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西方地理通史(上)

  • 由 書義Luckyu 發表于 棋牌
  • 2023-01-19
簡介下面說說英國的著名城市,法國我們只說了最著名的巴黎,但英國有所不同,倫敦自不必說,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幾座世界聞名的城市,讓我們的步伐先從曼徹斯特開始,這裡曾經一度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工業城市,各種工廠林立,然後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似乎顯得人

諾爾辰角在什麼位置

《西方地理通史》

文聘元

西方地理通史(上)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世界之大,雖然有著各色人種、各個國家、各種民族性格、各種生活方式,但歸根溯源,一切都來自於我們最初生長的地方。不同的環境孕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最終形成了一個個豐富而不同的個體。

正如廣袤的平

原和充足的水量,決定了我們千百年來的農耕文化,進而演化出燦爛的華夏文明;歐洲日照時間短,不利於作物生長,他們便以畜牧業為主。下面,我們就隨著作者一起,走進西方的地理世界,伴隨著一個個國家的成長,瞭解地理的演變,以及生活在廣袤大地上的我們的精彩故事。

我們都知道,我們生活的太陽系只是銀河系中一個很普通的恆星系統,而銀河系中類似太陽的恆星總數預計就能達到1000多億顆,而之外還有廣袤的河外星系。總體算下來,目前可觀測到的恆星總數超過了四千萬億億顆,如果寫下來,零的數量幾頁紙都排不下。如果把銀河系比作一粒沙子,那麼目前觀測到的宇宙起碼相當於一個80平方公里的沙灘。然而,迄今為止,我們仍未發現任何一顆類似地球能夠孕育生命的行星。雖然類似地球這樣的行星在宇宙中數不勝數,但適合我們人類居住的別無其他。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人類以及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作為傳說中的“天選之子”實至名歸。可能正是宇宙演化的漫漫長河中,經歷了多少億年的光陰,又經歷了多少億顆星球的新生有毀滅,才出現了這麼一顆能夠被我們稱之為“母親”的星球,在這裡,我們出生,我們進化,我們發展。

下面說說歐洲,歐洲位於地球西部,屬北半球,它的西、南、北三面都是茫茫大海,四面是浩瀚的大西洋,北面是北冰洋,往南是地中海,最北端是北緯71°的諾爾辰角,最南端是北緯36°左右的馬羅基角,從南到北距離4000千米。

歐洲的海岸線曲折拐來拐去的,不過總體說來,歐洲地勢低平,平原佔優勢,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以下,它的面積較小但地理條件非常好。而且,正是由於漫長而曲折的海岸線,歐洲的航海業十分發達,而且它自身面積有限,這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航海時代的到來,進而把新技術的種子帶往了全世界,這也是歐洲繁榮的基石。下面我們就隨著作者一起,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開始,傾聽地理的故事。

希臘

讓我們從希臘開始,雖然現在的希臘不管在經濟、政治、軍事都已不在西方重要國家之中,但西方史卻往往都是從希臘開始,正如偉大的凱撒大帝在寬恕那些背叛他的希臘人時所說的:“祖先的榮光多少次使你們免於滅亡!”也正如每次奧運會時,不論名稱順序,不論得分排名,第一個出場的總是希臘,這實在得益於他們偉大的祖先,他們的榮光即使經歷了幾千年,卻依然被人民所敬仰。可以這麼說,西方的政治、文學、歷史、藝術、科學、體育,要論源頭,無一不是來自於希臘,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荷馬史詩》、斯巴達、雅典……這樣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鐫刻出了整個西方世界早期的輝煌。

希臘的地理有兩個特色,一是海岸線綿長且曲折,二是島嶼眾多。這就造就了希臘航海業發達,而且以城邦居多,各個城邦由於天然的隔離,又都有著各自獨特的風格。而且,正是由於這種隔閡,希臘也始終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帝國,總是專注於城邦間的鬥爭以及貿易的交往。

