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什麼才算京味兒包子?老北京人如今也未必說得清了

  • 由 京報網 發表于 棋牌
  • 2021-11-24
簡介人都言語啦:“紅興”包子,就指著個大、暄乎、沒死麵疙瘩,味道沒得說

醬塊子腦袋是什麼意思

記得2016年北京中考進行了語文科目考試,試題在注重運用能力測試外,對傳統文化也有了更全面的考查,特別是“二選一”的小作文題,讓學生在注重聯絡生活實際的同時,透過介紹北京特色小吃,體驗“京味”文化。

什麼才算京味兒包子?老北京人如今也未必說得清了

那麼具有純正血統的北京包子,在那重重疊疊的褶皺裡包含著怎樣地道的“京味”呢?

嚴格地說,包裹在城市喧囂中的各式各味的包子,也已經細分不出來它的籍貫與它的具體出身地域。

那會兒的國營包子,無所謂有褶沒褶

慣常的一週一會的酒桌上,我與老友閒聊。專題:什麼叫傳統的京味兒包子?哪兒還有大名鼎鼎叫得響的北京包子鋪?老友一臉茫然。其實,我也是滿腦袋刷糨子——糊裡又糊塗。

掰著指頭挨個盤數:滿大街的小門臉兒、小鋪子、遊街“串販”,天南海北的口音,淨是吆喝杭州小籠包的。要不乾脆就拿張5A影印紙,隨手一揮筆:“京城獨此一家,餡料秘製”。油乎乎用竹箅子做的小籠屜,一摞十好幾個。用天然氣罐燒烘的熱氣,或是用小煤球爐子支口沸騰的鍋,一屜摞一屜、頂起來老高。

快餐包子,披上了一張地域氣氛很濃郁的“外衣”。隨著寬舒且海納的城市性格亦風行數年,也可能還得繼續風行下去。

早先有家兒最顯眼的老北京包子鋪,身矗鬧市的十字街頭:是記憶裡的擁擠不堪、是價位中的實惠划算、是伴隨成長的味覺習慣。熙熙攘攘,人們攥緊了糧票與鈔票,一個挨著一個的龍形隊伍——平民認可的平民氣質。

通通的大酵發麵,統統的薄皮大餡;那會兒的國營包子,無所謂有褶沒褶。我還記得,最常見的是“一把攥”封口。頂多摻乎幾個略有印痕的粗細褶子,混與“大撥轟”的同類之中。包子是以飽腹為目的,沒人也沒閒工夫憑捏褶子多少而去挑三揀四。

最忘不了幾味老包子的老味道。豬肉大蔥餡:“潛規則”下肉的肥七瘦三,蔥花香融合肉末煨好味兒的渾然一體,對人的味覺最具衝擊力。雞蛋韭菜餡:源於當初蛋與韭出產的純正;蛋香韭香沁入面香,絕對是饞人的招牌。豬肉扁豆餡:五香佐料味兒濃烈些,吃起來更是愜意無敵。

羊肉大蔥餡的包子您吃過嗎?因了供應量的限制,每逢(聞)羊肉包子有賣的,包子鋪門前,排隊的尺度又增了熱鬧幾許。

沒了“紅興”味兒,好像再沒了“北京味兒”的包子。

記得小時候,“紅興”家的燈盞亮得最早。天不亮,丁老闆都會悄悄爬起來。前臀尖:肥多瘦少。細剁肉:剔除老筋。加湯水:一點點兒地徐徐攪入。切蔥末:太碎了不行,太整了不成,就得要小半個小拇指甲蓋兒大。弄這些“瑣碎”,丁老闆都死盯著夥計。

