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開元盛世的背面,不為人知處滋生的矛盾,足以摧毀夜幕下的盛唐

  • 由 朱彥說論史 發表于 棋牌
  • 2021-11-30
簡介矛盾一:新舊貴族之間的爭權奪利有史家認為,安史之亂之所以會爆發,在於河北地區的世家大族不滿李唐王朝對其的打壓政策,因此轉投了安祿山集團

孳生與滋生的區別是什麼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這是詩聖杜甫在李唐安史之亂後,面對著物是人非的光景,留下的對開元盛世的無限的追憶。

開元盛世,這是李唐王朝的標誌。

盛唐傑出的代表作,想必在那個時代生活的長安人一定非常幸福且安樂。

開元盛世的背面,不為人知處滋生的矛盾,足以摧毀夜幕下的盛唐

但歷史就是如此滑稽,在開元盛世之後,緊接著就是安史之亂,一場叛亂差一點毀掉了李唐王朝,而隨之葬送的,也是唐人的驕傲。

比較諷刺的一點,安史之亂之後,日本就很少再往中國派遣唐使了。原因無外乎兩個,首先他們認為一個戰亂當中的大唐,沒有必要再去向他們學習。再者,李唐王朝的精華他們自認為已經學得差不多了,所以不去也可以了。

但是,面對著這段歷史,人們總會不斷地追問,李唐王朝怎麼一下子就成了這個樣子?所有的人在驚訝當中還有些錯愕與迷茫。

有句話說,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李唐王朝由盛轉衰,原因看似在於天寶年間的昏君奸臣,其實開元時期,很多的矛盾就已經出現了。

有些還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在這一點上,唐玄宗無疑是一個失敗的調和者。

矛盾一:新舊貴族之間的爭權奪利

有史家認為,安史之亂之所以會爆發,在於河北地區的世家大族不滿李唐王朝對其的打壓政策,因此轉投了安祿山集團。但這個觀點還有待考證,畢竟還有史料進一步地證明這些世家大族與安祿山之間的聯絡。

但是,河東地區的大族的確是李唐王朝統治中國期間過得是比較憋屈的。他要面臨李氏和關隴貴族集團的雙重打擊,尤其是在武則天統治期間。

但是,到了唐玄宗一朝,關隴集團和河東大族之間,由對立走向了合作也是確有其事。原因在於,朝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利益集團,即透過科舉做官的庶族。

開元盛世的背面,不為人知處滋生的矛盾,足以摧毀夜幕下的盛唐

玄宗時期,姚崇、宋璟都是科舉入仕,相比於靠著門蔭入仕的貴族集團,這些人似乎更精明能幹一些。不過,玄宗有意地推翻了武則天當政時期的一些政策,因此貴族集團在玄宗朝地位相比前朝有了一定的上升。

玄宗有意調和這兩派的矛盾,但是效果並不好。

首先站出來挑戰科舉集團的人物,是大名鼎鼎的宇文融。作為財政改革的專家,他的”括戶“政策,是兩稅法的先聲。

當然,括戶政策就是奔著科舉集團去的。我們待會再談這個問題。

宇文融因為財政改革而受到玄宗的賞識,任命為御史中丞。隨即對當時的宰相張說動手。

張說是科舉入仕的典型,毫無家庭背景,特別鄙視貴族。宇文融彈劾張說的原因也簡單,皇帝泰山封禪,所有官員都得到了晉升,但是官兵卻只是加勳。這樣的做法自然會因此眾人的不滿,宇文融反對張說,要求再稽核。

如果只是對事不對人的話,這件事恐怕掀不起多大的風浪。但是,張說和宇文融顯然都沒這麼想。

融等每有奏請,皆為說所抑

宇文融隨即聯合李林甫(李唐遠支族人)、崔隱甫(河北崔氏)等人一起攻擊張說,說他貪贓枉法,同時暗中進行占卜活動。

唐玄宗馬上命令崔隱甫幾人審問張說,最終結果是張說致士,而宇文融也被放了外任。

不過很快,宇文融便再次召回長安,做了丞相。但是三個月便被彈劾,灰溜溜地離京而去。彈劾宇文融的,則是科舉入仕的裴光庭。

之後,結果兩派鬥爭的是張九齡和李林甫,這兩人我們就比較熟悉了。史書當中經常說李林甫專門挑著皇帝喜歡的話來說,而張九齡經常給皇帝提意見,唐玄宗厭倦了張九齡,於是李林甫上任,開啟了一段黑暗的歷史。

