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詐騙的不是保健品,而是詐騙的手段,個別人的問題

  • 由 睿宸健康 發表于 棋牌
  • 2023-01-25
簡介經查,2021年7月以來,以犯罪嫌疑人李某為首的犯罪團伙,搭建網路平臺,邀約社會閒散人員冒充醫生、專家、健康顧問,透過投放網路廣告、鼓吹產品功效的方式,向老年人兜售偽劣保健品,並以曝光隱私、凍結保險、拉黑個人徵信為幌子要挾老年人,實施詐騙,

詐騙一萬多可以判緩嗎

日前重慶警方官宣了一個案例。用一點篇幅,原文貼上如下:

此前,重慶巫溪警方接轄區一老人報警,稱其欲拒收網購保健品,“商家”卻以曝光隱私和凍結養老保險相威脅,要求他必須付款。原來,這位老人在網上看到銷售保健品的網頁連結,點進去後,對方稱提供個人資訊可享受“專家網路問診”,還能獲得低價試用藥品。老人沒多想,便提供了個人詳細資訊。當快遞到貨後,老人不想要了,對方竟然以不簽收貨物就曝光隱私、凍結養老保險相威脅,要求老人支付高昂“藥品成本費”。

接警後,重慶巫溪警方迅速成立專案組深挖。經查,2021年7月以來,以犯罪嫌疑人李某為首的犯罪團伙,搭建網路平臺,邀約社會閒散人員冒充醫生、專家、健康顧問,透過投放網路廣告、鼓吹產品功效的方式,向老年人兜售偽劣保健品,並以曝光隱私、凍結保險、拉黑個人徵信為幌子要挾老年人,實施詐騙,牟取暴利,涉案金額6500餘萬元,受騙老年人涉及全國20餘省市5000餘人。

詐騙的不是保健品,而是詐騙的手段,個別人的問題

專案組擴線發現,該團還套取受騙老年人資訊,威脅老年人支付高額費用後,竟又以每條個人資訊80至100元的價格,轉賣給合作勾連的詐騙窩點,以“精準治療、效果更好”為噱頭,繼續對被騙老年人實施詐騙。

按照“百日行動”工作部署,專案組奔赴湖南、廣東等地開展集中收網行動,一舉搗毀詐騙窩點4個,抓獲犯罪嫌疑人91人,現場查扣假冒偽劣保健品近3萬盒及手機、電腦等大量作案工具,涉案金額6500餘萬元。

據專案組民警介紹,該團伙涉嫌詐騙、敲詐勒索、銷售假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等數個罪名。

之所以詳細說這個案例,是想摳著字眼給保健品的消費者特別是老年消費者提個醒:

首先,這個案子掲的不是保健品的短,而是講的詐騙的手段。雖然,在這個案件的描述中,一會出現“保健品”,一會又出現“藥品”。但是警方已經明確了“該團伙涉嫌詐騙、敲詐勒索、銷售假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等數個罪名。”,雖然掛了保健品的名頭,但是真的不是保健品有問題。所以消費者絕對不應該因為詐騙案中沾了保健品的邊,就質疑保健品的價值。買保健品不是詐騙。那些保健品會銷就等於騙銷、說買保健品給老人就等於詐騙的論斷是胡說八道。

詐騙的不是保健品,而是詐騙的手段,個別人的問題

其次,問診一定要認準所謂專家的資質。這個案子裡面的受騙老人的做法也有不妥。首先是沒有把看病和保健以及藥品和保健品的區別搞清楚,就盲目地去交流。更為重要的是,還沒有搞清楚專家的資質就去接受“專家網路問診”,這樣隨性的行為很容易受騙。所以,虛擬的網路也好,現實的教育活動也好,遇到專家、大夫,一定先好好看看介紹,明白身份。此舉涉及健康,不能馬虎。

第三,網路購物之前要有一個冷靜的時段。這個案件中有一個關鍵的細節,就是“老人沒多想,老人沒多想,便提供了個人詳細資訊。”如果老人過一下腦子,就應該知道,問診和個人資訊根本無關,醫生也沒有權利瞭解超越病情以外的患者資訊。也就是詐騙的本質是說話不算話。“低價試用藥品”變成了高昂“藥品成本費”,就是詐騙的本質。所以,消費者在購買健康產品之前,一定要有一個冷靜時段,用基本的邏輯和常識洗洗自己的腦子。

也想和企業說上幾句。很多地方公安人員參與保健市場的監管,一是專項行動需要,二是職責所在,雖有矯枉過正的現象和傾向,但是絕沒有違法。詐騙到了一定規模,就達到了犯罪的規格了,就需要公安機關出手了。本案中“搗毀詐騙窩點4個,抓獲犯罪嫌疑人91人,現場查扣假冒偽劣保健品近3萬盒及手機、電腦等大量作案工具,涉案金額6500餘萬元。”這個團伙,絕對是公安打擊的物件,所以,保健品商家對於公安機關的光顧,應該理解,不要牴觸。

詐騙的不是保健品,而是詐騙的手段,個別人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當前的輿情中,涉及保健品的負面資訊比較多,對此,保健企業不應該完全地報以排斥的心態,更不應該怨聲載道,從官宣的報道中,選擇一些案件,去掉火氣和怨氣,進行入腦走心的分析,很可能會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起碼,對於國家政策落實和監管部門的作為,會有進一步的瞭解和理解。這也是順應時代,和諧市場的作為。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睿宸健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