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休閒農業園區,該如何規劃設計?

  • 由 中農富通長三角農業 發表于 棋牌
  • 2021-12-15
簡介2、生態優先原則農業園區要妥善解決在農業園區建設和運營後所帶來的環境破壞和汙染,在具體的規劃與開發中採取必要的措施和技術,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把保護和最佳化生態環境放在首位,創造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生產、生活、休閒環境景觀和空間

基本路線以什麼為中心

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休閒農業園區,該如何規劃設計?

休閒農業,是現代農業與旅遊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它利用農業資源環境、田園景觀、農業經營活動等條件,透過規劃設計和開發利用,為城裡人提供觀光、旅遊、休閒活動的場所。另一方面,休閒農業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閒、旅遊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也是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

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休閒農業園區,該如何規劃設計呢?可以概括為4個理念,5個原則,8個要素。

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休閒農業園區,該如何規劃設計?

【四個理念】

1、開發與保護並舉的理念

我國是一個具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農業古國,在傳統的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思想下,營造了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農業。我國傳統農業中早就有了“天人合一”的辨證認識,並用於指導農業生產。

今天的休閒農業園區規劃建設和園區內的農業生產經營、休閒體驗等活動以與自然和諧共存為最高準則,必須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在保護、開發、培育資源與環境的過程中提高農業的開發和利用,以確保園區景觀的完整性、原始性和生態性。此外在加大鄉土文化資源和農業旅遊資源整合力度的同時,力求達到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園區景觀的和諧統一;在保護農耕文化和民俗傳統文化的同時,加大現代科技農業、農業科研基地、示範基地、培訓基地、休閒觀光示範園的開發建設力度,實現農業與休閒旅遊業的結合。

2、大力推行社群經營的理念

中國臺灣地區的休閒農業園區的“園區”概念,被賦予了具有地方意義的community(社群)的理念,而不再只是一個強調專業生產的屬於工業特質的park(廠區)概念。我國臺灣休閒農業園區社群經營的理念是整合農場、農園、民宿或所有景點,使其由點連成線,再擴大成面,最後以策略聯盟方式構成帶狀休閒農業園區,並適時開展以策略聯盟方式結合的“社群”理念來推動各項工作,從而走在了休閒農業園區規劃建設的前列。

目前臺灣地區休閒農業園區成為輔導農民順利轉型經營休閒農業及創造農村地區就業機會的載體。中國內地的休閒農業園區建設可充分借鑑臺灣地區關於園區大力推行社群經營的理念,改變以往經營思維,有條件的園區可朝向精緻農業政策的延伸轉型。這樣可以改變大陸休閒農業在空間佈局上呈現出的“遍地開花”的發展現狀,徹底杜絕掛個牌子就採摘、各自為政、缺乏系統管理、發展特點不突出、缺乏宏觀系統的規劃等弊端。

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休閒農業園區,該如何規劃設計?

3、因地制宜,體現特色的理念

農業生產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和季節性,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必須根據各地區的農業資源、農業生產條件和季節特點,充分考慮其區位條件和交通條件,因地、因時制宜,突出區域特色。

特色是休閒農業發展的生命之所在,越有特色其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就會越強,因此園區建設要與實際相結合,明確資源優勢,保持其“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我精、我特”的壟斷性地位,使園區建設更直接地為園區服務、為旅遊服務。如門頭溝區的“妙峰櫻桃園”、平谷區的“桃花海觀賞採摘區”、順義區的“龍灣屯萬畝優質梨觀光采摘園”等無一不是以特色取勝的範例。

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休閒農業園區,該如何規劃設計?

4、堅持“農遊”相結合的理念

休閒農業的特點是將農業與旅遊業相結合,休閒農業透過旅遊業的開展而走向市場,建立自己的市場地位,提高自身的價值,獲得巨大經濟效益。同時,休閒農業為旅遊業的發展開拓了新領域,豐富了旅遊的內涵,促進了現代旅遊業的發展。

休閒農業園區充分利用原有的旅遊景區和景點,擴大和增加休閒觀光農業專案,透過兩者之間的相互帶動,發展“農遊合一”的新型產業,從而在城郊營造優美宜人的綠色遊憩空間。

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休閒農業園區,該如何規劃設計?

