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拆書稿

  • 由 童欣的自留地 發表于 棋牌
  • 2021-12-25
簡介無論是是小賣部遊戲學習加減乘除,還是誘導孩子閱讀,甚至是完成作業,作者始終將保護孩子的興趣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習興趣是解決一切與學習有關的問題時,首先應考慮的事

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病句嗎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句話廣為流傳的背後,不知有多少為了孩子學習而抓狂的父母?

當作業成為影響親子關係的利器時,你可曾想過,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是孩子天生就不愛學習?還是這作業把孩子原本想要學習的熱情給嚇住了?或者是我們對待孩子學習、作業的態度出了問題,以至於影響到了孩子做作業的熱情?

今天我要介紹給大家的這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在書中不但會為我們一一解答以上困惑,亦會給所有奮戰在育兒路上的父母們,帶來作者親驗有效的育兒方法,讓我們在育兒路上,做一個內心篤定的父母。

本書2009年一經出版即引起巨大轟動,入選新浪2009年度中國好書。數年來,本書一直高居各大圖書榜榜首或前列,總銷量已超700萬冊。

本書的作者是媽媽,亦是老師,對教育有著深沉而執著的感情,認為小學教育最重要,曾立志要到小學去工作。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如願,自身經歷讓她有感於家庭教育的被忽視與不得法,才轉而以研究和寫作的形式,致力於教育理念的傳播。

正如作者所言,她的目標是讓正確的教育思想直接作用在孩子們身上,而不是停留在書面文字或理論層面上,所以我們才得以看到這本書的面世。

本書由大量教育故事組成,透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讓我們看到作者新穎的教育理念,以及在其指導下所採用的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如何成就了一個優秀的孩子。全書主要傳達了三大理念:學習可以是件輕鬆事,教育的最高境界——有心無痕,犯錯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下面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看看,作者是如何將理念落實在育兒過程中的。

學習可以是件輕鬆愉悅的事

這一點可能與我們大多數人的觀念不一致,卻是作者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結合自身對教育的研究,發現在學習這件事上,成人對孩子存在的最大誤解。

孩子生來就有完善自我的傾向,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這一點,順應孩子發展規律,就會發現,孩子的學習力是驚人的,學習於孩子來說,本就是一件樂事。

與生活結合,學習變遊戲

幾乎所有的孩子在學會走路後,都會有一段不走尋常路的階段,爬坡、走窄窄的路沿、爬臺階……,作為家長,在陪孩子一起走的過程中,隨著腳步邊走邊數數,尤其是走臺階時,每走一級數一個數字,這種行走中伴隨著的“1,2,3……”,會讓孩子不知不覺中,把數字與具體的事物聯絡起來,輕輕鬆鬆學會數數。

學齡段的孩子,依然可以從生活切入,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將學習內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幫助孩子快樂學習。

作者正是從孩子身上發現了孩子們對小賣部的興趣,進而設計了開小賣部的遊戲,父母和孩子一起,在買賣東西的過程中,讓孩子不知不覺學會了加減乘除。

使孩子擁有魔力的學習武器——閱讀

當前教育環境下,如果說有什麼是被家長普遍忽略,實際上又對孩子的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幾乎可以預判孩子今後的學習走向,非閱讀莫屬。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試用過多種手段來促進學生的腦力勞動,得出一條結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

閱讀可以讓孩子輕鬆跨越識字關

作者在孩子一週歲前就開始為孩子讀故事,五歲後,孩子自己開始看書,字開始越認越多。第一天上小學,孩子就已經可以把語文課本從頭到尾讀一遍。

這種建立在大量閱讀基礎上的識字,使得認字不再枯燥,孩子在享受閱讀樂趣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認識了大量生字。

愛閱讀的孩子,學習後勁足

閱讀不但影響孩子的識字量,還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寫作水平,因其對理解力的提升,使得閱讀對除語文外的其他學科也有促進作用。

多年的教學實踐及教學理論的研究,讓作者深信,小學甚至初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以逆轉的。

