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安定或者流浪都是集體潛意識

  • 由 氫心理 發表于 棋牌
  • 2023-01-25
簡介”精神分析師向程這樣解釋——原始人類過著遊牧生活,哪裡有可供生命存活的資源,人們就在哪裡居住一段時間,接著流浪到下一個地方

怎麼進入集體潛意識

在路上,用我心靈的呼聲;

在路上,只為生命的遠行;

在路上,只為溫暖我的人……

劉歡這首《在路上》唱出了我們的心聲。

心理學家李子勳說:“渴望像遊牧民族那樣過著永遠在路上的流浪生活,和人們對安定的渴望一樣,是深植於每個人內心的集體無意識。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情結交織於每個人的生命裡,我們終其一生都無法平復。”

“這種浪跡天涯的情結是跨越時代、超越個體的,以前居住在山裡的人從出生到老死,一生都不離開一個地方,那不是人們不想去外面,而是交通不便、經濟不發達,沒有辦法實現,一旦有了可能,這種本能就開始顯現。”

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將人性高度壓抑,我們就像機器上的零件,週而復始地旋轉,這讓我們浪跡天涯的衝動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強烈;與此同時,現代科技、經濟的發展又使得人們對存在的好奇有了更廣泛意義上實現的可能性。

01 渴望安定又渴望流浪

人的性格是如此多重。我們一方面想要安定、安全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又強烈地感到“無限的陌生世界”在召喚。一方面,我們想“居有定所”——面對同樣的人、同樣的地方、專一的性生活……而另一方面,我們又想逃離由家庭和夫妻組成的“幸福獄室”,掙脫鐐銬。

“安定與流浪都是我們的集體無意識。”精神分析師向程這樣解釋——

原始人類過著遊牧生活,哪裡有可供生命存活的資源,人們就在哪裡居住一段時間,接著流浪到下一個地方。這樣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的祖先會遇到災難、會受傷,會受到野生動物的襲擊。為了規避對未知和災難的恐懼,人們結伴而行,慢慢地在一個地方安定下來,聚整合村落、城市。

然而,發展至極的現代都市又在現代人的集體無意識中留下新的創傷——對自然人性的極度壓抑與禁錮。生活於現代都市的我們對“安定文化”顛覆的渴望是如此強烈,它以各種形式在人們的心靈及行為中迸發。

只要上網漫遊,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這種出走的衝動。登入各類“出走網站”,不計其數的帖子,徵友共同徒步穿越陌生山林、自駕車出遊、城內一日遊……如果你願意,今晚你就可以參加一個夜間穿越冰河的活動。

安定或者流浪都是集體潛意識

02 往外跑的同時也在往裡跑

“兩年前的一天,接連幾天的會議翻譯讓我快窒息了”,在日企供職的37歲的日語翻譯紫煜回憶她第一次出逃的經歷:“什麼也顧不上了,我幾乎是奔出辦公室,跑到公司附近的日壇公園,我大口地呼吸著那裡的空氣。

後來這成了我的一個習慣,每個假期,我都會迫不及待背上行囊,奔向遠方。我覺得只有到大自然裡,我才找回真正的自己,就像回到小時候。”

存在主義哲學家讓·保羅·薩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認為,人類只有被判處的自由。我們被拋擲到這個世界,我們有選擇的權利。但是當代都市人的處境卻正好相反——“人們的自由度越來越少,看似千種萬種選擇,實際卻無從選擇。”向程說,在這個“安定”的文化中,我們所有的東西似乎都被強大的外界左右。工業、後商業化的發展,非人性化的規則,決定了人們的生活狀態:朝九晚五、上下班刷卡,一週又一週,永遠忙不完的工作和家庭瑣事……我們就像高速運轉的陀螺,不斷在同樣的軌道里執行;文化也開始傾向於指向一個經濟目標,不斷干預人們的生活、忽視心靈的自由;科技進步,技術層面變化速度之快,給個體的感受就是——一切都不可控制。

人性被淹沒在社會運轉的表象之下,外部世界控制了我們的命運,而流浪則是我們去尋找、掌握自己的命運。心理專家朱建軍說:“往外跑的同時也在往裡跑,流浪是尋找自我的過程,我們需要看到自我的不同側面。”

