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古代俠客浪蕩江湖、快意人生,他們的錢從哪來?

  • 由 番茄汁 發表于 棋牌
  • 2021-12-05
簡介當時一名叫濮文暹的清官要赴南陽知府上任,王五怕他路上被劫,主動前往護送,在聽說對方路費不足時,主動贈與200兩銀子

為什麼歪門邪道能掙錢

古代俠客浪蕩江湖、快意人生,他們的錢從哪來?

在眾多武俠作品中,大俠們鮮衣怒馬、仗劍天涯,從來就不用為錢發愁。

小說裡的人物可以揮金如土,歷史上的大俠們則沒這般瀟灑。無論是行俠仗義,還是滿足自身生存,都需要銀子。

銀子從哪來?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明確另一個問題,什麼是俠?

漢代的司馬遷曾給“俠”下過定義,即“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人之厄困”,為此他還在《史記》裡專門闢出一章稱作《遊俠列傳》。

司馬遷筆下的遊俠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做事只講哥們義氣,不問是非曲直,很多行為“不軌於正義”。這與我們今天所理解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有很大不同,所以,中國古代的俠客們來錢的渠道也是五花八門。

第一種,自己有錢

戰國時期的四公子,是這類人中最傑出的代表。

孟嘗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四人都是貴族公子,享有政府俸祿;另一方面,他們都有自己的封地。比如春申君黃歇,最初被賜封的淮北十二縣,經濟發達,是富饒的魚米之鄉;後又改封江東,在今蘇州、常州和上海一帶。在他的治理下,這片區域成為楚國後方戰略基地和中央糧倉。

同時,他們也很捨得花錢,每個人所養門客都超過千人,後人因此稱他們為“卿相之俠”。但這個名號的得來,不光是因為仗義疏財,而是他們本身就具有俠義之舉。

燕太子丹不畏強秦,收留了被秦國誅殺全家的落難者樊於期。魏國信陵君在秦軍進犯趙國時,接到平原君發來的求救信,不顧自身實力懸殊,依然決定攻擊秦國,雖然解了趙國的圍,結果招致了秦國的仇恨,導致被滅國的命運,如果沒有俠義心腸,很難做到這一點。

古代俠客浪蕩江湖、快意人生,他們的錢從哪來?

之後,在整個封建社會時期,就沒再出現過類似四公子這樣的人物。但富家子弟任性好俠的例子也不少見。以“聞雞起舞”而出名的祖逖,生於豪族大姓的官宦子弟,史載此人“輕財好俠,慷慨有節尚。每至田舍,則稱兄意,散谷帛以賙貧乏。”但是祖逖是個沒有原則的人,他手下的賓客在“攻剽富室”被捕後,他還總是想辦法營救他們。

太平天國著名將領石達開,是個大財主,“素慕遊俠,好結納而不擇其人。門下食客實繁有徒,類多無賴。”有一次,一幫福建人做生意,路過他們家附近,聽說附近有強盜,擔心被劫,就到石達開家尋求保護。石達開就派一幫人保護他們順利過境。強盜們聽後大怒,直接幾百人殺到石達開家裡。

古代俠客浪蕩江湖、快意人生,他們的錢從哪來?

石達開聽說後命令大開家門,讓他們進來,並準備了五千兩銀子送給強盜。他對強盜說,人家福建人遠道而來,做生意不容易,你們把他們劫了,本利無歸,人家還怎麼活,你們所要的不過是銀子而已,我給你們就是了。

強盜們,紛紛歎服,竟然還有這樣的人,表示不要。

石達開一看賊人這個態度,非常高興,設宴款待這幫人,大家在一起越說越投機。臨別前,石達開又把銀子拿出來,讓他們收下,再三推辭後,收下一半。

第二種,靠別人養

通俗地說,這些人就是有錢人養的門客,但這不是白養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死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高漸離等,關鍵時刻都幫他們的主人扛過事,甚至為此丟命都毫不在意。

