

民生漸入佳境,國力逐漸恢復:漢武帝走馬上任,如何統治大漢王朝

他們都曾經手握武力,最終透過武力成就了權力,所以,武力是權力社會的一種境界,透過武力成就權力的人必然不可能讓其他人手握武力,不然就會影響到自身對於權力的把控。

因此,在權力社會當中,武力必然會受到制約,而且,這種制約要比財力受到的制約更加嚴重。就像韓非曾經說過的那樣,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亂禁

,民間武裝和民間思想向來就是專制和集權的大敵。

帝國可以容忍街頭的小打小鬧,但是絕對不會允許民間出現武裝力量,一旦出現就必須要剿滅,這不僅僅是漢朝的所作所為,古代所有的王朝對待民間武裝力量都是同樣的態度,比如說宋朝,像宋江方臘這樣的就屬於民間武裝。

也正因如此,他們必然會與帝國站在對立面,也必須與帝國殊死搏鬥,因為最終只能二存其一。

事實上,帝國不僅反對民間武裝的存在,對於那些獨來獨往的俠客,他們在官方的眼中也是不應該存在的,所以,帝國把能夠收編的人千方百計的進行收編,而實在不願意被帝國所收編的人,最終,也會被帝國千方百計的消滅。

民生漸入佳境,國力逐漸恢復:漢武帝走馬上任,如何統治大漢王朝

這也就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一個國家的各村各戶都各自為戰,不斷地出現民間的武裝和勢力群體,那麼就說明,這個王朝對於國家的整體控制權已經極度衰落。

也就是說,這個國家要麼天下大亂、流寇橫行,君主昏庸無能,無力保證社會的穩定,要麼就是外敵入侵、防線崩潰。

如果一個社會相對穩定,一個國家的發展步入正軌,那麼民間的武裝群體就必定不會存在,也不應該存在。

漢武帝時期的漢朝顯然就是一個蒸蒸日上蓬勃發展的時代,所以,漢武帝對於民間武裝的壓制並不意外。

其實,漢武帝所實施的推恩令,也是立足於“擠出”民間武裝的基礎上實施的,其根本目的就是在於解除民間的武裝,防止這些武裝脫離帝國的控制而對帝國產生影響。

而從某種方面來看,掌握在諸侯手中的武裝權力,也是影響帝國安全的一個方面,只不過,因為這些人頂著諸侯的身份,頂著漢朝開國元勳的身份,漢武帝並不好直接對他們動手,而且他們大多數人還都是皇親國戚。

民生漸入佳境,國力逐漸恢復:漢武帝走馬上任,如何統治大漢王朝

因此,漢武帝實施了推恩的方式,允許他們將自己的土地分給自身的子孫,從而不斷削弱每一個人的領地,最終,在他們無力抵抗帝國統治時,將他們手裡的土地人口收歸國有,實現新一輪的大一統。

因此,無論是對於民間團體的剿滅也好,還是對於諸侯實施的推恩令也好,這都是漢武帝想要將軍事權力收歸國有的一種表現。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

漢武帝上馬之後針對的目標其實很簡單,一個就是財力,一個就是武力。有強大財力支援的財政群體,他們可以支援不同的政治群體,還可以收買官方的大臣,這樣財政群體的存在,是對於國家極大的威脅。

因此,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漢武帝將那些能夠創造巨大財富的行業收歸國有,透過官營工商業的發展,打壓民營工商業,把握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命脈,讓朝廷掌握經濟密碼。

與此同時,漢武帝也很清楚,人人各自為戰的情況很容易導致社會往野蠻時代退回,到那個時候,各種各樣的政治經濟團體就會出現,並且都要來爭奪國家的最高權力,所以,他必須將那些威脅到國家發展的勢力群體通通消滅,如此才能夠保證最強大的軍事實力掌握在朝廷手中,才能夠在實力上打擊當時的諸侯。

民生漸入佳境,國力逐漸恢復:漢武帝走馬上任,如何統治大漢王朝

說到這裡,這也算是漢高祖劉邦留給漢武帝的一個疑難問題,漢高祖劉邦初定天下的時候,在郡縣制和分封制之間左右搖擺,最終,並沒有單純地選擇其中的一個制,而是選擇推

行郡國並行制,允許諸侯國的存在,

也正是因為他的這個決定,讓後來的漢朝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諸侯叛亂。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他深刻認識到了這樣的制度對於國家發展的威脅,所以,對那些民間武裝以及諸侯政權進行了極大程度上的打擊,最終,他做到了將財力和武力都收歸國有,最為富足的成了國家,最有實力的也成為了國家。

如此一來,皇帝就是這個國家最為尊貴的人,沒有人能夠影響到他的決策,也幾乎沒有人能夠輕而易舉地覆滅這個王朝。

這樣高度集權的局面一直延續了下去,只不過,漢武帝並沒有單純滿足於對財力社會和武力社會的統一,他雖然打擊了民間資本,雖然解決了民間武裝,但他認為這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講遠遠不夠,因此,他又將目光對準了民間的思想,開始了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程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