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宋仁宗冬不用爐夏不用扇全靠體溫號稱赤腳大仙,真相是什麼?

  • 由 謎石 發表于 棋牌
  • 2021-08-13
簡介說到這裡,我們似乎明白赤腳大仙轉世的宋仁宗為什麼剛剛落生就會哭個不停,除了對自己未來坐好江山不放心之外,或許還有一層不能為外人道的深深的悲傷,他未來王子將一個個夭折,不會親生子嗣將繼承王位

全不靠是什麼

宋仁宗乃赤腳大仙轉世,累代相傳,越傳越神

《水滸傳》寫的雖是宋徽宗年間的事,開篇卻是從徽宗的太爺爺輩的宋仁宗寫起。

說宋仁宗趙禎剛降生時,日夜啼哭不止,無人能治,皇宮只好張榜求醫。這時來了一位老叟揭了黃榜,他來到內宮看到小太子,抱起他,在他耳邊說低聲說了八個字,太子便止住啼哭。皇帝正要感謝老叟,老叟化作一陣清風而去。原來,宋仁宗是赤腳大仙下界轉世,老叟則是太白金星所化,他對宋仁宗說的八個字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從此仁宗之朝,文有包拯安邦,武有狄青定國,二人分別是文曲星和武曲星轉世,專門來輔佐赤腳大仙的。

宋仁宗冬不用爐夏不用扇全靠體溫號稱赤腳大仙,真相是什麼?

根據小說的描寫,我們來推測宋仁宗哭泣的原因,大概是剛一出生就開始憂國憂民了:哎,朕的江山沒能人治理怎麼辦?嗚嗚……哭吧哭吧不是罪,嗚嗚……哭個不停。

這段故事正是典型的小說家言,它不會長篇大論地講宋仁宗治國功績,只一個神奇的小段子就搞定一切。更何況帝王被神化又是一種常態,聞者不信都不行。

說宋仁宗是赤腳大仙轉世還真不是《水滸》原創,早在宋代就開始流傳這個傳說了。

南宋王明清所撰的《揮麈後錄》說:

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原本是地位低微的宮女,有一次她侍奉宋真宗洗手,宋真宗看她的面板光澤如玉不禁動心,李宸妃說道“昨晚夢到了一位道人赤著腳從雲端跌下來,說道:‘我來做你兒子。’此時,宋真宗還沒有子嗣,聽罷大喜,就寵幸了她。第二年李宸妃誕下一子就是後來的仁宗。仁宗很小的時候,就討厭穿鞋襪,一有人給他穿上他就嚷著讓給脫下來,就這樣,他總是光著腳在宮中走來走去,宮中就給他起了個雅號“赤腳仙人”。這赤腳仙人,是指古時得道的一個姓李的人。

章懿李後初在側微,事章獻明肅。章聖偶過閣中,欲盥手,後捧洗而前,上悅其膚色玉耀,與之言,後奏:“昨夕忽夢一羽衣之士,跣足從空而下雲:來為汝子。”時上未有嗣,聞之大喜,雲:“當為汝成之。”是夕,召幸有娠,明年誕育昭陵。

昭陵幼年,每穿履襪,即亟令脫去,常徒步禁掖。宮中皆呼為赤腳仙人。赤腳仙人,蓋古之得道李君也。

(《揮麈後錄》)

《揮麈後錄》這段記載可謂半寫實半神話,暗示宋仁宗是古代李姓仙人轉世,至於這位李姓仙人是誰,書中語焉不詳,更增加了後人想象的空間。這是南宋人的記載,在北宋人的記錄中則還比較簡單,就是說宋仁宗這人特別怕熱。

宋仁宗冬不用爐夏不用扇全靠體溫號稱赤腳大仙,真相是什麼?

在《東齋記事》《邵氏聞見後錄》中記載:

仁宗當暑月不揮扇,鎮侍邇英閣,嘗見左右以拂子祛蚊蠅而已。冬不御爐,每御殿,則於朵殿設爐以禦寒氣,寒甚,則於殿之兩隅設之。醫者雲:體被中和之氣則然矣。 (《東齋記事》)

仁皇帝四時衣夾,冬不御爐,夏不御扇,稟天地中和之氣故也。(《《邵氏聞見後錄》》)

如果單看這些記錄,宋仁宗的體溫還真的是個不解之謎,他不但冬天不用烤火爐,而且夏天不用扇扇子,竟然具有冬暖夏涼,自我調節功能。

到了明代,關於宋仁宗體溫之謎的神話色彩就更重了,不光說他是“赤腳大仙”轉世,還有說他是鑽木取火 的先祖“燧人氏”轉世的。

宋仁宗冬不用爐夏不用扇全靠體溫號稱赤腳大仙,真相是什麼?

