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關於宋代的弈棋之風,你瞭解多少?

  • 由 紫菱君 發表于 棋牌
  • 2021-07-08
簡介棋類專案眾多兩宋時期弈棋之風盛行還體現在棋類專案的多樣化上,這其中就有圍棋,象棋,雙陸棋以及彈棋等

弈棋是什麼

在宋代,宋太祖趙匡胤曾定下重文輕武的國策。因此,文人的地位空前高漲,所謂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便是那時候的真實寫照。

正是在這樣寬鬆的氛圍之下,伴隨著理學的興起,宗教勢力的退潮,各式各樣的市民文化開始出現並廣泛傳播。

時人史堯弼曾在《策問》中評價道:

“惟吾宋二百餘年,文物之盛跨絕百代”

,由此可見,宋代文化之繁盛。

而兩宋時期的弈棋之風,便是在這個時候興起,並逐漸成為大眾專案的。相比於隋唐五代時期,兩宋的弈棋之風有著顯著的發展,

它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普遍參與棋類活動,二是棋類專案甚多,遠遠不止圍棋和象棋兩種。

關於宋代的弈棋之風,你瞭解多少?

弈棋之風盛行

之所以說兩宋時期的弈棋之風興盛,最主要的一塊就體現在全民參與這一點上。

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對這些棋類專案有著巨大的興趣,並且有的人甚至還養成了鑽研的習慣。據明清時期的思想家呂留良在其所著的《象棋話》中的記載:“宋太祖落魄時,曾遊華山,與希夷老人對弈象棋,太祖負於陳,遂於即帝位時罷免華山附近黎庶之徵徭,以示不食前言,今猶有遺蹟存,可證”,

可見,對於下棋的喜愛,就連帝王都不可避免。

關於宋代的弈棋之風,你瞭解多少?

除了宋太祖趙匡胤外,宋代的皇帝對弈棋大多有所偏愛。

在宮中,甚至延續了唐朝的棋待詔之職,以此來招攬普天之下善於下棋的人才,以供皇帝切磋和學習。

這之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宋太宗趙光義,他透過與眾多的圍棋高手切磋後,很快便大幅度提升了弈棋水平,

《宋朝時事類苑》稱其為

“棋品至第一”

。他甚至還為了研究圍棋的佈局而費盡心思,據南宋筆記文作家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的記載,趙光義曾獨創圍棋三勢:

太宗萬幾之暇,留心弈棋,自制三勢。一曰對面千里勢,二曰天鵝獨飛勢,三曰海底取明珠勢。一時近臣,例以棋圖頒賜。故王元之詩云:“太宗多材復多藝,萬幾餘暇翻棋勢。對面千里為第一,獨飛天鵝為第二。第三海底取明珠,三陣堂堂皆御製。中使宣來賜近臣,天機秘密通鬼神。”

到了宋徽宗年間,弈棋之風更盛。

宋徽宗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藝術家,他不僅詩畫一絕,棋藝更是出神入化,比之宋太祖和宋太宗絲毫不落下風。為了研究棋譜,他常常徹夜不眠,在他的傳播下,一時之間皇宮內外竟弈棋成風。這些都被記錄在了由他自己所寫的《宣和宮詞》之中,其中有一首是這樣的:

三月風光觸處奇,禁宮通夜足娛嬉。踏青鬬草皆餘事,閒集朋儕靜奕棋。

在皇帝的倡導之下,兩宋時期的官僚士大夫們自然也紛紛迷上了弈棋。

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歐陽修,梅堯臣,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等。北宋名臣張詠就曾在《答王觀察書》一文中提到:

“塞外清帖,公中事稀,日與虎侯侯雜戲為樂。五木未止,六博已作,投壺奕棋,排象旋子。”

由此可見,

弈棋的風氣已經深入到了官僚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中

,並與投壺等活動有著同等的地位。

關於宋代的弈棋之風,你瞭解多少?

除此以外,

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宴會上,弈棋這項活動也往往被用來充當助興之物。

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中就有過這樣的描述: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

當然,除了皇帝和官僚士大夫以外,弈棋之風還流行於平民百姓之中。

尤其是一些僧人和道士,因為他們的閒暇時間較多,所以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去鑽研棋理,而他們的棋藝自然也高人一等。南宋著名文學家洪邁就曾在《夷堅志》中寫過一個關於弈棋的故事:

南劍尤溪縣浮流村民林五.十六樵于山.見二人對弈.倚擔觀之.旁有兩鶴啄楊梅.墮二顆於地.弈者目林使拾之.俯取以食.遽失二人所在.林歸即辟穀不食.不知其所終。

而一些上流階層的世家大族之女因為生活富足,弈棋便成了她們閨閣之中,用於消愁解悶的娛樂手段。

其中尤以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最為典型,她曾在僅有的幾篇傳世文章中提及弈棋之事,比如《打馬圖經序》中曾這樣寫道:

“大小象棋、奕棋,又惟可容二人”

,雖然她在文中吐槽了各類博戲,但其擅弈棋之事,卻也可見一斑。

關於宋代的弈棋之風,你瞭解多少?

