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什麼是命運 人該如何改變自身的命運

  • 由 聯義廣告標識 發表于 棋牌
  • 2022-01-10
簡介簡單講就是當一個人逐漸被深切理解和感受時,他也會發展出自己的心智化功能,就是重新有空間來理解這個世界和他人

命運如何解讀

文|魏湘(簡單心理認證·心理諮詢師)

最近在看一部日劇《出租救世主》。有些離奇的主題,說得是一個公司開辦的業務就是出租救世主,具體意思就是當你走投無路沒有人幫你的時候可以給這家公司打個電話,他們會派人來幫你解決一切你不願讓其他人幫助的問題。

在其中,有一個姑娘很有意思,她全名是百地零子,同學都稱她為“地藏妹”,因為她每次碰到他人欺負或害怕時,就開始念她的咒語:“我一個人是可以生活的,我是不孤獨的,我是可以解決問題的……”。零子同學家中很富裕,父親與哥哥都是傑出的企業家,她是家中最被忽略的孩子,她自己形容自己是:“愚蠢的笨蛋,是不會有人幫助自己的。”

於是,

即使碰上了綁架,她也放棄了求助,因為覺得沒有人會幫她。

還好,她碰上了好心的“救世主”,當她看到為了幫她而受苦的另一個“救世主”,第一次呼叫出來——“我需要幫助!”當然,“救世主”就是聽到她的呼聲,而拯救了她。

這個故事很有深意的在於它揭示了一個樸素的定律:

我們的強迫性重複能否打破?

零子同學一遍又一遍念著她的咒語:“我可以一個人孤獨的,我可以生活的……”。這是我們很多人內心的臺詞,只是沒有像她可以直接表達出來而已。

在她內心世界中無比可怕,她遠離家人獨自住在一個危險的地區,在混亂的房屋裡她躲在一個小角落裡,念著她的咒語。

什麼是命運 人該如何改變自身的命運

什麼是命運 人該如何改變自身的命運

什麼是心智化?

這是一個孤獨的姑娘,她也把內心的害怕完全呈現在真實的世界裡,備受欺辱,無依無靠。當家人打電話時,她會告訴他們她很好,做著一份秘書的工作,但是實際上她在做著屢受性騷擾的營業員工作。她無法生活得好,因為她活在自己可怕的內心世界裡。

弗洛伊德曾說過:

每個人的現實生活都是他內部精神生活的體現。

在零子的世界裡,她的內部與外部世界完全重合,越是恐懼,她的生活就充滿了痛苦。她所有的生活都呈現著一個主題,就是她的咒語:她註定孤獨,一個人,無依無靠……難道,她的命運就該如此?

到這裡,彷彿到了死結:你難道命該如此?沒有任何辦法了嗎?

但如同零子遇到特殊事件,逼著她換了一種方式來決定,隨之,她的命運也跟著改變了。

所以,我想說,如果你對他人,對世界的理解發生改變時,你的命運會不會變化呢?

這個理解方式的改變,我想可以用心智化概念來解讀,先說心智化的概念:

個體藉助於有意的心理狀態(諸如個人的慾望、需要、感受、信念和動機等),透過顯性或隱性的方式,來理解和解釋自己和他人的行為的心理過程。

(Bateman & Fonagy,2004)

簡單說來當我們察覺到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狀態時我們就是在心智化[1],有一個簡易的定義:

將心比心;

關注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狀態;

對誤解的理解;

從外部看自己,從內部看他人;

提供心理特徵或者心理上的培養。

以上幾個要件,核心在於,

我們內心在關係中可以跳出自己內心有些扭曲的判斷,從外部來審視自己,從自己內部來理解對方,將心比心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但能夠以心智化的方式理解自己與他人,與依戀關係緊密相關。當父母是安全依戀,可以以心智化方式理解關係時,通常孩子也會有同樣內心思考的方式。如果先天沒有這樣的條件,就需要我們後天對自己的深刻理解與修復。

什麼是命運 人該如何改變自身的命運

什麼是命運 人該如何改變自身的命運

心智化能力如何形成?