比如,專諸刺僚一事。專諸是吳國人,平時得到公子光的善待和禮遇。公子光是吳王諸樊的兒子。諸樊有三個弟弟,依次是餘祭、夷昧和季札。其中季札能力最強,諸樊想把王位傳給他,但又找不到好的理由,就在臨死時立下遺詔:王位依次傳給三個弟弟。這樣,正常輪序的話,最終還是季札當王。

結果,前面兩個兄長死後,當由季札繼承王位時,季札卻跑了,不願繼位。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吳國人立夷昧的兒子僚當吳王。公子光就很不爽,認為如果叔叔不當,也應該立他來當王,江山本來就是他父親傳下來的,於是暗地裡招募謀士豪俠,準備伺機篡位。專諸就是其中之一。此人是伍子胥推薦給公子光的,應該是有些本領的。

公子光非常器重專諸,像貴賓一樣待他。專諸深受感動,一直找機會希望能報答這種知遇之恩。在被養了九年之後,機會終於來臨。楚平王死,吳王僚借楚國發喪之際,落井下石,派了自己兩個弟弟率兵包圍楚國的潛邑,結果被楚國軍隊截了退路,吳軍被困。

公子光和專諸都認為這是個好機會。公子光伏身對專諸叩頭,兄弟,我的身體就是你的身體,放心幹吧,你的身後事包在我身上。之後,公子光在家中宴請吳王僚。吳王當然也是警惕性很強,帶了很多衛兵,從王宮一直排到公子光家中。這些侍衛個個手持利刃,戒備森嚴。

酒喝到一半,公子光藉口腳疼,跑到自家地下室躲了起來。專諸將匕首藏在烤熟的魚腹中進獻上去,到了吳王跟前,專諸將魚拆開,趁勢抓起匕首直刺過去,吳王僚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刺死了。吳王的侍衛趕上來,將專諸剁殺。公子光趁機率領躲在地下室的武士攻擊吳王的衛隊,一舉全殲,公子光遂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閭。闔閭也沒有忘記諾言,封專諸的兒子為上卿。

古代俠客浪蕩江湖、快意人生,他們的錢從哪來?

門客的犧牲價值,取決於主人的境界。像公子光這樣有高階的政治追求的,專諸的自我犧牲倒也成就了後人,算是死得其所。主人如果是個一般混混,那麼門客也就只能停留於打打殺殺。

西漢末年的原涉,其父官至南陽郡太守,算是個“官二代”兼“富二代”。原涉生性豪放,愛打抱不平,其父去世後他被舉薦作了谷口縣縣令,但不久就辭了官浪跡江湖。他利用父親留下的遺產廣交豪傑。他的門客中有不少是犯法之徒。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原涉本人大概也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與新豐人祁太伯是朋友,祁太伯的弟弟王遊公因嫉恨他,就向官府打他的小報告,原涉因此就吃了虧。他就把這筆賬記在了王遊公頭上,後來派他的大兒子原初帶著一幫門客,駕駛20輛車洗劫了王遊公家,並把王遊公和他的父親二人砍了頭。最後的事實證明,他所結交的這些門客都是酒肉朋友,在他們半路被襲擊時,四散奔逃,把原涉給扔了。原涉最後落了個被斬首示眾的下場。

第三種,自己掙錢

除了靠投靠別人來養活自己,也有不少俠客是自力更生的,採用合法手段養活自己。他們謀生手段之中,有的是手工業者,有的是生意人,還有的則是當鏢師。

鏢師是鏢行或鏢局的從業人員,即依靠自己的武功為運送財物金錢的商人及官員提供保安服務。這一行業出現於明代,盛行於清代。鏢師們常年行走於江湖,大都遵循江湖的俠義傳統,他們中不乏武林高手,愛管人間不平之事,以武懲惡,扶危救難,自然也就成了俠客。

古代俠客浪蕩江湖、快意人生,他們的錢從哪來?