由於瀕臨地中海,希臘同時接近人類兩大最古老的文明——埃及文明和古巴比倫文明,因此希臘也能夠相容幷包,吸取兩大文明的精華,進而締造屬於自己的輝煌。即使現在希臘已經輝煌不再,經濟雖然不算落後,但放在平均水平就偏高的歐洲也算是有點兒拖後腿。不過希臘的教育依舊全球領先。在希臘,小學和中學的教育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大學也提供了充足的獎學金,以保證絕大多數貧困學生能夠讀完大學,這甚至於遠超許多發達國家,希臘也成為完成中等教育比例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這可能與希臘傳承了幾千年的重視教育的文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希臘語雖然現在使用的人十分有限,但它也廣泛應用於物理學、數學之中,而且作為一門同樣古老的語言,後期的英法德意等語言也都是從希臘語中演化而來。可以說希臘是整個西方世界的基石,從它以後,西方世界才。開始了蓬勃的發展。

希臘雖然經濟不算十分發達,但旅遊業確實領先全球。沒辦法,誰讓人家有著這麼多祖先留下的燦爛文化。有著輝煌壯闊的雅典衛城、眾神居住的奧林匹斯山、斯巴達大戰的溫泉關古戰場、特洛伊的美麗傳說,還有奧運會的發源地奧林匹亞、羅德島的太陽神雕像,克里特島的巨大迷宮。這些著名景點隨便挑出一個都足以稱道與世界,更何況他們都存在與一個國家,也難怪每年遊客絡繹不絕,光是旅遊業就能帶動希臘大半的經濟了。

義大利

義大利有一個最明顯而有趣的特點,就是它的輪廓像極了一隻靴子,十分容易辨認。而地形上,義大利以山為主,全境幾乎就是一個巨大的半島——亞平寧半島。至於最南部,還有一個美麗的西西里島,活脫像一個擋在美女腳尖的石子,伺機跘她摔一跤。

義大利的土地並不平靜,由於處於板塊交界地帶,義大利的土地上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噴發。據統計,如果一個義大利人活到70歲,那麼他至少會經歷一場大地震以及許多次小地震。1980年11月,那不勒斯一場地震甚至就殺死了3000多人。

而說到火山,最出名的應該就是那不勒斯附近的維蘇威火山了。維蘇威火山海拔1300米,世界上最大的火山觀測站就建立在這裡。不過它太久沒有噴發了,以至於山腳下的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它是一座隨時可能噴發的活火山。

公元79年8月24日,一場毀滅性的災難從天而降。這天的午後一點鐘左右,距離龐貝城僅10餘公里的維蘇威火山突然噴發了。滾滾濃煙與無數的火星從火山口噴湧而出,剎那間,遮蔽了整個天空。之後天色昏暗,大地震顫。熾熱的岩漿不可阻擋地向城鎮流去,所到之處生靈塗炭,再之後,厚厚的火山灰淹沒了整座城市。龐貝,這座擁有幾百年歷史的古城就這樣消失在自然的力量中。

一千多年過去了,龐貝城也漸漸被人們遺忘,後世的歷史學家們雖然知道歷史上有一座城叫做龐貝,但也始終不知道它在哪裡。直到18世紀初,一個農民在維蘇威火山附近修理水渠時,挖到了幾枚羅馬古錢幣,繼續深挖,才發掘出一塊刻有龐貝的石板,這才找到了失落已久的龐貝古城。

上面我們說了希臘代表了西方文明的起始,那麼義大利則代表了西方文明從孩子到成年人的蛻變。這裡有“萬城之城”羅馬、有文藝復興的搖籃佛羅倫薩、有水城威尼斯、有足球聖地米蘭,甚至於還有國中之國,西方宗教的大腦梵蒂岡。不論是凱撒大帝的羅馬帝國,還是文藝復興中百家爭鳴的盛景,還是梵蒂岡萬人朝拜的虔誠,每一➗都能讓義大利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一席。