【五個原則】

1、主題明確原則

在發展休閒農業過程中,休閒農業園區的主題定位至關重要,主題的選擇需要契合園區農業資源條件與農業生產條件並結合市場需求來綜合考慮。休閒農業園區的主題定位主要有:產業主題、科普教育主題、體育休閒主題、養生養老主題等。

2、生態優先原則

農業園區要妥善解決在農業園區建設和運營後所帶來的環境破壞和汙染,在具體的規劃與開發中採取必要的措施和技術,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把保護和最佳化生態環境放在首位,創造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生產、生活、休閒環境景觀和空間,確保農業園區生態可持續發展。在農業生態、生產不虧本的前題下,再量力發展休閒體驗旅遊專案。

3、可持續發展原則

農業園區規劃應立足現在,著眼未來,合理規劃,穩步推進。一方面改善生產條件,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另一方面,在專案設計上形成具有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良性機制,使休閒農業園區能夠持續健康地向前發展。園區規劃要堅持輕資產盈利模式。

4、突出特色原則

休閒農業園區在資源、人力資本、核心技術等方面並無突出優勢的情況下,要與周邊同類園區進行錯位競爭,結合當地地方特色,發揮地域優勢,實施差別經營,刻意培育個性,避免雷同,營造本園區鮮明的特色。如景觀規劃,要創意設計與城市園林景觀不一樣的景觀。少用園林名貴花木園觀,多用鄉村植物景觀,農作物景觀等。

5、因地制宜原則

休閒農業園區要根據本身以及周邊的地形地貌、土壤性狀、氣候條件、水源條件、農業耕作制度和植被情況、交通條件、能源供給條件等。因地制宜制定建設成本較低、可操作性較強的方案。休閒農業園區一定要堅持生產、生態、生活相結合,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一定要堅持生產、流通、銷售相結合,實現農業、文創、旅遊融合發展。

【八個要素】

在休閒農業園區總體規劃中,應具有以下要素:

1、休閒農業專案名稱

控制性規劃的名稱是規劃性質和內容的概括,要能反映開發專案的基本特色。一般可由轄地名稱和專案功能名稱組成或單獨命名。

2、開發專案的區位分析

區位用於分析休閒農業開發專案用地所在縣(市)、鎮(鄉的具體方位和範圍,進而分析其在整個大環境中的位置。對主題、市場定位起指導作用。

3、控制性規劃的平面佈局

控制性規劃平面佈局以1:2000、1:1000、或1:500的現狀圖為背景,用不同顏色標明功能區的劃分與範圍、主次幹道的佈局、水系和主要管線的佈局、景點設施的部位及其關鍵部位的標高等。有條件的規劃單位還可配繪一幅總體規劃色彩效果圖。

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休閒農業園區,該如何規劃設計?

4、道路、水系的規劃佈局

道路是休閒農業園區的動脈、道路的等級、佈局關係到人流的暢通和休閒農業線路的導向,要根據農業生產和休閒活動的需要統籌規劃。在規劃設計中,要求標明一、二級幹道的位置、走向、寬度、長度、建造等級和適宜和交通工具的型別。其中一級主幹道要與休閒農業園區的進、出口相銜接,二級幹道是一級主幹道向各功能區和主要景點的延伸。

水系要標明擁有(保留原有或改造後的)水面、河溝或暗管的位置、範圍、寬度、長度、深度,要與自然山水的地面徑流量和農業用水排灌體系相適應。

5、生活用水與電力、通訊、規劃佈局

生活用水凡由園外來自水廠供給的,要標明管道的埋設部位、口徑、長度和園內通往用水處的管道佈局和口徑。凡自供生活用水的,要標明取水部位,方式及管道的佈局和口徑。同時要標明配置汙水處理及排汙設施的部位。

供電系統要標明與園外高壓電網接通的部位及園內變壓站點、電流、電壓以及電路的長度和佈局。通訊與廣播電視系統要標明引入線路的部位、中斷站的部位、容量及功能區的終端設定。

6、服務設施的規劃佈局

休閒農業園區的服務設施,主要有園區的出入口、停車場、管理中心、商業網點、休憩地、餐飲部、洗手間、娛樂場所、農業參與性活動場所和住宿區等。這些設施的佈局要以方便有閒人士為原則,其中,停車場一般可設在主要出入口處。

7、植被佈局

植被是在一定地區的覆蓋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稱。總體規劃中的植被,包括對保留的原有植物群落的最佳化和人工綠化體系,尤其是道路兩側及景區、景點的綠化。

在休閒農業園區的綠化,應具有農業綠化的特色,一般是採取經濟綠化,即儘可能地選擇果樹、花卉或其他有生產價值的物種,如銀杏、喬灌木、花卉、葡萄、蘋果、梨、板栗,在南方還可用荔枝、桂圓、木瓜、椰樹、棕櫚等,使其既有造景和遮陰作用,又有生產和經濟價值。

8、投資概算

開發休閒農業的投資概算,在總體規劃中,可分為基礎設施投資概算,農業專案投資概算和旅遊服務設施投資概算。在每項概算中,包括固定資產(含基本裝置)、必要的執行成本和效益預測等內容。

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休閒農業園區,該如何規劃設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