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科威特大火,5300萬輪胎或化為灰燼,為何不快速滅火?原因有三條

  • 由 惹草科技 發表于 棋牌
  • 2021-11-25
簡介美國加州7萬條輪胎釋放了約3500噸有毒物質,100多噸致癌物質,但是科威特廢舊輪胎大火規模是美國廢舊輪胎大火的7倍,如果5300條輪胎全部燃燒完,或給全球生態環境帶來災難性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它是我們的關注焦點

紙燒掉後的灰燼是什麼

2021年8月,一則關於中東地區廢舊輪胎回收場著火的新聞震驚了全世界,很快成為了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它會對全球帶來傷害嗎?

照片顯示,回收場內到處是東倒西歪的黑色輪胎,簡直是望不到邊際,熊熊烈火正在輪胎中燃燒,比叢林野火還要黑的煙雲滾滾升起,遮天蓋日,此情此景,容易讓人聯想到災難片中的世界末日。

科威特大火,5300萬輪胎或化為灰燼,為何不快速滅火?原因有三條

科威特廢舊輪胎回收場大火,5300萬輪胎或化為灰燼

位於中東科威特蘇來比亞 (Sulaibiya)的廢舊輪胎回收場,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廢舊輪胎存放場,廢舊輪胎佔用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廢舊輪胎聚集如山,超過三層樓的高度,每天送廢舊輪胎而來的汽車絡繹不絕,粗略估算,廢舊輪胎總數量接近5300萬條。

科威特大火,5300萬輪胎或化為灰燼,為何不快速滅火?原因有三條

如果科威特廢舊輪胎回收場大火進一步升級,那麼5300萬輪胎或化為灰燼。

廢舊輪胎本來就沒有多大的價值,燒掉了並不可惜,有的國家甚至把它直接給埋起來,但廢舊輪胎燃燒卻成為了一個特大汙染源,衛星照片顯示,漆黑的煙雲就像一條黑色蛟龍,向東南方向移動,延綿數十公里。

科威特大火,5300萬輪胎或化為灰燼,為何不快速滅火?原因有三條

知道輪胎燃燒汙染有多大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聞過汽車輪胎燃燒的味道,當車輪打滑時,與地面劇烈摩擦產生的煙霧非常難聞,為什麼這麼難聞呢?那麼我們來了解下汽車輪胎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

汽車輪胎的主要材料是橡膠,約佔體重的60%左右,橡膠又可分為天然橡膠、順丁橡膠、丁苯橡膠、丁基橡膠等,天然橡膠來自天然的橡膠樹,其他的幾種橡膠都屬於化學合成橡膠。

科威特大火,5300萬輪胎或化為灰燼,為何不快速滅火?原因有三條

為了增加汽車輪胎輪胎的強度和阻燃能力,橡膠中會加入補強劑、防焦劑、補強劑、炭黑等化學物質,在做成輪胎的時候,還要加入鋼絲和簾布,這就是為什麼用橡膠做成的輪胎,卻能承受數十噸的重量。

儘管輪胎不易燃燒,但輪胎真正燃燒起來會產生大量黑煙,黑煙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質和多種有毒物質,比如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多種含苯環化合物和硫化物,所以,聞到輪胎燃燒的氣味,相當於在吸入毒氣。

輪胎燃燒產生的煙霧會導致大氣中漂浮大量黑色顆粒,然後隨降雨重回地面,讓普通的降雨變成“黑雨”,而且非常難被洗掉。

美國加州廢舊輪胎大火

1999年,美國加州的一家廢舊輪胎存放場著火,700萬條輪胎化為灰燼,黑煙直達上千米高空,給多地下了一場“黑雨”。

更可怕的是,輪胎在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黑色油脂,就像石油一樣的物質,流到哪裡汙染哪裡,一部分被地面吸收,進入地下水,一部分流進河流,最怕的就是,油脂汙染生活用水,美國加州輪胎燃燒汙染了多處水源。

科威特大火,5300萬輪胎或化為灰燼,為何不快速滅火?原因有三條

美國加州7萬條輪胎釋放了約3500噸有毒物質,100多噸致癌物質,但是科威特廢舊輪胎大火規模是美國廢舊輪胎大火的7倍,如果5300條輪胎全部燃燒完,或給全球生態環境帶來災難性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它是我們的關注焦點。

為什麼科威特人不快速滅火?

既然影響這麼大,為什麼科威特人不快速滅火嗎?這裡面有著三個原因。

一,當發生叢林火災時,我們可以用大量水的滅火,但是輪胎大火不能直接用水來滅火,輪胎在燃燒時產生大量油脂,水是無法撲滅的,油浮水面上,高溫還會讓水跟輪胎髮生化學反應,產生硫化氫及其它有毒氣體。

科威特大火,5300萬輪胎或化為灰燼,為何不快速滅火?原因有三條

二,既然不能用水來滅火,那麼只能用乾粉或其他物質來滅火,這樣就大大增加了成本,廢舊輪胎回收場又處在沙漠腹地,無法派遣大量人力和物力。有報道稱,科威特在2020年出現了創記錄“財政赤字”,入不敷出。

三,科威特本身就是一個熱帶國家,夏季出現四十多攝氏度的高溫再正常不過了,輪胎燃燒進一步增高附近氣溫,再加上輪胎燃燒本身就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消防人員接近輪胎燃燒點非常危險。

科威特人正在積極面對

其實科威特也正在努力想辦法撲滅大火,既能滅火,又將費用降到最低,有照片顯示,消防人員在燃燒點四周清理出一條寬達10多米的空地,用來阻隔大火的進一步燃燒,當燃燒點的輪胎燃燒完後,大火自然就熄滅了。

科威特大火,5300萬輪胎或化為灰燼,為何不快速滅火?原因有三條

這樣看來,科威特廢舊輪胎回收場大火很快就會熄滅了,我們無需太過擔心,即便給生態環境帶來了一定傷害,但應該不會太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