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就是課外閱讀。作者在書中,用一節內容專門講述了四個孩子的真實故事,顯示了閱讀對孩子學習的深遠影響。

小學五年級時,作者開始接觸這四個孩子,曉菲和小壯,學習努力,考試成績中上,上課不搗亂下課不惹事生非。博和成則是個性非常明顯的另外兩個孩子,博門門功課優秀,工作能力強,特別有思想有見地,是個極為出色的學生;成優缺點都明顯,總不好好完成作業,成績中等,口才極好,表現懶散但不擾亂紀律。

四個孩子的作文引起了作者的關注與對比。前兩個孩子的作文,字寫得整齊,可寫作水平很差,內容貧乏,語法錯誤和錯別字比較多。作文被老師要求改,可是第四稿和第一稿對比,幾乎看不出進步。而博和成的作文都寫得特別好,通篇幾乎沒有錯別字和病句。博的字整潔大氣,文章中總有獨到的視角和素材。成雖然字寫得不好,但透過雜亂的卷面,能感覺到才情飛揚。

作者私下了解到,前兩個孩子,家長不支援也不允許孩子讀課外書,後兩個孩子都十分喜歡讀課外書。博的家裡有許多藏書,他的閱讀量遠超同齡人。成的父母不在家,他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沒電腦,電視基本不開,孩子沒事幹只能買很多書看,逮住什麼讀什麼。

幾個孩子初三時,作者瞭解到,博在市重點學校,學習依然很好,已確定保送市屬最好的高中。曉菲、小壯和成在同一所普通中學,成上初三後懂得學習了,現在是年級前幾名。而曉菲和小壯學習只能保持中等,據曉菲說,現在越來越不想學習了,覺得學習太難了。

正是閱讀賦予孩子們不同的能量,使他們在學習道路上,走上了不同的方向。

興趣為王—— 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但凡和學習有關聯的任何不痛快的事都要儘量規避

本書中,作者多次提到保護孩子興趣的重要性。無論是是小賣部遊戲學習加減乘除,還是誘導孩子閱讀,甚至是完成作業,作者始終將保護孩子的興趣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習興趣是解決一切與學習有關的問題時,首先應考慮的事。

家長設計小賣部遊戲的初衷雖然是幫助孩子學習運算,但是實行過程卻處處以孩子為中心,玩與不玩,每件物品的定價,統統放手讓孩子決定,家長絕不因為定價的荒謬取笑孩子,更不會為了教會孩子運算強迫孩子玩,整個過程的宗旨,就是樂趣第一,學習第二,讓孩子在愉悅的遊戲體驗中不知不覺學會了運算。

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樣,要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家長應放下功利心,不要求孩子讀“有用”的書,也不要因為孩子花時間讀書了,就去考核他掌握了多少,把讀書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協助孩子真正喜歡上閱讀。

為了保護孩子的學習熱情,作者更是不惜“替孩子做作業”,協助孩子拒絕老師留的“暴力作業”。一切只是為了維護孩子愉悅的學習體驗,保護孩子學習興趣。

教育的最高境界——有心無痕

本書中,作者透過多個案例,從正反兩方面展現了暗示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威力。

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三種不同形式的暗示,無一例外在悄悄改變著孩子。

表情暗示

作者提到,孩子不到兩歲時,第一次去看病,孩子因害怕抗拒打針,媽媽在安撫孩子的整個過程中,表情始終愉快輕鬆,這表情配上媽媽的語言解釋,妥妥地向孩子傳遞了這樣的資訊:打針就是再簡單不過的一件普通事。最終,孩子果然安靜地配合護士打完了針。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過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搖搖晃晃往前走著,突然跌倒了,他的第一反應並不是立即大哭,而是會先回頭望向他身後的看護人,此時如果看護人一臉焦灼緊張的表情,再伴隨著成人心痛的言語,孩子隨之也就開始了哇哇大哭。

如果看護人能夠微笑著鼓勵孩子站起來,孩子往往也會慢慢地重新爬起來。正是成人的暗示,讓孩子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語言暗示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比如孩子吃飯聲音有點大,媽媽想讓她改善一下,就會跟爸爸配合演一齣戲。爸爸吃飯故意發出聲響,媽媽這時候就會登場:“爸爸,你吃飯聲音有些大了,要注意點啊!”,孩子聽到了,就會收斂自己的聲音。

在作者的家裡,有這樣一句話——“像牛頓一樣”,你能想到它是批評的話語嗎?

