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70年前人們怎麼採礦——看會澤鉛鋅礦

  • 由 礦冶園 發表于 棋牌
  • 2021-11-28
簡介1950~1952年恢復生產時期仍沿用土法開採,1952年在滇北礦務公司開鑿的維新硐內開鑿斜井(稱“五二”斜井,標高2402~2323米),1953年將維新硐的通風井(標高2402米)斷面擴大成2×1

平窿怎麼造句

70年前人們怎麼採礦——看會澤鉛鋅礦

70年前人們怎麼採礦——看會澤鉛鋅礦

礦山廠是會澤鉛鋅礦主要氧化鉛鋅礦的主戰場,距礦部13公里有公路相通。礦種有地下開採的脈礦和二次開採的脈礦(前人從地下采出堆積在地表的“貧礦”和“廢石”)。

礦山廠的氧化礦已有五百餘年的開採歷史,1949年以前都是土法開採,開採範圍甚廣。

據地質報告書稱:“自地表往下,垂深300米內部有老硐”。生產探礦揭露,垂深300米以下仍有老硐,最大的採空區頂板暴露面積達4400平方米。勘探期間查明的採空區其礦石量約為10萬噸,腐槽礦石量約為13萬噸,合計23。6萬噸,採空率達10%。

前人開採的礦石絕大部分是富礦。根據地表遺留的爐渣推算,前人採出的金屬量應在60萬噸以上,約為已探明儲量的三倍。

土法採礦的礦床開拓,是多條(一個槽戶一條或多條)彎彎曲曲,坡度多變的,斷面不到三平方米使用油燈照明的老硐。運輸靠工人用笆籮背或麻袋扛。深部採礦,工人帶上乾糧黎明前進硐,天黑後才能出硐。老硐佈置的原則是“有礦打礦,無礦打影,無礦無影打吊井”。

即老硐沿著礦體延伸,沒有礦就沿礦化層開啟小斷面(一平方米左右)通道找礦,沒有礦也沒有礦化層就打垂直井或斜井找礦,有的通道小到人必須爬行才能透過,稱之為“螞蟥伸腰”。採礦工具是鐵鍬,尖贊和手錘。遇到礦體大、礦石富就多采,礦體小、礦石貧就少採或不採。

採空區多分佈在礦體中心和富礦部位,形狀極不規則,其中有的採空區充填了“貧礦”或廢石,後人稱為腐槽礦。土法開採使礦體的整體性受到嚴重破壞,上盤岩石大量位移,降低穩固性,給後來大規模開採帶來極大的困難。

解放前的礦洞建設是十分簡陋的,老硐支護只是在十分危險的地方才打上幾根直徑10釐米左右的木柱,井下通風沒有任何設施,全靠空氣自由擴散,因此,常有頂板垮塌或空氣不足導致工人窒息死於井下的事故發生,大規模開採後,在老空區和腐槽中,常有人骨出土就是鐵證。

70年前人們怎麼採礦——看會澤鉛鋅礦

1950~1952年恢復生產時期仍沿用土法開採,1952年在滇北礦務公司開鑿的維新硐內開鑿斜井(稱“五二”斜井,標高2402~2323米),1953年將維新硐的通風井(標高2402米)斷面擴大成2×1。8平方米,作為主平窿與“五二”斜井相連構成主平窿——-盲斜井開拓系統,因主平窿是新開鑿的水平坑道,故取名“新平坑”。

新平坑內敷設7公斤/米輕便鋼軌,用木質礦斗的礦車人工推車運礦。當時只有一臺20千瓦發電機僅夠照明和修理用電,仍採用人工鑿巖方法進行探礦和採礦,基層生產單位也因之取名探採坑。1956年1月經上級批准暫停生產,集中力量進行基本建設前期工作,採礦工作隨之停止,轉為坑內探礦。

70年前人們怎麼採礦——看會澤鉛鋅礦

主平窿在2380米標高,斷面為6。13平方米,使用7噸架線式電機車運輸,礦車容積為1。07平方米,礦石運至索道起點站,用電動翻罐籠解除安裝,廢石由豎井提升至地表,經翻罐籠卸入1。5立方米箕斗,再用斜坡捲揚提升,排於落水洞廢石場。

1981年8月井下豎井捲揚機投入執行後,1989年6月廢石改由2380主平窿運出,排於闆闆橋北東廢石場,再運至麒麟廠水砂充填料製備站,作採空區充填料。同時豎井2380米標高以上的部分,用鋼絲繩封閉,不再使用。

現在採礦技術已經向著大型化、機械化、資訊化的方向邁進,相信在不遠的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礦山職工的工作環境會更加安全和優美,馳宏人的生活也會更加美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