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張仲景方徵脈法

  • 由 科技新影視 發表于 棋牌
  • 2022-01-03
簡介第三個方法結合方藥組成分析有些方在臨床當中應用的機會很多,也很高效,但是在原文中描述的方證症狀卻很少,我們在總結這類方的規律時,唯有重點依靠方藥組成來反推此方證的病機,這種方法被後世稱之為以方測證,這種方法也是切實可行的

智者察同愚者察異什麼意思

“方證相應”是中醫人非常熟悉的名詞,可以說是臨床取得良好療效的一大基礎。那麼具體如何才能掌握經方背後內藏的核心,又如何在臨床面對複雜情況時真正做到方證相應?陳建國老師為我們總結了4點要訣。

非常明確的是,如果我們臨床處方能夠與患者的病機吻合,也就是做到了方證對應,自然療效就有把握。因此,具體把握經方所代表的病機,是實現方證對應的前提。

我們學習經方,從原始著作的角度,對一張經方的認識,無非能夠得到這樣幾個常見方資訊:方藥組成、症狀、脈象。除此之外,仲景書中還有一部分發病時間、治療經過等,這些資訊對判斷方證病機也很重要,但由於這方面的內容不多,後續內容涉及時再具體解讀,我們這裡以前三者為主體講解如何獲得方證。根據領會經方原著內涵的需要,我總結為用四個方法相結合,由於經方原著每張經方涉及的內容不同,有時需要幾種方法同用,因此,我們先講解方法,後續用例項進行說明。

第一個方法

總結症狀之間的內在聯絡

無論是仲景書,還是其他經方的著作,把一張方的應用依據都歸結為諸多的症狀表現,或者可以這樣認為,就是這張方能夠治療這些症狀。而這些症狀表現,無論如何眾多,無論如何紛繁複雜,它們之間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符合此方藥的病機。換一種說法,就是這些症狀的內在聯絡,都是在這張方的病機之下出現的。我們透過症狀探尋病機,仍舊可以透過這個共通點來反推,也就是說,我們透過尋找這些症狀的內在聯絡,就可以確定其病機。如何掌握多個症狀的內在聯絡呢?具體說,就是分析這些症狀之間的共同點、共通點。《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也提示:“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意思是正確的方法是探求它們的共同點,錯誤的方法是分析它們的不同點。

第二個方法

關注與病機聯絡最密切的症狀

面對一張方證的諸多症狀表現,許多情況下都會有其中一個或者幾個症狀與這張方證的病機關係最為密切,這個症狀就可以看作是此方證病機的直接反映,有的也是最具特徵性的症狀。後世一些醫家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抓主症的思想,是很有道理並切實可行的。只不過,有些經方方證的原文當中,並沒有提示此方證最直接反映病機的症狀。因此,單純用這種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有一定的限制。

第三個方法

結合方藥組成分析

有些方在臨床當中應用的機會很多,也很高效,但是在原文中描述的方證症狀卻很少,我們在總結這類方的規律時,唯有重點依靠方藥組成來反推此方證的病機,這種方法被後世稱之為以方測證,這種方法也是切實可行的。不過,採取這種方法有一個前提,就是一定要用接近原始組方的思維來解析經方,如此才能得出正確的結果。比如,在分析仲景書的經方時,分析藥物組成和功效就要依據仲景書對藥物的認識,或者用與仲景書淵源最深的古籍思想來解析,主要是參考《神農本草經》對藥物的認識。

第四個方法

脈證合參

脈診結果,本身就是透過四診獲得的一個症狀,只是脈診獲得的症狀比較特殊,特殊之處在於僅僅透過脈診的資訊就可以客觀準確地把握全部病機,甚至可以直接指向應用某具體方藥。透過脈診直接確定到指向具體方藥層面的病機,我們稱之為脈證,掌握經方的脈證,是更加快捷準確地應用經方的一個路徑,這個路徑由仲景指出,但仲景並沒有在原文中一一明確每一張方的脈證,因此有些脈證需要我們在臨床當中體會和總結。我們這裡強調脈證合參,就是因為有些方的脈證臨床體會非常清晰,而有些脈象的區別僅在細微之間,片面地僅倚重脈診,或不用脈診資訊,既不符合仲景給我們提示的路徑,臨床中也會遇到許多困難,而兩者結合起來就能取長補短,更加準確高效。