光緒年間,河北冀縣開德勝鏢局鏢師梁振普就是位著名俠客。當時一名從寧夏來京尋父的女子叫葉雲娘,被京城惡霸趙六擄去,要強行納妾,雲娘不從,被關入水牢。梁振普得知後,深夜潛入趙家,救出於雲娘。之後,他又以以己之力,打死趙六及其手下多名惡漢,為京城除了一霸。梁振普也因此被關入刑部死牢,直到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才乘亂逃回老家隱居,之後再次開設鏢局走鏢。

晚清名氣更大的鏢師是大刀王五。王五不僅武功高,影響力還很大,河北、山東一帶的綠林好漢都尊其為首領。王五給這幫人立下規矩,要求他們劫奪的物件,必須是貪官汙吏的不義之財。光緒初年,京城周圍連續發生搶劫盜竊案,官府懷疑是王五所為,就派兵包圍了他家。結果派去的兵將都忌憚王五的武功,一直在外面叫囂,卻沒人敢進家門,到了天黑,自己就撤了。實際上王五根本就沒在家裡。

王五與著名維新派人士譚嗣同交情不錯,參與了戊戌變法活動。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被捕,王五曾勸其出走,並表示自己願意捨命相送,被譚嗣同拒絕。當時一名叫濮文暹的清官要赴南陽知府上任,王五怕他路上被劫,主動前往護送,在聽說對方路費不足時,主動贈與200兩銀子。途中,因黃河漲水行程受阻,濮文暹路費不足,王五又借了500兩銀子給他,一直將濮文暹送到南陽府。當俠客當到這份上,難怪後人對王五如此推崇,還以他為原型,拍了電影。

第四種,搶別人錢

搶別人的錢,也分為兩種,一種是以殺戮的方式明搶;另一種則是盜搶,一般不殺人。

光緒初年,吉林有一大盜叫白勝魁,身懷絕技,身輕如燕,在當地很出名。此人不殺人,只搶劫富戶。別看是個大盜,他還負責維護周圍三十里內百姓的安全,如果有強盜來犯,他親自前往捉拿。他搶來的錢物,常常用來接濟貧困人家,當地百姓尊稱其為“白大爺”。

與這種盜俠相比,另一種俠搶錢的手段那就惡劣多了。對於大俠來說,其重要的身份標識就是養賓客、交朋友、解人急難,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戰國四公子那樣的實力,於是只能去搶、去奪、去殺人越貨,靠歪門邪道搞錢。

漢代著名俠客郭解就是這樣一個人。《史記》載:“其在閭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鑄幣,任俠併兼,借交報酬,篡逐幽隱,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鶩者,其實皆為財用耳。”意思是這個人年輕時,和他的同夥為了得到錢財,搶劫、殺人、盜墓、鑄假幣樣樣都幹過。當時的長安城“薄暮塵起,剽劫行者,死傷橫道,枹鼓不絕”,可見這夥人把治安禍害的有多差。椎埋這種搶劫殺人的方式,直到明清,還有人效仿。

也有隻要錢不傷人的。明代鄭仲夔所著《耳新》一書記載:潮惠有大俠,每瞷富豪子弟出,即掠去,乃出帖通衢,令以多金贖取,比饜其所欲,始聽歸,為之勒贖。這實際上就是綁架勒索。

還有赤裸裸的搶劫的,魏晉時期,有個叫戴若思的,“少好遊俠,不拘操行”,常常帶領同夥在江湖上搶劫來往商旅,有一次他指揮同夥劫了一條商船,船上裝載了很多貨物,戴若思站在岸邊的胡床上,指揮同夥搬運貨物,分派忍受,有條不紊,整個過程指揮得井井有條。

俠客生存於江湖,江湖反映的是世道。俠客盛行的時代,往往也是世道比較亂的時代。很多俠客的善與惡並非是簡單的非黑即白,他們既能劫富濟貧,卻又殺人越貨。他們這麼做的目的,考慮的是自己小圈子裡的個人利益,而非為了天下蒼生,所以往往為小善而作大惡,在保證小範圍公平正義的同時,也製造了更大的不公平。

參考資料:

1。鄭春元:《俠客史》,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

2。張志和、鄭春元:《中國文史中的俠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3。汪湧豪:《中國遊俠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