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 由 王智遠 發表于 棋牌
  • 2021-12-25
簡介上線之後,在快速的”迭代升級“,這樣的方式都可以將投入和風險最小化,每一次需求的發現,都是進行多個節點的迴圈聚焦,這才是圍繞使用者做一款產品的本質

小步試錯,快速迭代什麼意思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本文共計6214字,迭代思維。

這是智遠的第096篇成長筆記的分享。

“無論拼什麼,都離不開迭代,

因為你不知道明天的市場是否和以前一樣。

在網際網路圈,我們常說的一個詞叫做:

“迭代”

,通常這句話叫做

“小步試錯,快速迭代”,

無論是小米的雷軍還是騰訊的馬化騰,在行業大會中都多次提到這句話。

記得在一次媒體報道大會中,馬化騰說,

小步,迭代,試錯,快跑

,到目前為止,QQ已經進行了300多次的迭代。

我們所用的APP中的每一個越來越好用的功能,都不是以前團隊設想的,

都是企業團隊不停的更新迭代出來的。

因為

“未來是未知的”

,誰也不知道這樣改是對還是錯,只有放在市場裡面去檢驗一下,才知道使用者是否喜歡和受用。

“實踐出很知”

那些錯了的不要理解成犯錯,而是理解成試錯

,要快速的試錯,驗證,然後在不停的改善,向前奔跑。

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也是如此,“先完成,在完美”,當自己因為一件事情不夠完美而裹足不前的時候,你可以試著告訴自己,“小步”,“迭代”,先完成,在去求完美。

要堅信微小的力量,而不是一口氣吃一個胖子

,其實每一次小步改善,都是一次創新,一次迭代,迭代的同時自己也在適應,對使用者也是一個慢慢教育的過程,

疊加在一起,就是一個大創舉。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01。不是因為“沒能力”做好。

迭代思維體現在兩個層面,

一個是“微”,小處著眼,微創新;一個是“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無論是做vlog還是寫作創作者,我為什麼非常佩服那些從自媒體素人到網紅大V,到透過使用者量積累量百萬千萬,然後自己招募研發團隊,做APP,有商業模式做大的人。

因為他們都是從環境的變化中,“小步試錯,快速迭代”中走來的,假設一開始他們就可以“很完美”,“商業化”,瞬間吸引千萬使用者關注,APP下載量千萬。

那麼就會發現,“如果你的產品釋出出來的時候,你都沒有明顯地看出自己的產品的缺陷,證明你釋出的東西已經太晚了,

那麼你還能和別人拼什麼呢?”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工匠精神也有副作用:

最近這幾年,我們一直聽到這個詞叫做”工匠精神”,這是一種非常值得學習的產品理念和工作態度,

可任何好的東西,都是有兩面性的,一旦過度使用,也會起到負面的作用。

凡事如果過於講究,往往掉進

“完美主義情節”

的坑裡無法前行。

比如以前,我在工作中經常聽到同事說這樣的話,有不少人這樣要求自己,“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為了避免“丟人現眼”,他們一定要把事情做得像模像樣,盡善盡美之後,才好意思展示在人們的面前。

比如自己學習的英語單詞量不夠,就不敢和別人對話,比如自己的寫作功底不好,閱讀的書籍不夠多,就不敢下筆寫公眾號推文,一定要等到還不錯的時候才開始寫作。

產品功能必須設計的非常全面,UI必須要做的非常完美才肯推向市場等等。

經過大量的調研和觀察,這樣的想法最後的結果往往是,“總是對事情不滿意,從而導致進度一拖再拖,錯失了很多機會”。

又或者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準備之後,終於拿出自認為滿意的成果的時候,才發現很多東西一開始的想法都是錯的,做了很多無用功。

工匠精神是建立在“完成”的基礎上,無論是學習一項技能還是做一件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在開始之前,首先要能夠平靜的接受自己的糟糕和笨拙。

要儘快邁出去第一步,把最初的成果,

最小可行性產品,展現在大眾面前,用它來獲取市場的反饋

,使用者的參與,再將反饋的結果作為進一步改善的依據。

這樣就能用最小的代價,非致命的失敗來快速判斷,持續的改進問題,儘管每一次的迭代看上去變化都很小,但是實際上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有進步。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不是沒有能力做好:

我在曾經的一篇筆記中說過,我們每天要處理的事情都很多,如果讓我去排序的話,我會把“完美”,安排在第50件重要的事情以後,比50件更重要的是,“我需要趕緊完成0-50”。

只有完成了,我才有機會去“迭代”,追求完美固然重要,也是值得提倡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在一開始就要追求“完美”,而應當在改進的過程中不斷走向卓越。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老闆讓你起草一個品牌推廣的合同,合作方急著看,

可是你一直追求“完美”,

而無法拿出基礎“合作框架”,而對方就會認為,你們對於這項合作不太重視,而起草不出來。

俗不知,你想“做完美”了再給對方看,

但是你就能百分之百確定,“對方看了,一定就很滿意麼”

,不會有調整麼?