關於脈證合參,由於學術內涵非常豐富,我們將在下一講詳細闡釋,這裡我們重點透過舉例來說明前三種方法。

四逆散方證

四逆散方證(圖29)是臨床當中經常會出現的方證,應用得當則療效顯著。不過,我們領會四逆散證的原始材料僅為《傷寒論》第318條:“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洩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單依據這條原文,四逆散證的主要症狀僅“四逆”一症,結合四逆散的方名看,“四逆”是應用四逆散的重要依據。

臨床中我們就會發現,實際上出現“四逆”這個症狀的患者,應用四逆散的機會非常有限。類似這樣的情況,往往容易令我們將這樣的高效良方束之高閣。

但是,我們按照以上的方法,就會非常清晰地掌握四逆散方證。

首先,我們先認識四逆散的方藥組成。

四逆散由劑量相等的四味藥組成,分別是柴胡、枳實、芍藥和甘草。

前文已述,柴胡雖為苦平,卻是一味向上、向外升發疏解的藥物,推陳致新,機動性強。

其中的枳實苦寒、芍藥苦平,兩藥均屬於下法,作用方向為向下。

柴胡與此二藥物配合,就會有同時向上、向外、向下疏散的作用。這時再兼以甘草補益調和,就更適用於相對偏虛的證。四味藥相合,就是一張在補益的基礎上向周圍疏解的方,適用的自然就是人體內的氣滯證。也就是說,四逆散這張方,從方藥組成看,是向周圍疏解氣滯的一張方。

其次,我們總結症狀的內在聯絡。

原文提示四逆散治療的症狀分別有四逆、咳、悸、小便不利、腹中痛、洩利下重,這些症狀都是正邪交爭的結果。

其中咳、悸是上部症狀;小便不利、洩利下重是下部症狀;腹中痛是中間的症狀。

結合以上方藥的分析,我們就能夠領會,這個病理狀態是:有實邪鬱滯在體內,人體正氣欲解開這個邪氣,並且透過向上、向外、向下的方向來疏解。但是由於正氣不足、邪氣較盛而難以疏解。

正邪交爭的狀態下,欲向外疏散邪氣的正氣攻衝於上,就可能出現咳、悸這樣的症狀。攻衝於下,則可能出現小便不利、洩利下重的症狀。

由於邪氣就在體內,腹中痛是與病機聯絡最密切的症狀。四逆是由於人體調動更多外部的氣血達於體內與邪氣相爭,故四末氣血相對平素較少,故出現四逆的症狀。

四逆散證治療的方法,就是應用藥物幫助人體的正氣向周圍疏解氣滯,氣滯得解,則諸症消失而愈。

經方實戰重磅新書

上文中,“脈證合參”作為實現“方證相應”的一大法寶,需要專門的篇幅去詳細闡釋,詳情就在本文出自的《仲景陰陽脈法》一書中。陳建國老師在本書中為大家逐一闡釋分析了陰陽盛衰、升降治法、陰陽脈診、經方脈象、脈證合參等幾大方面。在仲景學說原始思維的基礎上,將經方的理、法、方、藥進行全面梳理,將病、脈、證、治貫穿起來,從而準確高效地診治疾病。

半個月前我們曾經為大家推薦過這本書,由於太受歡迎,首批圖書上市不到兩週時間就已經搶購一空。此次加印的圖書剛剛到貨,希望系統學習以仲景脈法為基礎的經方醫學診療體系的讀者們,點選下方圖書封面即可購書。

《仲景陰陽脈法》

本書從“陰陽盛衰”“升降治法”中提煉出“陰陽脈法”,創造性地提出了對“陰陽盛衰”的脈診方法,以左右手分別診斷陰陽盛衰(左手候“陰”盛衰,右手候“陽”盛衰),並透過“左右陰陽脈法”,將經方醫學乃至經典中醫的理法方藥融會貫通,特別切合臨床實戰。仲景陰陽脈法體系包括陰陽盛衰理論、升降治法理論與脈診陰陽理論,涵蓋了經方的“病機、診斷和治療”這三個中醫治病的主體方向。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理論體系完全是按照中醫經典的思維進行梳理,對於其中融會貫通的延伸,力求不偏離中醫經典的出發點與本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