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康熙除鰲拜、平三藩、廢胤礽,處在危境卻為何幾度冒險?

  • 由 向敬之 發表于 棋牌
  • 2022-01-08
簡介我們不能否認康熙推行的各項政策,擺脫了清初統治者赤裸裸的民族征服惡政的遺軌,但在理解康熙治統上,肇始康雍乾盛世,仍反覆強調滿人“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的資本和榮耀

平三藩之亂的主將是誰

向敬之

1

在中國成功皇帝的特色品質和獨立人格中,歷史背景的時代鑿痕,傳統文化的教養烙印,出身民族的性格陶鑄,使他們具有雄才大略的偉美形象時,又有著不一樣的事功悲劇——

秦始皇統一六國,然沒能改變二世而亡亡秦必楚的血色宿命。

漢武帝實現東西文化大融合,但沒能避免繼承者幾乎大權旁落。

唐太宗譜就一曲貞觀長歌,而晚年昏聵選擇了孱弱幼主。

宋太祖有陳橋兵變和杯酒收權的佳績,也無法改變天下紛爭的局面。

元太祖的鐵騎踏出最遼闊的版圖,卻留給後世無休止的民族爭鬥。

康熙除鰲拜、平三藩、廢胤礽,處在危境卻為何幾度冒險?

《康熙王朝》陳道明版康熙帝

較之於秦皇的威、漢武的烈、唐宗的智、宋祖的堅與成吉思汗的勇,康熙帝更多的是在大一統的實現上有著與眾不同的帝王術。他於康熙五十六年首倡“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七十五,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則直欲居歷代正統之最,承前啟後,實為有清一代最為重要之政治綱領。

康雍乾三帝,皆不惜天子之尊,口誅筆伐,連篇累牘,蔚為奇觀。

我們不能否認康熙推行的各項政策,擺脫了清初統治者赤裸裸的民族征服惡政的遺軌,但在理解康熙治統上,肇始康雍乾盛世,仍反覆強調滿人“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的資本和榮耀。

順治中途遜位,玄燁以非嫡子承繼大統,屬臨危受命。康熙沖齡踐阼,雖有祖母孝莊支撐,但索尼、鰲拜等四大輔臣,或為三朝元老,或救過先皇,很快結束了和衷共濟的合作時代,各成朋黨,相互掣肘,自不會格外忠誠地侍奉孤兒寡母的尊榮。

武將出身的鰲拜自恃功高,不將幼主放在眼裡,卻不料想少年天子堅忍而富於謀略,借力打力,終於獨斷乾坤。

2

三藩為前朝叛臣或其子孫,雖不敢公然對抗,但隨著平南王尚可喜的請求撤藩,帶動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的被迫表態。他們滿以為少年天子會繼續挽留,卻正中康熙早已決意撤藩的政治意圖,於是,在封地妄自尊大的吳三桂們始料未及,翻覆叫板大清以少數民族對主體民族的統治。

鄭氏盤踞臺海諸島反清復明,藏疆蒙地居偏遠世襲統治。這,讓以少數民族身份登極的滿洲統治者甚是忌憚,忌憚他們質疑、效仿、反抗和冷戰。他們在加強文治的同時,不排斥武力征服,哪怕是窮兵黷武多年征戰,也不足惜。

玄燁一再強調“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最為關切如何維持祖宗家業不墮。他政治活動的全部內涵歸結到極致,即保持滿洲貴族在政治上的絕對支配地位。

如三藩之亂爆發,又遇京師特大地震,言官魏象樞密奏請殺索額圖,康熙的反應很是奇怪。這一場爭持,揭開了康熙隱秘在盛世光彩下的帝王心術。魏以敢講真話、整肅綱紀而著稱,被史家譽為清初直臣之冠。其兩度為官二十餘年,所上奏疏一百多章,研製有據,行之有效,堪稱典範,乾隆曾下令“言官奏事當如魏象樞奏疏”。其整飭吏治的思想、剛直不阿的作風,影響康熙敢對叔丈、首輔索額圖下手,推動吏治清明、廉吏踵起。此漢人還對戡定三藩立下大功。

康熙除鰲拜、平三藩、廢胤礽,處在危境卻為何幾度冒險?

康熙帝戎裝像(中坐者)

三藩被平定,卻使康熙不安:虛弱的漢人陣營相互利用、矛盾重重,京師大地震帶動政局波瀾,入關已久的八旗兵力日見頹廢。八旗兵早期驍勇善戰,從創制初的開疆拓土,到反明入關征戰,到康熙前期對沙俄等幾度用兵,都表現卓著。

在滿洲種族等級思想影響下,養尊處優,沾染惡習,腐化沉淪,則紀律敗壞,日趨柔弱,戰鬥力降低。三藩亂起,八旗軍中竟無一人敢討吳三桂,以至康熙不得不施激將法以勵綠營:“自古漢人逆亂,亦惟以漢兵剿平,彼時豈有滿兵助戰哉?”(《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七)平定三藩主要由綠營來完成,是歸降的明兵消滅了降了又叛的明兵。

此時去滿洲入關不足三十載,八旗兵竟不堪若此,自讓康熙心影重重,盤算機關,思量如何利用漢人而仍尊崇滿族,捍衛滿人的絕對權利。

滿洲權貴與八旗子弟的種種作為,讓康熙對接班人的正統性、高標性都有了更多的考慮。

3

他有慈父的一面,愛子如命,但對孩子的教育是嚴厲的,告誡不能學做無賴小人動輒惡語相向,訓令須戒色、戒鬥、戒奢華,讓他們從小熟習騎射武功,長大後修學士農工商。

他請親近大臣視養皇子,且親自撫養皇二子胤礽。胤礽為皇后赫舍里氏難產遺子,康熙帝學習漢人的嫡長子皇位繼承製,將這個襁褓幼兒封為太子,寄予了很多殷望和摯愛,而集萬般疼愛一身的同時,難脫權臣索額圖之流拉幫結派導致的墮落厄運。

康熙除鰲拜、平三藩、廢胤礽,處在危境卻為何幾度冒險?

《雍正王朝》康熙與胤礽劇照

康熙把對亡妻的恩愛與追憶,悉數寄寓此子,一再立廢,至後來不論臣下如何諫議,亦不再重設新儲,足見其對兒子不爭氣、參與黨爭、陰謀皇權的隱痛和無奈,感傷和蒼涼。

康熙對胤礽兩番立廢,其實也是出於守衛血脈正統的考量,胤礽雖是皇二子,卻是嫡長子,是宗法意識的唯一嫡子,故康熙在立廢問題上甚是痛心。我們可以根據滿漢史料中所記載,皇太子出閣讀書姍姍來遲的很多情景,及鬧劇般地立廢太子的上諭解讀,考察康熙的情感變化,由最初的蒼涼與感傷,到後來的內怯與猜疑,到晚年窘境的孤獨與惶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