它和我們對內部世界和外部現實關係的感覺有關,透過三種主觀體驗模型,使一個嬰兒到成人的心理發展過程次第展開。

1. 心理等價模型

一個人生活在一個無可迴避的世界裡,孩子的主觀體驗是非常真實的

[2]。其特點:

內部世界和外部現實就是相等的;

信念與事實之間是沒有差別的;

我們想的和感受到的,就像鏡子一樣倒映著現實世界中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

我來用現象解讀就是一個人內心感覺到的就是現實,

內心與外在現實沒有距離

。比如我們前面例子的那個零子同學就是如此,她的外在世界經常處在時刻被威脅的狀態裡,無法信任,所能做到的就是用“唸經”的方式呈現著內在世界的荒涼。

在心理等價世界中的人內心中經常處於被迫害的感覺裡,會經常發出感嘆:“為什麼別人都欺負我呢?”被糟糕地對待,心中就會有個潛在的信念“我就是個糟糕的人”。

他自己的主體感無法出來,只有時刻處於被外界所影響,也就是被動而痛苦的“我”。

在這種狀態裡,一個人會經常感覺到被情緒所淹沒,外面的風吹草動都會直接影響到他的內部,因為在他心目中外部就是內部,更無法從中跳出來思考自己,並理解對方。

什麼是命運 人該如何改變自身的命運

2. 假裝模型

透過假裝模型[3],

孩子會找到一個釋放的途徑,使主觀經驗與現實分隔開來。

在遊戲中,他們可以假裝現實的束縛是不存在的。其特點是:

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脫離;

無論我們想象了什麼都是那麼逼真,無論我們忽視了什麼都被視作不存在的;

解離,否認,自戀誇大都是典型的防禦模式。

想通俗理解就是我們是

如何自己騙自己的一種方式

。孩子可以玩過家家遊戲,這就是一種方式。

當然我們成年人使用這種方式來生活更是習以為常,比如,很多人會抱怨:為什麼我如此愛你,為你付出,你怎麼就不能對我好呢?並且他還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來證明他如何對你好,但對方卻無法感覺到他的情感。

他們有著自己的一整套理論來生活,即使看上去和現實有些格格不入,無論周邊人怎麼勸他,他都否認掉,堅持自己的想法,覺得自己很偉大,旁邊所謂的現實在他眼裡毫無興趣。

在親密關係裡,這是一個令人感覺冷冰的人,

ta有自己一整套生活準則,ta也會照顧對方,但始終卻無法和ta真的內心親近,

當然,這個人內心也同樣孤獨。

ta就如此透過自己的一種獨特方式來應對生活,即使那個堅持其實是個幻想,但總比面對那個內心中恐懼的現實來得容易。

什麼是命運 人該如何改變自身的命運

3. 心智化模型

在正常的發展中,從大約4歲開始,前兩種早期模型可以開始整合(但這需要很好的依戀關係作為基礎)[4]。這個時期特點是:

內部世界既與外部現實分離,又與之相關;

我們可以區分事件和我們對事件的反應;

我們能夠反思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幻想,而它們都會和現實相互影響。

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標誌是可以思考

,“最發達的反思性功能,包含對感受的思考和對思考的感受”(Mary Target)。簡單說起來就是可以

區分“我的感受”與現實區別是什麼

?在發生事件的時候,我們內心有空間可以思考,包括這個事情和我的關係,放下自己的想象,而可以客觀地思考對方是怎麼想的?

既沒有了我的幻想就是真實,比如放下等價模型的“當我感覺別人是對我不好時,這是真的嗎?對方有可能怎麼了?”可以將假裝模型的那個“假”放下,也就是把自己的執拗的信念放下,而可以聆聽並感受對方呢?

什麼是命運 人該如何改變自身的命運

什麼是命運 人該如何改變自身的命運

如何發展至心智化模型?

如何從經驗模型發展至心智化模型呢?Fonagy先生給出的答案是:

主體間的依戀關係可以提供情感協調和反思性他者。

這是一句凝練的話語,我的理解是,對於孩子的內部狀態的理解並可以進行反應,當然對於我們的來訪者也同樣如此,如何來形容這個狀態呢?我會連線到比昂先生理論經典概念:

涵容,也就是我們需要將對方的感受鏡映,理解並內部加工還給對方,使他能感受到自己的感受如此真實

,可以被理解和迴應,他內部自體表徵可以被確認,客體表徵開始發生鬆動。簡單講就是當一個人逐漸被深切理解和感受時,他也會發展出自己的心智化功能,就是重新有空間來理解這個世界和他人。

就如同電視劇中的零子,當她被對方看到,救世主拯救她後,她開始可以信任這個世界了,並且開始尋找自己價值時,她的命運開始變了,她不再孤獨,無需在孤獨的世界裡念著絕望的咒語。

也許,我們的世界沒有那個救世主,但,我們是否也必須沉浸在那自己認定的“痛苦”呢?

當你開始重新理解自己,信任世界時,潛意識中的心動了,不知你感受到的命運又會如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