作者女兒由於粗心經常會忘東西,聯想到牛頓投入的工作以至於忘了自己有沒有吃過飯,所以這句話就被用在了女兒身上。

是怎樣的愛,才能讓父母在批評孩子時,都能讓孩子感受到對他的肯定?作者真是把暗示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

另一方面,因為意識不到暗示對孩子的心理導向作用,父母對孩子費心費力,卻做著南轅北轍的事情。

希望孩子擺脫偏食厭食的惡習,卻當著孩子的面,一臉焦慮地抱怨孩子不好好吃飯。希望孩子愛上學習,認真寫作業,說出來的話卻是“上學後不能盡情玩了,要用功學習。”“大家都在一個班,憑什麼你可以少寫作業?”不就是跟孩子暗示,學習是苦役,少寫作業就是佔便宜麼?

行為暗示

書中提到有一個家長,孩子面臨高考,家長因此對環境要求極高,同一幢樓,只要誰家孩子彈琴了,就會敲暖氣管,這種看似對孩子學習環境的保護,實際上正是提醒孩子注意,哪裡又有噪音了。

有一種行為,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愛用,那就是罰寫作業。一方面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喜歡學習,好好寫作業,另一方面卻把寫作業當作懲罰,這不就是跟孩子說,寫作業是件不好的事麼?

作者同樣遇到孩子不認真寫作業的事,她是怎麼做的呢?——取消寫作業權。孩子也因此學會了珍惜自己寫作業的權利。

我們常常說“夢想成真”,這話放在孩子教育上,威力尤其震懾。作為家長,如果能善用暗示,那麼,孩子成長將不再是難事。

犯錯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失誤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導,每個過失都是孩子收穫經驗的一次好機會,錯誤的經歷同樣有正面的教育價值。

作者的女兒圓圓上小學時,有一段時間,總是把作業放到最後才做。有一次,睡覺時才發現還沒寫作業,急哭了。媽媽也一副微微驚訝的表情,似才發現女兒作業沒做,隨之對女兒的心情表示理解,阻止了爸爸的提議,讓孩子自己選擇是做完作業再睡覺,還是第二天早早起來再做。

孩子選擇做完作業再睡後,自己一人去客廳做了。自那以後,孩子回家早早就把作業寫完了。

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孩子在發生失誤時,家長一定不能跟孩子起衝突,忍住自己數落孩子的慾望,唯如此,孩子才有機會主動調整由失誤帶來的不便或損失。失誤也才能在孩子身上發揮它最大的教育價值。

家長對待孩子犯錯的態度越是寬鬆從容,錯誤本身的價值就越能在孩子身上發揮作用。

允許孩子犯錯,就是允許孩子從生活中學習。

最後,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作者傳遞給我們的三大教育理念:只要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學習可以是件輕鬆愉快的事;教育的最高境界——有心無痕,善用暗示,孩子成長不再難;犯錯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想要改變孩子,家長必須先做出改變。”正如作者所言,提到轉變孩子,父母普遍比較積極,可是要讓這份改變始於父母,則是難上加難。

一來人們本能的拒絕改變。另一個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們對父母在孩子尤其是幼齡段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認識嚴重不足。說到底,還是對孩子的成長缺乏瞭解。

這本書,作者煞費苦心地案例呈現,正是想告訴我們,唯有了解孩子,才能進行有效教育。

否則,像書中一些典型的教育案例,家長對孩子熱心的教育,很有可能應了那句諺語“地獄之路有時是好的意圖鋪起來的。”

讀完此書,希望你我不再是那個“可以為了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的父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