現實生活中,正常工作情況下,在最初的幾次嘗試中,我們都會經歷一些或大或小的失敗,甚至是別人的打擊和嘲諷,這也是最容易灰心而產生放棄念頭的時候,那還要不要繼續下去?

對此我有兩個判斷標準:“一是這件事情還值不值得做?二是你是不是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有進步。

如果不值得,“及時止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值得,有進步”,那就繼續做下去。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誰也不可能一上來就做的很好

,我們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改進和快速迭代成長上,不要太在意,“以及別人怎麼看”。

多數的失敗,不是因為

“沒有能力做好”

,而是總想一開始就

“做的很好”而最終錯失去了很多外界帶來的機會。

比如“在APP迭代中使用者的問卷調研”,“產品功能升級中的使用者體驗反饋,參與帶來的黏性”,“英語單詞不全和別人溝通中的意外收穫,快速記憶等等”。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02。迭代是獲取“新認知”的過程。

迭代不僅是一種正確的做事方法,而且是一個不斷獲取“新認知”的過程。

無論結果如何,

每一次的更新迭代都能讓我們對客觀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知。

如果迭代的過於緩慢,那麼我們的思維只是停留在昨天的“我以為”假設當中。

你要清楚,我們心中以為的不一定是對的,

而且隨著環境和事物的發展,所有事情都沒有絕對值

,而只有快速的“迭代”,“驗證”,才能找到合適自身的答案,升級認知。

而且,即使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情,在經過持續不斷的反饋,改進之後,也會給自己

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我身邊健身的同事:

我之前有一個同事,

他的身材非常的好

,不說八塊腹肌,也是那種穿衣顯瘦,脫了有肉的人。

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朋友圈曬一波自己在健身房健身的狀態,來給自己打卡做下記,

但是你根本不知道,這貨幾年前會是一個體重180斤的大胖子。

上一層樓都要喘一會兒的大胖子,而他的腹肌之旅,最開始是從每天堅持跑步3公里打卡開始的。

你看,他只是每天堅持微小的事物,跑步幾公里,就這樣快速的迭代自己的身體狀態,然後一步一步的達到理想的效果。

這種案例在網路短影片平臺有很多,尤其是生完孩子的寶寶媽媽瞬間恢復到年輕時期,體質過胖的大齡婦女掉到了100斤。

中年啤酒肚的男人有了八塊腹肌,都不是一次形成的,

他們只是敢於從微小的事物開始,不斷的挑戰。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我的文章寫的不咋地:

如果你翻開我公眾號一年之前的文章,你可以看到,

我的文章寫的很不咋地,

但是今天看來,

與去年相比,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的。

我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從網路上抄襲別人的雞湯文,之所以轉發別人的文章,是因為對當時的我來說,

寫原創文章可真是天大的難事。

於是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我就不斷的閱讀,練習,打碎重組,迭代,從內容,排版,結構,主題審視,我只要開始下筆,就要比上一次更上一個臺階。

只有在大量的練習,大量的閱讀,迭代我才能進步。

現在看來,這一年,我不僅收穫的是寫作上面的認知升級,同時還有關於自己“從業方面的”知識體系。

並且透過寫作也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

而這一切,都是不斷快速迭代帶給我的。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做秤砣起家的IBM:

你知道IBM一開始是做什麼的麼?當我告訴你答案的時候,我希望你不要吃驚。

在資訊產業領域有“藍色巨人”之稱的IBM創立之初,

是每天靠蹬三輪車載著生產的秤砣,挨家挨戶銷售的小公司。

就是這樣的小公司經過了百年的發展,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資訊工業跨國公司。

人類科技史上很多偉大的創新發明,都是來自於IBM之手,比如第一臺硬碟驅動器,第一個動態隨機儲存器等。

在現在看來,估計他的創始人都沒有想到,

透過不斷的迭代改進產品,能做成這麼大的企業。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我在書中看到過一段很精彩的話,

迭代即是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方法論

,它是在我們

“在資訊不充分,知識不充分的前提下,所採取行動。”

