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譚嗣同認為“以太”和“仁”是互體的,是一物二面,這是為什麼?

  • 由 追夢少年講娛樂 發表于 棋牌
  • 2021-05-27
簡介第一、康有為和譚嗣同二人雖然同將“仁”作為自己哲學的本體論,但康有為是把“仁”和“不忍人之心”並提的,他在《孟子微》中曾說:“不忍人之心,仁也,電,以太也,人人皆有之

齕是什麼意思

與譚嗣同同時代的大儒康有為同樣對“仁”情有獨鍾,他的得意弟子梁啟超曾說:“先生之哲學,博愛派哲學也,先生之論理。以‘仁’字為唯一之宗旨。以為世界之所以生,眾生之所以生,國家之所以存,禮義之所以起,無不本於仁。苟無‘愛力’,則乾坤應時而滅之……其哲學之大本,蓋在於是。”事實證明,康有為的確有一時期奉仁為天地萬物之本原,也確實把世界上的一切都歸於仁。在他看來,假如沒有仁,世界和人類社會都將不復存在。所以把康有為和譚嗣同的“仁”進行比較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康有為和譚嗣同二人雖然同將“仁”作為自己哲學的本體論,但康有為是把“仁”和“不忍人之心”並提的,他在《孟子微》中曾說:“不忍人之心,仁也,電,以太也,人人皆有之……為萬化之海,為一切根,為一切源。”

譚嗣同認為“以太”和“仁”是互體的,是一物二面,這是為什麼?

通觀康有為的全部哲學思想,我們不難看出康有為是偏重“不忍人之心”的。而譚嗣同則始終強調:“天地間亦仁而已矣”。 第二、康有為力圖把“仁”限制在儒家的理論體系範圍之內來改造。他在《論語注》中曾說:“仁者,人也”和“人道以仁為主”,這和孟子的“仁也者,人也。”、“仁,人心也。”幾乎如出一轍。康有為對於“仁”也下過這樣的規定:“能愛類者謂之仁,不愛類者謂之不仁。”、“仁者,在天為生生之理,在人為博愛之德”、“仁莫大於博愛。”

譚嗣同認為“以太”和“仁”是互體的,是一物二面,這是為什麼?

這和韓愈所說的“博愛之謂仁”也極為相似,只不過康的博愛是沒有親疏之分、尊卑之別的。在保留了原來道德屬性的前提下,康有為又給“仁”注入一種強制性,認為“仁”也是人人無可逃避的責任。對此,康有為說:“人者仁也,仁乃人之責任也。”,譚嗣同則將自己的“仁”等同於儒家的“仁”、“元”“性”;墨家的“兼愛”;佛家的“性海”、“慈悲”;基督教的“靈魂”、“愛人如己”、“視敵如友”;格致家的“愛力”、“吸力”等。

譚嗣同認為“以太”和“仁”是互體的,是一物二面,這是為什麼?

在他那裡“仁”是攝融百家的。 第三、康有為是仁智並重,他曾說:“知而不仁,則不肯下手,如老氏之取巧。仁而不知,則慈悲捨身,如佛氏之眾生平等。”《春秋董氏學》譚嗣同則主張“智慧生於仁。” “以太”和“仁”貫穿在譚嗣同晚期哲學思想的始終,可以說是極為重要的兩個概念。對二者關係的理解涉及到對譚嗣同晚期整個哲學思想的理解。所以,探討“以太”和“仁”的關係是十分必要的。筆者試從譚嗣同給讀者的提示(他曾說過:“學者第一當認明以太之體與用,始可與言仁。”“體用”關係出發對“以太”和“仁”的關係做一番梳理與研究。 譚嗣同在吸取了中國曆代有關“體用”範疇的各種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構建了自己的“以太”和“仁”的“體用”關係——“以太”與“仁”互體互用,乃一物之二面的。 首先,“以太”為體,“仁” 為用:譚嗣同曾說,以太“其顯於用也,孔謂之仁。”、“夫仁,以太之用,而天地萬物由之以生,由之以通。”、“仁亂而以太亡乎?曰,無亡也。”

譚嗣同認為“以太”和“仁”是互體的,是一物二面,這是為什麼?

以上的話很明顯,譚嗣同是在說“以太”的功能表現就是“仁”,也就是“仁”是“以太”之“用”。 其次,“仁”為體,“以太”為用:譚嗣同說:“仁以通為第一義。以太也,電也,心力也,皆指出所以通之具”這句話是說“仁”把“通”作為它最重要存在屬性,而“”以太只不過是它實現“通”的工具而已; 此外,譚嗣同還說過:“以太者,亦唯識之相分。謂無以太可也,既託言以太矣,謂以太有始終不可也。”“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識。”的話,按照佛教唯識宗的觀點, 所謂“相分”是指認識的物件,是相對於對“見分”而言的,照唯識宗所說,相分是依賴於見分而存在的。也就是說“以太”是依賴“仁”而存在的,從這個角度上看,“仁” 反而成了“體”,“以太”卻成了用。

譚嗣同認為“以太”和“仁”是互體的,是一物二面,這是為什麼?

從上述論說可以推出 “以太”和“仁”是互體互用的,是一物之二面。這一點譚嗣同在《以太說》一文中就已經講給我們了,他說以太是“ 無形焉,為萬形之所麗,無心焉,而為萬心之所感,精而言之,夫亦曰‘仁’而已矣。”他在《仁學》中還以人體為例進行了說明:“若夫仁,試即以太中提出一身而驗之。有物驟而與吾身相切,吾知為觸;重焉,吾知為癢為痛。孰知之?腦知之。所切固手足之末,非腦也,腦何由知之?夫固言腦即電矣,則腦氣筋之周布,即電線之四達,大腦小腦之盤結,即電線之總彙,一有所切,電線即傳信於腦,而知為觸為癢為痛,其機極靈,其行極速。

譚嗣同認為“以太”和“仁”是互體的,是一物二面,這是為什麼?

唯病麻木痿痺,則不知之,由電線已摧壞,不復能傳信至腦,雖一身如異域然。故醫家謂麻木痿痺為不仁。不仁則一身如異域,是仁必異域如一身。異域如一身,猶不敢必盡仁之量,況本為一身哉!一身如異域,此至奇不恆有,人莫不怪之。獨至無形之腦氣筋如以太者,通天地萬物人我為一身,而妄分彼此,妄見畛域,但求利己,不恤其他,疾痛生死,忽不加喜戚於心,反從而忌之,蝕之,齕之,屠殺之,而人不以為怪,不更怪乎?反而觀之,可識仁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