如《日涉篇》雲:

仁宗母李氏夢一羽衣之士跣足從空而下,雲:來為汝子。時上未有嗣,是夕,召幸有娠,明年四月十四日生仁宗。幼年每穿履襪,即亟令脫去,常徒步禁中,皆呼為赤腳仙人。蓋古之得道李君也。

一雲,仁宗以祥符三年生,章懿夢二日在天,其一忽墮,以裙承之,乾興年帝即位。

又真宗未有仁宗,嘗遣左璫詣茅山求嗣,遇王異人言,王真人已降生於宋朝。璫問:王真人本是何人?曰:古燧人氏。章懿亦夢羽衣數百人,從一仙官自空而下曰:此託生於夫人。及生,宮中火光燭天,始行步,嘗持槐木簡以筋鑽之,真宗問:何用?曰:試鑽火耳。帝顧后妃曰:異人之言。

這裡記載了三則與宋仁宗出生有關的神話,第一則就是前面提到的道士赤足投胎的故事。

第二則是說,李宸妃夢見天有二日,掉下一個,她用裙子接住了,隨後生下了宋仁宗。

第三則是說,宋真宗命宦官去茅山為他祈求子嗣,宦官遇到一個姓王的異人說:王真人已經降生在宮中。宦官問:王真人是何人?王異人答道:是古代的燧人氏。此時,宮中的李宸妃恰好就夢到天上數百個穿著道士模樣的隨從簇擁著一位仙官,自空中降下,對她說:託生在夫人這裡。之後,宋仁宗降生,宮中猶如火光照射天際。等到宋仁宗會走了,他常常用竹子去鑽大臣們上書用的槐木手版。真宗問他這是幹嗎?他說,試試能不能鑽出火來。真宗不禁向後妃們感慨:真是應了王異人的話。

在明代,也有通俗版的“宋仁宗神話”,比如本文一開始提到的《水滸傳》。

宋仁宗冬不用爐夏不用扇全靠體溫號稱赤腳大仙,真相是什麼?

在另一部明代小說《新平妖傳》中也講了類似的故事:

真宗二十一歲上登基,宮中尚無皇嗣。乃御製祝文,頒行天下,令各處名山宮院,修齋設醮,祈求上帝。時玉帝正與群仙會聚,問誰人肯往,群仙都不答應。只有赤腳大仙笑了一笑,玉帝道:“笑者未免有情。”即命降生宮中,與李宸妃為子。生後,晝夜啼哭不止。便御榜招醫,有個道人向內侍說:“貧道能止兒啼。”真宗召入宮中,抱出皇子,叫他診視。道人向皇子耳邊說道:“莫叫,莫叫,何似當初莫笑!”皇子便不哭了。

原來,玉帝給神仙們開會,問誰願意給老不生兒子的宋真宗當兒子,神仙們都不吱聲,就赤腳大仙笑了笑,結果玉帝就把任務給他了。估計赤腳大仙也不樂意,所以投胎後委屈地哭不停,一個懂天機的道人就質問他:“莫叫,莫叫,何似當初莫笑!”,他被問得沒話說,也就不哭了。

關於這位赤腳大仙的來歷,有的說來自八仙之一的藍采和,也有說是“劉海戲金蟾”故事中的劉海。

宋仁宗冬不用爐夏不用扇全靠體溫號稱赤腳大仙,真相是什麼?