頭天晚傍晌酵發的老面:餳大發了不行,餳不到家就要順勢愣會兒。摻乾麵、搋鹼水,直到麵糰柔滑的一點兒不粘手,拍拍打打地能溢位面的香甜與芳香味道。

調餡:第一等手藝,“絕密”狀態。丁老闆可得一人緊把著。醬油、鹽、薑末、味之素,打湯、入味、十味香,煨肉餡到底煨多大功夫?再有,他手頭還死把著另一份佐料。啥時機放?攪拌的先後順序?就丁老闆一人門兒清。老爺子心眼兒就是多:全教了你們,誰還聽我的?可別介“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

“紅興”包子,就指著豬肉大蔥餡、羊肉西葫蘆餡而叫響。十幾條衚衕的街鄰,都奔這兒來。每天五六百斤面,“扛”不到太陽落在西屋之後。買“紅興”包子排隊,那是衚衕巷子的常景。人都言語啦:“紅興”包子,就指著個大、暄乎、沒死麵疙瘩,味道沒得說!

丁老闆總不能老那麼精力充沛。彈指揮間三十年,唯一的小子聰明,憑著精靈勁兒——留洋上大學,就再沒回來。從小逆反,膩歪肉包子味,不稀罕這“紅興”的家傳。這可倒好,老丁一直盯著、直至動不了窩。“撒嘴兒”調料的秘製、“撒手兒”叫夥計攪和餡料,那是躺坑上的口述。沒過幾年,熬到“油幹燈滅”。

嘆惜,晚矣!後來的“紅興”牌子,吃者還以為就是“純京味兒”。明白人清楚,差老鼻子嘍!丟了魂魄,久藏味蕾記憶裡的味兒早已煙消雲散。人都嘀咕:老北京包子就這麼著,隨丁大掌櫃就這麼走遠啦。

再回過頭,嗔怪品味不到“北京味道”,也太天經地義了!一會兒的措手不及,一會兒的沒人接抻茬兒,路就難走嘍。隨著大剷車與大斗車的介入,“紅興”永遠沉寂於煙雲中。即使馬路拓寬也拓寬了政策,也沒再現“紅興”包子的蹤影。

餡是魂、褶是衣,包子沒褶不叫玩意兒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常掛人們嘴頭兒。俗言俚語的流行,有極深刻的根基。南來北往的交流融合,東方人固有的內斂謙和,做事做人的大氣寬厚,這都是一個民族最集中體現的氣質。包子定義,以及定義之外含蓄的內涵,就那樣融貫匯通地傳遞著另一種性質“非包子”的資訊。

“這一打小兒,就沒離開包子吃”,撂這閒話的主兒估計也沒人掰扯。方便為上,趕路上學堂、急火火報到、墊補口乾事、了些饑荒趕車點兒,街邊攤或路邊店,提羅幾個肉包子,邊走邊“墊補”,齊活!這麼說吧,細嚼慢嚥的主兒,絕不會那樣稀里馬虎不挑剔。日子過好了,窮講究了也就不瞎湊合啦!告別大發面“一把攥”的年代,但凡標識著“老北京包子”的門店,都得較真兒地講究“包子18褶”。報名進門想當包子師,先得驗明提褶封口的能耐。

“亂了褶,那就是亂穿衣,一準兒丟魂”,我親耳聽過一位包子鋪老闆教誨他的手下之人。“您瞎湊合餡料配置,鹹不鹹淡不淡的,早晚砸自己飯碗子”!就我所知,學徒練捏提包子褶,不是一日之功。十三褶、十五褶、最後練到十八個褶。我還知道,原先麵點技藝的考核,其中一個重要大項,就是蒸肉餡大蔥的小籠包。程式是:和麵、餳發、用鹼,調餡、擀皮、捏褶。蒸出來的成品各不相同,最後的分數自然不一樣。

捏提包子褶很有講究。長短一致,距離一致,深淺一致;最重要的是,首尾相交的褶子沒任何相異的痕跡;封口處沒一點兒贅面。沒這功夫,徒弟永遠幹擀包子皮兒的活計。練成了,才能包。這可不是包子鋪的老闆狠。如今,包子市場寬泛的五花八門。褶子的細膩程度,恰如是所謂精品包子的銀兩重量。