棋類專案眾多

兩宋時期弈棋之風盛行還體現在棋類專案的多樣化上,這其中就有圍棋,象棋,雙陸棋以及彈棋等。

圍棋在經過了隋唐兩朝的的發展後,已經變得日趨成熟,且更具高雅氣息。

尤其到了宋代,人們不再一味的盲目對弈,而是開始對下棋的經驗進行總結和整理,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有北宋國手劉仲甫,圍棋理論家張擬以及宋人李逸民。

劉仲甫在北宋哲宗,徽宗年間,獨霸棋壇,所向披靡,堪稱當時的圍棋界天下第一。其官居翰林院棋待詔二十年,而長盛不衰。他一生著有多部圍棋書籍,現存於世的僅剩《棋訣》一部。

在這部《棋訣》中,他僅用了四篇的文字就精煉的概括出了實戰中的各種變法,

這變化包括佈置,侵凌,用戰,取捨四塊:

棋者意同於用兵,故敘此四篇,粗合孫吳之法。古人所謂“怯敵則運計乘虛,沉謀默戰於方寸之間,解難排紛於頃刻之際。動靜迭居,莫測奇正。不以猶豫而害成功,不以小利而妨遠略。”此非淺見謏聞者能議其彷彿耳。

而張擬則是宋仁宗年間的棋士,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寫下了《棋經十三篇》。較之於劉仲甫的《棋訣》,

他的《棋經十三篇》內容更加豐富,書中詳細地評述了圍棋的戰略戰術

,是一部影響極其深遠的著作。

至於兩宋時期的象棋,其有過幾次比較大的改革

,這其中就包括司馬光改革。我們都知道司馬光曾主持編撰史學鉅著《資治通鑑》,可你是否能想到,其實他還是個象棋高手。不過,話又說回來,司馬光這一次物件棋所做出的改革著實讓人震驚。

他自幼酷愛象棋,入朝為官後,因為覺得兩人的對局太過單調,便想出了七人對戰的模式,史稱“七國象戲”。

為此,他還特意撰寫了《七國象戲》一書,該書雖然比較荒誕,但卻是中國歷史上現存最早的象棋專著。當然,由於該玩法規則複雜,始終未能流行起來。

不過司馬光對於象棋所作出的貢獻,還是不能忽視的。

另一次比較大的改革則出自北宋文學家晁補之之手

,其人被稱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另有外號“當代王摩詰”,可見其文學造詣之高。可是,他卻做了一件不亞於司馬光改革象棋之事,

他提出了全新的象棋格局

,據收集在《雞肋集》中的一篇《廣象戲》記載:

象戲,戲兵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而以“象戲”名之。餘為兒時,無他弄,見設局布?為此戲者,縱橫出奇,愕然莫測,以為小道可喜也。稍長,觀諸家陣法,雖畫地而守,規矩有截,而變化舒捲,出入無倪,其說亦可喜。暇時因求所謂象戲者,欲按之以消永日。蓋局縱橫路十一,棋三十二,為兩軍耳。意苦而狹也,嘗試以局縱橫十九,棋九十八廣之,意少放焉”

可見,晁補之物件棋的樣式進行了重新定義,

所謂《廣象棋》,棋子共九十八枚,棋盤縱橫各十九道,沒有河界,沒有九宮,棋子的位置也和從前不同。

這種奇怪的結構自然沒有受到人們的歡迎,最終淹沒在人海里。

關於宋代的弈棋之風,你瞭解多少?

除了圍棋與象棋外,還有一種棋在宋代非常流行,那就是雙陸棋。

雙陸棋並非宋人首創,但卻在宋代很受歡迎,在當時的酒樓茶館裡多設有雙陸棋盤,南宋錢幣學家洪遵曾在其編撰的遊藝書籍《譜雙》中提到:

“雙陸最近古,號雅戲。以傳記考之,獲四名,曰握槊、曰長行、曰婆羅塞戲、曰雙陸,蓋始於西竺,流行於曹魏,盛行於梁、陳、魏、齊、隋、唐之間。”

由此段記載來看,雙陸應是舶來品。此外,按照洪遵的記載,宋代雙陸棋的形制也非常多,包括平雙陸,三梁雙陸,七梁雙陸,打間雙陸,北雙陸,佛雙陸,廣州雙陸,大食雙陸等。形制不同,玩法和稱謂自然也有所區別。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李清照曾在《打馬圖經·打馬賦》中言道:

“打馬爰興,樗蒱遂廢。實博奕之上流,乃閨房之雅戲”

,此處的打馬屬於博戲的一種,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是民間對於雙陸的別稱,目前尚無定論。

結語

總的來說,兩宋時期的弈棋之風,

得益於當時寬鬆的文化氛圍,以及自唐以來較為完整的傳承,這才最終造就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全民皆弈棋的盛狀。

並且,因為宋代的弈棋名家輩出,著書立說的也不在少數,這自然也為棋類專案的普及而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參考資料:《宋史》,《夷堅志》,《雞肋集》,《譜雙》,《中國風俗通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