法國

如果說西方世界古代的輝煌在希臘,文藝復興的輝煌在義大利,現代的輝煌在美國,那麼中間這段漫長的時期,英法應該能夠平分秋色,代表西方的輝煌。

你可能並不知道,雖然法國面積在世界上並不算大。但它的領土分佈卻很廣,除了歐洲本土一塊碩大的土地,還有位於地中海中的第四大島嶼科西嘉島。另外,還有幾處非常遙遠的領土,分別是太平洋中的法屬波利尼西亞、法屬新喀里多尼亞島,以及南美洲北部的發書過眼啊。可以說是領土遍佈全世界了。

法國地形和氣候都十分優越,甚至可以說是被上帝所眷顧。我們知道我們的森林覆蓋率不足14%,可耕地面積佔國土總面積不到10%,沙漠戈壁等不毛之地佔據國土面積接近50%。而法國呢,森林覆蓋率為25%,可耕地面積佔國土總面積更是高達60%,光這兩項已經接近了90%,剩下10%裡還有各種草地、河流、湖泊等等,可以說都是好地方,沒有一點無用之地,真是讓人羨慕。

對於西方文化而言,如果有唯一一座城市可以成為“文化之都”的話,那麼一定是巴黎。巴黎可以說是歐洲的交通中心,雖說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但在巴黎,你可以很方便地到達歐洲的任何一個國家以及其重要城市。公路、鐵路、運河,不管哪種方式,巴黎都位於中心的位置,這裡是整個歐洲的中轉站和集散地。除卻地理的優勢,巴黎的文化底蘊也絲毫不低於任何一座城市。巴黎聖母院、凱旋門、愛麗捨宮、榮軍院、協和廣場、巴士底廣場、凡爾賽宮、楓丹白露,每一個地名都是一段歷史,每一段歷史都印證了一個時代,他們為巴黎塗抹上了不可磨滅的文化印記。

英國

英國這個名字其實極其不合理,或者是隻是一個我們習慣了的錯誤的叫法。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縮寫UK要是翻譯也應該是聯合王國。它包括了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四個部分,誠然,英格蘭在其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但畢竟只是一部分,不能代指所有。雖然約定俗成,也沒有人想要改變,但大家還是要知道。

正如上面說的那樣,英國由四部分組成,但從地理角度來看,主要分為兩部分,其中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位於不列顛島上,另外一塊位於隔壁愛爾蘭島北部。這也是名字“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的由來。其餘周圍還零零散散分佈著許多小島,所有這些面積加起來大約是24萬平方公里,比我們的海南省稍微大一點兒。和法國一樣,由於過往的殖民與侵略,英國還有一些海外的領土。我們都知道,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老牌殖民帝國,曾經也有著“日不落帝國”的美名,最巔峰時期所殖民土地甚至超過2000萬平方公里。雖然他們之後的大多數後面紛紛獨立,但始終還有一部分直到現在依然在英國的管轄之中。而且遍佈全球,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大西洋中的百慕大群島、當然太平洋與印度洋中也有許多島嶼隸屬英國,在歐洲,地中海與大西洋之間的咽喉要道直布羅陀海峽也歸英國所有。

說到英國,還有一個概念我們需要分清,就是英聯邦。翻開世界國旗,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國家的國旗上都有一部分英國國旗的“米字”標識,這些大多都是英聯邦國家。當然也有沒有英國國旗標誌的英聯邦國家。他們與英國之間並不是直接的從屬或是殖民關係,這早就是過去時了。原來,他們都是大英日不落帝國的殖民地,但隨著一戰二戰的爆發,英國的衰落,大英帝國往日的雄風逐漸不再,它也無力管理這麼多相隔萬里的地方,再加獨立運動的興起,各國紛紛獨立。於是,有人就想,雖然我們不能控制,但最好還是能夠建立一種同盟一樣的特殊關係,這就是英聯邦。英聯邦內雖然已經沒有了過去的從屬關係,但在經濟、外交中始終有一種特殊的關係維持,加深了各地區間的合作,每隔4年,還會舉行一次英聯邦運動會加強交流。目前,英聯邦國家多達幾十個,其中著名的就有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等。