“魂”原料的自然鮮香、調製的鹹鮮適度、配伍的簡繁適宜;“衣”品質的高雅潔淨、條條順暢、立體感強。只有如此,各式品相、各式品味、各地風味的包子才具有競爭的起碼條件。有一點除外,利潤追求的最低率點以滿足最低消費的群體。

最愛最憶的還是當初的“來今雨軒”

聚集了人氣,繁榮了街肆,攪動了華裔食文化商圈的熱鬧程度——古而有之的包子文化很具代表性。

作為中心城市,容納各地域各民族飲食習俗的特點,無論是北方遊牧民族還是南方農耕狀態下的飲食方式,這裡都可以一覽無餘。說有特點,那就是一種吸納似的技術昇華。說沒特點,就是因吸納過程中失去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本味特質。

中國飲食文化的內涵——“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而西方比薩餅一類的張揚氣度恰又是一種商業經營的最好噱頭。比薩餅的光鮮,永遠放在明處。

實打實的,再妝點靚麗也沒用——那是指過去。人好不好?有沒有學問?有沒有誠信?是不是愛吹牛的主兒?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表面多光豔,一肚子糟糠。嘴上多仁義,一肚子壞水。到頭來挨蒙,準是自個兒眼神不濟。不講究包子褶,那肯定又不在理兒!

如今,規範的北京包子鋪。各個區域散落的店門各具千秋:門庭若市的權當是食客們隔三差五日常食物的點綴;門可羅雀的難以抗拒店外商家的爭先恐後。最堪是,幾家歡笑幾家愁?還仍是規範:一兩三個、餡料統配、褶痕明晰、現蒸現吃、個個有汁。無奈是街頭小籠包的“欺霸”:不問出身的靈活性、價格低廉的誘惑性,就在店門口“搶”走了北京包子。

幾十年前,爸爸在。他領我多次去中山公園。賞名花、看古樹,品音樂、聽鳥鳴。最精彩的節目都在記憶裡。我很清楚地記得:“來今雨軒”是我最依戀最心儀的“包子鋪”。每每重逛此地,隨之飄來的茗香遠不比當年爸爸為我買的“豬肉冬菜包”的味道深邃入裡。

獨此一處的公園內,排隊買包子,成了逛公園的必要功課。白白的、大大的、圓圓的,肉與冬菜的香氣襲人,直接“侵略”人們的嗅覺器官。一兩一個一毛錢,四個包子進肚兒,滿腹的滿足,滿嘴的油膩,滿意的心悅。

昨夜忽做夢一段。賈寶玉又與林黛玉閒逗咳嗽:在“來今雨軒”女追男跑,搶吃包子。“咵喳”——寶玉摔了一大跤,包子就勢兒“飛”進了我嘴巴。一聞,冬菜餡的!我至今還沒弄明白,今兒亦改成高階茶館的“來今雨軒”,當初售賣的包子是紅樓味呢,還是北京味兒?

北京包子向來是平民本色。即使漲些價格,也不框外。臨城有一牌號的包子,撒網撒到了全國各地,尤為凸顯“貴族”身份。幾十塊錢一屜:普通餡料的;數百元一屜:河鮮餡、鮮貝餡、蟹黃餡、深海魚餡,隨您砸錢!查閱網評,喊“齁貴”的多!值不值?只吃第一回,不再吃第二次。

提封18個褶,包子定是晶瑩剔透。褶褶不落、褶褶清晰可見,但本地的平民不敢受用。您瞧瞧,是不是有些奇怪?這正是:

酵面餳發鹼中和,劑圓餡潤蒸氣鍋。

包融南北好滋味,屜上東西褶皺多。

一抿湯汁貫經絡,二口糜香伴生活。

不問寶黛為食惱,誰曉庶民辨印褶。

原標題:傳統的京味兒包子,就這麼走遠了

流程編輯:u00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