但這其中更加根本的原因在於,作為科舉入仕的張九齡,實在是太心高氣傲了。看不起軍人,看不起靠門蔭入仕的牛仙客。

仙客邊隅小吏,目不知書,若大任之,恐不愜眾望。

開元盛世的背面,不為人知處滋生的矛盾,足以摧毀夜幕下的盛唐

牛仙客也是一朝宰相,居然被張九齡如此評價,恐怕也有些過分。

最後張九齡被罷相,李林甫坐上了丞相的位置之後一家獨大,這是玄宗有意把權力交到貴族手中,但沒想到卻一發不可收拾。

矛盾二:南北經濟之爭

經濟重心南移在歷史上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從魏晉南北朝開始,一直到南宋完成,南方的經濟逐漸超過了北方。

而唐朝,作為經濟重心南移的折衝期,代表南北方利益的官員自然有不一樣的政策主張,這也加劇了分裂。

代表人物,前文所述宇文融與張九齡。

宇文融作為關隴集團的代表人物,他的主張自然代表著北方的利益。作為財政專家,面對李唐王朝逐漸匱乏的國庫,他頒佈的括戶政策。

為了增加封建國家的財賦收入,擴大徭役、兵役的來源,開元九年宇文融建議檢查色役偽濫,蒐括逃戶。

土地兼併嚴重,流民越來越多,國家無法編戶齊民,稅收自然也成了問題。歐陽修在撰寫《新唐書》時,描述這段歷史時曾有言:

戶籍久更不造,貧富升降不實

宇文融的主張是把流民抓回來,強行編戶齊民,以維持租庸調製的進行。流民問題,大多是由北向南,如此命令,自然會削弱南方的經濟實力。當然,不可否認,括戶政策在一定時間內充盈了國庫。

開元盛世的背面,不為人知處滋生的矛盾,足以摧毀夜幕下的盛唐

而張九齡則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建議:他建議私人鑄幣合法化,以加強貨幣在市場上的流通,從而進一步解放人身束縛,發展生產力。

這個想法,即便是放在現代也不可能這麼幹,財富的積累不是透過印錢就可以解決的。而張九齡之所以這樣主張,是因為江淮地區貿易量實在太大,但是這個地區又遠離鑄幣單位,因此他這樣的選擇,無疑是要提高南方的地位。

玄宗自然沒有同意。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括戶政策治標不治本,從而催生了兩稅法。而最大貿易區遠離貨幣發行單位的問題,整個李唐王朝,都沒有一個好的解決辦法。

矛盾三、被瞧不起的軍人與被慣壞了的文人

主人公還是張九齡,還有另外一人——安祿山。

安史之亂髮生之後,很多人都特別感慨,當年要是早聽張九齡的,把安祿山殺掉就不會有現在這些事情了。

張九齡的確在其擔任宰相時有過力主殺掉安祿山的行為,但是不是因為他看出了安祿山有反骨,更重要的是他很是瞧不起軍人。

安祿山的老領導張守珪,因為在東北地區取得了對契丹、奚戰事的勝利,得到了玄宗的賞識,玄宗想擢升其為宰相,遭到了張九齡堅決的反對。牛仙客因為戰功而被擢升為宰相,張九齡也是上書反對,前文所述,無需贅言。

之後安祿山打了敗仗,朝廷決定要殺掉安祿山,張守珪極力地為安祿山求情,也是張九齡,力主殺掉安祿山。

安祿山行刑之前,大聲疾呼:

兩蕃未和,忍殺壯士!豈為大丈夫謀也?

最終還是張守珪動了惻隱之心,安祿山才保下一命,才有了日後的故事。

開元盛世的背面,不為人知處滋生的矛盾,足以摧毀夜幕下的盛唐

實際上,儘管李唐王朝尚武的風氣還一直在流行,但是隨著科舉制度的興起,文官集團已經無法如之前一般隨意的進行文官武將的轉換了。文官無論是貴族也好,庶族也罷,他們都不屑於以軍功成為自己的晉升途徑,儘管在李林甫專權之前,這一就是封侯拜相的一條專用通道。

而李林甫任上,由於擔心武將拜相而對自己產生威脅,於是乾脆把地方兵權交給胡人。在他看來,胡人就是傻白甜,好控制且不會對自己的權力產生任何的威脅。

也就在這風氣和觀念的轉變,導致了李唐王朝由一個盛世迅速沒落,而開元盛世,也成為了歷史的絕唱。

開元盛世的背面,不為人知處滋生的矛盾,足以摧毀夜幕下的盛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