誰也不可能提前給你畫出一張人生的路線圖,讓你去照著活,誰也不可能一開始就造出來一個很完成的大平臺,擁有更多的流量,使用者湧入。

任何一個偉大的人,一項偉大的事業都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摸著石頭過河”,快速迭代,聽起來不酷,

但的確是最樸素,也最有用的真理,抄著別人的路,走別人走過的方式,可能並不能到達自己的目的地。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03。萬能的“迭代”公式。

中國人講話,特別喜歡用“一”字的成語,比如,

我就要一步到位,一鼓作氣,一炮而紅,一擊致命,一見鍾情。

可是這些關鍵詞卻應用到場景中,說起來非常的利落,自己在做的時候,

發現實現特別的困難,要麼是週期特別的長。

於是,我們不得不尋找“最小可行的方式”,然後快速驗證,加速迭代,反超競爭對手。

迭代也是要掌握方法論的,一句話理解迭代思維就是,

“自己選擇的路,用小碎步快速跑完”。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商業迭代方式:

迭代有兩種公式方式,這兩種公式分別用在不同的場景,第一種通常是用於網際網路產品,

如果把它拆分出來的話,你可以理解成三個步驟:

第一步:找原型。

第二步:邁碎步。

第三步,搶機會。

定原型:

定原型搭建框架,就是尋找最小可行的方式驗證需求,

搭建框架本質也叫做尋找“商業模型”

,用最小可行的方式先看看能不能跑通整個業務的流程。

最小可行性方式是一種避免開發出客戶並不是真正需要的產品的開發策略,該策略的基本想法是,快速地構建出符合產品預期功能的最小功能集合。

這個最小集合所包含的功能以滿足產品的部署的要求,並且能夠檢驗有關客戶與產品互動的關鍵假設。

你也可以理解成,

用最快,最簡單明確的方式建立一個可用的產品原型,這個原型要表達出你產品最終想要的效果

,然後透過迭代來完善細節。

邁碎步:

一旦驗證了商業模式,驗證了這個需求是不是被市場認可,那麼下一步就要根據種子使用者的反饋

,快速的邁碎步,最佳化產品。

迭代的過程,也是重複的最佳化,持續的反饋的過程,如果把創新創意比喻成為“跑步”,那正確的姿勢,那一定是“小碎步”。

只有小步快跑,才不容易絆倒

,才能不斷的調整方向,每一次迭代對於產品來說都是一次躍升,就跟一個人的成長一樣。

迭代中出現錯誤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知道錯在何處,需求到底是真還是假

,試錯的原因在於找核心痛點,驗證產品並發現錯誤部分,避免戰略偏差。

搶機會:

在今天的網路經濟下,

迭代的成本極低,這讓快速試錯成為可能

,我們千萬不要為了一個產品,去模仿別人,而忽略了

是否是“真偽需求”。

要知道,在商業領域,

視窗期機會是很少的

,留給參與者的機會更是少中之少,我們必須懂得卡位先機。

本質尋找一個痛點,挖掘一個市場屬於創新階段,創新一定是有基礎性的假設,只有90%的模仿+10%的創新,成功的機率才會更大些。

所以在創新的同時,市場也會有相關競爭對手盯上這塊蛋糕,在有了種子使用者的基礎上,加上驗證了需求,

就需要加速節奏,透過PR,品牌建設,快速佔領垂直細分。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個人迭代方式:

多數人都能夠快速的學習,大量的閱讀,

但是從實踐方面並不會親力親為

,很多人都是看了別人的方法論。就覺得非常有效,卻不知自己去做了,就會發現和描述中不太一樣。

那是因為

沒有找到合適自己的“迭代”方式,而只是一味的大量攝入學習

,還停留在原點階段。

成長快速迭代的步驟:

學習—實踐—推翻—重組—自我迭代——認知升級。

實踐是驗證假設的過程,成長的自我迭代沒有對錯,本質是“心智的成熟”,認知的升級,從

“我以為”,到“原來還能這樣”。

從一件事情“沒有可能”辦成,到“有可能辦成”,我們每一次迭代之後,最明顯的效果是覺得“今天看昨天的自己,好像某個時刻的言談行為舉止很蠢”。

如果好好思考,每一次的實踐,本質都是一種推翻。

因為在實踐中自己的思維框架或者曾經的“想法”,會受到質疑和挑戰,第一反應是什麼呢,

是習慣性的自我認為或者防衛。

這種“自我認為”,恰恰是“自我迭代”最大敵人,當自己在質疑敵人乃至於某件事情的時候,思維便會受到衝擊,形成“重組”。

如果在大腦中,你能接受一個新的事物,一箇舊的事物,兩種矛盾觀念的衝擊,磨砥,並在這個過程中

不斷的反思和檢討自己,那麼自己的認知就得到了升級。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查理·芒格說過:

