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哪有什麼軟著陸硬著陸?

  • 由 酷扯兒 發表于 棋牌
  • 2021-09-16
簡介另外,市場上的貨幣永遠夠用,不需要對應經濟的發展來發鈔,這也是傳統經濟學上的理論錯誤

什麼是軟著陸和硬著陸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張是之,ID:zhang_shi_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絡

哪有什麼軟著陸硬著陸?

文丨張是之

週末回答兩個問題。

問題一:

張老師,經濟的硬著陸和軟著陸哪個傷害比較大?

從情感上大家不太能接受硬著陸,恐慌會慢蔓延,進入惡性螺旋。

從經濟學上,泡沫破裂是好事,意味著資源的最佳化重組。

那麼適當的貨幣寬鬆,發行鈔票使硬著陸變成軟著陸。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思考的出發點是不是考慮維穩成本和發鈔損失哪個更大?

我的回答:

我個人看法,本身軟著陸和硬著陸,並不是準確的經濟學概念,無法進行清晰地定義,更多的應該是對某些政策的一種通俗化解讀。

意思大概是說,讓經濟更加平穩地發展。而這個對政策的解讀,也是建立在傳統經濟學的錯誤之上的。

他們認為經濟增速過快,必然伴隨著通貨膨脹,進而認為宏觀經濟必然是一個上上下下的波動過程,所以才需要干預讓它迴歸到一個所謂的平穩發展水平上。

但實際上我們知道,經濟週期和波動的根源在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的根源不是經濟發展,也不是什麼物價上漲,而是政府肆意的信貸擴張和貨幣超發。

理論上,只要政府不插手干預經濟,經濟可以一直增長,而不是上上下下的週期性波動。而且越是自由,經濟越是發達,增速越快而不是越慢。

中國改革開放前三十年有些年份增速遠高於 10%,但為什麼現在下來了?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管制比原來多的多了。有形的無形的,法律形式的、非法律形式的。

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認為法治社會,就是法律要清晰地管理社會的方方面面,這才叫法治。這實際上並不是法治,而是管制。當然,貨幣管制和超發也是大頭。

另外,市場上的貨幣永遠夠用,不需要對應經濟的發展來發鈔,這也是傳統經濟學上的理論錯誤。

弗裡德曼認可適當的貨幣寬鬆,說有一點通脹利於經濟增長。

但這很危險,因為當局所認為的「適當」,可能完全會超出弗裡德曼本人的想象。

美國政府可能會有所顧忌,沒有太過分,但今天的美國政府依然是債臺高築,同時管制經濟各種細節。

而像辛巴威、委內瑞拉那些國家就在「適當」這裡完全無所顧忌,所以經濟崩潰,民不聊生。

適當寬鬆,理論上是一個錯誤的方向,而正如辛巴威和委內瑞拉,維穩成本和發鈔損失都不小。

就是此時此刻解散各國央行,市場也會競爭出大家認可的貨幣,而不會拘泥於央行發行的紙幣。比如可能是黃金、白銀,也可能是 BTC、BCH、LTC、ETH,也可能是 Q 幣等等。

所以,我個人既反對軟著陸和硬著陸這樣的提法,也不支援適當的貨幣寬鬆。我更支援的是,貨幣的自由競爭和市場的自由選擇。

哪有什麼軟著陸硬著陸?

問題二:

張是之老師,你好,我在看郭凱的《王二的經濟學故事》。這是文中的一段。他在後面文中也多次提到這個例子,尤其是火車票。如果按照奧派的觀點,火車票提價是正當的,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價高者得,但是這樣一來窮人就沒辦法買到票了。按照作者的說法,這也許是合理的,但是不合情。

類似的還有高房價,按照奧派的觀點最合理的做法,就是放開房屋買賣,價高者得,但是這樣的結果必然是有錢人才能買到房子,窮人沒有房子。這樣可能是最合理的,但是顯得有點不合情。我現在還是相信奧派,覺得奧派是最合理的,最有效率的。但是我覺得合理的不一定合情。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在市場的規則下,因為個人稟賦不同,努力程度不同,結果一定是貧富分化。這樣對所有人都有好處,所以是最合理的,因為即使是其中的窮人,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但是如果直接就說那些窮人就活該,似乎有點不合情。另一方面,如果幫助那些窮人就妨礙了市場的公平了。似乎沒有一個既合理又合情的解決方案。張是之老師怎麼看這個問題?

應該說,這個問題本身包含了很多常見的誤解。

比如說,火車票的問題,一個誤解是必須提價,第二個誤解是窮人就買不起票了。

這裡包括王二、薛兆豐在內的很多人都只注意到了價格問題,而沒有注意更重要的產權問題。

眾所周知,今天的鐵路公司是國企,而原來的鐵道部是行政部門。漲價當然可以緩解擁擠問題,但卻並不一定能夠提高運力。

從鐵道部到鐵路公司算是一種方向上的進步,但更正確的方向是私有化,或者是類似的私有化拍賣運營權,或者放開私人運營。

這些問題不談,只說漲價解決一切問題,這並不是奧派的觀點。

單純一刀切的漲價,可能真的會讓窮人買不到票,但更徹底的市場化的漲價,卻未必一定會造成這樣的局面。

因為市場有很多辦法從富人身上賺更多錢,而從窮人身上少賺或者不賺錢,這就是價格歧視,區別定價。

比如現在高鐵區分了,商務、一等、二等,市場化可能會更加細分,站票需要更少的錢也不是不可能。

後面說的,「放開房屋買賣,價高者得,必然是有錢人才能買到房子,窮人沒有房子。這樣可能是最合理的,但是顯得有點不合情。」

很顯然,這既合理也合情,因為問題本身就有誤解。

單純用房子、有錢人和窮人來刻畫世界,顯然這太粗放了,不是真實的世界。

真實的世界裡,房子的需求和供給都是立體的,城市、區域、地段、學區、房齡、樓層等等。鶴崗的房價賊便宜,你肯定能買得起,但你肯定也不會去買。

有錢人和窮人的劃分更是不對,正如我昨天回覆以為讀者的留言,如果你承認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那麼這個世界也不能簡單的用有錢和沒錢來劃分。

有錢和沒錢是相對的,所對應的供給和需求也是立體的。

本來應該是產品充分分層且對應價格充分分層的市場,恰恰是因為管制太多,才被限制了更多可能性。

所以,放開市場,也許會出現差距更大的情況,但同時出現的結果是各個層次的消費被滿足。

正如今天管制相對較少的餐飲市場,你想下館子,可以是受歡迎的便宜路邊店,當然也可以是價格高昂的私房菜。

後面「如果直接就說那些窮人就活該,似乎有點不合情。另一方面,如果幫助那些窮人就妨礙了市場的公平了。」

貧窮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至少在我這裡我從來沒有說過窮人就活該,我想大多數正常人也不會這樣認為。

真正認為活該的是懶人,而不是窮人,正如昨天文章中寫的劉瑜所提到的靠社會福利養的懶人。

再者,我也從未主張幫助窮人就妨礙了市場公平,妨礙市場公平的是那種強制拿別人的錢去做福利做慈善的行為。

市場有很多自發的、更高效更透明的慈善行為,要麼是花自己的錢,要麼是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募集資金,這些和強制的行政福利有本質的不同。

這種行為並不妨礙市場公平,實際上是對市場的一種有效和有益的補充,值得肯定和鼓勵。

兩個問題所折射出的誤解其實很常見,歸根結底還是傳統經濟學教科書錯誤理論導致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