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退避三舍:晉國未戰先退90裡地,楚國怎麼還打不過?

  • 由 國風小築 發表于 棋牌
  • 2021-09-01
簡介晉國軍隊由晉文公御駕親征,而楚國軍隊是由成得臣率領

退九十里是什麼成語

說起城濮之戰,大部分人可能並不熟悉,但是著名的成語“退避三舍”一定是耳熟能詳的。這個成語來源於春秋時期的晉文公重耳,重耳還是公子的時候因為國家內部原因,流亡數年,輾轉多個國家,後來被楚國的楚成王盛情接待。

楚成王對重耳以諸侯之禮相待,流亡多年的重耳感激不已。楚成王便問他:如果有一天你回到晉國當了國君,你會怎麼回報我呢?重耳答:若是將來楚國和晉國戰場相見,我便令晉國軍隊先行後退90裡。這也就是退避三舍的由來。

退避三舍:晉國未戰先退90裡地,楚國怎麼還打不過?

後來,晉國與楚國果然在戰場上相見,也就是城濮之戰。晉文公信守承諾,讓大軍後撤90裡之後才開始迎戰。儘管如此,楚國並沒有佔到便宜,反而晉國大獲全勝。

那麼問題來了,自古打仗都是互不相讓,唯恐讓對方佔得一點先機。但是在城濮之戰中,晉國軍隊信守承諾退避三舍,楚國本應該優勢更大,何況當時的楚國國力並不弱,怎麼還能敗得那麼狼狽呢?

楚王本不欲交戰

事情起始於楚國聯合多個國家攻打宋國。春秋時期,正是禮崩樂壞,各個諸侯王蠢蠢欲動,戰爭不斷。楚國想要打下宋國,增強自己的國力,這時候晉文公瞄準機會,想要藉此機會籠絡人心,便出兵相助宋國。

退避三舍:晉國未戰先退90裡地,楚國怎麼還打不過?

晉國的軍隊打下了支援楚國的兩個小國,還俘虜了國君。楚王不欲與晉文公對戰,便下令收兵,楚國主將成得臣卻請命繼續攻打。然而楚成王並不想跟晉國交戰:一來晉國實力很強,硬碰硬的話楚國佔不了多少便宜;二來因為楚成王曾有恩於晉文公,兩國關係並不差,如果因此讓兩國關係崩壞,未免有些得不償失。但成得臣卻堅持自己可以勝利,楚成王沒辦法,便只派了少數兵馬給成得臣。

由此可見交戰雙方的兵力和狀態都不是對等的,楚成王不欲戀戰,而晉文公卻是全力以赴,從這裡開始,楚國就已經落了下風。

晉文公的謀略

一、佔據道德制高點

晉文公並不傻,兩軍交戰主動退讓整整90裡,是自取滅亡的行為。但是他不但真的這麼做了,還要跟所有將士都解釋清楚原因:我們後退不是因為怕了他們楚國,而是我們國君講究君子之道,信守承諾,決不食言。這樣一說,全天下都知道晉文公是一個守信用的君子了,這就給晉文公樹立了一個正面光輝的形象。晉國的軍隊也與有榮焉,不但不因後退而洩氣,反而士氣大增。

退避三舍:晉國未戰先退90裡地,楚國怎麼還打不過?

晉文公因此獲得美名,流傳至今,這是其一。其二,當時雖然禮崩樂壞,但周天子好歹還在,君臣之禮並沒有廢除。晉國軍隊由晉文公御駕親征,而楚國軍隊是由成得臣率領。晉文公是一國之君,成得臣卻只是一個臣子,本來臣子征討國君就是大不敬了,現在國君主動退讓90裡,作為臣子竟然還步步緊逼追上去攻打,不管能不能勝利,終究晉文公是佔了道德輿論的大便宜。

二、取信於人

前面說到晉國俘虜了追隨楚國的兩個小國國君,成得臣攻打晉國,直接目的就是救出他們。但是晉文公將計就計,說動兩個國君與楚國斷交,這激怒了成得臣。雙方交戰時,晉文公退避三舍天下皆知,被俘的兩個國君自然也聽說了,他們由此相信晉文公是真正重諾守義之人,便也能真正放下心來,心悅誠服地臣服於晉國。

退避三舍:晉國未戰先退90裡地,楚國怎麼還打不過?

不止如此,晉文公之所以要與楚國對戰,為的是霸主之位。楚國實力強勁,只有打敗楚國,晉國才能稱霸。這次戰爭,不僅讓兩個小國國君臣服,更是讓周天子看到了他的明理守禮,也讓其他諸侯國信服,為之後的稱霸奠定了基礎。

三、誘敵深入

“退避三舍”一直被認為是代表著隱忍、避讓,不欲引起衝突,但實際意義上的“退避三舍”其實是一個“誘敵深入”的計謀。

晉文公先是激怒成得臣,誘他來攻,然後又退避三舍,贏得美名。之後他也沒閒著坐等捱打,城濮在地勢上對晉國更有利。晉文公率軍退到城濮後,便檢閱軍隊,裝備車馬,補充器械,然後擺好陣勢,只等楚軍進甕。成得臣自信滿滿,揚言今日過後再無晉國,不料卻中了晉國的埋伏,慘敗而歸。

退避三舍:晉國未戰先退90裡地,楚國怎麼還打不過?

這場戰爭晉文公既取得了勝利,阻止了楚國的南面發展;又贏得了美名,樹立了自己信守承諾的人設;並且得到周襄王和多個諸侯國的支援,霸主地位近在咫尺。

春秋霸主

晉文公重耳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人,時逢周王室大廈將傾,諸侯逐鹿中原,周王幾乎成為擺設,晉文公卻在尊敬周襄王這上邊做足了面子。

周襄王的異母兄弟太叔帶奪得王位,周襄王被迫逃到鄭國。他下令諸侯王攻打太叔帶,助他回到洛邑,但諸侯都只是表示慰問天子,並無實際動作。周襄王知道晉國實力雄厚,於是派人去請晉文公助他奪回王位。晉文公立即發兵,打敗太叔帶,護送周襄王回到國都。

退避三舍:晉國未戰先退90裡地,楚國怎麼還打不過?

晉文公重耳

城濮之戰後,周襄王親自慰勞他,他又趁機為周襄王建造行宮。後來晉文公與諸侯在周襄王面前當場訂立盟約,成為了繼齊桓公之後被周王承認的第二位春秋霸主。

後記

關於晉文公重耳的典故非常多,包括清明寒食,也是因他與介子推的故事而來。縱觀晉文公一生的經歷和功績,可以發現他一直是一個扮豬吃老虎的典範。

晉文公的性格和城府一般人是學不來的,並且在春秋那個混亂的年代,這樣的才略才是如魚得水。但放到現在的話,如果身邊有這麼一個人存在,還是挺讓人害怕的。你真心待他,卻不想他一心謀劃自己的利益,隨時準備插你兩刀,那真是無處話淒涼。

但凡能被歷史記住的人物必然有其不俗之處,以史為鏡,可以知得失。

我們學習歷史,瞭解歷史,不是為了複製歷史,也不是為了給某人歌功頌德,而是為了以史為鑑,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樣,社會才會發展的愈加興盛。

希望我們都能正確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以史為鑑,讓自己和國家變得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