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三國時真正的“空城計”究竟是何人的專利?

  • 由 諸葛婕婕 發表于 棋牌
  • 2021-07-19
簡介“空城計”作為三十六計之一廣為人所熟知,但由於受到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誤將此歸功於諸葛亮,卻不知真正使用這一計策的其實是趙雲

三十六計是諸葛亮發明的嗎

三國時真正的“空城計”究竟是何人的專利?

“空城計”乃是三十六計之一,常用於眾寡懸殊的戰場之上,以此計策來勾起對方的疑慮,從而達到克敵制勝、以少勝多的目的。一說起“空城計”,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人物會是諸葛亮,這當然是小說《三國演義》的功勞。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首次北伐之時,馬謖丟失街亭,使大軍進無所據,諸葛亮將得力干將盡皆派出,卻只留五千兵退守西縣,這時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直奔西縣而來,當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兩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到這個訊息盡皆失色。

孔明淡定從容,登城望之,看到塵土漫天而來,於是命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自己身披鶴氅,頭戴綸巾,於城上敵樓前,焚香操琴,司馬懿見了如此場景,心中十分疑惑,下令退軍,次子司馬昭說:“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何故便退軍?”

三國時真正的“空城計”究竟是何人的專利?

司馬懿說:“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詳細刻畫描寫了諸葛亮空城退敵的情節,將諸葛亮的智慧以及臨危不亂的大將之風體現得淋漓盡致,可謂是精彩至極,讓人讀來不禁拍手叫絕!可惜這終究是小說家言,並非是歷史,所述情節是經不起推敲的。

首先,諸葛亮首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兵出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曹睿親自坐鎮長安,命大將張郃抵抗諸葛亮大軍,而司馬懿當時正屯兵宛城,並沒有與諸葛亮交手。

宛城在現今的河南省南陽市的宛城區以北,而祁山則在現今甘肅隴南禮縣的鹽官鎮以西,兩地相距千里,司馬懿又怎麼可能親率大軍而來,況且在街亭丟失之後,諸葛亮是直接退兵漢中的,並沒有困守西縣,因此《三國演義》的描寫不符合實際情況。

其次,退一萬步來講,就算情況屬實,客觀條件具備,“空城計”也無法成立,為什麼呢?如果真如《三國演義》所說,司馬懿統大軍十五萬,而西縣只有兩千五百軍士,那這個敵我兵力的對比就已經不能用眾寡懸殊來形容了,而是天地之別,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司馬懿怎麼會不戰而退?

即便他懷疑城中有伏兵,也可以派出哨兵先行打探;亦或將縣城團團圍住,切斷水源,那麼城中將不戰自亂,況且區區西縣就算有伏兵也埋伏不了太多人馬,何至於扭頭就走;最不濟他也可以下令放箭,正所謂擒賊先擒王,這樣也可以輕鬆取得勝利,可是司馬懿卻在聽到琴聲之後,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就退軍返回,這在邏輯上講不通。

三國時真正的“空城計”究竟是何人的專利?

最後,諸葛亮一生謹慎,從不涉險,他又怎麼會將大將盡皆派出,而只留下老弱文官守城,將自己置於險境呢?這不是諸葛亮一貫的作風,他絕不會讓自己身處險境的。既然“空城計”並非是諸葛亮的專利,那麼真正的空城計又是何人所為呢?其實還真有一個人在三國時期使用了“空城計”,只不過事蹟被羅貫中張冠李戴套用在了諸葛亮身上,而此人正是劉備的大將趙雲。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原本是公孫瓚的手下,後來跟隨劉備,成為劉備的心腹大將,他一生南征北戰、出生入死,曾經兩次救下劉備之子劉禪,對蜀漢政權忠心不二。趙雲可以說是所有少女心中的白馬王子,他高大威猛、文武雙全、性格溫和、謙卑有禮、有情有義,這些優良的品質讓他深受大眾喜愛,成為了一個具有完美人格的三國英雄。

蜀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之地,曹操在北山下運送數千萬袋的米,將軍黃忠見此認為可以出擊,遂與趙雲一同取米,可是黃忠到了約定的時間還沒有返回,於是趙雲親自率領數十輕騎去接應黃忠,將黃忠救出,當時將領張著被圍受傷,情況十分危急,趙雲又返回亂軍之中救出張著,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可見趙雲的勇猛絕非虛傳。就這樣趙雲以寡敵眾,分別救回了黃忠和張著二人,回營之後曹操親率大眾追趕,當時趙雲兵少將微,僅有數千軍士,而曹操卻擁大眾數萬,眾寡懸殊。

三國時真正的“空城計”究竟是何人的專利?

面對如此不利形勢,沔陽長張翼想要閉門拒守,可是趙雲卻不慌不忙、鎮定從容,下令大開城門,偃旗息鼓,自己單槍匹馬立於營門口,曹操見此心中疑惑,懷疑趙雲在營內設有伏兵,於是不敢上前,兵馬盡皆退去,這時趙雲讓士兵擂鼓,鼓聲震天,又命弓弩手放箭以射曹軍,曹軍大為驚駭,自相踐踏,掉落漢水而死者不計其數。劉備在次日聽聞此事之後不禁感嘆道:“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全軍上下從此稱呼趙雲為虎威將軍。這便是真正的“空城計”的全過程,而專利則歸屬於虎威將軍常山趙子龍。

“空城計”作為三十六計之一廣為人所熟知,但由於受到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誤將此歸功於諸葛亮,卻不知真正使用這一計策的其實是趙雲。趙雲一生征戰無數,從無懼色,正如劉備所言他“渾身是膽”,在面對曹軍的強大兵力時,他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如其他將領一般閉門拒守,而是使用“空城計”大敗敵軍,以少勝多,以寡敵眾,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趙雲之所以敢於使用“空城計”,還在於他對曹操性格的瞭解,曹操素來多疑,見到城門大開必然心中疑惑,不敢上前,如此方能取勝,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可見趙雲是智勇兼備,具有大將之材。

三國時真正的“空城計”究竟是何人的專利?

三國時真正的“空城計”其實是趙雲的專利,可是這一真相卻被淹沒於小說《三國演義》之中,不為人所熟知,豈不可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