說到英國現在的地位,有一點兒“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感覺。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帝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日不落帝國”,曾經的輝煌自不必說。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的英國有點兒像後期乏力,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經濟地位逐步下滑,美國自不必說,又先後被日本、德國、法國、中國先後超過。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英國雖然往日風光不再,但仍是世界七大強國之一。

說了英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再說英國的政治制度。英國的政治制度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君主立憲,英國是有國王的,也就是現在的女王陛下。從名義來說說,英國的一切都是以女王核心,政府是女王的政府、軍隊是女王的軍隊,一切公務檔案信函上都印有“為女王陛下效勞”的字樣,就連議會里的反對黨也被稱作“女王陛下的反對黨”。總之,國家與政府的一起都是以女王為中心。當然,事實並不是這麼一回事,這一切都只是名義上的說法,女王其實並沒有太多實際上的權利,可以說是一個門面,一個招牌。那麼,這是否又意味著女王只是一個被人操縱的傀儡,日子過得十分可憐呢。當然不是,事實上女王陛下生活可好著呢,甚至可以說是世界上地位最高、最富有的女人之一。雖然她沒有實權,但她確確實實是英國名氣上的女王,不管是政府官員,還是民眾,看到她都要恭恭敬敬地喊一聲“女王陛下”。另外英國政府每年也會有幾千萬英鎊的花費用於維護女王一切開銷,當然她自己也有很多產業,每年光各種投資收入也有幾百萬英鎊。最重要的一點,女王並不像政府官員,她不由人民選舉,她就是終生的英國女王,死後兒女繼位,也就是說他們家族世世代代永遠是英國的王,還有比這更好的事情嗎?

下面說說英國的著名城市,法國我們只說了最著名的巴黎,但英國有所不同,倫敦自不必說,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幾座世界聞名的城市,讓我們的步伐先從曼徹斯特開始,這裡曾經一度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工業城市,各種工廠林立,然後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似乎顯得人老珠黃,工廠也大多廢棄搬遷了,城市的輪廓依舊是19世紀繁榮時的模樣,這麼多年也沒有大的改變。不過,不管你關不關心足球,你肯定聽過曼聯隊,全稱曼徹斯特聯隊。沒錯,就是這支起初有一群鐵路工人組成的業餘球隊,經歷了一個多世紀起起落落,勝利與失敗,竟然現在成了曼徹斯特的標誌,帶領這座城市重建了輝煌。

從曼徹斯特往東南,就是著名的“鋼都”謝菲爾德和和“技術之都”伯明翰,曾經這裡不僅是英國的工業中心,更是全世界的工業中心。無數鋼鐵等重工業品,已經各種輕工業品從這裡發往世界各地,著名的發明家瓦特也是在這裡發明了蒸汽機,帶來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然後,隨著世界格局的變遷,英國的衰落,這裡雖然依舊還是英國的工業中心,但早已不在是世界的工業中心了。隨著美國、中國、德國、日本的興起,這裡只能細數著往日的輝煌,迴歸平靜的生活了。

從伯明翰往西南不遠,會來到一個叫斯特拉特福的小鎮,這所小鎮的名字你可能從沒聽過。但它是大文豪莎士比亞的故鄉。巧合的是,這個小鎮位於真正的英格蘭中心,從它出發,往東、西、南大海的距離與到北邊蘇格蘭與英格蘭邊境的距離大致都相等。