藍采和

在《西遊記》中,赤腳大仙也曾露了一面,就在悟空偷吃了王母蟠桃後,遇到了前來赴蟠桃會的赤腳大仙。只見:

一天瑞靄光搖曳,五色祥雲飛不絕。白鶴聲鳴振九皋,紫芝色秀分千葉。中間現出一尊仙,相貌天然丰采別。神舞虹霓幌漢霄,腰懸寶錄無生滅。名稱赤腳大羅仙,特赴蟠桃添壽節。

赤腳大仙赴宴比所有神仙都早,卻被悟空哄騙他去了通明殿,自己扮做他的模樣趕赴瑤池赴宴。

“通明殿”本是傳說中玉皇大帝的宮殿,如蘇軾詩有:“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雲捧玉皇。”

赤腳大仙,如同赤日炎炎,光明正大,讓他去往通明之殿確實非常契合。

宋仁宗冬不用爐夏不用扇全靠體溫號稱赤腳大仙,真相是什麼?

赤腳大仙與宋王室的奇妙關聯

那麼,為什麼這位宋仁宗會被傳說得這麼離奇,成了赤腳大仙呢?

其中原因有二,第一,按照古人的“五德終始”說,宋代是以火德立國,所以宋代的明君都應該是最“傑出”的火德之神。最早一位,當然是開國之君趙匡胤。

相傳趙匡胤出生之時,“生於洛陽夾馬營,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這是《宋史》上堂而皇之地記錄的趙匡胤出生神話,其中“赤光繞室”即是典型的火德之相。

那麼,宋仁宗作為北宋另一位作為的中興之君,不但當得起“仁宗”這個廟號,同時也是趙宋火德之運的代表君主。赤腳大仙,這樣一個神話人物的身份恰好完美地表達了這層意思。

第二,還有一個更為特殊的原因,恐怕至今尚未有人談及。

要知道宋仁宗是沒有子嗣的,北宋只有兩位皇帝沒有親生子嗣,一個宋仁宗趙禎,另一個是宋哲宗趙煦。宋哲宗只活了二十三歲就去世了,屬於早夭,沒有子嗣還說得過去。可宋仁宗活了53歲(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這壽命在古代並不算太短,而且這把年齡沒有子嗣就是非常遺憾了,更何況他沒有子嗣不是因為不育,而是生的三個兒子全部早夭,實在是造化弄人。

“仁宗三子:長楊王昉,次雍王昕,次荊王曦,皆早亡。”(《宋史》)

因為無子繼承皇位,宋仁宗最終將皇位傳給了堂兄濮安懿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趙宗實,後改名趙署,即宋英宗。

宋仁宗冬不用爐夏不用扇全靠體溫號稱赤腳大仙,真相是什麼?

此外,除了早夭的三個兒子,宋仁宗還有十三個女兒,但這十三個女兒也多數早夭,只有四個女兒活得長久一些。儘管貴為帝王,萬人之上,如此人生經歷,不得不說是實在過於悽慘了。特別是每一位皇帝都將帝國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沒想到三個兒子不用說登基,就連壽數都比自己還短,這對一位帝王來說應該是最痛徹心扉又無可奈何的事情了。

那麼,宋仁宗無子和“赤腳大仙”又有什麼關係呢?

讓我們想想赤腳大仙沒有的是什麼?——對,說文一點是“履”,說白了就是“鞋子”!

宋仁宗冬不用爐夏不用扇全靠體溫號稱赤腳大仙,真相是什麼?

因為“鞋”的發音近似於“孩”,至今民間都有將“鞋子”戲稱為“孩子”的習俗

。曾經有個相聲,演員為了表現自己有文化,還故意文縐縐地把“鞋子”讀成“孩子”,製造出一個笑料。京戲中,“鞋”的中原音韻發音為“xiai”,這叫做“上口音”,也叫“中州韻”,即接近古時的發音,與今天普通話的發音有別。

原來,宋仁宗是赤腳大仙這個神話隱藏著一個諧音的謎語,是暗指:宋仁宗沒有孩子(繼承王位)。

說到這裡,我們似乎明白赤腳大仙轉世的宋仁宗為什麼剛剛落生就會哭個不停,除了對自己未來坐好江山不放心之外,或許還有一層不能為外人道的深深的悲傷,他未來王子將一個個夭折,不會親生子嗣將繼承王位。

古人敘事素有“為尊者諱”的講究,對於有威望的名人大家,特別是帝王的一些錯誤、缺陷、人生憾事,往往不會直白講述,而是採用隱晦的筆法寫出,恐怕“宋仁宗乃赤腳大仙轉世”也是其中之一吧。

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創者。

本文由“探謎古小說”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