“我的智慧,來源於自己的“思想格柵”。

格柵就是柵欄,柵欄的組成是有很多種木板進行橫豎交叉,而這些橫豎交叉就好比是不同的知識體系,

很多知識之間的聯絡,本質底層是相通的。

很多時候,自己不需要去了解一個領域的細節,只需要掌握這些基本的原理,就能看到它的脈絡。

從而從更高的層面去看待這個領域,不同領域之間的相互連線,會讓思維變得更加立體。

同時,也能拓展我們思考問題的通道,

在某個時刻下,你突然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這就是“認知升級”。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04。多個節點的“迴圈聚焦”。

迭代思維的本質是

“迴圈聚焦”

,就是將

多個節點圍繞需求目標做螺旋式佈局,將投入成本和風險逐級分解到最小。

比如我們做一款產品,從驗證需求之後,一步一步的迭代升級其實都是在圍繞“使用者”進行的。

使用者有了新的需求,運營部門整理反饋至產品部,產品從而配合研發開發。

經過開發上線,再次圍繞使用者得到反饋,慢慢迭代,整個環境狀態其實和“增長飛輪很相似”,呈“螺旋上升”狀態,但是不管怎麼升級,

本質都是將風險降低到最低值。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錯誤的迭代方式:

多數的初創公司做產品都習慣於“模仿”,其實這都是“錯誤的迭代方式”,模仿雖然是最快,最有效讓一款產品推入市場的策略,但是會增加很多的

“偽需求”。

你想,初創公司產品,品牌定位都不明確,常常花一堆時間做好功能,卻發現沒有人用,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因為一切“都不是圍繞使用者進行的”。

我經常看到很多公司,一開始就把“架構”做的很大,完整到能夠應付大量的需求,結果一頓操作,

上線之後沒有什麼流量,嗚嗚。

如何

辨別錯誤的“迭代方式”

呢,筆者大概總結了一下,最接地氣市場上常用的策略有,圍繞種子使用者做

“APP問卷調研”,“使用者社群調查”,“市場競品分析”。

問卷調研和社群調查是為了更清晰的瞭解到使用者真實的反饋,一款產品的某個功能存在的意義是不是很大,使用者關注的具體“利益點”在哪裡。

在商業上面,錯誤的迭代本質是“決策的失誤”,造成了團隊付出巨大的成本,而沒有一個好的結果,

不僅僅浪費了時間精力上,還有資源上面。

學會小步快跑:不是沒有能力做好,而是不懂“迭代思維”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找到真實需求:

如果是初期創業,你應該和種子使用者多做做溝通,不要陷入自嗨之中,找到真實需求其實並不難,比如你可以問問使用者,

“他們真是需要的是什麼”。

找到了使用者想要的,思考

“圍繞他們做什麼才是我想要的”。

比如,我可以讓使用者便宜購買這個商品,但是你得把它分享一下,“分享出去產生品牌的曝光,註冊量”,才是我想要的。

那麼結合這個使用者心理,要在思考

“支撐我上述行動的資源是什麼”。

比如電商常用的,商品方面我可以採用“補貼”,分享方面,

我是不是可以嘗試“砍價”。

我能不能把這兩者做成持續性的行動策略,或者“互補式的活動”,這個策略用工具支援如何。

“那麼我該如何實現這種長期需求”,最後就落到了產品技術開發層面,從而找到了使用者和平臺之間的真實需求了,就是工具的開發了。

上線之後,在快速的”迭代升級“,這樣的方式都可以將投入和風險最小化,每一次需求的發現,都是進行多個節點的迴圈聚焦,

這才是圍繞使用者做一款產品的本質。

核心觀點:

用迭代思維小步快跑,幫你事半功倍。

迭代思維最重要的有兩點,

一個是快速,另一個是能夠及時發現錯誤

,不然你的迭代就沒有了方向,是盲目的,偽需求,速度越快,反而錯得越多。

試想一下,同樣去一個地方,一個知道捷徑,一個壓根就不知道方向,

不知道方向的跑的越快越好嗎?肯定不是如此。

必須有正確的方向,加上強大的執行力,才能發揮出迭代思維的最大價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