安定或者流浪都是集體潛意識

03 在別處遇見他人

米歇爾·馬費索利是法國的一位心理學家,他出版了《論遊牧生活》一書。他認為,人們出走是為了“接觸”他人。人們需要“成堆相聚”、結隊而行。即使是單獨出遊,我們潛意識仍然會有一個目的——在別處遇見他人。

“廣義而言,這種接觸他人的衝動也是一種效能量。力比多(性慾)傳送的方式是多樣的,並不僅僅侷限於性行為本身。” 米歇爾·馬費索利解釋說,只要觀察一下那些有組織的旅行,或是旅行俱樂部就明白了。我們可以不喜歡這類的旅遊。然而,旅行團裡的所有人,相互追逐,參加各類集體活動……都在尋找一種“熱烈的氣氛”。

我們想擺脫夫妻的“圈地”, 擺脫相對無語的老夫老妻的生活。只是想單純地接觸!想感受、想貼近他人而已!就像當我們在尋找一家餐館時,第一反應就是要看看那裡是不是有許多人就餐。這不僅表明我們在用眼睛度量餐館質量,同時也說明我們只是不想在沒有人氣的地方吃飯。

已近不惑之年的山羊是一位老驢友,經常在綠野網站組織週末近郊一日遊的徒步穿越活動。他說,除了風景,最喜歡在外出中結識朋友:“無論你是百萬富翁,還是無業遊民;無論你是管理上千人的老闆,還是一個普通的白領,在這裡都是驢友,沒有虛榮、虛偽,只有謙卑和包容,共患難,甚至連一口水都分著喝。”

向程認為,遊牧的過程是現代都市人短暫掙脫社會化、符號化,迴歸本體狀態的過程。在這個團隊裡,外在標籤暫時不起作用,人就是一個生命體,這時,生命之間的愛的力量會更強。

安定或者流浪都是集體潛意識

04 流浪是每個生命的真實處境

無論我們迅速搜尋,為自己搞定一張前往異國的機票,還是漫無目的地出發,在居所附近溜達;無論你是離開家鄉來到另一座城市生活,還是上網進入一個陌生的社群,以另一個身份在交友室與某人聊天;無論你是從這個公司跳槽到另一家企業,還是僅僅在生活中體驗著各種角色的變化……我們都在有意無意地體驗著流浪的感覺。

“生命本身就有遷移變化的本性,就像水需要流動一樣。”李子勳說:“這也可稱之為人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索本能。人的體驗由兩部分組成,擁有的,即已獲得的;未知的,想擁有更多。不斷地去旅遊,結識新人,不斷地變換角度、角色,就可以不斷地把未知變成已知。”

“生命即是體驗,一個生命要靠體驗來完成。從這個角度說,流浪是每個生命的真實處境;在路上——是真實也是唯一的選擇。”

精神分析師向程認為,如果由於過分痴迷於某一個具體的“流浪”活動,以至於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工作狀態而成為你的另一個煩惱的話,實際意味著我們在生活中面臨著巨大的受控感。

青少年時代浪跡天涯的衝動是最強烈的,因為我們要掙脫父母以愛的名義施加的控制。所以,當我們開始過分依賴“流浪”這種方式的時候,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受控感是否過強,是否現實生活的規則、教條讓你感到被禁錮,讓你迷失了目標和方向?

米歇爾·馬費索利說:對我來說,行走,遠足是一種習慣性的遊牧生活。每一回都是一次新的歷程,不過我都是在比較熟悉的地方行走。我漫無目的地出發……在我家的周圍遛達。我很早動身,差不多在早上6:00。努力讓自己離開溫暖的被窩,走出家門,去體驗“世界之晨屬於我”的感覺,身心無比振奮。與此同時也有著與熟悉的生活割裂、與溫暖的床、另一個人的身體分離的感覺。這是一種近乎動物性的、狂虐的享受。

安定或者流浪都是集體潛意識

氫心理,中國首家職場精英自助減壓平臺,歡迎免費下載氫心理app或關注氫心理微信公眾號。

有抑鬱症怎麼辦?如果您想了解相對快捷的抑鬱症治療方法,請加安老師微信 qxl1338115223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