這裡最值得一遊的地方就是莎士比亞故居了,有意思的是,莎士比亞故居里的牆上刻有許多類似“XX到此一遊”的話語,而且英國人卻並沒有把它們抹掉,反而保護了起來。你一定很奇怪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但仔細一看,你就會明白,這些名字每一個都大有來頭,有狄更斯、白朗寧、司各特等等,簡直堪稱名人留言簿。

在後面我們再來看看英國最著名的兩所大學,牛津和劍橋。牛津大學位於牛津鎮,而且與小鎮深深地融合在了一起,可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牛津大學並沒有所謂的一整塊區域,甚至於也沒有圍牆。而是一座學院一座學院的分佈在整個牛津鎮中,各學院之間可能隔著小鎮居民的生活區與商場。似乎並沒有什麼大學,而是分佈在鎮中的三十多座獨立的學院。當然,這也並非都是和諧的故事。曾經,牛津大學的學生們就和牛津鎮上的居民發生過嚴重的衝突。在14世紀的某一天,當時就爆發了一場大沖突,全鎮全校幾乎所有居民和學生都參加了,一直打了三天三夜,打死了好幾個學生。後來國王裁決,牛津鎮居民負有主要責任,海峽林每年的這一天為死傷的學生們舉行悼念儀式。之後的整整600多年,愛德華國王和他的王朝早已灰飛煙滅,而廣大牛津人卻世世代代每年舉辦這個儀式,提醒人們避免暴力,友善相處。

至於劍橋大學,它位於牛津以北100多公里的劍橋市,最早是康河上的一個渡口,後來慢慢發展成為了一個小城市,所以又叫做康橋。我們都知道徐志摩寫過一篇《再別康橋》,就是寫的他就讀劍橋的經歷。劍橋大學的起源與發展又說到了牛津學生與當地人的大都。話說在1209年左右,一批牛津大學的學生由於受不了與牛津居民之間的打鬥,離開了牛津而來到了劍橋,慢慢地就建立了一所新大學,這就是劍橋大學。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牛津學生的過來,再加上劍橋人的努力,湧現出一批諸如牛頓、麥克斯韋、湯姆遜等人的巨匠,劍橋由最初類似牛津分部的小弟,終於成為了一座與牛津大學齊名的國際性知名學府。

當英國還被成為“日不落帝國”的時候,倫敦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權力中心,雖然現在不比當年,但依舊在世界各大城市中佔有一席之地。倫敦天氣最主要的特色就是雨水多,一年之中一半以上的天氣都是雨天,所以各種英國電影裡英國的紳士們總是標配一把雨傘,當然不僅是紳士們,幾乎倫敦城裡的所有人,都有拿著雨傘的習慣,這也成了倫敦人的標誌。而且由於雨水多日出少,水汽不容易蒸發,這也導致了倫敦城裡經常是大霧瀰漫,就此也有了“霧都”的名號。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倫敦城煙幕繚繞,宛若仙境,因為霧裡時常會有許多髒東西,尤其是在工業革命發展之初,各種工業廢氣摻雜在霧中,曾經產生過很嚴重的毒霧,它在1952年奪去了4000人的生命。自此之後,倫敦人民就開始十分重視起了環境問題,1956年還專門通過了《空氣淨化法案》以確保空氣的清新。這些年成果也十分顯著,所以“霧都”的名號可能就要轉手送人了,現在的倫敦空氣清新,甚至連普通的霧天都大大減少了。說到環境,還有一個十分有意思的事情,倫敦城裡是有狐狸的,並不是動物園或者馬戲團中的那種,而是真真正正的野狐狸,它們時長穿梭在倫敦的大街小巷中,偶爾還會出現在街心公園中,足以見得倫敦現在環境的改善。

至於倫敦的景點,那也是十分豐富。從倫敦塔橋進入,我們依次可以暢遊倫敦塔、大英博物館、大本鐘、威斯敏斯特宮,還有社會主義先哲卡爾~馬克思的墓地。這裡就不細細展開了。

Top